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桑干构造带的岩石组合特征和构造性质 被引量:33
1
作者 郭敬辉 翟明国 +1 位作者 李江海 李永刚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3-207,共15页
桑干构造带是一条地壳规模的复杂的逆冲构造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晋冀内蒙交界地区怀安杂岩和恒山杂岩之间。桑干带中剪切形变构造特别发育,有许多强应变带、糜棱岩化带和混合岩化带。桑干带的岩石构成极为复杂多样,但主体是英云闪... 桑干构造带是一条地壳规模的复杂的逆冲构造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晋冀内蒙交界地区怀安杂岩和恒山杂岩之间。桑干带中剪切形变构造特别发育,有许多强应变带、糜棱岩化带和混合岩化带。桑干带的岩石构成极为复杂多样,但主体是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麻粒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上典型地区的灰色片麻岩相似。桑干带的特征之一是高压基性麻粒岩和退变榴辉岩的包体和构造透镜体广泛分布。这些岩石代表最下部地壳,变质压力超过1.4GPa,其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太古宙亏损型拉斑玄武岩。它们的大量出现表明晚太古代该区可能存在过一个基性下地壳。桑干带的另一特征是发育大量花岗岩小侵入体和花岗片麻岩。这些花岗质岩石富钾,含有高压麻粒岩和退变榴辉岩包体,与条带状混合岩共生,受剪切构造的控制,单个规模都不大,延续成带,但无较大岩基,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显生宙碰撞型花岗岩。我们认为,桑干构造带是同一陆块内不同构造单元之间的拆离逆冲褶皱带。在太古宙末沿桑干带发生拆离导致怀安陆块向恒山陆块的逆冲,并将下地壳的岩石组合破坏,其中的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和榴辉岩被带到了中部地壳。桑干带的发育在2.5~2.15Ga之间,是华北克拉通构造体制由全活动状态向局部的和线性的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早前寒武纪 桑干构造带 构造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