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桔绿木霉Snef1910联合噻唑膦防治根结线虫减施增效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晓宇 王媛媛 +1 位作者 范海燕 段玉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5-761,共7页
根结线虫病是设施蔬菜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根结线虫病害也日趋严重。噻唑膦是常用化学杀线剂。前期筛选获得1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有高毒力的生防真菌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Snef1910。温室田间试验通... 根结线虫病是设施蔬菜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根结线虫病害也日趋严重。噻唑膦是常用化学杀线剂。前期筛选获得1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有高毒力的生防真菌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Snef1910。温室田间试验通过改变两者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顺序,测试桔绿木霉Snef1910联合噻唑膦共同防治根结线虫的效果,以期实现噻唑膦在实际生产中的减施增效。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snef1910仅在定植期施用1次(snef1910-1);噻唑膦仅在定植期施用1次(F-1);snef1910在定植期和30d后各施用1次(snef1910-2);噻唑膦在定植期和30d后各施用1次(F-2);snef1910在定植期施用1次,30d之后施用噻唑膦1次(snef1910+F);噻唑膦在定植期施用1次,30d之后施用1次snef1910(F+snef1910)。温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F-2和F+Snef1910处理的防效最高为68.00%,snef1910-1,F-1,snef1910-2和snef1910+F处理的防效分别为32.00%、56.00%、36.00%和56.00%。F+snef1910处理的增产率为76.5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nef1910-1、F-1、snef1910-2、F-2和snef1910+F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37.56%、50.46%、47.93%、59.68%和58.18%。可见,定植期施用噻唑膦,生长期施用木霉Snef1910的顺序施用模式可以减少噻唑膦的使用次数,同时提高防效和产量,这是噻唑膦减施增效的有效办法。研究结果可为木霉联合其他化学杀线剂实现减施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病 桔绿木霉snef1910 噻唑膦 农药减施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栖桔绿木霉中一个三醇类新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与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向红 季乃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2期15-18,共4页
从山东威海海域的松节藻科海洋红藻冈村凹顶藻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桔绿木霉A-WH-20-3。在批量发酵的基础上,用有机溶剂提取获得粗提物;利用硅胶柱层析、RP-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 从山东威海海域的松节藻科海洋红藻冈村凹顶藻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桔绿木霉A-WH-20-3。在批量发酵的基础上,用有机溶剂提取获得粗提物;利用硅胶柱层析、RP-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从粗提物中分离获得一个新的三醇类化合物;利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等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化合物为(2S*,3S*,5R*,8E)-2-甲基癸-8-烯-1,3,5-三醇;其对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具有弱抗菌活性,对海洋浮游植物赤潮异湾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栖真菌 绿 结构鉴定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绿木霉HT-1与腐植酸混配对小麦的促生作用
3
作者 王一涵 李妮 +6 位作者 金佳栎 张志华 丁娜娜 刘雁 马宗祺 侯勤正 陈大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9-1037,共9页
【目的】探索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HT-1与腐植酸混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新型复合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在测定不同浓度腐植酸对菌株HT-1生长影... 【目的】探索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HT-1与腐植酸混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新型复合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在测定不同浓度腐植酸对菌株HT-1生长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混配浓度的基础上,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探究菌株HT-1孢子悬浮液与腐植酸混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腐植酸对菌株HT-1的生长均有一定影响,其中0.1 g/L腐植酸对菌株HT-1的菌落生长及产孢量无显著影响(P>0.05)。经菌株HT-1孢子悬浮液与腐植酸以1∶1混配处理后,小麦种子的萌发相关指数、盆栽幼苗生物量、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含量均达最大值,与无菌水的对照组(CK)相比,其种子萌发相关指数[发芽率(GP)、发芽势(GE)、发芽指数(GI)及活力指数(VI)、胚芽长度、胚根长度、鲜重及干重]分别显著提高3.47%、6.92%、8.03%、195.33%、94.37%、176.09%、40.16%和18.92%(P<0.05,下同),盆栽幼苗生物量(株高、根长、整株鲜重及整株干重)分别显著提高41.63%、49.79%、48.57%和73.63%,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8.85%和43.50%;同时显著高于单一菌株HT-1孢子悬浮液或腐植酸处理的效果。【结论】不同浓度腐植酸对桔绿木霉HT-1生长均有一定影响,以0.1 g/L腐植酸对菌株HT-1的生长影响最小。当菌株HT-1孢子悬浮液与腐植酸以1∶1混配时,小麦种子的萌发相关指数、盆栽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均达最大值,显著高于二者单一施用的促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绿HT-1 腐植酸 混配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马焕 权淑静 +3 位作者 刘德海 陈国参 陶尧堂 解复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3-128,共6页
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采用平板筛选和摇瓶发酵相结合的方法,从腐朽木头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高产木聚糖酶菌株XE-13-1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并结合18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X E-13-1为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经测定,菌株... 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采用平板筛选和摇瓶发酵相结合的方法,从腐朽木头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高产木聚糖酶菌株XE-13-1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并结合18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X E-13-1为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经测定,菌株X E-13-1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7,具有较好的pH稳定性。在30℃、pH 5~10的条件下保温2 h,该酶仍具有78%以上的酶活力。Mg^(2+)、Fe^(2+)、K^+、Zn^(2+)对该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u^(2+)对该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在工业应用上具有较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糖酶 绿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珀霉素(Peptaibols)与1-甲基环丙烯复合处理对贮藏期猕猴桃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糜芳 吴紫燕 毛伟力 《现代园艺》 2021年第3期53-55,58,共4页
为研究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菌株TR673在液体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物——哌珀霉素(peptaibols)以及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猕猴桃贮藏保鲜期及品质的影响。以海沃德猕猴桃为测试材料,不经... 为研究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菌株TR673在液体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物——哌珀霉素(peptaibols)以及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猕猴桃贮藏保鲜期及品质的影响。以海沃德猕猴桃为测试材料,不经处理的果实为对照,以腐烂率(%)、果实硬度(N)、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细胞膜透性(%)为指标,测定在贮藏过程中经1-MCP(50цg/L)、哌珀霉素(50mg/L)、1-MCP(50цg/L)+哌珀霉素(50mg/L)3种处理猕猴桃的相关理化指标所发生的变化和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比较,经1-MCP(50цg/L)、哌珀霉素(50mg/L)、1-MCP(50цg/L)+哌珀霉素(50mg/L)处理的猕猴桃保鲜期均有一定的提高;与其他处理相比较,经1-MCP(50цg/L)+哌珀霉素(50mg/L)复合处理的猕猴桃保持了果实硬度,细胞膜透性好、果实中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的消耗减缓,腐烂率低。说明经1-MCP(50цg/L)+哌珀霉素(50mg/L)复合处理的猕猴桃能有效减缓果实软化,提高保鲜时效,保持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1-MCP) 哌珀 猕猴桃 保鲜 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