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株桑根腐病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
3
1
作者
谢红辉
韦继光
+1 位作者
周颖
熊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4,共6页
【目的】筛选出对桑根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并测定其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健康桑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法筛选出对靶标菌株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
【目的】筛选出对桑根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并测定其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健康桑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法筛选出对靶标菌株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gyr A和gyr B基因序列鉴定拮抗细菌菌株。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测定拮抗菌株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防效果。【结果】从桑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株对L.theobromae有抑制作用的细菌,其中菌株YZ14-3的抑制效果最好。该菌株及其培养液对L.theobromae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3.3%和55.6%,挑取抑菌圈上的L.theobromae菌丝镜检发现,菌丝畸形膨大;L.theobromae分生孢子在YZ14-3的培养液中不能萌发,且分生孢子因细胞壁降解而解体;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基于gyr A和gyr B基因序列BLAST分析结果构建的系统发育树,YZ14-3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YZ14-3的生防效果达67.94%。【结论】B.amyloliquefaciens菌株YZ14-3对L.theobromae的抑制效果较显著,可应用于L.theobromae所致病害的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根腐病
可可毛色二孢
解淀粉芽孢杆菌
拮抗作用
分离鉴定
田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H.11648剑麻叶汁对桑根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谢红辉
韦继光
+1 位作者
江洁
熊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85-1989,共5页
【目的】研究H.11648剑麻叶汁对桑树根腐病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为大田防治桑根腐病及其他由L.theobromae侵染所致的植物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载...
【目的】研究H.11648剑麻叶汁对桑树根腐病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为大田防治桑根腐病及其他由L.theobromae侵染所致的植物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孢子萌发法测定H.11648剑麻新鲜叶汁、腐熟叶汁、灭菌叶汁及提取麻膏后的叶汁对L.theobromae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的形态变化。【结果】H.11648剑麻的4种叶汁处理均能显著抑制L.theobromae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P<0.05),其中以新鲜叶汁的抑菌效果最佳,其对病菌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5.37%和85.77%;新鲜叶汁经过腐熟、灭菌和提取麻膏后抑菌效果有所下降,腐熟叶汁、灭菌叶汁及提取麻膏后的叶汁对L.theobromae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79.27%、76.83%和65.79%,对分生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2.32%、78.46%和60.77%。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不同处理L.theobromae菌丝膨大畸形、易断裂,且伴随原生质渗漏。【结论】H.11648剑麻叶汁能显著抑制桑根腐病病菌L.theobromae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可用于大田防治桑根腐病及其他由L.theobromae菌侵染所致的植物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1648剑麻
桑根腐病
可可毛色二孢
抑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引起成年桑树根部腐烂的病害及致病菌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
7
3
作者
方水琴
吴福安
+6 位作者
陈明胜
陶恒平
梁垚
姜星
程嘉翎
韩红发
张洁花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5-791,共7页
对山西省运城市投产桑园内桑树发生根部腐烂、枝叶萎凋枯死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从桑树发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TY.GF1),将该病原菌接种到健康桑树根部,其致病症状与桑根腐病的症状...
对山西省运城市投产桑园内桑树发生根部腐烂、枝叶萎凋枯死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从桑树发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TY.GF1),将该病原菌接种到健康桑树根部,其致病症状与桑根腐病的症状相似。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及孢子形态特征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相似。通过病原菌TY.GF1的核糖体18S rDNA及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PCR扩增和测序,分别获得长度为1 805、627 bp的序列片段。基于18S rDNA及ITS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显示,与TY.GF1菌株亲缘关系最近的为米根霉和淀粉霉(Amylomyces rouxii)。结合病原菌致病性特点及形态特征与1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初步鉴定这种新发生的桑树病害为桑根腐病,其病原菌可能为米根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
树病害
桑根腐病
米根霉
致病性
18SrDNA
内部转录间隔区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株桑根腐病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
3
1
作者
谢红辉
韦继光
周颖
熊英
机构
广西大学农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076)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重14121002-4-3)
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22065)
文摘
【目的】筛选出对桑根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并测定其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健康桑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法筛选出对靶标菌株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gyr A和gyr B基因序列鉴定拮抗细菌菌株。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测定拮抗菌株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防效果。【结果】从桑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株对L.theobromae有抑制作用的细菌,其中菌株YZ14-3的抑制效果最好。该菌株及其培养液对L.theobromae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3.3%和55.6%,挑取抑菌圈上的L.theobromae菌丝镜检发现,菌丝畸形膨大;L.theobromae分生孢子在YZ14-3的培养液中不能萌发,且分生孢子因细胞壁降解而解体;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基于gyr A和gyr B基因序列BLAST分析结果构建的系统发育树,YZ14-3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YZ14-3的生防效果达67.94%。【结论】B.amyloliquefaciens菌株YZ14-3对L.theobromae的抑制效果较显著,可应用于L.theobromae所致病害的生物防治。
关键词
桑根腐病
可可毛色二孢
解淀粉芽孢杆菌
拮抗作用
分离鉴定
田间防治
Keywords
mulberry root rot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inhibitory effect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field control
分类号
S572 [农业科学—烟草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11648剑麻叶汁对桑根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谢红辉
韦继光
江洁
熊英
机构
广西大学农学院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85-198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076)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重14121002-4-3)
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22065)
文摘
【目的】研究H.11648剑麻叶汁对桑树根腐病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为大田防治桑根腐病及其他由L.theobromae侵染所致的植物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孢子萌发法测定H.11648剑麻新鲜叶汁、腐熟叶汁、灭菌叶汁及提取麻膏后的叶汁对L.theobromae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的形态变化。【结果】H.11648剑麻的4种叶汁处理均能显著抑制L.theobromae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P<0.05),其中以新鲜叶汁的抑菌效果最佳,其对病菌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5.37%和85.77%;新鲜叶汁经过腐熟、灭菌和提取麻膏后抑菌效果有所下降,腐熟叶汁、灭菌叶汁及提取麻膏后的叶汁对L.theobromae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79.27%、76.83%和65.79%,对分生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2.32%、78.46%和60.77%。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不同处理L.theobromae菌丝膨大畸形、易断裂,且伴随原生质渗漏。【结论】H.11648剑麻叶汁能显著抑制桑根腐病病菌L.theobromae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可用于大田防治桑根腐病及其他由L.theobromae菌侵染所致的植物病害。
关键词
H.11648剑麻
桑根腐病
可可毛色二孢
抑制效果
Keywords
A.sisalana Perr.ex Engelm H.11648
mulberry root rot
L.theobromae Pat.
inhibitory effect
分类号
S76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引起成年桑树根部腐烂的病害及致病菌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
7
3
作者
方水琴
吴福安
陈明胜
陶恒平
梁垚
姜星
程嘉翎
韩红发
张洁花
机构
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5-791,共7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No.CARS-22)
文摘
对山西省运城市投产桑园内桑树发生根部腐烂、枝叶萎凋枯死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从桑树发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TY.GF1),将该病原菌接种到健康桑树根部,其致病症状与桑根腐病的症状相似。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及孢子形态特征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相似。通过病原菌TY.GF1的核糖体18S rDNA及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PCR扩增和测序,分别获得长度为1 805、627 bp的序列片段。基于18S rDNA及ITS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显示,与TY.GF1菌株亲缘关系最近的为米根霉和淀粉霉(Amylomyces rouxii)。结合病原菌致病性特点及形态特征与1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初步鉴定这种新发生的桑树病害为桑根腐病,其病原菌可能为米根霉。
关键词
桑
树病害
桑根腐病
米根霉
致病性
18SrDNA
内部转录间隔区
系统进化
Keywords
Mulberry disease
Root rot disease
Rhizopus oryzae
Pathogenicity
18S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Phylogenetic evolution
分类号
S888.71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株桑根腐病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谢红辉
韦继光
周颖
熊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H.11648剑麻叶汁对桑根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的抑制作用
谢红辉
韦继光
江洁
熊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种引起成年桑树根部腐烂的病害及致病菌分离与初步鉴定
方水琴
吴福安
陈明胜
陶恒平
梁垚
姜星
程嘉翎
韩红发
张洁花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