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花叶型萎缩病病原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全有 夏志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9-251,共3页
通过往返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eturn-PAGE)和垂直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检测,发现从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病叶组织中提取的总核酸中存在环状小分子RNA,即类病毒RNA。根据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以及植物类病毒病的定... 通过往返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eturn-PAGE)和垂直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检测,发现从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病叶组织中提取的总核酸中存在环状小分子RNA,即类病毒RNA。根据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以及植物类病毒病的定义,认为这种环状小分子RNA可能是引起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花叶型萎缩病 往返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垂直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花叶型萎缩病相关病毒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勋勋 杨宏宇 +1 位作者 周轶楠 刘吉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111-117,共7页
【目的】建立桑花叶型萎缩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Dwarf associated Virus,MMDa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MMDaV保守的外壳蛋白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引物,构建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的阳性质粒,建立阳性质粒的标准曲线,... 【目的】建立桑花叶型萎缩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Dwarf associated Virus,MMDa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MMDaV保守的外壳蛋白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引物,构建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的阳性质粒,建立阳性质粒的标准曲线,并对MMDaV特异引物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检测,并使用建立的MMDa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广东、广西、海南、重庆、陕西和江西6个省区的桑病叶样品。【结果】构建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扩增效率(97.88%),设计的特异引物可特异的检测到MMDaV,最低的质粒检测浓度为8 copies/μL,是普通PCR灵敏度的24倍,并且MMDa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6个省区的桑病叶样品均有良好的检测结果,检测的Cq值在9.69~26.17之间。【结论】建立的MMDa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高效率、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等特性,可被应用于寄主体内MMDaV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双生 桑花叶型萎缩病 桑花叶型萎缩病相关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夏志松 卢全有 《中国蚕业》 2005年第2期12-14,共3页
桑花叶型萎缩病是危害十分严重的种苗传染性桑树病害,在我国浙江、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省(市)均有发生为害,浙江省的湖州、嘉兴地区受害特别严重.发病面积约占全国桑园总面积的15%,桑树株发病率在20... 桑花叶型萎缩病是危害十分严重的种苗传染性桑树病害,在我国浙江、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省(市)均有发生为害,浙江省的湖州、嘉兴地区受害特别严重.发病面积约占全国桑园总面积的15%,桑树株发病率在20%~30%左右,发病严重的桑园可达到60%~80%,个别田块甚至高达90%以上.该病导致桑树生长不良,桑叶产量大幅度减产,桑叶质量下降,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严重制约我国蚕桑生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花叶型萎缩病 研究现状 展望 桑树 发生为害 嘉兴地区 生长不良 桑叶产量 桑叶质量 蚕茧产量 蚕桑生产 传染性 浙江省 大幅度 面积 桑园 种苗 田块 减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花叶型萎缩病夏季嫁接的传染性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夏志松 卢全有 《中国蚕业》 2004年第2期22-22,共1页
桑花叶型萎缩病又名萎缩病、癃桑、瘌头皮桑、惊桑,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桑树全株性病害,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省蚕区.在春末夏初和秋期22~28℃气温下发生病害,夏季高温(30℃)时出现高温隐症,同一枝条有间歇发病的现象,即春... 桑花叶型萎缩病又名萎缩病、癃桑、瘌头皮桑、惊桑,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桑树全株性病害,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省蚕区.在春末夏初和秋期22~28℃气温下发生病害,夏季高温(30℃)时出现高温隐症,同一枝条有间歇发病的现象,即春末夏初表现病症后,夏季生长部分生长正常秋季又出现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花叶型萎缩病 夏季 嫁接 传染性 癃桑 瘌头皮桑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技术检测桑花叶型萎缩病原 被引量:7
5
作者 费建明 白锡川 +3 位作者 于峰 赵航 王文兵 蒯元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根据多年对桑花叶型萎缩病的追踪研究,分离获得了病桑组织类似类病毒的小分子RNA,对其部分序列进行解析,并以之作为病原物的分子标志物,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点杂交和Northern-blot等分子生物技术方法检测症状明显的病株,取得了... 根据多年对桑花叶型萎缩病的追踪研究,分离获得了病桑组织类似类病毒的小分子RNA,对其部分序列进行解析,并以之作为病原物的分子标志物,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点杂交和Northern-blot等分子生物技术方法检测症状明显的病株,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花叶型萎缩病 检测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防治桑花叶型萎缩病?
6
作者 乐波灵 《广西蚕业》 2004年第4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桑花叶型萎缩病 叶面 株叶 桑园 寄生 诊断 地蚕 线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花叶型萎缩病相关病毒的 IMSA-LAMP检测方法获得新进展
7
作者 刘吉平 《蚕学通讯》 2022年第4期51-51,共1页
桑病毒病是桑树常见的病害,一旦暴发会影响桑树的产量和桑叶的品质,其中又以桑花叶型萎缩病的影响最大。虽然对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研究最为广泛,但对该病害早期病症的预知检测,以及引发桑花叶型萎缩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dwarf asso... 桑病毒病是桑树常见的病害,一旦暴发会影响桑树的产量和桑叶的品质,其中又以桑花叶型萎缩病的影响最大。虽然对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研究最为广泛,但对该病害早期病症的预知检测,以及引发桑花叶型萎缩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dwarf associated virus,MMDaV)的鉴别与研究则鲜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花叶型萎缩病 桑树 桑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桑花叶萎缩类病毒的12串联体核酶基因克隆与转录载体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孔卫青 杨金宏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8-642,共5页
通过人工合成和PCR扩增,克隆特异性切割桑花叶萎缩类病毒RNA的12串联体核酶基因,用于控制病毒基因的表达。将桑花叶萎缩类病毒正链RNA上10 nt的靶序列连接在锤头型核酶催化区3'端,构成具有自切割功能的核酶基因。克隆该核酶基因并... 通过人工合成和PCR扩增,克隆特异性切割桑花叶萎缩类病毒RNA的12串联体核酶基因,用于控制病毒基因的表达。将桑花叶萎缩类病毒正链RNA上10 nt的靶序列连接在锤头型核酶催化区3'端,构成具有自切割功能的核酶基因。克隆该核酶基因并将其连接于载体pMD18T-SP6。在SP6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对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进行体外转录,体外自切割反应显示转录的多体自切割核酶可以通过内部的顺式切割释放出核酶分子。同时,将该12串联体核酶基因导入双元质粒pBI121中,获得重组植物转录载体pBI121-12MRz,为进一步培育抗桑花叶型萎缩病的转基因桑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花叶型萎缩病 12串联体核酶基因 转录载体 切割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萎缩病的防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太兴 《蚕桑茶叶通讯》 2009年第6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桑黄化型萎缩 桑树 桑花叶型萎缩病 防治 毒性 猫耳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植原体ltrA基因序列分析及在桑萎缩病早期检测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10
作者 刘吉平 《蚕学通讯》 2020年第4期56-56,共1页
桑花叶型萎缩病是目前最为典型的、最重要的桑树病害之一。近半个多世纪来,桑花叶型萎缩病在中国江浙和两广等大部分蚕区均有发生,发病桑园的植株发病率高达80%,给桑树的健康生长和桑叶的优质高产带来严重威胁,病害一旦暴发会造成生产... 桑花叶型萎缩病是目前最为典型的、最重要的桑树病害之一。近半个多世纪来,桑花叶型萎缩病在中国江浙和两广等大部分蚕区均有发生,发病桑园的植株发病率高达80%,给桑树的健康生长和桑叶的优质高产带来严重威胁,病害一旦暴发会造成生产上的巨大经济损失。桑植原体CandidatusPhytoplasma asteris MD是目前已报道的桑花叶型萎缩病潜在的病原之一,蚕桑生产上由桑植原体引起的相关病害大多通过发病后的病症来判断,可应用的早期检测手段较少。因此,亟需研究探索出一种适用范围广、简单、快速和准确的检测桑植原体的方法,以便做好桑花叶型萎缩病的发生预警、防控及带毒桑树苗木的检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花叶型萎缩病 桑树 蚕桑生产 蚕区 原体 检测诊断 早期检测 桑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现桑树萎缩病用什么药防治?
11
作者 白雪 《广西蚕业》 2007年第A02期33-33,共1页
桑树萎缩病分桑花叶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和桑黄化型萎缩病,症状分别为:①花叶型:叶片皱缩并向上卷缩,叶间有浅绿色斑块,叶背的叶脉上有瘤状突起。②萎缩型:叶片变小、变黄,有时半张叶片变圆,细叶脉常全变褐色,无瘤状突起... 桑树萎缩病分桑花叶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和桑黄化型萎缩病,症状分别为:①花叶型:叶片皱缩并向上卷缩,叶间有浅绿色斑块,叶背的叶脉上有瘤状突起。②萎缩型:叶片变小、变黄,有时半张叶片变圆,细叶脉常全变褐色,无瘤状突起。③黄化型:叶片显著变黄,叶尖向下卷,叶背的叶脉无瘤状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花叶型萎缩病 桑树 桑黄化型萎缩 防治 叶片 浅绿色 叶脉 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桑树病虫害调查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志松 蒯元璋 《中国蚕业》 2003年第4期78-82,共5页
长江流域是我国蚕业最发达的地区,蚕茧产量占全国总产茧量的80%以上,其中,江苏、浙江、四川等省茧丝绸产业最发达,其蚕茧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对全国蚕桑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地区的桑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加上气候条件适宜,经常发... 长江流域是我国蚕业最发达的地区,蚕茧产量占全国总产茧量的80%以上,其中,江苏、浙江、四川等省茧丝绸产业最发达,其蚕茧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对全国蚕桑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地区的桑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加上气候条件适宜,经常发生各种桑病虫害为害,造成蚕茧减产.桑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导致桑树生长不良、桑叶减产、叶质下降和桑树死亡,估计每年损失蚕茧10%~15%,有的病虫害严重发生时可使桑园成片毁灭,严重制约蚕桑生产的发展.而且不少桑树害虫的微粒子病、病毒病与家蚕严重发生交叉感染,使用这种受到桑树病虫害为害的桑叶养蚕,极易引起蚕儿发病,给蚕病防治带来诸多困难.为此,我们对这一地区的桑病虫害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桑树虫害 调查报告 种类 桑黄化型萎缩 萎缩萎缩 桑花叶型萎缩病 紫蚊羽 炭疽 桑天牛 桑毛虫 桑螟 桑蓟马 区域性联防 预测预报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泽林 《四川蚕业》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桑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到各种害虫和病菌的侵害,重则威胁桑树生长,甚至死亡,轻则损害桑树器官,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蚕茧生产;桑树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infectivedisease)与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vedisease)两大... 桑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到各种害虫和病菌的侵害,重则威胁桑树生长,甚至死亡,轻则损害桑树器官,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蚕茧生产;桑树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infectivedisease)与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vedisease)两大类。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关系重大,如旱害、涝害、霜冻等。侵染性病害是生产中防治的重点,引起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Pathogon)主要有类菌原体MLO(如桑黄化型萎缩病)、病毒Virus(如桑花叶型萎缩病)、细菌bacteria(如桑细菌性青枯病)、真菌fungus(如桑赤锈病Aecidiummori)和线虫nematode(如桑根结线虫病)等。其中以真菌病居多;其次是细菌病害以及类菌原体病害;为害桑树的害虫分属鳞翅目Lepidoptera(如桑白毛虫AcronyctamajorBremer)、鞘翅目Coleoptere(如桑小灰象虫Calomycterusobconicusdhao)、同翅目Homoptera(如桑木虱AnomoneuramoriSchwarz)、半翅目Hetoroptera(如绿盲蝽LyguslucorumMayer Dur)、缨翅目Thysanoptera(如桑蓟马PseudodendrothripsmoriNiwa)、双翅目Diptera(桑瘿蚊DiplosismoricolaMatsumura)、直翅目orthoptera(如非洲蝼蛄Gryllotalpa驴讹naPalisotdeBeauvois)以及蛛形纲(Arachinida)中的桑红叶螨(TetrancychuscinnabarinasBoisoluval)和腹足纲(Gastropoda)中的灰蜗牛(Fruticico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虫害 综合防治 非侵染性 细菌性青枯 类菌原体 桑黄化型萎缩 桑花叶型萎缩病 根结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桑树病毒的形态观察与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勋勋 周轶楠 +3 位作者 黄吉雷 易辉玉 田铃 刘吉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2-258,共7页
桑树病毒病一直是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病原也尚未完全确认。本研究收集全国不同桑园、不同时间和不同品种的皱缩状和花叶状桑叶样品,分离病毒后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形态特征。结果在桑病叶中分离获得两种病毒,... 桑树病毒病一直是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病原也尚未完全确认。本研究收集全国不同桑园、不同时间和不同品种的皱缩状和花叶状桑叶样品,分离病毒后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形态特征。结果在桑病叶中分离获得两种病毒,一种为双联体形态病毒,长(27.84±1.71)nm,宽(17.05±1.13)nm,形态特征与双生病毒属的病毒形态特征一致;另一种为球状体病毒(80~100 nm),形态特征与番茄斑萎病毒属的病毒形态特征一致;桑叶切片观察,发现同一桑叶材料中存在这两种病毒。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其存在桑花叶型萎缩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dwarf associated virus(MMDaV)和桑脉带相关病毒Mulberry vein banding associated virus(MVBaV)。设计上述病毒的特异引物,对158份桑病叶进行PCR检测,MMDaV的检出率为93.04%;而MVBaV为60.13%,同时检出率为57.59%。结果表明,MMDaV和MVBaV在桑病叶中普遍存在,且同时存在。本研究首次在桑树病叶中同时观察并检测到MMDaV和MVBaV,二者在桑皱缩状和花叶状的桑叶中存在混合感染的现象,研究结果将为今后深入研究桑病毒病及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桑花叶型萎缩病相关 桑脉带相关 形态特征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