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托斯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沉积模式
1
作者 刘静静 李军 +5 位作者 邬长武 郭荣涛 郭永强 高蔚原 史丹妮 吴高奎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3,共10页
勘探实践表明,储层沉积特征是影响桑托斯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油气高产的关键因素,优质储层主要为发育在古隆起之上的微生物礁和浅滩相碳酸盐岩。基于地震资料构造解析及重力资料,重新厘定桑托斯盆地盐下构造单元和古隆起的分布,将盆地... 勘探实践表明,储层沉积特征是影响桑托斯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油气高产的关键因素,优质储层主要为发育在古隆起之上的微生物礁和浅滩相碳酸盐岩。基于地震资料构造解析及重力资料,重新厘定桑托斯盆地盐下构造单元和古隆起的分布,将盆地划分为5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外部隆起带是由南大西洋裂开过程中发生跃迁后产生的废弃洋中脊发育而来,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礁的发育。基于钻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系列研究,明确盐下核心区坳陷地层沉积相展布,结合裂陷期构造特征及古地貌,建立大型缓坡型、孤立基底高型、台内高地型和陡坡型4类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模式,其中大型缓坡型、陡坡型沉积模式受单斜断块控制,台内高地型沉积模式受断隆构造控制,主要分布在外部隆起带;孤立基底高型沉积模式受断垒控制,主要分布在西部坳陷带和外部坳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湖相碳酸盐岩 大型缓坡型沉积模式 孤立基底高型沉积模式 台内高地型沉积模式 陡坡型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谷湖盆孤立台地层序分析与岩相古地理重建——对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盐下油气勘探的启示
2
作者 黄继新 王红军 +7 位作者 徐芳 杨梦颖 赵俊峰 李沛珈 李辰卿 刘泽强 熊鹰 谭秀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0-884,共15页
以巴西桑托斯盆地M区块白垩系巨厚碳酸盐岩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建立裂谷湖盆断控孤立台地层序充填模式并揭示其控滩控储机制,重建岩相古地理演化。结果表明:(1)M区块下白垩统Itapema(ITP)组—Barra Velha(BVE)组发育3个三级... 以巴西桑托斯盆地M区块白垩系巨厚碳酸盐岩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建立裂谷湖盆断控孤立台地层序充填模式并揭示其控滩控储机制,重建岩相古地理演化。结果表明:(1)M区块下白垩统Itapema(ITP)组—Barra Velha(BVE)组发育3个三级层序(SQ1—SQ3),SQ1层序沉积期裂谷基底断裂控制了两侧厚、中间薄的地层展布特征,早期地层具有向凸起超覆充填特征;SQ2—SQ3层序沉积期同沉积断层控制了“西北沉降、东北抬升”的古地貌调整,伴随相对湖平面下降。(2)M区块下白垩统主要为滨浅湖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格局由SQ1层序“内介屑滩、外介壳滩”向SQ2—SQ3层序丘滩相间展布转变。(3)受相对湖平面升降、同沉积断层及火山活动的共同控制,SQ1层序介壳滩趋于在凸起区垂向加积建隆,SQ2—SQ3层序丘滩复合体因可容纳空间减小趋于向坡折带侧向迁移。(4)高能丘滩体早期垂向加积、后期侧向迁移的演化模式控制了优质储层展布由“中心式”向“环带式”转变。上述研究揭示了湖相断控孤立台地丘滩体发育模式及有利储集相带展布,可为桑托斯盆地深水盐下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断控孤立台地 沉积模式 层序岩相古地理 白垩系Itapema(ITP)组—Barra Velha(BVE)组 巴西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识别方法及应用:以桑托斯盆地A油田白垩系BVE组为例
3
作者 张梅 王贵文 +2 位作者 赖锦 庞小娇 杨柳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7-527,共11页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白垩系BVE组湖相碳酸盐岩作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盐下区块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由于BVE组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导...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白垩系BVE组湖相碳酸盐岩作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盐下区块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由于BVE组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储集层精细表征难,制约了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进展。与常规测井相比,电成像测井更能直观地识别与评价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层,可在图像上快速识别出溶蚀孔和裂缝。基于岩心、薄片等地质资料,结合常规、电成像及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归纳总结了该区块白垩系BVE组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在此基础上将储集层划分为孔隙型、裂缝-溶孔型和裂缝型3类。利用岩心刻度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资料建立了桑托斯盆地BVE组不同类型储集层测井识别图版,并完成单井纵向上储集层类型的连续识别和划分。桑托斯盆地盐下BVE组储集层的测井表征有助于完善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体系,为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 测井精细表征 BVE组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托斯盆地盐下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建造与深水大油田 被引量:4
4
作者 窦立荣 温志新 +7 位作者 王兆明 贺正军 宋成鹏 陈瑞银 阳孝法 刘小兵 刘祚冬 陈燕燕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840,共12页
针对桑托斯被动陆缘盆地深水盐下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特征及大油田成藏规律不清的难题,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及岩心等数据资料,通过早白垩世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恢复重建,提出盐下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受控于坳间断隆型和坳中断凸型两类孤立台... 针对桑托斯被动陆缘盆地深水盐下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特征及大油田成藏规律不清的难题,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及岩心等数据资料,通过早白垩世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恢复重建,提出盐下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受控于坳间断隆型和坳中断凸型两类孤立台地。坳间断隆型孤立台地分布于现今盐下坳间隆起带上,建造于早期陆内和陆间裂谷两个原型阶段继承性发育的单断式和双断式垒式断块上,早白垩世陆内裂谷晚期沉积的ITP组介壳灰岩和陆间裂谷早期沉积的BVE组微生物灰岩为连续建造;坳中断凸型孤立台地分布于现今盐下坳陷带中,建造于早期陆内裂谷原型阶段火山岩建隆所形成的凸起带上,发育BVE组微生物灰岩。两类孤立台地灰岩所形成礁滩体均具有储层厚度大、物性好的特点。结合盐下已发现大油田解剖,发现两类台地均可形成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周缘为优质湖相和潟湖相烃源岩环绕,上覆为巨厚的优质蒸发盐岩盖层高效封堵,形成了“下生中储上盖”式最佳生储盖组合关系,油气富集程度高。已发现大油田均为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底水块状油田,且均处于充满状态。未来勘探重点目标是西部隆起带和东部隆起带南段上的坳间断隆型孤立台地及中央坳陷带中的坳中断凸型孤立台地。该项研究成果为在桑托斯被动陆缘盆地超前选区选带、新项目评价及中标区块探区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今后在全球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勘探战略选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被动陆缘盆地 深水 坳间断隆型孤立碳酸盐台地 坳中断凸型孤立碳酸盐台地 大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拗陷期湖相烃源岩发育条件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李丹 程涛 +3 位作者 尹川 贾怀存 李明刚 刘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目前勘探成果已证实桑托斯盆地盐下断陷期Picarras组(PIC组)-Itapema组(ITP组)泥岩为一套优质的深水湖相烃源岩,但对于拗陷期Barra Velha组(BV组)浅水湖相烃源岩的发育条件与沉积模式一直尚未开展系统研究。为厘清该盆地盐下拗陷期烃源... 目前勘探成果已证实桑托斯盆地盐下断陷期Picarras组(PIC组)-Itapema组(ITP组)泥岩为一套优质的深水湖相烃源岩,但对于拗陷期Barra Velha组(BV组)浅水湖相烃源岩的发育条件与沉积模式一直尚未开展系统研究。为厘清该盆地盐下拗陷期烃源岩发育特征,本文通过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拗陷期BV组沉积时期古地理-古气候背景、古水环境进行恢复,认为拗陷期BV组沉积时期为宽浅咸水湖泊,干旱的气候背景下较易形成盐度分层,从而在湖泊底部形成缺氧环境,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在拗陷期BV组沉积时期盆地及周缘火山活动频繁,同时发育了多期海侵,为湖泊水体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利于藻类勃发。充足的物质基础以及有利的有机质保存条件使其具备优质烃源岩发育条件。通过古生物、古地理与地震相综合分析,建立了桑托斯盆地盐下拗陷期湖相烃源岩发育模式,为巴西桑托斯盆地的油气勘探部署,以及拗陷期浅水盐湖烃源岩发育条件分析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烃源岩 发育条件 盐下拗陷期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油气分布差异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3
6
作者 陶崇智 邓超 +4 位作者 白国平 王大鹏 牛新杰 白建朴 郑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53-1761,共9页
巴西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均为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和近年来在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盐下油气的重大发现,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之间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通过对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 巴西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均为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和近年来在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盐下油气的重大发现,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之间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通过对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区域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的比较,总结出两个盆地油气分布特征的截然不同。研究表明,盐窗比较发育的坎波斯盆地中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盐上浊积砂岩,而连续盐岩发育的桑托斯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则主要富集于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对于盐下层系,连续分布的盐岩和圣保罗高地的发育控制了盐下层系油气的分布;对于盐上层系,盐相关构造的发育则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从而控制了盐上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波斯盆地 桑托斯盆地 盐岩 油气 被动陆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卢拉油田成藏特征及对盐下勘探的启迪 被引量:39
7
作者 汪新伟 邬长武 +3 位作者 郭永强 孟庆强 张云霞 陶冶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3期61-69,共9页
巴西桑托斯盆地卢拉油田(原名图皮油田)盐下地层层序、热史、圈闭演化史等分析表明,卢拉油田的烃源岩为中裂谷层序与上裂谷层序的湖相页岩,储层则以坳陷层序的碳酸盐岩为主;圈闭类型为受尼欧克姆—巴雷姆期裂谷作用形成的地垒所控制的... 巴西桑托斯盆地卢拉油田(原名图皮油田)盐下地层层序、热史、圈闭演化史等分析表明,卢拉油田的烃源岩为中裂谷层序与上裂谷层序的湖相页岩,储层则以坳陷层序的碳酸盐岩为主;圈闭类型为受尼欧克姆—巴雷姆期裂谷作用形成的地垒所控制的岩性—构造复合圈闭,其形成演化经历了早白垩世尼欧克姆—巴雷姆的裂谷早期、裂谷中期、裂谷晚期、早阿普特的坳陷期、晚阿普特的蒸发岩发育期,以及早白垩世阿尔布以来的油藏圈闭充注期等6个演化阶段;其成藏特征表现为盐下深层晚期中等成熟成藏。认为广泛分布的厚层盐岩(约2000m)及其高热导率的功效极大地延缓了盐下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扩展了盐下勘探的深度范围;同时,地垒—地层型油气聚集带成为桑托斯盆地乃至整个巴西东部海上盆地盐下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演化阶段 盐下勘探 卢拉油田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海上坎波斯与桑托斯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熊利平 邬长武 +1 位作者 郭永强 李嵩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9-425,共7页
坎波斯与桑托斯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2个盆地均经历了裂谷、过渡、被动大陆边缘3个构造阶段,发育盐下陆相层序、盐岩层序、盐上海相层序,形成盐下、盐上2套成藏组合。由于盆地构造格架不同,导致盐岩分布、盐下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加... 坎波斯与桑托斯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2个盆地均经历了裂谷、过渡、被动大陆边缘3个构造阶段,发育盐下陆相层序、盐岩层序、盐上海相层序,形成盐下、盐上2套成藏组合。由于盆地构造格架不同,导致盐岩分布、盐下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加之盐上储层分布的不同,造成2个盆地油气分布特征的巨大差异。桑托斯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外部高地带的盐下领域,而坎波斯盆地油气主要富集在中部低凸带的盐上储层中。通过分析2个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地层发育特征、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优选了盐下、盐上成藏组合的有利区,剖析了2个盆地成藏条件的异同,可指导我国石油公司在这2个盆地新项目评价和在执行区块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膏岩 成藏主控因素 油气成藏 坎波斯盆地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以巴西桑托斯盆地为例 被引量:49
9
作者 何娟 何登发 +1 位作者 李顺利 张光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3期57-67,8,共11页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主要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演化阶段,发育了4套相应的沉积层序,并形成了巴西(坎普斯、桑托斯及埃斯皮里图桑托盆地等)和西非(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加蓬及宽扎盆地等)沿岸一系列被动大陆边缘...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主要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演化阶段,发育了4套相应的沉积层序,并形成了巴西(坎普斯、桑托斯及埃斯皮里图桑托盆地等)和西非(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加蓬及宽扎盆地等)沿岸一系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近年来,桑托斯盆地深水区发现了Tupi和Jupiter等多个巨型油气田,作为典型的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具有代表性的油气地质条件与分布规律可为其他盆地对比和借鉴。桑托斯盆地主力烃源岩为盐下巴雷姆阶—下阿普特阶湖相页岩和盐上赛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深海相页岩,储层包括盐下裂谷期的湖相碳酸盐岩与盐上浊积砂岩,南大西洋广泛发育的阿普特阶蒸发岩为区域盖层,同时这套蒸发岩对整个盆地的圈闭形成及油气运聚起着控制作用。结合该盆地发育的Guaratiba—Guaratiba/Guaruja/Ilhabela和Itajai-Acu-Ilhabela/Marambaia两个含油气系统与Guaratiba、Guaruja及Ilhabela等5个成藏组合特征,总结了桑托斯盆地大油气田的分布特点与控制因素,对比巴西与西非其他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南大西洋深水区盐下裂谷期沉积地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大油气田 含油气系统 分布规律 桑托斯盆地 南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托斯盆地Jupiter油气田富含CO_2油气藏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安来 孙红军 +3 位作者 郑磊 黎玉战 徐海 张忠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1-378,共8页
桑托斯盆地Jupiter油气田油气藏中富含CO_2,气层与油层流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油气藏相态及形成机理没有取得共识。采用四参数方框图法、流体组分三角图、φ_1值、Z_1以及Z_2等多参数法对Jupiter油气藏相态进行综合判识,认为Jupiter油气... 桑托斯盆地Jupiter油气田油气藏中富含CO_2,气层与油层流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油气藏相态及形成机理没有取得共识。采用四参数方框图法、流体组分三角图、φ_1值、Z_1以及Z_2等多参数法对Jupiter油气藏相态进行综合判识,认为Jupiter油气藏为带油环凝析气藏。油气藏中凝析油与原油具有相似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Pr/Ph比值为1.58~1.88,C_(26)三环萜烷/C_(25)三环萜烷比值为1.15~1.22,甾烷以C_(27)甾烷占优势,藿烷/甾烷比值大于4,TPP比值大于0.5,全油碳同位素在-25‰左右。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二者来源于白垩系Upper Barremian-Lower Aptian阶湖湘烃源岩。凝析油与原油具有相似的成熟度,均为生烃高峰的产物。烷烃气来自于Upper Barremian-Lower Aptian阶湖湘烃源岩,为生烃高峰——凝析油前期阶段的产物。CO_2为火山幔源型CO_2,大量CO_2后期注入形成的蒸发分馏作用,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进行改造,形成了现今带油环凝析气藏的面貌。地球化学参数证实了蒸发分馏作用的存在,无机CO_2的注入丰富了蒸发分馏作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分馏 带油环凝析气藏 CO2 油气藏 白垩系 Jupiter油气田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托斯盆地盐下J油气田CO_2成因、烷烃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7
11
作者 马安来 黎玉战 +1 位作者 张玺科 张忠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0,共8页
巴西海上桑托斯盆地盐下J油气田油气藏气顶和油环流体组分存在明显差异,气顶流体中CO2含量为76%~78%,气油比为2 750~4 260 m3/m3,原油密度为32~36°API;而油环流体中CO2含量为56%~60%,气油比为170~211 m3/m3,原油密度为16~23°... 巴西海上桑托斯盆地盐下J油气田油气藏气顶和油环流体组分存在明显差异,气顶流体中CO2含量为76%~78%,气油比为2 750~4 260 m3/m3,原油密度为32~36°API;而油环流体中CO2含量为56%~60%,气油比为170~211 m3/m3,原油密度为16~23°API。研究表明,该油气田天然气中CO2碳同位素值为-5.35‰^-8.11‰,为无机成因;天然气R/Ra为5.6,表明CO2为火山幔源型。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值为-32.50‰^-35.53‰,乙烷碳同位素值为-29.18‰^-32.23‰,烷烃气成熟度Ro为1.0%~1.2%。该油气田为混合油气藏,原油、烷烃气来自上Barremian—下Aptian阶湖相烃源岩,成熟度未达到凝析油气阶段;CO2主要来自深部幔源无机气。CO2后期注入形成的蒸发分馏作用改造了原始油气藏,形成了现今大气顶薄油环油气藏,NE—NNE向深大断裂为深部无机气提供了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盐下 J油气田 CO2成因 烷烃气地球化学特征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含油气系统划分与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邓超 白国平 +3 位作者 仲米虹 邹建红 刘君兰 张明辉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2,共8页
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白垩系—新生界的油气绝大部分分布于圣保罗高地,其次分布于盆地陆坡坳陷区。盆地的下白垩统区域性蒸发岩盖层为盐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保证。根据盆地的构造格局以及烃源岩、储集层和油气分布的特征,划分出两个含... 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白垩系—新生界的油气绝大部分分布于圣保罗高地,其次分布于盆地陆坡坳陷区。盆地的下白垩统区域性蒸发岩盖层为盐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保证。根据盆地的构造格局以及烃源岩、储集层和油气分布的特征,划分出两个含油气系统: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和上白垩统含油气系统,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还可划分为盐下和盐上两个成藏组合。划定了含油气系统在盆地中的分布范围。认为圣保罗高地下白垩统盐下Guaratiba群湖相碳酸盐岩层系最有勘探潜力,盆地北部和中部的上白垩统土伦阶Ilhabela段浊积岩和新生界Marambaia组内浊积岩储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西南部下白垩统盐上Guaruja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亦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白垩系 含油气系统 油气成藏 油气分布规律 油气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层序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赛 李国蓉 +9 位作者 吴昌荣 刘树根 张忠民 苏玉山 朱奕璇 何钊 任杰 王雨辰 周伟 王亚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3-692,共10页
基于地震、测井、岩心、铸体薄片、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等资料,对巴西桑托斯盆地H油田下白垩统Barra Velha组层序沉积充填特征开展研究,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预测礁滩体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其控制因素。Barra Velha组沉积期,整体为孤立台... 基于地震、测井、岩心、铸体薄片、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等资料,对巴西桑托斯盆地H油田下白垩统Barra Velha组层序沉积充填特征开展研究,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预测礁滩体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其控制因素。Barra Velha组沉积期,整体为孤立台地—斜坡的沉积格局,裂谷期—拗陷期的气候变化致使Barra Velha组下部三级层序SQ1(BVE300段)和上部三级层序SQ2(BVE100段—BVE200段)沉积表现出由深水低能到浅水高能的演化特征。裂谷期伸展断裂和走滑断裂活动以及拗陷期台缘—台内沉积分异作用使得这两个时期的沉积古地貌均展现出“三脊两洼”的形态特征。礁滩体主要发育于SQ2-LHST时期,湖平面周期性震荡约束礁滩体发育在台地相区SQ2-LHST各高频层序地层单元的顶部。走滑断裂活动通过改变沉积古地貌的方式控制礁滩体在平面上的展布。正花状走滑断裂导致浅水台地边缘及内部形成局部高地并成为沉积高能带,为礁滩体发育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桑托斯盆地 下白垩统Barra Velha组 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 高频层序 沉积特征 礁滩体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地震预测——以巴西桑托斯盆地F油田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文松 徐芳 +4 位作者 刘成彬 黄继新 赵俊峰 郭松伟 李云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5-455,488,共12页
桑托斯盆地F油田位于巴西深水区域的盐岩之下,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与常规的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和中国西部“串珠状”的大型溶洞储层不同,研究区碳酸盐岩为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其溶蚀孔洞孔径小、裂缝类型多,导... 桑托斯盆地F油田位于巴西深水区域的盐岩之下,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与常规的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和中国西部“串珠状”的大型溶洞储层不同,研究区碳酸盐岩为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其溶蚀孔洞孔径小、裂缝类型多,导致地震响应特征极其不明显,常规缝洞预测方法不适用。另外,受上覆巨厚盐岩层的影响,缝洞发育储层段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增加了利用叠后地震方法预测其分布规律的难度。因此,针对研究区缝洞发育特点,采取井震相结合的思路,以消除泥岩及火成岩岩性干扰为前提,首先进行地震资料优化处理,然后充分利用岩心、FMI测井等资料以及生产漏失等信息,综合分析地震异常可能表达的地质信息,探索了一套适用于深水盐下多种岩性发育背景的小尺度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明确了裂缝与孔洞的敏感地震属性,通过联合构造应力场进行裂缝预测,结合波阻抗、孔隙度及CGR等地震反演结果,开展溶蚀孔洞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对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研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地震属性 地震反演 碳酸盐岩缝洞预测 深水盐下储层 湖相碳酸盐岩 桑托斯盆地 巴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坎普斯—桑托斯盆地油气差异富集规律 被引量:26
15
作者 梁英波 张光亚 +3 位作者 刘祚冬 温志新 汪永华 宋成鹏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5-62,共8页
据IHS全球能源数据库(2010)统计,坎普斯—桑托斯盆地贡献了巴西83%的油气储量和62%的油气产量。坎普斯—桑托斯盆地位于巴西东南部沿海,属于中生界裂谷盆地基础上叠合形成的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两盆地地理位置相邻,具有相似的构... 据IHS全球能源数据库(2010)统计,坎普斯—桑托斯盆地贡献了巴西83%的油气储量和62%的油气产量。坎普斯—桑托斯盆地位于巴西东南部沿海,属于中生界裂谷盆地基础上叠合形成的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两盆地地理位置相邻,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历史和油气地质条件,但油气富集规律呈明显的差异。其中,坎普斯盆地油气主要富集于上白垩—中新统浊积砂岩储层,以重油为主;桑托斯盆地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以中质油、轻质油和天然气为主。通过对盆地基底结构、油气田分布、流体性质、成藏要素和成藏组合差异分析,认为盐岩是区域油气出现差异富集的主要原因,基底结构和漂移期沉积地层发育则控制了盆地盐岩形变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 坎普斯盆地 桑托斯盆地 差异富集 盐岩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复杂碳酸盐岩油田火成岩发育特征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亚明 王丹丹 +5 位作者 田作基 张志伟 王童奎 王朝锋 阳孝法 周玉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7,共11页
根据岩心薄片、分析化验、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巴西桑托斯盆地火成岩期次、岩性岩相、地球物理特征、火山机构特征及Eastern油田火成岩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桑托斯盆地发育瓦兰今... 根据岩心薄片、分析化验、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巴西桑托斯盆地火成岩期次、岩性岩相、地球物理特征、火山机构特征及Eastern油田火成岩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桑托斯盆地发育瓦兰今-欧特里夫期喷发岩、巴列姆-阿普特早期喷发岩、阿普特期喷发岩、坎潘期侵入岩及始新世侵入岩和喷发岩5期岩浆活动,具有陆上喷发和水下喷发2种模式,发育裂隙式和中心式火山机构,可划分为火山通道相、火山颈相、溢流相、碎裂相、次火山岩相、火山沉积相等6种岩相。②按照火山机构“定区”、火山通道“定源”、地震反射特征“定相”、多重属性“定性”、叠前反演“定量”的火成岩预测方法,实现了Eastern油田火成岩的分布预测,侵入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喷发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和东部,经钻井证实,预测结果符合率达95%。③含火成岩的盆地中,其油气成藏与火成岩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火成岩对油气成藏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双重影响,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陆上喷发 水下喷发 裂隙式火山机构 中心式火山机构 火成岩分布预测 复杂碳酸盐岩油田 Eastern油田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层序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8
17
作者 邬长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6,63,共5页
巴西桑托斯盆地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了盐下、盐岩和盐上3套层序。盐下下裂谷期烃源岩是盆地内的主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盐下储层主要为上裂谷—坳陷期生物灰岩、上裂谷期介壳灰岩;盐岩层... 巴西桑托斯盆地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了盐下、盐岩和盐上3套层序。盐下下裂谷期烃源岩是盆地内的主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盐下储层主要为上裂谷—坳陷期生物灰岩、上裂谷期介壳灰岩;盐岩层在深水区厚度大,呈连续分布,封盖能力强;基底断垒带有利于形成各类构造圈闭,有利的地质条件为盆地盐下巨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基础。盆地北部深水区的基底断垒带是盐下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这一区域盐下烃源岩演化程度适中,巨厚连续分布的盐岩层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基底断垒形成的古浅水区有利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断垒、翘倾断块、披覆背斜圈闭十分丰富,周边地堑区生成大量的油气就近运移到地垒区聚集成藏。其他地区盐下层序存在各种风险,成藏条件略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特征 成藏模式 油气分布 盐下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大型油气田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金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6,151-152,共5页
巴西近年来在桑托斯盆地盐下相继发现了Parati、Libra、Tupi等一批大型油气田,已成为当今世界深海勘探的热点地区。利用中石化合作区块获得的最新资料,对桑托斯盆地盐下大型油气田形成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运用油气成藏理论,... 巴西近年来在桑托斯盆地盐下相继发现了Parati、Libra、Tupi等一批大型油气田,已成为当今世界深海勘探的热点地区。利用中石化合作区块获得的最新资料,对桑托斯盆地盐下大型油气田形成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运用油气成藏理论,对典型大油气田进行解剖,研究了桑托斯盆地盐下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提出了盐下大型油气田成藏五要素,建立了盐下油气成藏模式,指出盆地东部盐下古隆起带是下一步寻找大型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盐下 深海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大西洋型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以巴西桑托斯盆地为例 被引量:18
19
作者 马中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8-1115,共8页
巴西桑托斯(Santos)盆地是典型的大西洋型深水盆地:盆地经历同裂谷→过渡→后裂谷(漂移)3个演化阶段。裂谷期Guaratiba组湖相黑色页岩为盆地主要的烃源岩,后裂谷期Itajai-Acu组深水页岩是盆地次要的烃源岩;盆地主要发育第三系Marambaia... 巴西桑托斯(Santos)盆地是典型的大西洋型深水盆地:盆地经历同裂谷→过渡→后裂谷(漂移)3个演化阶段。裂谷期Guaratiba组湖相黑色页岩为盆地主要的烃源岩,后裂谷期Itajai-Acu组深水页岩是盆地次要的烃源岩;盆地主要发育第三系Marambaia组浊积砂岩、白垩统Santos组浊积砂岩、Guaruja组碳酸盐岩和Guaratiba组砂岩和灰岩共4套储集层,油气主要富集在Guaratiba组砂岩和灰岩储集层中;盆地过渡期发育的Ariri组盐岩层是盆地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第三系层间泥页岩为盆地局部层间盖层;以主要含油气储集层为核心,将盆地划分为下部、中部和上部3套成藏组合,运用油藏规模序列法预测3套成藏组合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7.673×109,14.138×109和6.821×109桶,综合分析认为盆地下部勘探潜力区为东部的下部成藏组合和西部的中、上部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石油地质 成藏组合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球粒—树枝状组构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海涛 黄小洁 +5 位作者 杨柳 范国章 黄小娟 王红平 钟大康 周思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9-1210,共12页
巴西桑托斯盆地下白垩统Barra Velha组发育形状为球粒状、灌木状、树枝状的湖相碳酸盐结构组分,但对其成因的认识尚未统一。利用岩心、薄片资料,结合地球化学测试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详细分析了Barra Velha组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特征、... 巴西桑托斯盆地下白垩统Barra Velha组发育形状为球粒状、灌木状、树枝状的湖相碳酸盐结构组分,但对其成因的认识尚未统一。利用岩心、薄片资料,结合地球化学测试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详细分析了Barra Velha组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特征、分类及其成因环境特征。研究表明:Barra Velha组发育十字消光的球粒状组构及波状消光的扇状、灌木状和树枝状组构,垂向上呈泥晶—球粒状—树枝状组构沉积序列;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及团簇同位素测试结果支持Barra Velha组球粒状—树枝状组构沉积时,水体具高盐度、高温的特点。结合区域沉积背景,提出深大断裂沟通热液导致湖水升温、表层海水频繁海侵补给盐类物质的桑托斯盆地球粒状—树枝状组构热水沉积模式。该研究成果可以较好地解释球粒状—树枝状组构快速生长的特征,也为该层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和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白垩系 湖相碳酸盐岩 球粒结构 热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