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桑树青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分子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娄德钊 武华周 +3 位作者 卢芙萍 耿涛 涂娜娜 王树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61-3268,共8页
桑树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严重,严重影响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雷尔氏菌不同种间致病力和宿主各不相同,其防治策略也相应不同,准确地分离鉴定病原菌是青枯病有效防控的先决条件。本研究采集、... 桑树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严重,严重影响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雷尔氏菌不同种间致病力和宿主各不相同,其防治策略也相应不同,准确地分离鉴定病原菌是青枯病有效防控的先决条件。本研究采集、分离了海南省琼中县桑青枯病发病桑园(‘桂桑优62’)桑树根部、茎部病原菌,并通过致病性、生理小种、生化变种测定,结合16SrDNA、特异性引物、复合PCR检测体系、序列变种等分子鉴定方法初步确定了病原菌的种类和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引发海南省琼中县桑青枯病的病原菌属于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生理小种5(race 5)、生化变种Ⅴ(biovarⅤ),病原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属演化型Ⅰ(phylotypeⅠ)即亚洲分支菌株,序列变种12(sequevar 12)。这些结果将为海南桑青枯病的有效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青枯病 病原鉴定 雷尔氏菌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安市桑树青枯病的防控对策
2
作者 陈卫新 洪根法 +1 位作者 斯玉英 屠华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0期82-82,共1页
介绍临安市桑青枯病发生情况,分析发病原因,主要在于品种抗性、水源传播及农作物交叉传播,并提出防控对策。
关键词 桑树青枯病 发生原因 对策 浙江临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青枯病桑树新组合—桑抗一号性状简介
3
作者 郭展雄 肖练章 《广东蚕业》 1994年第3期26-26,共1页
本品种是农业部“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经组织专家验收;参加广东省抗青枯病桑树一代杂交组合品比试验,于1994年3月17日通过广东省桑、蚕品种审定小组审定,认定桑抗一号在参审组合中抗青枯病力最强,叶质较好,但产桑量稍低,... 本品种是农业部“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经组织专家验收;参加广东省抗青枯病桑树一代杂交组合品比试验,于1994年3月17日通过广东省桑、蚕品种审定小组审定,认定桑抗一号在参审组合中抗青枯病力最强,叶质较好,但产桑量稍低,建议可在青枯病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品种是农业部“七· 五”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 经组织专家验收 参加广东省抗青枯病桑树一代杂交组合品比试验 于1994年3月17日通过广东省桑、蚕品种审定小组审定 认定桑抗一号在参审组合中抗青枯病力最强 叶质较好 但产桑量稍低 建议可在青枯病区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A-qPCR检测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的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曹梦琪 王旭东 +2 位作者 王俊 盛晟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4-1010,共7页
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5)是引发桑青枯病的病原菌。为了改进常规PCR方法不能对活体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别和定量分析的不足,建立叠氮溴化丙锭(PMA)预处理结合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的方法... 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5)是引发桑青枯病的病原菌。为了改进常规PCR方法不能对活体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别和定量分析的不足,建立叠氮溴化丙锭(PMA)预处理结合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待检测样品的病原菌细胞用质量浓度为15 ng/μL的PMA暗孵育10 min后,在卤钨灯下曝光5min,以消除死菌细胞DNA的PCR扩增信号。用PMA-q PCR方法对含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和死菌的混合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死菌的存在不会对活菌细胞DNA的扩增产生影响。建立的PMA-q PCR标准曲线显示,在菌液浓度为103~107CFU/m L的范围内,qPCR循环阈值(Ct)与菌液浓度的对数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477x+47.489,R^2=0.997。建立的PMA-q PCR方法能更为准确地检测复杂样本中的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数量,有助于对桑树青枯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制定病害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青枯病 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 叠氮溴化丙锭 荧光定量PCR 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病原茄科雷尔氏菌的IMSA-LAMP检测方法获得新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吉平 《蚕学通讯》 2022年第3期57-58,共2页
桑树青枯病作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感染引发的一种毁灭性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到桑叶的产量和质量,被国家列为植物重点的检疫性病害。建立一种能对茄科雷尔氏菌进行快速有效检测的方法,对预防桑树青枯病的发生和扩散... 桑树青枯病作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感染引发的一种毁灭性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到桑叶的产量和质量,被国家列为植物重点的检疫性病害。建立一种能对茄科雷尔氏菌进行快速有效检测的方法,对预防桑树青枯病的发生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科雷尔氏菌 检疫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 桑树青枯病 桑叶 快速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科雷尔氏菌IMSA-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婷 罗龙辉 +1 位作者 张雪吟 刘吉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8,共10页
【目的】桑树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茄科雷尔氏菌检测方法,对桑树青枯病的有效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茄科雷尔氏菌果胶裂解酶基因(Pectate lyas... 【目的】桑树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茄科雷尔氏菌检测方法,对桑树青枯病的有效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茄科雷尔氏菌果胶裂解酶基因(Pectate lyase gene)为靶标,基于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Isothermal multiple self-matchinginitiated amplification,IMSA)的引物设计原理,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反应体系,建立一种快速有效检测茄科雷尔氏菌的IMSA-LAMP法,并对该方法的最佳反应参数进行了筛选。【结果】基于果胶裂解酶基因建立的IMSA-LAMP检测方法在64.5℃条件下,45 min内可完成对阳性样品的特异检测,对茄科雷尔氏菌的模板DNA检测灵敏度达200 fg/μL(对应菌为1×10^(2) CFU/mL);对生产上收集的疑似桑树青枯病病样的检出率为87.5%。【结论】IMSA-LAMP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为桑树青枯病的快速检测、诊断与防疫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青枯病 IMSA-LAMP 茄科雷尔氏菌 果胶裂解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