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真实案件改编电影《误判》的艺术加工策略及创作启示
1
作者
刘宜林
周晓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5-169,共5页
电影《误判》通过艺术加工将真实案件改编为兼具娱乐性和社会反思价值的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影片在剧本创作中提炼核心戏剧元素,延伸人物关系并增加情感线索。在叙事结构上,采用多线叙事与悬念设计。在角色塑造方面,赋予人物...
电影《误判》通过艺术加工将真实案件改编为兼具娱乐性和社会反思价值的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影片在剧本创作中提炼核心戏剧元素,延伸人物关系并增加情感线索。在叙事结构上,采用多线叙事与悬念设计。在角色塑造方面,赋予人物复杂性和真实感,使角色形象立体生动,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场景设计与镜头语言的创新运用,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和叙事效果。影片《误判》为真实案件改编电影的创作者提供了如何在艺术与真实之间找到平衡的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
案件
电影改编
《误判》
艺术加工策略
创作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书证及书证材料的特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振河
《政法论丛》
CSSCI
1995年第3期15-16,共2页
谈谈书证及书证材料的特性王振河一、书证与书证材料笔者认为,要研究书证的特性,首先应当将书证与书证材料区分开,考查书证特性的同时,还要揭示书证材料的特性。只有将两者划分清楚,才能使之准确地为实践服务。在社会实践中,人们...
谈谈书证及书证材料的特性王振河一、书证与书证材料笔者认为,要研究书证的特性,首先应当将书证与书证材料区分开,考查书证特性的同时,还要揭示书证材料的特性。只有将两者划分清楚,才能使之准确地为实践服务。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在实施某种行为时,或者在实施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面形式
案件
事实
书面材料
制作主体
材料的特性
审查判断
案件真实
诉讼中
双重性
办案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刑诉证据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被引量:
6
3
作者
邓文定
《现代法学》
1983年第1期29-31,共3页
对于刑事诉讼证据是否具有主观性?当前我国法学界存在着重大的分岐。有的同志否认刑事诉讼证据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刑事诉讼证据理解为纯客观的东西。说什么“证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既不能凭空...
对于刑事诉讼证据是否具有主观性?当前我国法学界存在着重大的分岐。有的同志否认刑事诉讼证据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刑事诉讼证据理解为纯客观的东西。说什么“证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既不能凭空创造它,也不能任意废除它。”“你认识它,它是证据;你不认识它,它作为证据的本质也不变”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证据
主观性
客观性
证据概念
司法人员
客观存在
刑事诉讼活动
纯客观
刑诉
案件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证据材料、证据、定案根据辨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彬
王水云
《政治与法律》
1987年第1期47-48,共2页
本文探讨的是证据理论中的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证据材料、证据和定案根据。目前,人们对这三个概念的认识是极不一致的。在有关证据的立法和学术论著中,这三个概念常常为人们所混淆。实践表明,这种状况的存在,既影响了公安、检察、审...
本文探讨的是证据理论中的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证据材料、证据和定案根据。目前,人们对这三个概念的认识是极不一致的。在有关证据的立法和学术论著中,这三个概念常常为人们所混淆。实践表明,这种状况的存在,既影响了公安、检察、审判人员对证据概念的正确理解,又影响了理论界对证据本质、证据制度和其他证据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只有首先弄清证据材料、证据和定案根据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证据理论,以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案根据
证据材料
证据概念
证据理论
人民法院
客观性
案件真实
刑事诉讼法
审查判断
案件
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证据的确实充分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洪俊
《现代法学》
1982年第1期51-53,共3页
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有的因受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的侵害,全部或部分丧失了行使上述诉讼权利的能力;有的因为不懂法律,不善于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有的已经死亡,其近亲属也缺乏行使这些权利的能力,因此才有必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律师在为...
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有的因受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的侵害,全部或部分丧失了行使上述诉讼权利的能力;有的因为不懂法律,不善于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有的已经死亡,其近亲属也缺乏行使这些权利的能力,因此才有必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律师在为被害人代理时,其诉讼地位不应等同于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的代理人,而应与同案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地位相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律师维护法律尊严、保护被害人利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证据
被害人
同案被告人
诉讼权利
案件
事实
证据材料
诉讼地位
案件真实
刑事自诉
案件
犯罪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基本证据”
6
作者
周国钧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6期52-55,共4页
自从一九八一年基本证据被提出以后,我国法学界的理论工作者和政法战线的实际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活跃学术讨论气氛,笔者就基本证据有关的问题略抒浅见,并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同行。一什么叫刑事诉讼证据?我国刑事诉讼...
自从一九八一年基本证据被提出以后,我国法学界的理论工作者和政法战线的实际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活跃学术讨论气氛,笔者就基本证据有关的问题略抒浅见,并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同行。一什么叫刑事诉讼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六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以上证据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三十二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证据
收集证据
被告人供述
刑事诉讼法
证人证言
案件真实
被害人陈述
犯罪分子
审判人员
刑事诉讼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兼评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相关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2-96,共5页
自认规则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规则,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关于自认规则专门的法律规定,因此,对自认尚未在理论上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从介绍自认规则的一般理论着手,分析了我国现行司法解释关于自认的有关规定,探讨了自认规则的...
自认规则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规则,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关于自认规则专门的法律规定,因此,对自认尚未在理论上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从介绍自认规则的一般理论着手,分析了我国现行司法解释关于自认的有关规定,探讨了自认规则的法哲学基础,提出现有法律规定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自认规则
最高法院
司法解释
案件
客观
真实
效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证的概念与特点之我见
8
作者
金天相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2-54,共3页
一物证,是刑、民事诉讼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证据。但有关物证的概念,目前法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本文试就物证的概念与特点谈一些浅见。关于物证的概念,当前主要以下四种意见: (一) “物证是指能够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
一物证,是刑、民事诉讼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证据。但有关物证的概念,目前法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本文试就物证的概念与特点谈一些浅见。关于物证的概念,当前主要以下四种意见: (一) “物证是指能够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证据学》第156页,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二) “物证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刑事证据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证
案件真实
民事诉讼
证据理论
概念
物质属性
痕迹
证据学
意见
物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行政诉讼证据涵义的探讨
9
作者
夏平华
周学勤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0-52,共3页
关于什么是行政诉讼证据,在我国法学理论界说法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几种:一是认为,“从《行政诉讼法》第31条所确定的证据种类来看,行政诉讼证据是指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手段。”并且主张“把一般证据同可定案证据区别开来。...
关于什么是行政诉讼证据,在我国法学理论界说法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几种:一是认为,“从《行政诉讼法》第31条所确定的证据种类来看,行政诉讼证据是指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手段。”并且主张“把一般证据同可定案证据区别开来。一般证据是指诉讼法中所规定的各种证据,即能够用来作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或手段。可定案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可定案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这三个特征。二是主张“行政诉讼证据应是指被诉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以及其他当事人和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诉讼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证据
行政诉讼法
收集证据
定案证据
案件真实
证据材料
案件
事实
合法性
涵义
人民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什么是刑诉证据的本质特证?
10
作者
周京东
《现代法学》
1981年第2期32-33,共2页
关于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问题,论者颇多,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诉讼证据只具有客观真实性和与案件的相关性这两个基本特征,而不承认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是证据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案件相关的客观事实之所以成为诉讼证据。
关键词
刑事诉讼证据
案件真实
案件
事实
相关性
证明
本质特征
客观存在
毛驴
证据概念
特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判断证据”质疑
11
作者
雷震
《现代法学》
1983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近、现代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史上,国内外通常使用“证据的判断”或“判断证据”一类提法。这类提法,不仅在有关书籍、文章和司法实践中长期流行,而且深深地渗透到刑事诉讼立法中。例如在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一九二一年公布的刑事诉讼条例...
在近、现代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史上,国内外通常使用“证据的判断”或“判断证据”一类提法。这类提法,不仅在有关书籍、文章和司法实践中长期流行,而且深深地渗透到刑事诉讼立法中。例如在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一九二一年公布的刑事诉讼条例第三○六条规定:“证据由法院自由判断之”。国民党政府一九三五年公布的刑事诉讼法第二六九条规定:“证据的证明力,由法院自由判断之”。新中国诞生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概念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证据
证据材料
判断
证明力
案件真实
定案根据
司法人员
司法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同案被告人的供述可以互为证据
12
作者
郑大群
《政治与法律》
1984年第2期15-16,共2页
《政治与法律》丛刊第六辑刊载的汪纲翔同志的《同案被告人可否互为证人?》一文认为,同案被告人不能互为证人,不能根据他们的供述来定案。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一)同案被告人的供述或辩解可以作为证据,互相印证。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
《政治与法律》丛刊第六辑刊载的汪纲翔同志的《同案被告人可否互为证人?》一文认为,同案被告人不能互为证人,不能根据他们的供述来定案。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一)同案被告人的供述或辩解可以作为证据,互相印证。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并明确规定有六种证据,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就是其中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案被告人
被告人供述
证据
刑事诉讼法
证人证言
调查研究
定案
互相印证
案件真实
辩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侦察破案中的情报与证据
13
作者
杨克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34-34,共1页
在侦破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材料,不管是以后能成为证据的还是以后不能成为证据的,一般都统称为破案情报。而证据,在法律上则被定义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于是,人们习惯上往往从二者在破案中的作用来对它们加以区别。这种认识...
在侦破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材料,不管是以后能成为证据的还是以后不能成为证据的,一般都统称为破案情报。而证据,在法律上则被定义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于是,人们习惯上往往从二者在破案中的作用来对它们加以区别。这种认识容易只注意情报与证据二者间的区别,而忽视它们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情报与证据之间有许多相似,甚至是相同的地方。本文试对侦察破案中的情报与证据的关系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价值
侦察破案
证据
侦破过程
不确定性
案件真实
转化
区别
科技情报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侦查中获取证据的意识
14
作者
高贵祥
《政法论丛》
CSSCI
1994年第3期20-21,共2页
谈谈侦查中获取证据的意识高贵祥证据亦称诉讼证据,是指司法人员依法收集并查证属实的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是认定行为人有罪或无罪的重要证据。在侦查阶段,能否较好地运用证据查明犯罪,关系到能否准确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
谈谈侦查中获取证据的意识高贵祥证据亦称诉讼证据,是指司法人员依法收集并查证属实的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是认定行为人有罪或无罪的重要证据。在侦查阶段,能否较好地运用证据查明犯罪,关系到能否准确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定,实现惩罚犯罪分子,掌握案件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取证据
收集证据
犯罪分子
经济犯罪
侦查工作
犯罪行为
案件
事实
侦查人员
惩罚犯罪
案件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
15
作者
王立业
《政法论丛》
CSSCI
1991年第1期8-10,共3页
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它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认定事实的根据。在诉讼制度中,证据制度都被当作一种重要的制度加以规定。刚实施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证据制度也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独特的行政...
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它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认定事实的根据。在诉讼制度中,证据制度都被当作一种重要的制度加以规定。刚实施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证据制度也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独特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这些制度有许多不同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证据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案件真实
法院审理
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
民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实案件改编电影《误判》的艺术加工策略及创作启示
1
作者
刘宜林
周晓凡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5-169,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中国体育解说艺术口述史研究(1951—2021)”(项目编号:21BC043)
202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话语电影中‘河南形象’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3CYS053)
202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研究方向“桐柏皮影戏与豫南地区民俗文化关联研究”(项目编号:2024XWH00649)。
文摘
电影《误判》通过艺术加工将真实案件改编为兼具娱乐性和社会反思价值的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影片在剧本创作中提炼核心戏剧元素,延伸人物关系并增加情感线索。在叙事结构上,采用多线叙事与悬念设计。在角色塑造方面,赋予人物复杂性和真实感,使角色形象立体生动,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场景设计与镜头语言的创新运用,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和叙事效果。影片《误判》为真实案件改编电影的创作者提供了如何在艺术与真实之间找到平衡的有益借鉴。
关键词
真实
案件
电影改编
《误判》
艺术加工策略
创作启示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书证及书证材料的特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振河
机构
西北政法学院
出处
《政法论丛》
CSSCI
1995年第3期15-16,共2页
文摘
谈谈书证及书证材料的特性王振河一、书证与书证材料笔者认为,要研究书证的特性,首先应当将书证与书证材料区分开,考查书证特性的同时,还要揭示书证材料的特性。只有将两者划分清楚,才能使之准确地为实践服务。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在实施某种行为时,或者在实施其行为...
关键词
书面形式
案件
事实
书面材料
制作主体
材料的特性
审查判断
案件真实
诉讼中
双重性
办案人员
分类号
D926.6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刑诉证据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被引量:
6
3
作者
邓文定
出处
《现代法学》
1983年第1期29-31,共3页
文摘
对于刑事诉讼证据是否具有主观性?当前我国法学界存在着重大的分岐。有的同志否认刑事诉讼证据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刑事诉讼证据理解为纯客观的东西。说什么“证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既不能凭空创造它,也不能任意废除它。”“你认识它,它是证据;你不认识它,它作为证据的本质也不变”等等。
关键词
刑事诉讼证据
主观性
客观性
证据概念
司法人员
客观存在
刑事诉讼活动
纯客观
刑诉
案件真实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证据材料、证据、定案根据辨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彬
王水云
出处
《政治与法律》
1987年第1期47-48,共2页
文摘
本文探讨的是证据理论中的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证据材料、证据和定案根据。目前,人们对这三个概念的认识是极不一致的。在有关证据的立法和学术论著中,这三个概念常常为人们所混淆。实践表明,这种状况的存在,既影响了公安、检察、审判人员对证据概念的正确理解,又影响了理论界对证据本质、证据制度和其他证据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只有首先弄清证据材料、证据和定案根据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证据理论,以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
关键词
定案根据
证据材料
证据概念
证据理论
人民法院
客观性
案件真实
刑事诉讼法
审查判断
案件
事实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证据的确实充分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洪俊
出处
《现代法学》
1982年第1期51-53,共3页
文摘
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有的因受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的侵害,全部或部分丧失了行使上述诉讼权利的能力;有的因为不懂法律,不善于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有的已经死亡,其近亲属也缺乏行使这些权利的能力,因此才有必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律师在为被害人代理时,其诉讼地位不应等同于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的代理人,而应与同案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地位相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律师维护法律尊严、保护被害人利益的作用。
关键词
间接证据
被害人
同案被告人
诉讼权利
案件
事实
证据材料
诉讼地位
案件真实
刑事自诉
案件
犯罪事实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基本证据”
6
作者
周国钧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6期52-55,共4页
文摘
自从一九八一年基本证据被提出以后,我国法学界的理论工作者和政法战线的实际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活跃学术讨论气氛,笔者就基本证据有关的问题略抒浅见,并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同行。一什么叫刑事诉讼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六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以上证据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三十二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
关键词
基本证据
收集证据
被告人供述
刑事诉讼法
证人证言
案件真实
被害人陈述
犯罪分子
审判人员
刑事诉讼证据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兼评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相关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源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法律系
出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2-96,共5页
文摘
自认规则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规则,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关于自认规则专门的法律规定,因此,对自认尚未在理论上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从介绍自认规则的一般理论着手,分析了我国现行司法解释关于自认的有关规定,探讨了自认规则的法哲学基础,提出现有法律规定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自认规则
最高法院
司法解释
案件
客观
真实
效力分析
Keywords
the self-confessed rule, jurisprudence philosophical basis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6.21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证的概念与特点之我见
8
作者
金天相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2-54,共3页
文摘
一物证,是刑、民事诉讼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证据。但有关物证的概念,目前法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本文试就物证的概念与特点谈一些浅见。关于物证的概念,当前主要以下四种意见: (一) “物证是指能够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证据学》第156页,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二) “物证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刑事证据理论》
关键词
物证
案件真实
民事诉讼
证据理论
概念
物质属性
痕迹
证据学
意见
物品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行政诉讼证据涵义的探讨
9
作者
夏平华
周学勤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0-52,共3页
文摘
关于什么是行政诉讼证据,在我国法学理论界说法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几种:一是认为,“从《行政诉讼法》第31条所确定的证据种类来看,行政诉讼证据是指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手段。”并且主张“把一般证据同可定案证据区别开来。一般证据是指诉讼法中所规定的各种证据,即能够用来作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或手段。可定案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可定案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这三个特征。二是主张“行政诉讼证据应是指被诉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以及其他当事人和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诉讼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的。
关键词
行政诉讼证据
行政诉讼法
收集证据
定案证据
案件真实
证据材料
案件
事实
合法性
涵义
人民法院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什么是刑诉证据的本质特证?
10
作者
周京东
机构
西南政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1981年第2期32-33,共2页
文摘
关于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问题,论者颇多,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诉讼证据只具有客观真实性和与案件的相关性这两个基本特征,而不承认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是证据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案件相关的客观事实之所以成为诉讼证据。
关键词
刑事诉讼证据
案件真实
案件
事实
相关性
证明
本质特征
客观存在
毛驴
证据概念
特征问题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判断证据”质疑
11
作者
雷震
出处
《现代法学》
1983年第1期39-42,共4页
文摘
在近、现代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史上,国内外通常使用“证据的判断”或“判断证据”一类提法。这类提法,不仅在有关书籍、文章和司法实践中长期流行,而且深深地渗透到刑事诉讼立法中。例如在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一九二一年公布的刑事诉讼条例第三○六条规定:“证据由法院自由判断之”。国民党政府一九三五年公布的刑事诉讼法第二六九条规定:“证据的证明力,由法院自由判断之”。新中国诞生后。
关键词
证据概念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证据
证据材料
判断
证明力
案件真实
定案根据
司法人员
司法实践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同案被告人的供述可以互为证据
12
作者
郑大群
出处
《政治与法律》
1984年第2期15-16,共2页
文摘
《政治与法律》丛刊第六辑刊载的汪纲翔同志的《同案被告人可否互为证人?》一文认为,同案被告人不能互为证人,不能根据他们的供述来定案。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一)同案被告人的供述或辩解可以作为证据,互相印证。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并明确规定有六种证据,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就是其中的一种。
关键词
同案被告人
被告人供述
证据
刑事诉讼法
证人证言
调查研究
定案
互相印证
案件真实
辩解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侦察破案中的情报与证据
13
作者
杨克勤
出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34-34,共1页
文摘
在侦破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材料,不管是以后能成为证据的还是以后不能成为证据的,一般都统称为破案情报。而证据,在法律上则被定义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于是,人们习惯上往往从二者在破案中的作用来对它们加以区别。这种认识容易只注意情报与证据二者间的区别,而忽视它们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情报与证据之间有许多相似,甚至是相同的地方。本文试对侦察破案中的情报与证据的关系作一探讨。
关键词
情报价值
侦察破案
证据
侦破过程
不确定性
案件真实
转化
区别
科技情报
运动
分类号
D63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侦查中获取证据的意识
14
作者
高贵祥
机构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检察院
出处
《政法论丛》
CSSCI
1994年第3期20-21,共2页
文摘
谈谈侦查中获取证据的意识高贵祥证据亦称诉讼证据,是指司法人员依法收集并查证属实的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是认定行为人有罪或无罪的重要证据。在侦查阶段,能否较好地运用证据查明犯罪,关系到能否准确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定,实现惩罚犯罪分子,掌握案件主动...
关键词
获取证据
收集证据
犯罪分子
经济犯罪
侦查工作
犯罪行为
案件
事实
侦查人员
惩罚犯罪
案件真实
分类号
D918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
15
作者
王立业
出处
《政法论丛》
CSSCI
1991年第1期8-10,共3页
文摘
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它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认定事实的根据。在诉讼制度中,证据制度都被当作一种重要的制度加以规定。刚实施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证据制度也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独特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这些制度有许多不同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
关键词
行政诉讼证据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案件真实
法院审理
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
民事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真实案件改编电影《误判》的艺术加工策略及创作启示
刘宜林
周晓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谈谈书证及书证材料的特性
王振河
《政法论丛》
CSSCI
199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刑诉证据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邓文定
《现代法学》
198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证据材料、证据、定案根据辨析
陈彬
王水云
《政治与法律》
198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证据的确实充分
王洪俊
《现代法学》
198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基本证据”
周国钧
《学习与探索》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兼评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相关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刘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物证的概念与特点之我见
金天相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对行政诉讼证据涵义的探讨
夏平华
周学勤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什么是刑诉证据的本质特证?
周京东
《现代法学》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判断证据”质疑
雷震
《现代法学》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同案被告人的供述可以互为证据
郑大群
《政治与法律》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侦察破案中的情报与证据
杨克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谈谈侦查中获取证据的意识
高贵祥
《政法论丛》
CSSCI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
王立业
《政法论丛》
CSSCI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