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蚕区33份桑树种质资源的桑叶和桑枝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平平 储一宁 +3 位作者 杜伟 冉瑞法 梁铖 陈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0,共6页
以云南省保存的鲁桑、白桑、广东桑、鸡桑、长果桑、长穗桑6个桑种的33份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Al(NO3)3-NaNO2比色法测定桑叶和桑枝中的总黄酮含量,筛选药食用途桑树品种的育种材料。33份桑树种质资源的桑叶总黄酮含量总体上符合正... 以云南省保存的鲁桑、白桑、广东桑、鸡桑、长果桑、长穗桑6个桑种的33份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Al(NO3)3-NaNO2比色法测定桑叶和桑枝中的总黄酮含量,筛选药食用途桑树品种的育种材料。33份桑树种质资源的桑叶总黄酮含量总体上符合正态分布,93.94%的检测样品的桑叶总黄酮质量比分布在10.00~35.00rag/g之间,96.97%的检测样品的桑枝总黄酮质量比分布在2.00—15.00mg/g之间,大多数桑树种质资源的桑枝总黄酮含量低于桑叶总黄酮含量。不同桑树种质资源间的桑叶、桑枝的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基于6个桑种间以及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之间的比较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供试的33份桑树种质资源中,白桑种地方品种苍溪桑的桑叶总黄酮含量最高,质量比为35.27mg/g,长穗桑种地方品种普洱8的桑枝总黄酮含量最高,质量比为19.49mg/g,这2个地方品种适合作为育种素材用于培育药食用途的桑树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桑叶 桑枝 总黄酮 云南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野生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淑文 曲艳娇 +3 位作者 李志 范娟 叶青雷 马玉堃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境内收集的24份野生桑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其遗传分化关系,以利于对耐寒、抗旱类型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价值的准确鉴定和评估。从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有效引物,对24份野...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境内收集的24份野生桑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其遗传分化关系,以利于对耐寒、抗旱类型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价值的准确鉴定和评估。从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有效引物,对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73条,多态性比率为99.3%,单引物对每份种质材料扩增获得的条带数在2~5条之间。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047~1.000之间,其中,杜蒙2号和杜蒙3号,宁安1号和宁安3号两组种质材料的相似性最大,杜蒙3号和宁安3号的相似性最小。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与其地域分布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耐寒类型 RAPD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桑树种质资源分布及其性状
3
作者 畅晋钢 《中国蚕业》 2015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蚕桑主要产区桑树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及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山西省各市(县)桑树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主要桑树品种的区位及自然条件、品种所属的桑种系及其特征、特性。
关键词 山西省 桑树种质资源 桑品种 分布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分析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玲 陈祥平 +4 位作者 范小敏 傅晓 柯皓天 吕银 陈仁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利用14对SSR引物对四川省89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分析种质资源间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共扩增出迁移率不同的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100%;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将89份桑树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群体,4... 利用14对SSR引物对四川省89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分析种质资源间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共扩增出迁移率不同的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100%;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将89份桑树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群体,4个群体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552 0~0.599 8之间,总体为0.657 7;基因多样度在0.554 8~0.600 3之间,总体为0.579 0;等位基因数目在66~76个之间,总体为134个;等位基因丰富度在3.327 2~3.549 1之间,总体为3.983 1;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品种内,属中等偏高水平;14对SSR引物位点的总基因多样度Ht在0.291~0.931之间,整体为0.699;Nei’s种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287~0.910,整体为0.662;种群间基因多样度为0.003~0.098,整体为0.037;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08~0.047,整体为0.053;基因流为2.901~62.000,整体为8.934,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群体间分化程度低,基因流大。UPGMA聚类分析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大致相同,2种分析结果都显示分群无地理迁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SSR分子标记 群体结构 遗传多样性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5份桑树种质资源的结实性农艺性状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田智得 朱方容 林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共11页
桑树育种材料的结实性农艺性状包括单株结果枝条数、单枝结果节数、单枝节数、单枝结果数、单芽结果数、果长、果横径、糖分含量、20粒果质量等桑果产量与品质性状。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桑树资源圃保存的175份桑树种质资源的结实性农艺性... 桑树育种材料的结实性农艺性状包括单株结果枝条数、单枝结果节数、单枝节数、单枝结果数、单芽结果数、果长、果横径、糖分含量、20粒果质量等桑果产量与品质性状。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桑树资源圃保存的175份桑树种质资源的结实性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依据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信息,运用SPSS软件包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调查的9个结实性农艺性状可以归纳为单株结果节数、果实大小、桑果糖分含量3个主成分,其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69.954%;各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模型为Y=-0.095X1-0.169X2-0.047X3-0.033X4+0.920X5+19.939X6+10.561X7-1.244X8-15.455;各性状聚类成单枝果实质量、单枝结果率、单株含糖量3类;样品聚类把175份桑树种质资源分为类型Ⅰ、Ⅱ或类型Ⅰ、Ⅱ、Ⅲ或类型Ⅰ、Ⅱ、Ⅲ、Ⅳ。分析结果可供桑树种质资源的果用开发价值的评价以及果、叶两用杂交桑的亲本选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四倍体 结实性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蚕区89份桑种质资源的I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仁芳 刘玲 +4 位作者 钱永华 苏超 陈祥平 范小敏 柯皓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0-416,共7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北方蚕区保存的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桑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信息。用筛选的具有多态性的11个ISSR引物对89份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共扩增出迁移率(分子质量...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北方蚕区保存的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桑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信息。用筛选的具有多态性的11个ISSR引物对89份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共扩增出迁移率(分子质量)不同的DNA条带12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5条,多态性比率达98.43%。89份桑种质资源之间存在较高的基因变异: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84 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91 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5 6,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16 6。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度在0.228 3~0.990 0之间,遗传距离在0.030 1~1.447 0之间。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来自我国新疆地区和俄罗斯、乌克兰的地方品种资源聚为一支,来自山东、陕西地区的品种资源各自聚为一支,来自山西、河北地区的地方品种资源聚为一支,4份野生桑资源聚为一支。Arlequin3.5.1.3软件的AMOVA分析显示,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固定指数(FST)=0.545 36,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率为54.54%,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率为45.46%(P〈0.001),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属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北方蚕区 栽培品种 野生资源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标记分析安徽省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钰婷 李瑞雪 +2 位作者 孙帆 王伟 汪泰初 《热带农业工程》 2017年第2期31-35,共5页
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是被子植物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对收集的12份安徽地方特色桑种质资源提取总DNA,用PCR扩增方法进行测序分析;根据鲁桑基因序列,确定ITS序列范围,并进行序... 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是被子植物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对收集的12份安徽地方特色桑种质资源提取总DNA,用PCR扩增方法进行测序分析;根据鲁桑基因序列,确定ITS序列范围,并进行序列比对;通过分析序列长度、G+C含量、变异位点及遗传分歧,探讨了安徽桑树种质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为更深入地研究桑属植物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ITS序列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建站60周年桑树品种选育成果
8
《广西蚕业》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前身为广西蚕业指导所)建制以来,从国内外引进、收集,通过系统选育、人工诱变等方式保存桑树种质资源共1820份,保存数量位列全国第二。研究团队利用现有桑树种质资源,创新培育出大批优异种质资源.
关键词 广西蚕业指导所 桑树种质资源 优异种质资源 桑树品种 系统选育 人工诱变 蚕业技术推广 研究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山东、河北省区鲁桑地方品种核心种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俊百 黄勇 +2 位作者 张林 赵卫国 潘一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7-592,共6页
开展桑树核心种质的研究有利于高效保存和利用桑树种质资源。根据15个ISSR引物扩增的98个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和树状图,对来自山东、河北省区的46份鲁桑地方品种资源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选择核心种质,比较了样本数不同的4个核心... 开展桑树核心种质的研究有利于高效保存和利用桑树种质资源。根据15个ISSR引物扩增的98个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和树状图,对来自山东、河北省区的46份鲁桑地方品种资源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选择核心种质,比较了样本数不同的4个核心样本群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 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 s信息指数等参数,最终选择了由11个样本组成的样本群作为核心种质。用统计软件SPSS对初始种质和核心种质群体的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 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 s信息指数分别作t检验,可以看出核心种质虽然仅保留了初始种质23.91%的样品,但上述各参数在初始种质中的保有率分别为89.02%、89.03%、95%、102.24%、103.99%、101.26%,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初始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鲁桑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