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案件类型化审判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亚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1-177,共7页
类型并不是指某一类事物的集合体,而是相对于类别的一个概念。类别,又称"抽象概念",它是指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类型化"的审判方法,旨在充分运用司法方法在技术上的"类型化"评价,找到规范正义与事物正... 类型并不是指某一类事物的集合体,而是相对于类别的一个概念。类别,又称"抽象概念",它是指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类型化"的审判方法,旨在充分运用司法方法在技术上的"类型化"评价,找到规范正义与事物正义调和的中间点,使法官在司法时由直觉、感情、经验上升为科学与理性,从而促进司法公正。刑事案件类型化审判的意义在于它能将纷繁复杂的案情归纳、总结,形成类型,便于人们认识、理解、操作和运用。刑事案件类型化审判是实现法律规范向科学化、合理化的审判结果转化的关键,刑事审判是为实现法律目的服务的,法律目的是概括的、抽象的,法官通过类型化的审判将抽象的法律目的落实到具体的案件结果中。刑事案件类型化审判的思考方式既适用于司法,也适用于立法。因而,刑事案件类型化审判研究的重点就在于如何确保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对法律规范的遵守。在法律调整过程中,法律方法论的重点就是维护法治,法治要求法官服从和遵守法律,而刑事案件类型化审判限制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任意权的行使,对防止司法腐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并且,这种功能在整个司法过程中时时刻刻存在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案件类型化审判 研究方法 司法实践 司法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海岸带环境司法困境:基于陆海统筹原则 被引量:4
2
作者 梅宏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6,I0004,共19页
我国海岸带环境案件存在管辖权冲突、法律适用有争议、原告资格不明确、诉讼性质认定有争鸣、诉讼程序衔接未确定、司法执行机制不完善等环环相扣的问题,造成海岸带环境司法困境。究其根源,主要在于陆海“二分法”的分类思维影响较大,... 我国海岸带环境案件存在管辖权冲突、法律适用有争议、原告资格不明确、诉讼性质认定有争鸣、诉讼程序衔接未确定、司法执行机制不完善等环环相扣的问题,造成海岸带环境司法困境。究其根源,主要在于陆海“二分法”的分类思维影响较大,其与陆海统筹合为表里的内涵尚未得到全面、深入的理解。为破解海岸带环境司法困境,既要重视海岸带环境案件的特殊性,将其确立为类型化案件并由海事法院专门管辖,又要贯彻陆海统筹原则,实现司法规则内在融贯、法治环节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原则 海岸带 环境司法 陆海“二分法” 案件类型化 专门管辖 司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涉外协议离婚法律适用规则的规范修正与适法边界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凯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5,共9页
在协议离婚成为我国境内主要离婚方式的背景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6条关于涉外协议离婚的法律适用规则之独立价值,却因其激烈的法律冲突、独创的双轨制模式以及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受到学界的广泛质疑。回应这些质疑的最佳路... 在协议离婚成为我国境内主要离婚方式的背景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6条关于涉外协议离婚的法律适用规则之独立价值,却因其激烈的法律冲突、独创的双轨制模式以及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受到学界的广泛质疑。回应这些质疑的最佳路径应从该条冲突规范的范围入手寻求其存续价值,具体需要从规范分析和类型化案件梳理两个维度展开。在规范分析层面,第26条应当调整的是涉外协议离婚实质要件的法律冲突,而现有条文中“协议离婚”的表述过于宽泛,违背了离婚形式要件应由行为地国家公法予以支配的基本法理,因此应将其修正为“离婚协议”。在我国的涉外司法实践层面,该条冲突规范应适用于涉外协议离婚有效性纠纷、以离婚协议的效力为先决问题的婚姻家庭纠纷以及离婚协议生效后的履行纠纷,因而也具有独立的适法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适用法》第26 涉外协议离婚 涉外离婚协议 类型案件 准据法适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