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声的人:运用属下理论解析《孤独的人》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弛 陈卫燕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10期3-5,共3页
短篇小说《孤独的人》出自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讲述了主人公桑托什跟随雇主抵达华盛顿后挣扎生存,尝试摆脱属下身份未果,最终精神崩溃走向消亡的故事。通过刻画主人公的悲剧历程,故事得以展现社会边缘人群摆脱属下身份期间... 短篇小说《孤独的人》出自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讲述了主人公桑托什跟随雇主抵达华盛顿后挣扎生存,尝试摆脱属下身份未果,最终精神崩溃走向消亡的故事。通过刻画主人公的悲剧历程,故事得以展现社会边缘人群摆脱属下身份期间遇到的困难,以及该身份给边缘人造成的精神负担。本文将运用佳亚特里·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对《孤独的人》主人公的属下形象进行分析,揭示桑托什的属下身份早在其受印度种姓制度压迫期间已成型的事实。此外,通过探讨其抵达华盛顿后为摆脱属下身份所做出的尝试以及失败的原因,最终得出桑托什无法摆脱的属下身份必将导致其悲剧收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皮瓦克 《孤独的人》 桑托什 属下理论 印度种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败的第三空间建构:《孤独的人》的霍米·巴巴式解读
2
作者 喻可欣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8期33-35,共3页
《孤独的人》是维·苏·奈保尔的杰作之一。本文将借助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尤其是第三空间,对《孤独的人》主人公桑托什的文化身份进行探讨。桑托什初来美国坚守着自己的印度文化身份,但在受到文化冲击后采用模拟策略,... 《孤独的人》是维·苏·奈保尔的杰作之一。本文将借助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尤其是第三空间,对《孤独的人》主人公桑托什的文化身份进行探讨。桑托什初来美国坚守着自己的印度文化身份,但在受到文化冲击后采用模拟策略,在形成“几乎相同却不完全等同”与“小于一和二”的状态后打破了印美身份的二元对立,撕裂出第三空间雏形。但最后桑托什选择逃避发声,没有向外展示文化差异,导致第三空间构建失败并且迷失了文化身份。借助这个故事,奈保尔描绘了在异国他乡艰难生活的弱势移民群体,表达了对后殖民语境下移民身份定位困境的关注,并展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孤独的人》 桑托什 第三空间 后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