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桑塔木组混合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7
1
作者 杨永剑 刘家铎 +3 位作者 田景春 孟万斌 张翔 祝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92,共8页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在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广泛发育。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钻(测)井资料、岩芯观察描述、室内样品分析等,对其混合沉积的沉积特征...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在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广泛发育。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钻(测)井资料、岩芯观察描述、室内样品分析等,对其混合沉积的沉积特征、沉积类型、沉积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微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沉积物组分的混积岩,宏观上则表现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相互叠加的混积层系,混积层系主要分为渐变型、突变I型、突变II型、复合I型、复合II型。发育混合沉积的环境主要为混积潮坪、混积台地、混积台地边缘、混积陆棚。在此基础上以沉积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桑塔木组混合沉积模式,并进一步归纳和讨论了研究区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上奥陶统 桑塔木 混合沉积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裂缝特征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威 魏国齐 +3 位作者 顾乔元 杨文静 朱登朝 彭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37-441,447,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裂缝在油气藏的形成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统计,发现取心段平均裂缝密度为3.3条/m,以小的半充填的斜交缝为主;裂缝主要发育2个带,第1条发育带位于不整...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裂缝在油气藏的形成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统计,发现取心段平均裂缝密度为3.3条/m,以小的半充填的斜交缝为主;裂缝主要发育2个带,第1条发育带位于不整合面之下,厚20~50m;第2条裂缝带与第1条相距约100m。通过分析化验资料的观察和分析,认为主要发育2期构造裂缝;综合分析测井、试油和构造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裂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断裂、不整合面和岩性等因素控制。裂缝发育程度与油气关系密切,裂缝发育区域油气高产的可能性大。裂缝发育于油气大规模运聚之前,为油气成藏提供通道。同时定量分析了裂缝对储层的贡献,认为其为储层提供一定的储集空间和绝大部分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控制因素 成藏 奥陶系潜山 桑塔木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属性分析技术在桑塔木油田断块油气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舟 李斌 +3 位作者 徐红霞 吴梅莲 岳清政 赵海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81-188,共8页
桑塔木油田三叠系T_Ⅲ油组经过二十多年开发,近年来注水生产效果差,同一断块内单井原始油水界面不一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油田挖潜难度大。通过GeoEast解释系统多窗口倾角扫描、构造导向滤波、相干体、方差体、构造体曲率、边缘检测等... 桑塔木油田三叠系T_Ⅲ油组经过二十多年开发,近年来注水生产效果差,同一断块内单井原始油水界面不一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油田挖潜难度大。通过GeoEast解释系统多窗口倾角扫描、构造导向滤波、相干体、方差体、构造体曲率、边缘检测等多属性综合分析,进行桑塔木油田微小断层精细解释。经动态试井资料验证,断层解释精度高、可靠性好。根据断层精细刻画结果,对桑塔木油田断块重新划分,解决了桑塔木油田以往同一断块内单井油水界面不一致的问题。对断块油藏进行评价,结合GeoEast系统烃类检测属性,部署完钻5口井,均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窗口倾角扫描 构造导向滤波 相干体 方差体 构造体曲率 边缘检测 桑塔木油田 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曲流河三角洲存在证据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唐武 王英民 +6 位作者 袁文芳 杨彩虹 张雷 仲米虹 孙希家 郑贵春 朱国隆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90,9-10,共9页
为了厘清桑塔木地区三叠系砂体成因类型,指导油气勘探,利用岩心、钻测井、分析化验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研究碎屑岩的粒度、结构、沉积构造、砂体的空间展布、地震反射特征等.结果表明:三叠系TⅡ油组具有粒度细、分选磨圆好、发育小型... 为了厘清桑塔木地区三叠系砂体成因类型,指导油气勘探,利用岩心、钻测井、分析化验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研究碎屑岩的粒度、结构、沉积构造、砂体的空间展布、地震反射特征等.结果表明:三叠系TⅡ油组具有粒度细、分选磨圆好、发育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呈指状产出,地震剖面上具有前积反射构型,典型相干体地层切片见曲流特征的特点,是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同时,研究区曲流河三角洲发育2种亚相6种微相,其中平原亚相发育天然堤、水上分流河道及河漫沼泽微相,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支流间湾3种微相;区内TⅡ油组以发育北部和西南部2个主要方向的曲流河三角洲为主,其中北部三角洲规模大,平原和前缘亚相较发育,西南部三角洲以前缘亚相为主,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前缘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该三角洲的形成与地形坡度及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桑塔木地区 三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南上奥陶统桑塔木组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万梨 侯明才 +3 位作者 傅恒 李秀华 赵志超 鲜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对塔河南20余口钻井进行了详细的岩性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在测井相和地震相识别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桑塔木组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组合特征及地层分布特征,进而分析得出其为台地前缘斜坡和内陆棚沉积环境。其中台地前缘斜坡以深灰、... 对塔河南20余口钻井进行了详细的岩性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在测井相和地震相识别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桑塔木组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组合特征及地层分布特征,进而分析得出其为台地前缘斜坡和内陆棚沉积环境。其中台地前缘斜坡以深灰、灰绿色钙质泥岩、粉砂岩、砂岩为背景夹肥肠状的灰岩“砾”为特征。内陆棚以深灰、灰绿色灰质泥岩夹浅灰色砂质、灰质纹层或条带为特征,并编制了该地区桑塔木组的岩相古地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南 桑塔木 沉积环境 古地理图 储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8
6
作者 唐武 王英民 +3 位作者 袁文芳 孙希家 郑贵春 仲米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共10页
为了预测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有利勘探区带,利用地震、钻测井、岩心等资料,通过合成记录标定达到井震统一,将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划分为1个构造层序、5个三级层序(SQ1-SQ5)和9个体系域,建立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区内除了发育普遍认... 为了预测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有利勘探区带,利用地震、钻测井、岩心等资料,通过合成记录标定达到井震统一,将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划分为1个构造层序、5个三级层序(SQ1-SQ5)和9个体系域,建立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区内除了发育普遍认识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外,还存在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探讨目标层序(SQ3-SQ5)内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结合储盖组合分布、反演特征及成藏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层序SQ3和SQ5内部低位水进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发育,厚度大、连续性好,但是不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应以加强断垒带两侧的滚动勘探,寻找新的低幅度构造油气藏为主;而层序SQ4低位水进体系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薄,横向连续性较差,易尖灭,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在平面上断垒带东北部斜坡带上为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岩性油气藏 有利区带 辫状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 三叠系 桑塔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泛哈拉哈塘桑塔木组硬脆性泥岩井壁失稳机理及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程善平 鄢家宇 +5 位作者 曹鹏 杨美纯 周彪 许潇 汤吉庆 邓伯龙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24,41,132,共4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泛哈拉哈塘区块侧钻井在奥陶系桑塔木组钻进期间的井壁失稳问题,通过实验分析发现,该区块岩性属硬脆性泥岩,层理和裂隙发育,钻井液滤液的渗入导致填充物水化分散;新井眼周围失去原有的力学平衡,形成应力坍塌;钻井液受CO_3... 针对塔里木油田泛哈拉哈塘区块侧钻井在奥陶系桑塔木组钻进期间的井壁失稳问题,通过实验分析发现,该区块岩性属硬脆性泥岩,层理和裂隙发育,钻井液滤液的渗入导致填充物水化分散;新井眼周围失去原有的力学平衡,形成应力坍塌;钻井液受CO_3^(2-)/HCO_3^-污染导致性能恶化。此外影响井壁失稳的因素还有:井斜角、钻井液浸泡时间和钻井液密度。针对该区块桑塔木组侧钻期间的复杂特点和影响井壁失稳的因素,从造斜点的选择、工程措施、钻井液措施和碳酸根碳酸氢根污染的处理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对在桑塔木组侧钻期间的安全钻进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木 井壁失稳 机理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桑塔木组钻井液优化与室内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贵 曹成 +3 位作者 蒲晓林 牛晓 方静 邓富元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76,10,共4页
塔河油田顺托果勒低隆北缘地区奥陶系桑塔木组存在泥岩层段,而该泥岩层段中又存在以辉绿岩为主的火成岩侵入体,地质情况非常复杂,致使钻井过程中井壁易发生失稳垮塌。利用高倍扫描电镜观察该辉绿岩微观结构发现其存在微裂缝,因而要求钻... 塔河油田顺托果勒低隆北缘地区奥陶系桑塔木组存在泥岩层段,而该泥岩层段中又存在以辉绿岩为主的火成岩侵入体,地质情况非常复杂,致使钻井过程中井壁易发生失稳垮塌。利用高倍扫描电镜观察该辉绿岩微观结构发现其存在微裂缝,因而要求钻井液具有较强的封堵性能。水化实验表明该泥岩水化分散性较强,因而要求钻井液具有较强的抑制性能。通过室内实验,对关键处理剂降失水剂、抑制剂和封堵剂的加量进行了优化,进而研制出优化钻井液。室内评价结果表明,所研制出的钻井液表观黏度适中,API滤失量低至2.8 m L,HTHP滤失量为9.2 m L,滤饼厚度为0.5 mm,具有较好的流变性、封堵性和滤失造壁性,且抑制性能较好,岩样膨胀率为8.05%,滚动回收率为93.46%。该钻井液具有较强的抗盐、抗钙以及抗土污染的能力,性能稳定,满足该井段对钻井液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木 钻井液 封堵 抑制 优化 室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塔木油气藏相态的综合判断 被引量:7
9
作者 蒲仁海 郑冰 蔡其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STM低幅度构造油气藏 ,是一个具底水的油气同产的凝析油气藏 ,其地下为凝析气相、还是气液两相 ,由于缺乏高压取样测试资料而难以确认。前人据其所产油气性质和气油比判断为凝析气相 ,但发现井沙 2 9井中油组厚 7m...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STM低幅度构造油气藏 ,是一个具底水的油气同产的凝析油气藏 ,其地下为凝析气相、还是气液两相 ,由于缺乏高压取样测试资料而难以确认。前人据其所产油气性质和气油比判断为凝析气相 ,但发现井沙 2 9井中油组厚 7m的油气层在声波测井曲线上却无明显的高时差响应。相态判断对该油气藏评价、储量计算、开发方案部署等影响很大 ,作者从物理性质、气油比、组分Z值法、Φ值法、因子判别法、测井解释、气层低频地震响应正演模型及其在构造图上圈闭顶部低频范围与对应深度上测井响应的吻合性等 7种方法的综合分析 ,认为中油组为具凝析气顶和油环的油气藏。这一认识被后来所钻沙 5 1井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识别 地震响应 相态 低幅度油气藏 桑塔木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深部地震薄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佳蓓 黄捍东 张文珠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7-450,共4页
深部隐蔽油气藏逐步成为现阶段油气勘探的重难点,其具有埋深大、地震信号弱、构造复杂等特征。埋藏深度的增大使得地震反射信息量减少,识别储集层尤其是薄储集层的难度加大。文中采用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融入测井和层序界面等... 深部隐蔽油气藏逐步成为现阶段油气勘探的重难点,其具有埋深大、地震信号弱、构造复杂等特征。埋藏深度的增大使得地震反射信息量减少,识别储集层尤其是薄储集层的难度加大。文中采用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融入测井和层序界面等地质类信息,对桑塔木油田三叠系近5 000 m埋深的薄储集层进行了钻前预测,成功刻画了深层薄储集层的纵横向连通性及平面展布特征。通过未参与反演井预测效果分析,少井反演与多井反演效果对比,预测吻合率统计分析和新钻井与预测结果对比等方面来评价本次地震资料储集层预测的可信度。预测结果与实钻情况吻合程度较好,说明该方法在深层薄储集层预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薄储集层 相控反演 桑塔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桑塔木组辉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成因讨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庆佑 唐照星 韩强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在塔里木盆地除主要反映出二叠纪岩浆活动及少量前寒武纪岩浆活动之外,有无其他时代的岩浆活动仍缺乏确凿证据。笔者报道了塔里木盆地顺北1井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内辉绿岩侵入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确定这套岩石的侵入年龄为(444... 在塔里木盆地除主要反映出二叠纪岩浆活动及少量前寒武纪岩浆活动之外,有无其他时代的岩浆活动仍缺乏确凿证据。笔者报道了塔里木盆地顺北1井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内辉绿岩侵入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确定这套岩石的侵入年龄为(444±3)Ma,为晚奥陶世。综合地震剖面及前人年代学研究成果,认为该期侵入体的形成是晚奥陶世西昆仑-阿尔金洋盆与塔里木板块南缘俯冲碰撞触发了幔源玄武质岩浆向浅部侵入结晶形成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定年 辉绿岩 桑塔木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后坳陷区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以桑塔木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唐武 王英民 仲米虹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1,共8页
三叠纪时期,塔里木盆地进入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发育前陆坳陷、前缘隆起及隆后坳陷3个典型的前陆盆地构造单元。为了探讨隆后坳陷区三角洲沉积特征,以桑塔木地区为例,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等资料,采用"点-线-面&... 三叠纪时期,塔里木盆地进入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发育前陆坳陷、前缘隆起及隆后坳陷3个典型的前陆盆地构造单元。为了探讨隆后坳陷区三角洲沉积特征,以桑塔木地区为例,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等资料,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其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并且垂向上具有辫状河三角洲向曲流河三角洲演化的特征。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以分流河道沉积为主,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而河口坝与远砂坝发育规模均较小;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及沼泽等,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则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克拉玛依组三角洲的演化不仅受控于前陆盆地构造运动所导致的地形坡度的变化,而且气候由干旱—半干旱向湿润的转化也起到一定作用。在对2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隆后坳陷区三角洲的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演化模式 隆后坳陷 桑塔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才铸 傅恒 +1 位作者 朱梦琦 王文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I0001,共12页
结合测录井、地震资料,研究塔河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特征,探讨砂体发育特征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分析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对层序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卡拉沙依组发育于1个二级层序,可... 结合测录井、地震资料,研究塔河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特征,探讨砂体发育特征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分析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对层序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卡拉沙依组发育于1个二级层序,可以进一步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SQ6—SQ1),上泥岩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SQ6),砂泥岩段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5—SQ1),每个三级层序内部只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卡拉沙依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浅海陆棚沉积相及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两种微相主要发育于SQ5—SQ1的高位体系域进积型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纵向上,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相互叠加,横向上,砂体相互拼接,有的呈叠加—孤立型,侧向上延伸不远;纵向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较宽,横向上,砂体延伸较广,整体较厚,连续性好,顺物源方向砂体厚度呈明显减薄趋势。构造沉降、全球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研究区三级层序的发育及其内部结构特征,进一步控制砂体发育;物源控制沉积物的充填,从而控制砂体垂向特征及演化规律。该结果为塔河地区石炭系研究及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体系域 沉积相 砂体发育特征 卡拉沙依组 石炭系 桑塔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深1井奥陶系桑塔木组高性能防塌水基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3
14
作者 于得水 徐泓 +2 位作者 吴修振 陈迎伟 徐金永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54,共6页
满深1断裂带奥陶系桑塔木组为泥岩、泥灰岩地层,裂缝发育,井壁坍塌风险极高,给安全钻井带来了极大挑战。满深1井钻进至井深7392.54 m(桑塔木组)时钻遇走滑断裂带,发生坍塌卡钻,处理难度大,最终选择回填侧钻。为此,分析了桑塔木组地层特... 满深1断裂带奥陶系桑塔木组为泥岩、泥灰岩地层,裂缝发育,井壁坍塌风险极高,给安全钻井带来了极大挑战。满深1井钻进至井深7392.54 m(桑塔木组)时钻遇走滑断裂带,发生坍塌卡钻,处理难度大,最终选择回填侧钻。为此,分析了桑塔木组地层特点,研究应用了高性能防塌水基钻井液技术:选择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强化对井壁的力学支撑,并采用复合降滤失措施降低水敏性泥岩地层的水化;在引入多氨基井壁抑制剂的同时,提高K+质量浓度,实现多元抑制防塌;提高钻井液的抗温能力、润滑性能及封堵性能,以满足桑塔木组对抑制、封堵防塌及抗高温稳定性的要求。现场应用表明,该井侧钻过程中钻井液性能稳定,K+质量浓度保持在35000 mg/L左右,150℃温度下的高压滤失量由11.3 mL降至8.0 mL,桑塔木组钻进过程中未发生井眼失稳情况,顺利钻至三开中完井深,套管一次下到设计位置。这表明,高性能防塌水基钻井液防塌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桑塔木 井眼失稳 防塌钻井液 水基钻井液 满深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 预测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储层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学平 白雪莲 +2 位作者 赵海珍 姚宏 王月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6期36-42,共7页
在对塔里木盆地轮南桑塔木地区新采集的 5 2 6km2 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目标解释时 ,发现本区主要含油气目的层 (三叠系Ⅲ油组 )顶面的地震反射在与桑塔木断垒带相对应的构造高位置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强振幅异常 ,该断垒带上的... 在对塔里木盆地轮南桑塔木地区新采集的 5 2 6km2 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目标解释时 ,发现本区主要含油气目的层 (三叠系Ⅲ油组 )顶面的地震反射在与桑塔木断垒带相对应的构造高位置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强振幅异常 ,该断垒带上的高产油气井位于这些强振幅异常区内 ,且油气产量与振幅值密切相关。在这个断垒带的北侧 ,也存在一个与低幅度构造相对应的强振幅异常区 ,面积约为 2 0km2 。利用国产的GRIStation 3.0解释系统中的层位精细标定、多线剖面解释、波阻抗反演、属性提取及综合分析等特色功能 ,并根据本区的构造和沉积特征以及相邻油气田的油气层地震反射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 ,对这个异常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该异常极有可能是由油气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三维地震资料 预测 桑塔木地区 三叠系储层 强振幅异常 波阻抗反演 属性分析 模式识别 三角洲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南部奥陶系海西早期岩溶的发现 被引量:14
16
作者 严威 王兴志 +2 位作者 丁勇 吕海涛 刘存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60,192-193,共8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经历了加里东中期及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前人认为,桑塔木组泥岩隔水层控制了海西早期岩溶的分布范围:北部的桑塔木组缺失区是海西早期岩溶的发育区,并对先期的加里东中期岩溶产物加以全面改造;而南部的桑塔木...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经历了加里东中期及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前人认为,桑塔木组泥岩隔水层控制了海西早期岩溶的分布范围:北部的桑塔木组缺失区是海西早期岩溶的发育区,并对先期的加里东中期岩溶产物加以全面改造;而南部的桑塔木组覆盖区则仅保留了加里东中期岩溶。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及地震学等研究表明,海西早期岩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突破桑塔木组的限制。桑塔木组的覆盖仅仅改变了海西早期岩溶作用的形式,即由裸露风化壳型岩溶转变为覆盖承压型岩溶。指出了与主体区相连的断裂带才是岩溶—缝洞型储层的发育区带,而孤立的、不与主体区相连的断裂带,则岩溶作用不发育。该岩溶作用的发现,对于在塔河油田南部、西部桑塔木组覆盖区寻找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桑塔木组尖灭线 海西早期 加里东中期 覆盖承压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C-VDS垂直钻井系统在顺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蒋金宝 陈养龙 倪红坚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6期790-793,共4页
顺南地区是中国石化塔里木盆地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块,钻井地质环境复杂,其中桑塔木组埋藏深、厚度大,且井斜控制困难。在充分调研国内外井斜精细控制技术的基础上,优选UPC-VDS自动垂直钻井系统,在顺南3井和顺南2井开展了探索试验。结果表... 顺南地区是中国石化塔里木盆地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块,钻井地质环境复杂,其中桑塔木组埋藏深、厚度大,且井斜控制困难。在充分调研国内外井斜精细控制技术的基础上,优选UPC-VDS自动垂直钻井系统,在顺南3井和顺南2井开展了探索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将井斜角控制在3.0°以内,但井斜控制能力对钻头压降的依赖程度较高。为此对系统结构进行了改进,大幅度降低推靠力对钻头压降的依赖程度,并在顺南4井和顺南5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将井斜角控制在1.0°以内,且使用寿命长(纯钻时间高于213 h)、性能稳定,为中国石化在西北地区的提速提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钻井系统 桑塔木 井斜控制 防斜打快 顺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气田古生界钻井提速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宗琦 刘景涛 陈修平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顺北油气田储层埋深达8000~8800 m,穿越层位多,岩性复杂。尤其是钻进古生界时钻井速度慢、钻头寿命短,导致钻井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突出,制约了该油田高效经济开发。为此,分析了影响古生界破岩效率难钻地层的特征及提速难点,总结了针... 顺北油气田储层埋深达8000~8800 m,穿越层位多,岩性复杂。尤其是钻进古生界时钻井速度慢、钻头寿命短,导致钻井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突出,制约了该油田高效经济开发。为此,分析了影响古生界破岩效率难钻地层的特征及提速难点,总结了针对二叠系、石炭系—志留系和奥陶系桑塔木组的钻井提速技术,明确了各项技术的提速原理和技术特征,分析了各项技术在顺北油气田古生界的提速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目前提速技术依然存在的问题,指出各项技术提速效果差异性大、缺乏理论基础、钻井提速潜力不明确仍然是制约顺北油气田钻井提速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给出了古生界提速技术的发展建议,以期为该油气田古生界进一步提高破岩效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二叠系 石炭系 志留系 桑塔木 钻井 机械钻速 顺北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