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桉油精的抗菌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丽佳 薛银 +1 位作者 张岑容 胡松华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3期21-24,共4页
为研究桉油精的抗菌抗炎作用,选取37株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分离株,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同时分别设计小鼠耳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2种炎症模型研究其抗炎活性。结果显示,桉油精对7种细菌均... 为研究桉油精的抗菌抗炎作用,选取37株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分离株,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同时分别设计小鼠耳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2种炎症模型研究其抗炎活性。结果显示,桉油精对7种细菌均有抗菌作用,MIC为3.9~12.4 mg/mL,MBC为6.0~18.2 mg/mL;桉油精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且给药剂量为400 mg/kg时效果最佳。研究表明,桉油精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和显著的抗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油精 抗菌作用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野生蕲艾的桉油精和芦丁含量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董元火 曾长立 +7 位作者 许国权 廖新安 张洪干 张文才 夏恒建 王圣军 彭仕梅 郭双喜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37-140,146,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湖北省蕲春县赤龙湖、九棵松村、翁堑村和清水河村4个产地的野生蕲艾叶中桉油精和芦丁含量。结果表明,4个产地的野生蕲艾叶桉油精含量在0. 45%~0. 73%之间,赤龙湖蕲艾叶桉油精含量最高;芦... 采用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湖北省蕲春县赤龙湖、九棵松村、翁堑村和清水河村4个产地的野生蕲艾叶中桉油精和芦丁含量。结果表明,4个产地的野生蕲艾叶桉油精含量在0. 45%~0. 73%之间,赤龙湖蕲艾叶桉油精含量最高;芦丁含量在0~0. 0182%之间,清水河村的野生蕲艾叶芦丁含量最高(0. 0182%)。本研究结果对野生蕲艾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以及药材质量评价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蕲艾 种质资源 桉油精 芦丁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测定姜油中α-蒎烯·桉油精和龙脑的含量 被引量:4
3
作者 马雯芳 谭建宁 +1 位作者 徐东来 严克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1030-11031,11116,共3页
[目的]建立GC-MS同时测定姜油中α-蒎烯、桉油精、龙脑含量的方法。[方法]以GC-MS测定姜油中α-蒎烯、桉油精、龙脑的含量。[结果]α-蒎烯、桉油精、龙脑的浓度分别在20.01~300.15μg/ml(r=0.999 5)、34.74~521.10μg/ml(r=0.999 0)、... [目的]建立GC-MS同时测定姜油中α-蒎烯、桉油精、龙脑含量的方法。[方法]以GC-MS测定姜油中α-蒎烯、桉油精、龙脑的含量。[结果]α-蒎烯、桉油精、龙脑的浓度分别在20.01~300.15μg/ml(r=0.999 5)、34.74~521.10μg/ml(r=0.999 0)、6.48~97.20μg/ml(r=0.999 5)范围成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09(RSD 1.35%)、97.78%(RSD 1.86%)、103.28%(RSD1.57%)。[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为姜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 Α-蒎烯 桉油精 龙脑 GC-MS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芍胶囊挥发油中桉油精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林 朱丽萍 张爱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5期45-47,共3页
目的 建立桉油精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以桉油精为对照品,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2)(250nm×4.6n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53∶47);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流速:1.0m L/min。结果 香芍胶囊挥发油中桉油精得到... 目的 建立桉油精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以桉油精为对照品,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2)(250nm×4.6n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53∶47);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流速:1.0m L/min。结果 香芍胶囊挥发油中桉油精得到良好的分离,桉油精在1.319~39.5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60%。结论 本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HPLC评价香芍胶囊挥发油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桉油精 挥发油 香芍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菊花注射液中桉油精、龙脑和樟脑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晓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277-278,共2页
目的建立野菊花注射液中桉油精、龙脑和樟脑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DB-17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柱温:初温80℃,保持5min,以5℃/min升至100℃,保持10min;气化室温度:280℃;检测室温度:280℃;检测器:FID;分流比:10∶1... 目的建立野菊花注射液中桉油精、龙脑和樟脑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DB-17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柱温:初温80℃,保持5min,以5℃/min升至100℃,保持10min;气化室温度:280℃;检测室温度:280℃;检测器:FID;分流比:10∶1;载气:N2;流速:1.0mL/min;进样量:1μL。结果桉油精、龙脑和樟脑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0.250mg/mL(r=0.9991)、0.05~0.50mg/mL(r=0.9995)和0.10~1.00mg/m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0%、98.1%和98.6%。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野菊花注射液中挥发油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注射液 桉油精 龙脑 樟脑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照品法和对照提取物法测定岗松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芳樟醇含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轶 白桂昌 陆敏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别用对照品法和对照提取物法测定岗松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芳樟醇的含量,探讨选择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体对照品测定岗松油含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DB-5气相毛细管色谱柱(6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起始... 目的分别用对照品法和对照提取物法测定岗松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芳樟醇的含量,探讨选择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体对照品测定岗松油含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DB-5气相毛细管色谱柱(6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80℃,保持15 min,1℃/min升至90℃,保持2 min,10℃/min升至110℃,25℃/min升至240℃,保持8 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结果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芳樟醇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为96.5%~102.2%;t检验表明2种测定方法得出的含量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对照提取物法可用于岗松油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品法 对照提取物法 气相色谱法 岗松油 Α-蒎烯 Β-蒎烯 桉油精 芳樟醇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桉油精对竹斑蛾幼虫的防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春辉 《世界竹藤通讯》 2015年第3期25-28,共4页
竹斑蛾(Artona funeralls Butler)是危害竹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方竹叶片,危害方竹生长,造成方竹产笋量下降,严重为害时可造成立竹枯死。为有效防治竹斑蛾,选用5%桉油精可溶液剂,采用喷雾和喷烟2种施药技术,进行了防治3~4龄竹... 竹斑蛾(Artona funeralls Butler)是危害竹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方竹叶片,危害方竹生长,造成方竹产笋量下降,严重为害时可造成立竹枯死。为有效防治竹斑蛾,选用5%桉油精可溶液剂,采用喷雾和喷烟2种施药技术,进行了防治3~4龄竹斑蛾幼虫的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 d,其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其中,喷雾防治的最佳用药浓度为5%桉油精可溶液剂5 000倍液;喷烟防治的最佳用药浓度是原药与零号柴油的容积比为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斑蛾 5%桉油精可溶液剂 防治效果 方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草果精油原位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司民真 林映东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0-33,共4页
用显微拉曼光谱仪直接获取丫口草果、怒江草果、文山草果果仁油细胞拉曼光谱,三者拉曼光谱的峰形,峰位基本一致,说明三者的主要挥发物一样。与标样的拉曼谱对比,1688、1637、1446、1305cm^-1主要是[E]2-癸烯醛的拉曼峰;1674、1446cm-1... 用显微拉曼光谱仪直接获取丫口草果、怒江草果、文山草果果仁油细胞拉曼光谱,三者拉曼光谱的峰形,峰位基本一致,说明三者的主要挥发物一样。与标样的拉曼谱对比,1688、1637、1446、1305cm^-1主要是[E]2-癸烯醛的拉曼峰;1674、1446cm-1是香叶醇的拉曼峰;650cm^-1为1-8桉油精的拉曼峰;1600、1446、1163cm^-1为α-水芹烯的拉曼峰。三种草果的主要挥发物都为[E]2-癸烯醛、香叶醇、1-8桉油精、α-水芹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草果 油细胞 [E]2-癸烯醛 香叶醇 1-8桉油精 α-水芹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渗剂对水合胼胝类脂热转变影响的差示扫描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郑梁元 平其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2-95,共4页
从人胼胝组织提取出类脂经水合后代替人皮肤角质层用作差示扫描热分析研究促渗剂作用的简单模型。研究了1,8-桉油精,月桂氮酮和丙二醇等促渗剂对水合胼胝类脂热转变特征的影响。三种促渗剂均不同程度地降低水合胼胝类脂的热变温度... 从人胼胝组织提取出类脂经水合后代替人皮肤角质层用作差示扫描热分析研究促渗剂作用的简单模型。研究了1,8-桉油精,月桂氮酮和丙二醇等促渗剂对水合胼胝类脂热转变特征的影响。三种促渗剂均不同程度地降低水合胼胝类脂的热变温度,作用强弱依次为1,8-桉油精>月桂氮酮>丙二醇。丙二醇与1,8-桉油精或月桂氮酮混合应用时对热转变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结果提示促渗剂可能改变脂质分子的排列和增加其流动性。同时,水的存在对脂质分子物理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类脂 桉油精 月桂氮卓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艾叶中4种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桂琴 李桂生 罗香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5年第4期44-47,共4页
建立同时测定艾叶中桉油精、樟脑、薄荷脑、龙脑4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色谱柱采用DB-WAX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载气为氮气(99.99%),分流比为10:1;进样口温度为240℃;升... 建立同时测定艾叶中桉油精、樟脑、薄荷脑、龙脑4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色谱柱采用DB-WAX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载气为氮气(99.99%),分流比为10:1;进样口温度为240℃;升温程序:柱温起始温度70℃,保持1min,然后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50℃,保持2min,再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6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为240℃。桉油精的质量浓度在0.05-0.8m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樟脑、薄荷脑、龙脑的质量浓度在0.01—0.2m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方法回收率为92.00%-98.4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8%-2.44%(n=6)。桉油精、樟脑、薄荷脑、龙脑检出限分别为0.66,0.76,0.81,0.83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与灵敏度高,适合同时测定艾叶中桉油精、樟脑、薄荷脑、龙脑4个挥发性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气相色谱法 桉油精 樟脑 薄荷脑 龙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萃取山橿挥发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尚朝利 陈随清 +1 位作者 贾永艳 代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萃取山橿中挥发油,并优化萃取工艺。方法:通过均匀设计试验,以萃取物和桉油精的含量为指标,对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超临界CO2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5℃,... 目的: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萃取山橿中挥发油,并优化萃取工艺。方法:通过均匀设计试验,以萃取物和桉油精的含量为指标,对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超临界CO2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3.5h。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橿 CO2超临界萃取 挥发油 桉油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立娟 牛怡 《天津药学》 1999年第2期33-34,共2页
采用TLC法对丸剂中的苍耳子、银花、连翘等中药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丸剂中具有散风寒、通肺窍作用的接油精含量。方法快速、简单,结果可靠,可作为该品的质量标准。
关键词 苍耳丸 TLC 桉油精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气象条件对蕲艾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海燕 刘志雄 付宇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7-20,共4页
为探究蕲艾生育期环境气象因子与其品质形成的联系,采用线性相关、灰色关联度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蕲艾品质关键指标与其生育期的温、光、水、风、蒸发等环境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和关联度分析,找出影响蕲艾品质的关键环境气象因子... 为探究蕲艾生育期环境气象因子与其品质形成的联系,采用线性相关、灰色关联度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蕲艾品质关键指标与其生育期的温、光、水、风、蒸发等环境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和关联度分析,找出影响蕲艾品质的关键环境气象因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温、水、风等环境气象因子在蕲艾的移栽期、生长期对其品质形成影响较大,成熟收获期光照和蒸发过大会降低蕲艾挥发油含量;显著相关的环境气象因子与蕲艾品质指标间均存在高等以上关联,耦合作用较强,即为影响品质形成的关键环境气象因子;建立的蕲艾品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引入的环境气象因子的偏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1),说明方程在实际应用中方便可靠,为较优回归方程。研究结果可为蕲艾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且通过环境气象因子能定量评估蕲艾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气象条件 蕲艾 挥发油 总黄酮 桉油精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杀虫剂对石竹竹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9
14
作者 许春枝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第2期26-30,共5页
竹斑蛾幼虫取食石竹竹叶,是石竹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受不合理的经营与防治措施影响,竹斑蛾已成为石竹主要食叶害虫,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筛选出防治竹斑蛾的有效药剂,探讨无公害防治竹斑蛾的路径,2018年在福建省三明市郊国有林... 竹斑蛾幼虫取食石竹竹叶,是石竹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受不合理的经营与防治措施影响,竹斑蛾已成为石竹主要食叶害虫,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筛选出防治竹斑蛾的有效药剂,探讨无公害防治竹斑蛾的路径,2018年在福建省三明市郊国有林场石竹林中采用喷粉技术喷施1.1%苦参碱粉剂,用量22.5 kg/hm^2,采用喷烟技术,施放5%桉油精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碧绿1%苦参碱,用量均为750 mL/hm^2,开展对竹斑蛾3龄幼虫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 d,参试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超过90%。表明4种参试药剂均有高效的杀虫效果,可在防治竹斑蛾幼虫为害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竹 食叶害虫 竹斑蛾 虫害防治 苦参碱粉剂 5%桉油精可溶液 碧绿1%苦参碱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刚竹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明 《世界竹藤通讯》 2016年第6期6-10,共5页
刚竹毒蛾是为害毛竹林的重要害虫之一,为突发性害虫。为探寻其科学的防治技术措施,于2015年在毛竹林中采用喷粉技术施用1.1%苦参碱粉剂,药剂用量为22.5kg/hm^2,采用喷烟技术施放5%桉油精可溶液烟雾剂、烟碱·苦参碱烟雾剂、苦参碱... 刚竹毒蛾是为害毛竹林的重要害虫之一,为突发性害虫。为探寻其科学的防治技术措施,于2015年在毛竹林中采用喷粉技术施用1.1%苦参碱粉剂,药剂用量为22.5kg/hm^2,采用喷烟技术施放5%桉油精可溶液烟雾剂、烟碱·苦参碱烟雾剂、苦参碱烟雾剂,药剂用量均为750mL/hm^2,对4龄前的刚竹毒蛾幼虫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2d,4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表明4种药剂均具有高效杀虫作用,可应用于防治刚竹毒蛾幼虫。试验结果可为生产上制定环保、经济、高效并与林区林业生产水平相适应的害虫防治措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竹毒蛾 苦参碱粉剂 5%桉油精可溶液 无公害防治措施 毛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