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5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度特征值对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韧性影响分析
1
作者 苏醒 阎石 +1 位作者 高跃峰 夏伟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9,共10页
研究刚度特征值λ对摇摆墙-框架结构弹性协同工作与弹塑性抗震韧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静力作用下摇摆墙-框架(RWMF)结构的简化力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λ值对内力和侧移的基本影响规律。利用ABAQUS建立了6个具有不同λ值的RWMF有限元模... 研究刚度特征值λ对摇摆墙-框架结构弹性协同工作与弹塑性抗震韧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静力作用下摇摆墙-框架(RWMF)结构的简化力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λ值对内力和侧移的基本影响规律。利用ABAQUS建立了6个具有不同λ值的RWMF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λ值对其层间侧移集中性、塑性铰分布和出铰率等韧性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基于以上指标对λ值进行优化。在弹性状态下,减小λ值可以使RWMF变形均匀且受力更加合理;在弹塑性状态下,减小λ值可有效避免框架的层屈服破坏,使结构变为整体型破坏模式。当λ值在4.5~6.5时,目标函数Z(λ)取得最优解。λ值的优选范围与RWMF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规律对指导RWMF结构的初步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墙-框架结构 刚度特征值λ 协同工作 动力弹塑性分析 抗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控制研究
2
作者 李昊 张鹏 《广东建材》 2025年第1期149-152,共4页
为解决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北京市某商务用房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难点的基础上,对施工准备和装配拼装2个阶段易发生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现场施工控制措施。结果表... 为解决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北京市某商务用房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难点的基础上,对施工准备和装配拼装2个阶段易发生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现场施工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施工准备阶段易发生问题的频次占比变化范围分布在5.54%~30.09%,发生频次占比大于20%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构件附件不全、结合面处理粗糙、运输保护不到位,其中运输保护不到位的频次占比最高,达到30.09%;装配拼装阶段易发生问题的频次占比变化范围分布在1.63%~32.5%,各质量问题发生的频次占比存在显著差异,吊装保护不到位、后浇段质量缺陷、注浆质量缺陷和安装尺寸偏差的频次占比均大于15%,而连接套筒质量差、混凝土开裂和水电安装问题的频次占比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框架结构 连接节点 质量问题 装配拼装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厂房中框架结构和围护结构的关键节点安装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姚远东 熊建东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年第2期58-60,共3页
本文总结钢结构厂房中关键节点的安装技术,以提高现场安装施工效率和质量。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某钢结构厂房为背景案例,介绍了该工程的基本情况、施工重难点及解决对策,从钢框架结构、围护结构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关键节点的安装施工技术... 本文总结钢结构厂房中关键节点的安装技术,以提高现场安装施工效率和质量。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某钢结构厂房为背景案例,介绍了该工程的基本情况、施工重难点及解决对策,从钢框架结构、围护结构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关键节点的安装施工技术。钢框架结构的关键节点主要是钢柱和钢梁构件的安装;围护结构的关键节点包括屋面板墙面板施工、柱中横竖板交接处防水、山墙处泛水板施工和窗边泛水收边施工。钢结构关键节点现场安装的施工技术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性能,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提高关键节点的安装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出钢结构的功能和优势,推动此类建筑及其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厂房 框架结构 围护结构 关键节点 安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建筑加层改建施工技术研究
4
作者 黄建骏 《建筑科技》 2025年第3期108-111,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旧房由于建筑风格、建筑面积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对旧房进行改造与加层成为一项合理措施。以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门诊楼加层改建工程为例,阐述框架结构加层改建工程地基处理及主体结构加固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旧房由于建筑风格、建筑面积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对旧房进行改造与加层成为一项合理措施。以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门诊楼加层改建工程为例,阐述框架结构加层改建工程地基处理及主体结构加固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加层改建 基础加固 地基处理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框架结构房屋鉴定及处理分析
5
作者 申波 时兴 尹海洋 《河南建材》 2025年第4期131-133,共3页
文章以某框架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对农村振兴齐鲁样板工程中存在的截断柱钢筋问题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探讨了截断钢筋可能引发的结构安全隐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 框架结构 房屋鉴定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设计探析
6
作者 宿专青 《新材料·新装饰》 202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现阶段,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重量及高度较大,对工程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为了促进建筑领域的稳定发展,需提升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积极开展建筑工程结构加固设计,... 现阶段,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重量及高度较大,对工程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为了促进建筑领域的稳定发展,需提升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积极开展建筑工程结构加固设计,以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基于此,文章先阐述了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方法,并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设计的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建筑领域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设计 截面加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台地效应的泸定6.8级地震某框架结构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潘毅 任靖哲 +2 位作者 任宇 赵靖轩 巴振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51,共16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在磨西台地上某框架结构的震害调查中,发现其东区和西区的框架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害,且差异明显。其中,东、西区框架的首层柱上端均发生了“强梁弱柱”型破坏,西区框架中等及以上破坏等级的比...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在磨西台地上某框架结构的震害调查中,发现其东区和西区的框架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害,且差异明显。其中,东、西区框架的首层柱上端均发生了“强梁弱柱”型破坏,西区框架中等及以上破坏等级的比例达到81%,而东区框架仅为13%,呈现出与台地边缘的强关联性。为分析东、西区框架结构震害差异的原因,采用FK-SEM方法分析了磨西台地的地震放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距离台地边缘越近,地震放大系数越大。其中,水平和竖向的地震放大系数在西区建筑场地分别为2.30和2.25,而在东区建筑场地则分别为2.01和1.99。在此基础上,采用磨西台站的地震动记录,对东、西区框架结构进行了震害模拟,分析了其破坏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磨西台地边缘的地震影响系数的实际放大系数超过了《抗规》规定,存在不利地段影响和近场地震效应叠加的情况,仅按《抗规》不利地段进行考虑,多层框架结构难以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竖向地震作用是框架柱下端破坏的直接原因,主要破坏形态为偏拉、偏压破坏,水平地震作用导致其二次破坏;“仿雀替”构造对结构整体变形能力不利,是框架结构“强梁弱柱”型破坏的主要原因。根据震害调查和分析结果,建议在9度近断层设防地区,靠近台地边缘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前宜对建筑场地进行分析,并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在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中,应将“仿雀替”等装饰物与框架脱离,设计为非结构构件,以减少其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震害调查 台地效应 震害模拟 框架结构 竖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下穿诱发框架结构沉降实测与模拟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庭金 陈培钊 +1 位作者 蔡良怡 林志威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74-80,149,共8页
为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对上方框架结构的影响,以广州市综合管廊盾构斜交下穿中高层框架结构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沉降监测及数值反演的方法分析结构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本工程盾构下穿位置的柱基沉降过程表现为主要沉降-沉降回弹-沉降稳定... 为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对上方框架结构的影响,以广州市综合管廊盾构斜交下穿中高层框架结构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沉降监测及数值反演的方法分析结构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本工程盾构下穿位置的柱基沉降过程表现为主要沉降-沉降回弹-沉降稳定3个阶段;沉降较大的柱基主要分布在盾构轴线沿线位置,差异沉降较大的柱基则主要分布在盾构轴线的周边位置;盾构的穿越位置会影响建筑物的倾斜趋势;盾构穿越后及时进行洞内二次注浆,能减小框架结构在稳定阶段的沉降、不均匀沉降及整体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盾构 框架结构 沉降 监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阳 钟沛杰 +3 位作者 门进杰 陈云 刘小娟 黄玉佳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21-135,共15页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以其结合了混凝土优异的抗压性能及钢材优异的抗弯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可恢复功能结构以其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也成为地震工程界研究的新热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可以在弯矩较大...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以其结合了混凝土优异的抗压性能及钢材优异的抗弯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可恢复功能结构以其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也成为地震工程界研究的新热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可以在弯矩较大的梁端和柱脚部位设置可更换构件,实现结构的功能可恢复能力。文中简述了近年来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各类型功能可恢复钢梁、功能可恢复摇摆柱脚的构造研究,介绍了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性能分析研究进展。最后,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 可恢复功能 防震结构 钢板阻尼器 柱脚 梁柱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跨越地裂缝框架结构地震损伤及预测研究
10
作者 熊仲明 熊俊龙 +1 位作者 王泽坤 陈轩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71,共10页
为开展特殊地质环境下结构的损伤分析,以一跨越西安f4地裂缝的五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振动台试验和ABAQUS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型训练,选取变形和能量组合形式的双参数损伤模型计算结构损伤指标,采用加权系数法... 为开展特殊地质环境下结构的损伤分析,以一跨越西安f4地裂缝的五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振动台试验和ABAQUS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型训练,选取变形和能量组合形式的双参数损伤模型计算结构损伤指标,采用加权系数法,开展了构件、楼层、结构三个层面的损伤预测分析,给出了不同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程度评估。结果表明:地裂缝场地结构表现出明显上下盘效应,结构首层为薄弱层。BP神经网络损伤预测值与有限元计算值在不同工况下均较为一致,其对于构件、层间、整体结构损伤指数预测最大误差分别为8.86%、5.66%、7.57%,该研究成果为跨越地裂缝结构的性能评估提供一种准确且高效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框架结构 数值分析 神经网络 损伤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对薄膜体声波谐振器性能提升的研究
11
作者 吴永乐 吴昊鹏 +5 位作者 赖志国 蔡洵 唐滨 杨清华 杨雨豪 王卫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7-413,共7页
本文研究了框架结构(Frame)对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FBAR)提升性能的作用,从两种Frame结构对体声波能量的反射匹配基础理论出发,针对其功能特点,以实验的方式确定了低频和高频多组框架微结构的组合,对多组FBA... 本文研究了框架结构(Frame)对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FBAR)提升性能的作用,从两种Frame结构对体声波能量的反射匹配基础理论出发,针对其功能特点,以实验的方式确定了低频和高频多组框架微结构的组合,对多组FBAR进行了版图绘制以及光刻流片,最终通过片上测试得到了所有分组的谐振器性能.对测试得到的性能进行了分组统计筛选,从测试结果来看,经过优选之后的Frame结构分组无论是对低频还是高频FBAR谐振器都具有提升性能的作用.对低频(1.7 GHz附近)FBAR来说,并联谐振品质因数可以提升1000以上.对高频(5.5 GHz附近)FBAR来说,并联谐振品质因数可以提升300以上.对横向寄生模式较强的高频FBAR,优选的Frame结构可以提升谐振器的横向寄生模式抑制,使串联谐振频率之下的阻抗相位波动减少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 框架结构 流片实验 阻抗相位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自动框架结构设计
12
作者 龙丹冰 雷昕 +1 位作者 方长建 康永君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本文在结构设计中引入人工智能方法,通过提出建筑结构特征表达方法,构建以生成对抗网络为核心的框架结构自动设计方法。在数据前处理阶段,通过对建筑结构图纸分析,提出建筑特征表达方法与结构特征表达方法。在构建算法模型阶段,实现在... 本文在结构设计中引入人工智能方法,通过提出建筑结构特征表达方法,构建以生成对抗网络为核心的框架结构自动设计方法。在数据前处理阶段,通过对建筑结构图纸分析,提出建筑特征表达方法与结构特征表达方法。在构建算法模型阶段,实现在有限的数据量下训练生成对抗算法学习框架结构布置,构建了依据建筑信息自动生成含有构件尺寸信息的框架结构自动布置模型,并提出了评价指标量化评价模型的结构设计能力。在案例中使用本文构建的框架结构自动布置模型完成一栋实际建筑的自动设计,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对结构设计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自动设计 生成对抗网络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段摇摆墙-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
13
作者 朱春阳 何翔雨 孙丽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4期411-419,共9页
针对高层摇摆墙-框架结构,可将摇摆墙分段铰接以降低其刚度及内力需求。为分析双段摇摆墙-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探究摇摆墙的合理分段位置,基于弯曲梁-剪切质量模型建立单、双段摇摆墙-框架结构的等效动力方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摇摆墙... 针对高层摇摆墙-框架结构,可将摇摆墙分段铰接以降低其刚度及内力需求。为分析双段摇摆墙-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探究摇摆墙的合理分段位置,基于弯曲梁-剪切质量模型建立单、双段摇摆墙-框架结构的等效动力方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摇摆墙分段位置对结构周期、振型及底部剪力的影响规律,开展有限元算例验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弯曲梁-剪切质量模型可以合理反映摇摆墙分段位置变化条件下整体结构动力响应规律。摇摆墙分段位置位于墙体中下部时,结构二阶模态贡献显著,受此影响,结构周期较单段摇摆墙-框架延长幅度较高,结构基底剪力下降。反之,当分段位置位于结构中上部时,结构变形以一阶模态为主,基底剪力较单段摇摆墙-框架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模型 摇摆墙-框架结构 时程分析 基底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框架结构的新型等效简化动力模型构建方法
14
作者 张东昱 韩一航 王亭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为了实现对长期服役后的结构在地震、风等动荷载作用下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评估,利用监/检测数据建立一个能准确反映实际建筑在地震、风等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的结构动力学模型至关重要。本文针对非常普遍的框架建筑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 为了实现对长期服役后的结构在地震、风等动荷载作用下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评估,利用监/检测数据建立一个能准确反映实际建筑在地震、风等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的结构动力学模型至关重要。本文针对非常普遍的框架建筑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少量移动传感器的框架结构等效简化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首先,提出建筑结构等效简化模型构建的层间剪力等效原理,证明了以该原理构建的简化模型具备准确模拟实际建筑结构动力响应的能力。其次,推导了框架结构简化模型形式,并研究了简化模型参数特点。然后,提出了一种框架结构简化模型参数的迭代识别方法,实现了仅使用少量无线移动传感器的简化模型参数识别。最后,通过一个12层3跨钢框架结构数值模拟算例,研究了在不预知结构刚度退化的具体形式和仅使用少量移动加速度传感器的条件下,由本文所提方法构建的等效简化模型对实际框架结构在不同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的预测能力。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等效简化模型能准确模拟不同荷载工况下框架结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因此,本文提出的框架结构等效简化模型构建方法将在评估既有框架结构在风、地震等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等效简化模型 层间剪力等效原理 参数识别 结构响应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性能的S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
15
作者 王秋维 梁林 +1 位作者 王璐 续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1,共11页
针对位移抗震性能设计的不足,现行规范采用构件损伤程度补充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对于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框架结构,其在各性能水平下的损伤构件比例未有明确规定。在此背景下,提出了SRC框架的构件性能状态与结... 针对位移抗震性能设计的不足,现行规范采用构件损伤程度补充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对于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框架结构,其在各性能水平下的损伤构件比例未有明确规定。在此背景下,提出了SRC框架的构件性能状态与结构性能水准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基于构件性能的S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对不同高度和抗震设防烈度的SRC框架结构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明确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构件损伤分布,通过统计多条地震波下结构不同极限状态的构件破坏比例,建立用于体型规则SRC框架结构抗震评估的构件性能指标,并进一步采用地震易损性分析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SRC) 框架结构 基于构件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IDA)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框架结构抗变形研究现状与展望
16
作者 夏军武 周宇 +2 位作者 朱致淳 何源 于峻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针对我国矿山城市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工程建设利用难的问题,在统计采煤沉陷区发展现状、综合治理及其工程建设利用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采煤沉陷区场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框架结构抗变形原理、共同作用机理、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 针对我国矿山城市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工程建设利用难的问题,在统计采煤沉陷区发展现状、综合治理及其工程建设利用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采煤沉陷区场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框架结构抗变形原理、共同作用机理、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框架结构抗变形技术等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框架结构建筑物变形损害与保护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与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框架结构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的发展方向:地表移动变形下大跨及多高层框架结构附加效应的动态演化规律,地表移动变形下地基-基础-结构共同作用的力学行为及变形协同机制,框架结构建筑物新型抗变形技术,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抗变形调控技术,以便形成地表移动变形下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综合理论与技术体系,为实现采煤沉陷区进行大型框架结构建筑物工程建设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框架结构 损伤机理 共同作用 抗变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解读分析
17
作者 路斌 郭虎涛 +2 位作者 王维 刘可 任红颖 《建筑技术》 2024年第24期3057-3059,共3页
本研究旨在解读摩擦摆隔震支座在框架结构中的抗震性能,重点关注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效果。摩擦摆隔震支座作为一种先进的抗震技术,具有显著的意义,能够有效地隔离地震力,减少结构受震时的位移和损害,从而保护建筑免受重大地震影响... 本研究旨在解读摩擦摆隔震支座在框架结构中的抗震性能,重点关注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效果。摩擦摆隔震支座作为一种先进的抗震技术,具有显著的意义,能够有效地隔离地震力,减少结构受震时的位移和损害,从而保护建筑免受重大地震影响。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减震机制,它通过特定的设计能够显著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反应,增加结构的耐震性和稳定性。与传统抗震技术相比,摩擦摆隔震支座提供了更高效和经济的解决方案,尤其适用于高地震活动区域的建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摆隔震支座 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