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STEMI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崔殿全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3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究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A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3例。两组均行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 A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PCI, B组采用经... 目的 探究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A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3例。两组均行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 A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PCI, B组采用经桡动脉入径直接PCI。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分别为96.97%、100.00%,均高于A组的75.76%、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12%,低于A组的3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STEMI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入径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康复锻炼支具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
2
作者 蔡丽丽 王咏梅 +2 位作者 徐静 宁丽 邵柳俊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2期1828-1828,1831,共2页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途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不需绝对卧床等优点,常选择桡动脉入径[1],术后一般应用止血装置进行穿刺处止血[2],但容易导致腕部制动受压,使术侧肢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3],进...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途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不需绝对卧床等优点,常选择桡动脉入径[1],术后一般应用止血装置进行穿刺处止血[2],但容易导致腕部制动受压,使术侧肢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3],进而导致穿刺侧肢体发生水肿、疼痛、麻木等情况,甚则发生出血、肿胀、骨筋膜综合征[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综合征 血液循环障碍 上肢康复 绝对卧床 桡动脉冠状动脉 支具 桡动脉冠脉介 桡动脉入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左、右远端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对照研究
3
作者 王晓飞 晋辉 +4 位作者 王中明 曾辉 韩风杰 杭晓阳 郑海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969-1972,共4页
目的比较经左、右远端桡动脉(dTRA)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手术操作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经dTRA入径行CAG的180例患者,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分为经左侧dTRA(A组,91例)和右侧dTRA(... 目的比较经左、右远端桡动脉(dTRA)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手术操作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经dTRA入径行CAG的180例患者,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分为经左侧dTRA(A组,91例)和右侧dTRA(B组,89例)。比较两组造影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穿刺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舒适度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局部血肿、穿孔、动静脉瘘,桡动脉痉挛和神经损伤)发生率以及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右dTRA入径行CAG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少的并发症,可为CAG常规入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左侧dTRA入径较右侧dTRA入径手术具有操作时间短、导管控制方便、X线曝光时间少等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桡动脉入径 冠状动脉造影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