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侧腕屈与腕长伸肌腱部分转位修复手部关节脱位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发惠 刘凯 +2 位作者 关夷 宋一平 钟桂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0-582,共3页
目的 :为桡侧腕屈与腕长伸肌腱部分转位修复桡尺远侧及第 1腕掌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 ,分别对桡侧腕屈肌腱、桡侧腕长伸肌腱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 :桡侧腕长伸肌腱性部长 ( 17.8± 2 .6)cm ,肌腱的上、... 目的 :为桡侧腕屈与腕长伸肌腱部分转位修复桡尺远侧及第 1腕掌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 ,分别对桡侧腕屈肌腱、桡侧腕长伸肌腱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 :桡侧腕长伸肌腱性部长 ( 17.8± 2 .6)cm ,肌腱的上、中、下段宽分别为 ( 13 .7± 3 .1)、( 5 .6± 1.1)和 ( 4 .6± 0 .5 7)mm肌腱的上、中、下段厚分别为 ( 1.5± 0 .5 )、( 2 .0± 0 .3 )和 ( 2 .4± 0 .3 )mm。桡侧腕屈肌腱性部长 ( 14 .3± 1.1)cm ,肌腱的上、中、下段宽分别为 ( 9.11.4)、( 5 .5± 0 .9)和 ( 4 .0± 0 .4) ,肌腱的上、中、下段厚分别为 ( 2 .4± 0 .6)、( 2 .2± 0 .4)和 ( 2 .6± 0 .5 )mm。结论 :采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转位 ,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 ,适用于桡尺远侧关节或第 1腕掌关节脱位的修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腕长伸肌腱 桡侧腕屈肌腱 掌关节 尺远关节 关节脱位 肌腱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侧腕屈肌H反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郑超君 吕飞舟 +5 位作者 夏新雷 王立勋 马晓生 金翔 朱愈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3,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近期研究证明NDI、SF-36、SF-12及VAS疼痛评分等评分系统都是较为可靠的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方法,但由于个体对于不适及疼痛等的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利用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较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桡侧腕屈肌H反射是一项常规且可靠的评估C6及C7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术前及术后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相关电生理参数的变化对C6或C7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桡侧腕屈肌 术后评估 H反射 神经电生理技术 应用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作用于脑卒中患者桡侧腕伸肌群对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谢羽婕 张驰 胥方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6-948,共3页
脑卒中患者由于存在手功能障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到影响,其重返社区与重返社会的康复目标难以实现,所以,目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对脑卒中后手功能恢复的研究.本研究运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患手,以促进手功能恢复,现报... 脑卒中患者由于存在手功能障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到影响,其重返社区与重返社会的康复目标难以实现,所以,目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对脑卒中后手功能恢复的研究.本研究运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患手,以促进手功能恢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脑卒中患者 手功能障碍 反馈作用 伸肌群 桡侧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手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子肌电桥技术对颈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冲 杜良杰 +5 位作者 王志功 李建军 李军 刘宏炜 丛芳 林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8-705,共8页
目的观察微电子肌电桥(EMGB)技术对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本院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进行常规腕背伸训练,试验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微电子肌电桥(EMGB)技术对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本院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进行常规腕背伸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EMGB训练,共180 d。以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图(sEMG)、徒手肌力检查(MMT)、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脊髓损伤独立性量表(SCIM)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和平均值均提高(t>2.510,P<0.05);试验组左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和平均值均优于对照组(t>2.759,P<0.05);试验组右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优于对照组(t=2.691,P<0.05);试验组右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063,P=0.054)。两组治疗后MMT均提高(t>2.569,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278,P<0.05)。两组治疗后WMFT、SCIM评分均明显提高(t>3.839,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498,P>0.05)。结论EMGB训练能够提高C5完全性脊髓损患者桡侧腕长伸肌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微电子肌电桥 桡侧腕长伸肌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侧腕短伸肌神经血管肌蒂移位修复前臂屈肌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钟桂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19,共2页
在35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桡侧腕短伸肌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关系.该肌神经来自桡神经的深支或浅支,可分离长度平均12.3cm以上,横径1.1mm,伴行动脉外径1.3mm。设计以神经肌支和伴行血管为蒂的桡侧腕短伸肌... 在35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桡侧腕短伸肌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关系.该肌神经来自桡神经的深支或浅支,可分离长度平均12.3cm以上,横径1.1mm,伴行动脉外径1.3mm。设计以神经肌支和伴行血管为蒂的桡侧腕短伸肌神经血管肌蒂,可转位修复正中神经损伤所致的前臂屈肌群的瘫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蒂 桡侧腕短伸肌 移位 前臂屈肌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侧腕短伸肌双副腱1例
6
作者 林永绥 张发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2-582,共1页
关键词 桡侧腕 伸肌 成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桡侧腕短伸肌腱止点清理术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宏 李宏云 +3 位作者 姚伟 薛啸傲 华英汇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桡侧腕短伸肌腱(ECRB)止点清理术和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对慢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慢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关节镜下ERCB止点清理手术组(25例)...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桡侧腕短伸肌腱(ECRB)止点清理术和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对慢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慢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关节镜下ERCB止点清理手术组(25例)和冲击波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臂、肩、手障碍(DASH)评分,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重返工作时间评估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治疗后功能评分与患者基本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ASH评分及VAS评分显著下降,MEP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3个月时,冲击波组和手术组两组间DASH评分无显著性差异(46±12 vs 49±11;P=0.39),冲击波组MEPS评分显著高于手术组(87±7 vs 80±7;P=0.002),而冲击波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手术组(2±1 vs 3±1;P=0.002)。在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间在DASH评分、MEPS评分及VAS评分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冲击波组功能评分与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BMI)相关,而手术组功能评分与年龄、局封次数及ECRB病变程度相关。结论:关节镜下ECRB止点清理手术和冲击波均是治疗慢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方法,在治疗后早期缓解疼痛方面冲击波治疗优于关节镜下ECRB止点清理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桡侧腕短伸肌腱 关节镜 清理术 冲击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罕见桡侧腕伸肌变异与文献复习
8
作者 刘浩 胡小令 Amanda Treadwell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2-354,共3页
作者于2004年在指导学生对一具90岁男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时,见其左前臂桡侧腕伸肌区存在有桡侧腕伸副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accessorius。ECRA)合并桡侧腕长、短伸肌之间出现两条副肌腱并相互交叉连接的一种罕见的复合变异。
关键词 桡侧腕 伸肌 文献复习 变异 尸体标本 交叉连接 左前臂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腕背侧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汪新民 钟世镇 +3 位作者 阮默 殷学民 熊绍虎 刘海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研究桡腕背侧 (dorsalradiocarpal,DRC)韧带的形态结构、分布特点及力学特性。 方法 :对76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 ,解剖观察DRC韧带的形态特征 ;16侧新鲜标本用来作切片观察DRC韧带的组织结构和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DRC韧带形态... 目的 :研究桡腕背侧 (dorsalradiocarpal,DRC)韧带的形态结构、分布特点及力学特性。 方法 :对76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 ,解剖观察DRC韧带的形态特征 ;16侧新鲜标本用来作切片观察DRC韧带的组织结构和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DRC韧带形态有 4种类型 :⑴DRC韧带由单一部分起源于桡骨远端背侧Lister结节前及其尺侧占 3 3 % ( 2 5侧 ) ;⑵DRC韧带由两部分组成 ,起自Lister结节前及其尺侧占3 0 % ( 2 3侧 ) ;⑶DRC韧带由起源于Lister结节及其桡侧的两个部分组成占 17% ( 13侧 ) ;⑷DRC韧带由3部分组成 ,分别起始于Lister结节及其尺、桡侧占 2 0 % ( 15侧 )。DRC韧带主要以粗大纵向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 ,最大拉伸力是 ( 2 2 7.6± 2 6.2 )N。结论 :⑴DRC韧带存在 4种不同起始类型 ;⑵该韧带对维持腕关节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应重视DRC韧带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 韧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关节桡侧列韧带的应用解剖及相关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壮 尹维田 +1 位作者 张巨 崔树森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研究腕关节桡侧不稳韧带性因素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测量 12侧国人成年男性新鲜腕关节在中立位状态下腕桡侧列韧带的长度、宽度、厚度、最大拉伸长度及在最大桡偏位、尺偏位、掌屈位、背伸位的拉伸长度 ;测量了舟月间隙 (SL G)、... 目的 :研究腕关节桡侧不稳韧带性因素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测量 12侧国人成年男性新鲜腕关节在中立位状态下腕桡侧列韧带的长度、宽度、厚度、最大拉伸长度及在最大桡偏位、尺偏位、掌屈位、背伸位的拉伸长度 ;测量了舟月间隙 (SL G)、舟大多角间隙 (STm G)、桡舟间隙 (RSG)、头月间隙 (CLG)的正常距离和最大距离 ,重点研究了 SL G在不同韧带和舟月韧带 (SL IL)不同部分损伤时的变化情况。结果 :腕桡侧列韧带的掌侧比背侧数量多且厚 ;当 SLG>(4.78± 0 .54) mm,STm G>(3.71±0 .32 ) mm,RSG>(5.77± 0 .79) mm,CL G>(4.6 2± 0 .79) mm,则 SL IL、舟大多角韧带 (STm L )、桡舟韧带 (RSL )、头月韧带 (CL L)完全断裂 ;切断 SLIL后 ,SLG>5mm;保留 SL IL ,分别切断 STm L、桡舟头韧带 (RSCL )、RSL、桡舟月韧带 (RSLL ) ,则 SL G变化不明显 ;切断 SL IL背侧部分 ,SLG>5mm;切断 SLIL近端、掌侧 ,则 SL G变化不明显。结论 :STm L、RSCL、RSL、RSL及 SL IL的近端、掌侧部分损伤时 ,对 SLG影响小 ,SL IL背侧部分是维持 SL G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定 韧带性不稳定 应用解剖学 生物力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关节镜掌侧入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欧阳侃 王大平 +2 位作者 陆伟 张洪 彭亮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1-734,共4页
目的:介绍掌侧入路在腕关节镜中的应用,并对IB、ID型的TFCC及桡腕背侧韧带损伤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5~2008年我们通过腕关节镜掌侧入路,关节镜下应用inside-out缝合技术共治疗腕关节IB型、ID型的TFCC损伤患者13例... 目的:介绍掌侧入路在腕关节镜中的应用,并对IB、ID型的TFCC及桡腕背侧韧带损伤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5~2008年我们通过腕关节镜掌侧入路,关节镜下应用inside-out缝合技术共治疗腕关节IB型、ID型的TFCC损伤患者13例,桡腕背侧韧带损伤患者2例,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采用Green-O’Brien功能评定方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4例患者腕关节疼痛消失,1例偶有轻度疼痛,无需使用止痛药物;关节功能评定优13例,良1例,一般1例,优良率93.3%。结论:关节镜下治疗TFCC损伤具有良好疗效,在观察和处理腕背侧结构时,掌侧入路在手术技术上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韧带 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吕田 苏新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88,共1页
2005—2009年本科室共收治腕管综合征患者25例,均采用双切口手术方式治疗,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腕管综合征患者25例26侧,女性23例,男性2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5个月~4年,1例为双侧... 2005—2009年本科室共收治腕管综合征患者25例,均采用双切口手术方式治疗,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腕管综合征患者25例26侧,女性23例,男性2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5个月~4年,1例为双侧,26侧均有手掌桡侧3指半感觉障碍及不同程度的大鱼际肌萎缩。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在尺侧腕屈肌与桡侧腕屈肌间的腕前褶近端横行切口,距横切口上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综合征 切口治疗 临床分析 平均年龄 2009年 桡侧腕屈肌 屈肌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腕屈肌1例
13
作者 贾诚轩 徐旭东 +3 位作者 柳新平 杨锋 史艳慧 程文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3-673,共1页
我们在制作上肢标本的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上肢前臂的腕屈肌变异,在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存在正中腕屈肌,此变异罕见。现报道如下:标本为成年男性,体长180cm,体型微胖,经10%福尔马林固定。解剖左侧前臂前区及腕前区、手掌等局部,... 我们在制作上肢标本的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上肢前臂的腕屈肌变异,在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存在正中腕屈肌,此变异罕见。现报道如下:标本为成年男性,体长180cm,体型微胖,经10%福尔马林固定。解剖左侧前臂前区及腕前区、手掌等局部,游标卡尺测量局部结构。发现左侧掌长肌细小,肌腹最宽处宽064cm,肌腱长13.85cm,远端散入掌腱膜。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 桡侧腕屈肌 上肢标本 福尔马林固定 局部结构 游标卡尺 掌长肌 掌腱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Nirschl清理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玉雷 崔国庆 +3 位作者 敖英芳 肖健 闫辉 于长隆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各种因素对关节镜下Nirschl清理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5年本所收治的关节镜下采用Nirschl清理术治疗的23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24例肘:9例男性,14例女性;术时平均46.2岁)术后疗效。... 目的:探讨各种因素对关节镜下Nirschl清理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5年本所收治的关节镜下采用Nirschl清理术治疗的23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24例肘:9例男性,14例女性;术时平均46.2岁)术后疗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1ogue scale,VAS)、重返工作和体育活动时间、满意度、肘关节活动范围和握力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用非参数检验或Fisher’s Exact检验分别比较性别、年龄、职业、病程、激素注射次数、术中是否使用缝合术或钻孔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6个月(4。23个月),随访率100%。手术总优良率87.5%。性别、年龄、职业、病程、激素注射次数、术中是否使用缝合术或钻孔术对手术效果均无明显影响。重体力劳动者与办公室工作者相比,前者(5.33个月)比后者(2.53个月)平均多2.8个月重返工作岗位,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2)。结论:关节镜下Nirschl清理术是一种治疗顽固性网球肘安全有效的方法。性别、年龄、职业、病程、激素注射次数、术中是否使用缝合术或钻孔术对术后效果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顽固性网球肘 影响因素 ECRB(桡侧腕短伸肌) Nirschl清理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指指浅屈肌变异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蓝方 马建军 +5 位作者 石静宝 周志帅 陈柳一 杨智奎 刘雪亚 胡威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57,共1页
在制作上肢肌肉标本过程中,见小指指浅屈肌变异1例。查文献,未见此类型变异报道,现报道如下。在标本前臂前群肌中,桡侧腕屈肌尺侧、指浅屈肌桡侧浅面见一细长的变异肌束(图1)。
关键词 指浅屈肌 变异肌束 小指 桡侧腕屈肌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浅动脉变异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金山 钱阳阳 +4 位作者 王一然 王康安 袁野 党瑞山 刘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3-603,共1页
尺动脉是前臂前区的重要血管,在解剖1例女性标本时,见其右侧尺动脉的分支及走行变异。与以往见到的尺动脉变异不同[1,2],此例尺动脉走行变异较为罕见,报道如下。本例标本于肱动脉(外径4.00 mm)在肘窝内发出桡动脉和尺动脉之前,约平肘... 尺动脉是前臂前区的重要血管,在解剖1例女性标本时,见其右侧尺动脉的分支及走行变异。与以往见到的尺动脉变异不同[1,2],此例尺动脉走行变异较为罕见,报道如下。本例标本于肱动脉(外径4.00 mm)在肘窝内发出桡动脉和尺动脉之前,约平肘窝上界处发出1条尺浅动脉(图1),起始处外径为1.2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浅动脉 前臂前区 掌浅弓 骨间总动脉 掌深弓 见其 前群 桡侧腕屈肌 掌深支 掌心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拇长伸肌1例
17
作者 刘焕龙 王增涛 +2 位作者 黄伟克 侯致典 陈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3-383,共1页
作者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副拇长伸肌1例,该标本为成年男性左上肢。在拇长伸肌腱尺侧,有一纤细副拇长伸肌腱,向近端追踪,该肌起自伸肌总起点,在前臂浅层指总伸肌桡侧与指总伸肌向远端并行走行,其肌腱在伸肌支持带处进入腕背第4个... 作者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副拇长伸肌1例,该标本为成年男性左上肢。在拇长伸肌腱尺侧,有一纤细副拇长伸肌腱,向近端追踪,该肌起自伸肌总起点,在前臂浅层指总伸肌桡侧与指总伸肌向远端并行走行,其肌腱在伸肌支持带处进入腕背第4个鞘管,位于该鞘管最桡侧,出鞘管后斜向桡侧远端跨越桡侧腕长伸肌腱和桡侧腕短伸肌腱,走向拇指掌指关节背侧,部分腱纤维止于拇指掌指关节背侧纤维组织,其余腱纤维并行于拇长伸肌腱尺侧,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基底背面及临近关节囊。提拉该肌腱,拇指发生背伸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长伸肌腱 拇指掌指关节 桡侧腕短伸肌腱 桡侧腕长伸肌腱 纤维组织 指总伸肌 伸肌支持带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成掌浅弓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露 张赢 +1 位作者 许发良 聂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1-441,共1页
掌浅弓组成的形式变异早有记载,但左侧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成掌浅弓较少见,作者在解剖1具福尔马林灌注的成年男性尸体,约50岁,身长160cm,发现其左前臂正中动脉起自尺动脉,并和尺动脉吻合成掌浅弓(图1,2),现报道如下:左... 掌浅弓组成的形式变异早有记载,但左侧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成掌浅弓较少见,作者在解剖1具福尔马林灌注的成年男性尸体,约50岁,身长160cm,发现其左前臂正中动脉起自尺动脉,并和尺动脉吻合成掌浅弓(图1,2),现报道如下:左肱动脉在平桡骨颈处分为桡、尺动脉,桡动脉外径为2.6mm,尺动脉外径为3.4mm,尺动脉于距其起始处3.83cm处发出正中动脉,起始处外径1.5mm,穿经指浅、深屈肌间下行2.0cm(距桡骨颈平面下方5.47cm)处与正中神经伴行于桡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的深面(图1),然后经腕管入手掌,达掌腱膜深面处(代替桡动脉的掌浅支)与尺动脉的终支吻合成掌浅弓,掌浅弓分支正常(图2)。桡动脉直接绕过桡骨茎突,转向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至手掌深部,发出拇主要动脉后,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成掌深弓。右前臂正中动脉和掌浅弓均未见异常。了解此类变异在临床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时,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 掌浅弓 中动脉 合成 桡侧腕屈肌 动脉 男性尸体 福尔马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H反射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颖 邵西仓 +3 位作者 李晓裔 李应龙 李玉琢 王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H反射对上肢痉挛程度、病程长短进行客观反映的价值。方法比较桡侧屈腕肌H反射5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采用改良Ashworh量表(MAS)为病例组上肢痉挛情况进行评分,并与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指标进行相关性比较。将病例组按病程再次分组,用与MAS有相关性的H反射指标在不同病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H-La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5.18±0.52)、(16.60±1.61),H-max在两组分别为(4.84±2.22)、(1.38±1.07),Hmax/Mmax在两组分别为(0.39±0.20)、(0.15±0.15),Hslp/Mslp在两组分别为(0.59±0.15)、(0.16±0.12),该四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痉挛上肢Hslp/Mslp、Hmax/Mmax、Hmax指标与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3、r=0.742、r=0.300,P <0.05),但前两者相关性更高,H-Lat与MAS评分无相关关系(r=-0.395,P> 0.05)。在病程≤1年和> 1年的分组中,Hslp/Mslp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max/M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用H反射Hslp/Mslp指标来客观评价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痉挛的程度、反映痉挛病程的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段脊髓损伤 痉挛 上肢H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