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桑葚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建议
1
作者 危玲 刘刚 +4 位作者 黄盖群 代洁 曾益春 刘江 姚永权 《四川蚕业》 2023年第1期49-50,共2页
四川的果桑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桑葚菌核病是危害果桑产业最重要的一个病害,除攀西地区外,桑葚菌核病的发生和危害给很多果桑基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文章简要介绍了桑葚菌核病在四川的发病规律、分析了防效不佳的原因,针对生产过程中的... 四川的果桑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桑葚菌核病是危害果桑产业最重要的一个病害,除攀西地区外,桑葚菌核病的发生和危害给很多果桑基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文章简要介绍了桑葚菌核病在四川的发病规律、分析了防效不佳的原因,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操作问题提出了桑葚菌核病防治中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菌核病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红外加热技术在桑葚菌核病防治上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符凯 刘智垒 +2 位作者 丁珠玉 樊利 周胜灵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86,共4页
针对传统桑葚菌核病防治手段易造成大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并且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远红外加热控制技术的物理防治手段实现对桑葚菌核病的防治。该系统采用32位ARM芯片STM32 F103 VCT6作为微处理控制器进行数据运... 针对传统桑葚菌核病防治手段易造成大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并且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远红外加热控制技术的物理防治手段实现对桑葚菌核病的防治。该系统采用32位ARM芯片STM32 F103 VCT6作为微处理控制器进行数据运算与数据处理、Pt100进行温度采集和远红外加热控制模块进行加热。实验结果表明:远红外光管与桑葚菌核之间的加热高度为45mm,加热时间为60s,温度为125℃,可以有效地杀死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菌核病 远红外加热 ARM技术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桑葚菌核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对4种杀菌剂的抗性检测 被引量:9
3
作者 孙雅楠 哀嘉彬 +2 位作者 唐爱妙 吴鉴艳 张传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34-1940,共7页
【目的】明确浙江省桑葚菌核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病原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菌核净和腐霉利的抗性现状。【方法】对采集的桑葚病果病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综合形态学特征及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 【目的】明确浙江省桑葚菌核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病原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菌核净和腐霉利的抗性现状。【方法】对采集的桑葚病果病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综合形态学特征及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病原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菌核净和腐霉利的抗性。【结果】浙江省桑葚菌核病菌共有3种: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Ⅰ类)占72.2%、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Ⅱ类)占19.4%和Diaporthe cotoneastri(Ⅲ类)占8.3%。抗药性测定表明,Ⅰ类病原菌对咪鲜胺、菌核净、苯醚甲环唑表现为敏感,对腐霉利抗性频率为42.3%,均为低水平抗性;Ⅱ类病原菌对咪鲜胺表现为敏感,对菌核净、苯醚甲环唑、腐霉利的低水平抗性频率分别为14.2%、28.57%、28.57%;Ⅲ类病原菌对咪鲜胺、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均表现为敏感,对腐霉利的高水平抗性频率为100%。【结论】本文采集的浙江省桑葚菌核病菌(N=36)共有3种,均对腐霉利产生了低水平或高水平抗性,总的抗药性频率为44.4%。有2株(5.6%)对苯醚甲环唑表现为低水平抗性,1株(2.8%)对菌核净表现为低水平抗性,而三类病原菌对咪鲜胺均表现为敏感。因此,笔者建议在田间可以使用咪鲜胺或含咪鲜胺的复配药剂防治桑葚菌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菌核病 核地杖菌 核盘菌 Diaporthe cotoneastri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永波 张开 +2 位作者 何晓平 程洋 曹宁宁 《四川蚕业》 2021年第3期60-62,共3页
阐述了果桑生产的重要病害——桑葚菌核病的病原菌种类、发病特征、侵染循环、发病规律、抗病品种选育、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内容,为桑葚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桑葚菌核病 发病特征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桑葚菌核病防治试验 被引量:15
5
作者 郑章云 杨义 +2 位作者 张明海 任杰群 汪华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3-656,共4页
桑葚菌核病是目前果桑发展的致命病害。为有效防治桑葚菌核病、生产无公害桑葚,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势在必行。本试验选用5种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设3个浓度梯度开展桑葚菌核病田间药剂防治,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桑葚菌核病是目前果桑发展的致命病害。为有效防治桑葚菌核病、生产无公害桑葚,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势在必行。本试验选用5种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设3个浓度梯度开展桑葚菌核病田间药剂防治,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对桑葚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0%的腐霉利400~600倍可与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交替使用,且这3种杀菌剂对桑叶和桑葚无明显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菌核病 杀菌剂 70%甲基硫菌灵 50%多菌灵 50%腐霉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制剂对桑葚菌核病防治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郑章云 杨义 +4 位作者 张明海 任杰群 何利华 曾秀丽 郭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6-379,共4页
【目的】旨在筛选用于桑葚菌核病防治的高效生物制剂,提高桑葚品质。【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选用2×108 CFU/g泰诺木霉菌(WP)、3%中生菌素(WP)、47%春雷·王铜(WP)、3×108 CFU/g哈茨木霉菌(WP)、4%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5... 【目的】旨在筛选用于桑葚菌核病防治的高效生物制剂,提高桑葚品质。【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选用2×108 CFU/g泰诺木霉菌(WP)、3%中生菌素(WP)、47%春雷·王铜(WP)、3×108 CFU/g哈茨木霉菌(WP)、4%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5种生物制剂,每种生物制剂设3个浓度梯度,在桑树初花期、盛花期、谢花期分别用5种不同生物制剂不同稀释液喷施桑树。【结果】5种生物制剂对桑葚菌核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效,且同一生物制剂随着药液浓度增加,防效呈上升趋势。【结论】2×108 CFU/g泰诺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800倍液对桑葚菌核病防效是69.76%~84.02%,与目前生产中应用的化学药剂腐霉利防效相当,因此可作为桑葚菌核病的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菌核病 生物防治 田间试验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生物药肥对桑葚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华才 何大福 +2 位作者 梁菊秀 陈军 叶建春 《广西植保》 2013年第1期20-20,32,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瑞然综合型生物药肥AS 300倍液和500倍液隔7d施药1次,共施4次,可有效抑制桑葚菌核病发生,可代替其他杀菌剂在果桑上使用。
关键词 生物药肥 桑葚菌核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武进区果桑园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与防治对策
8
作者 谈春燕 朱龙粉 +1 位作者 周丹 李志鹏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31-132,142,共3页
在桑葚种植中,为害果桑的主要病虫害有桑葚菌核病、桑毛虫、桑尺蠖、桑天牛,如果防治不当会对果桑种植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制订果桑病虫害防治策略,特于2023年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果桑园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围绕农业防... 在桑葚种植中,为害果桑的主要病虫害有桑葚菌核病、桑毛虫、桑尺蠖、桑天牛,如果防治不当会对果桑种植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制订果桑病虫害防治策略,特于2023年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果桑园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围绕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桑 病虫害 防治对策 桑葚菌核病 啶酰菌胺 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