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侧腕屈肌H反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郑超君 吕飞舟 +5 位作者 夏新雷 王立勋 马晓生 金翔 朱愈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3,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近期研究证明NDI、SF-36、SF-12及VAS疼痛评分等评分系统都是较为可靠的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方法,但由于个体对于不适及疼痛等的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利用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较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桡侧腕屈肌H反射是一项常规且可靠的评估C6及C7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术前及术后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相关电生理参数的变化对C6或C7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桡侧腕屈肌 术后评估 H反射 神经电生理技术 应用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腕屈肌1例
2
作者 贾诚轩 徐旭东 +3 位作者 柳新平 杨锋 史艳慧 程文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3-673,共1页
我们在制作上肢标本的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上肢前臂的腕屈肌变异,在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存在正中腕屈肌,此变异罕见。现报道如下:标本为成年男性,体长180cm,体型微胖,经10%福尔马林固定。解剖左侧前臂前区及腕前区、手掌等局部,... 我们在制作上肢标本的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上肢前臂的腕屈肌变异,在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存在正中腕屈肌,此变异罕见。现报道如下:标本为成年男性,体长180cm,体型微胖,经10%福尔马林固定。解剖左侧前臂前区及腕前区、手掌等局部,游标卡尺测量局部结构。发现左侧掌长肌细小,肌腹最宽处宽064cm,肌腱长13.85cm,远端散入掌腱膜。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腕屈肌 上肢标本 福尔马林固定 局部结构 游标卡尺 掌长 掌腱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指指浅屈肌变异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蓝方 马建军 +5 位作者 石静宝 周志帅 陈柳一 杨智奎 刘雪亚 胡威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57,共1页
在制作上肢肌肉标本过程中,见小指指浅屈肌变异1例。查文献,未见此类型变异报道,现报道如下。在标本前臂前群肌中,桡侧腕屈肌尺侧、指浅屈肌桡侧浅面见一细长的变异肌束(图1)。
关键词 指浅 变异 小指 桡侧腕屈肌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吕田 苏新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88,共1页
2005—2009年本科室共收治腕管综合征患者25例,均采用双切口手术方式治疗,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腕管综合征患者25例26侧,女性23例,男性2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5个月~4年,1例为双侧... 2005—2009年本科室共收治腕管综合征患者25例,均采用双切口手术方式治疗,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腕管综合征患者25例26侧,女性23例,男性2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5个月~4年,1例为双侧,26侧均有手掌桡侧3指半感觉障碍及不同程度的大鱼际肌萎缩。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在尺侧腕屈肌与桡侧腕屈肌间的腕前褶近端横行切口,距横切口上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综合征 切口治疗 临床分析 平均年龄 2009年 桡侧腕屈肌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浅动脉变异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金山 钱阳阳 +4 位作者 王一然 王康安 袁野 党瑞山 刘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3-603,共1页
尺动脉是前臂前区的重要血管,在解剖1例女性标本时,见其右侧尺动脉的分支及走行变异。与以往见到的尺动脉变异不同[1,2],此例尺动脉走行变异较为罕见,报道如下。本例标本于肱动脉(外径4.00 mm)在肘窝内发出桡动脉和尺动脉之前,约平肘... 尺动脉是前臂前区的重要血管,在解剖1例女性标本时,见其右侧尺动脉的分支及走行变异。与以往见到的尺动脉变异不同[1,2],此例尺动脉走行变异较为罕见,报道如下。本例标本于肱动脉(外径4.00 mm)在肘窝内发出桡动脉和尺动脉之前,约平肘窝上界处发出1条尺浅动脉(图1),起始处外径为1.2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浅动脉 前臂前区 掌浅弓 骨间总动脉 掌深弓 见其 前群 桡侧腕屈肌 掌深支 掌心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成掌浅弓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露 张赢 +1 位作者 许发良 聂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1-441,共1页
掌浅弓组成的形式变异早有记载,但左侧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成掌浅弓较少见,作者在解剖1具福尔马林灌注的成年男性尸体,约50岁,身长160cm,发现其左前臂正中动脉起自尺动脉,并和尺动脉吻合成掌浅弓(图1,2),现报道如下:左... 掌浅弓组成的形式变异早有记载,但左侧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成掌浅弓较少见,作者在解剖1具福尔马林灌注的成年男性尸体,约50岁,身长160cm,发现其左前臂正中动脉起自尺动脉,并和尺动脉吻合成掌浅弓(图1,2),现报道如下:左肱动脉在平桡骨颈处分为桡、尺动脉,桡动脉外径为2.6mm,尺动脉外径为3.4mm,尺动脉于距其起始处3.83cm处发出正中动脉,起始处外径1.5mm,穿经指浅、深屈肌间下行2.0cm(距桡骨颈平面下方5.47cm)处与正中神经伴行于桡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的深面(图1),然后经腕管入手掌,达掌腱膜深面处(代替桡动脉的掌浅支)与尺动脉的终支吻合成掌浅弓,掌浅弓分支正常(图2)。桡动脉直接绕过桡骨茎突,转向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至手掌深部,发出拇主要动脉后,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成掌深弓。右前臂正中动脉和掌浅弓均未见异常。了解此类变异在临床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时,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 掌浅弓 中动脉 合成 桡侧腕屈肌 动脉 男性尸体 福尔马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H反射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何颖 邵西仓 +3 位作者 李晓裔 李应龙 李玉琢 王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H反射对上肢痉挛程度、病程长短进行客观反映的价值。方法比较桡侧屈腕肌H反射5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采用改良Ashworh量表(MAS)为病例组上肢痉挛情况进行评分,并与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指标进行相关性比较。将病例组按病程再次分组,用与MAS有相关性的H反射指标在不同病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H-La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5.18±0.52)、(16.60±1.61),H-max在两组分别为(4.84±2.22)、(1.38±1.07),Hmax/Mmax在两组分别为(0.39±0.20)、(0.15±0.15),Hslp/Mslp在两组分别为(0.59±0.15)、(0.16±0.12),该四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痉挛上肢Hslp/Mslp、Hmax/Mmax、Hmax指标与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3、r=0.742、r=0.300,P <0.05),但前两者相关性更高,H-Lat与MAS评分无相关关系(r=-0.395,P> 0.05)。在病程≤1年和> 1年的分组中,Hslp/Mslp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max/M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用H反射Hslp/Mslp指标来客观评价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痉挛的程度、反映痉挛病程的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段脊髓损伤 痉挛 上肢H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