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涂层支架在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世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1期1962-1963,共2页
目的比较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涂层支架(EXCEL)与国产无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YINYI)在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比较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涂层支架(EXCEL)与国产无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YINYI)在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接受EXCEL支架介入治疗,对照组接受YINYI支架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置入支架成功率、支架置入情况、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置入支架50例(98.04%),对照组成功置入支架49例(96.08%),观察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例患者平均置入支架数、支架长度、支架直径、释放支架最大气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支架血栓形成率、靶病变重建率、再住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桡动脉入路PCI术中应用EXCEL支架与YINYI支架介入疗效相当,对预防支架血栓形成与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涂层支架 国产无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 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韩雪更 徐亚伟 +2 位作者 陈滟清 李伟明 杨海燕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71-271,281,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梗死患者 桡动脉 临床观察 急性 桡动脉途径 心脏导管 I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宋森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9期3525-352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宁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7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穿...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宁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7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穿刺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股动脉组(均P<0.001)。术后3个月,两组LVEF、LVESD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组间LVEF、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桡动脉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3.99%)较股动脉组(13.34%)低(P<0.05)。结论经股动脉入路、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具有良好效果,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桡动脉 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52例报告
4
作者 赵自强 张令刚 苗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 患者 桡动脉 CAG 并发症 年龄 一般 途径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ST段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4期2549-2550,共2页
目的研究心电图ST段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桡动脉入路PCI术,其中心电图ST... 目的研究心电图ST段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桡动脉入路PCI术,其中心电图ST段回落≥50%者45例为回落组,心电图ST段回落<50%者41例为非回落组。随访1 a,比较两组术后MACE发生率,并分析心电图ST段变化与术后MACE发生率相关性。结果随访1 a,回落组术后MACE发生率[15.56%(7/45)]较非回落组[41.46%(17/41)]低(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MACE发生率具有相关性(r=0.752,P<0.001)。结论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MACE发生率存在相关性,临床可根据其ST段回落情况度预测MACE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电图ST段 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康复锻炼支具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
6
作者 蔡丽丽 王咏梅 +2 位作者 徐静 宁丽 邵柳俊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2期1828-1828,1831,共2页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途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不需绝对卧床等优点,常选择桡动脉入径[1],术后一般应用止血装置进行穿刺处止血[2],但容易导致腕部制动受压,使术侧肢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3],进...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途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不需绝对卧床等优点,常选择桡动脉入径[1],术后一般应用止血装置进行穿刺处止血[2],但容易导致腕部制动受压,使术侧肢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3],进而导致穿刺侧肢体发生水肿、疼痛、麻木等情况,甚则发生出血、肿胀、骨筋膜综合征[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综合征 血液循环障碍 上肢康复 绝对卧床 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 支具 桡动脉冠脉介入 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STEMI的临床效果分析
7
作者 崔殿全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3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究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A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3例。两组均行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 A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PCI, B组采用经... 目的 探究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A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3例。两组均行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 A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PCI, B组采用经桡动脉入径直接PCI。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分别为96.97%、100.00%,均高于A组的75.76%、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12%,低于A组的3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STEMI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直接经冠状动脉介入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9期3530-3531,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尉氏县中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手术入路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各53例。股动脉组...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尉氏县中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手术入路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各53例。股动脉组患者接受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桡动脉组患者接受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桡动脉组卧床时间短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桡动脉组LVEF、LVEDD、LVESD分别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F均大于术前,LVEDD和LVESD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7.55%(4/53)]低于股动脉组[35.85%(1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经桡动脉入路能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左心衰竭 冠状动脉介入 动脉 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