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学:是学科泛化还是有分析框架约束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晓雷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经济学研究中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应如何界定,经济学研究及批评是"学科泛化"还是应有"分析框架约束"是值得讨论的重要问题。根据科学方法论,经济学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所以有严格的框架约束。对经济学、经济学者的... 经济学研究中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应如何界定,经济学研究及批评是"学科泛化"还是应有"分析框架约束"是值得讨论的重要问题。根据科学方法论,经济学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所以有严格的框架约束。对经济学、经济学者的批评也应有学科框架约束,需要有一种"专业基质"的训练和"科学共同体"的话语系统及概念系统的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学科泛化 分析框架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程异常模型的已知点框架约束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新强 张志刚 《海洋测绘》 2006年第6期59-61,共3页
在确保GPS/水准点成果可靠的前提下,用其对重力法计算所得的高程异常模型进行框架约束,以削弱重力系统与高程和坐标系统间的系统差,实现系统转换,提高最终模型的精度。通过对不同离散数据网格化方法的比较,给出相对计算快捷、精度高的... 在确保GPS/水准点成果可靠的前提下,用其对重力法计算所得的高程异常模型进行框架约束,以削弱重力系统与高程和坐标系统间的系统差,实现系统转换,提高最终模型的精度。通过对不同离散数据网格化方法的比较,给出相对计算快捷、精度高的框架约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模型 高程异常 交叉验证 框架约束 离散数据网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场框架约束模型中的空间插值法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新强 方明 李军 《海洋测绘》 2010年第6期15-18,共4页
介绍了重力场模型的框架约束方法,当直接重力法模型经过已知点框架约束后,可削弱系统差,提高最终成果精度。用实测真值对重力法模型进行框架约束时,必须确定适合项目的最优空间插值法。通过对四类常用插值法的分析研究和三个实例的计算... 介绍了重力场模型的框架约束方法,当直接重力法模型经过已知点框架约束后,可削弱系统差,提高最终成果精度。用实测真值对重力法模型进行框架约束时,必须确定适合项目的最优空间插值法。通过对四类常用插值法的分析研究和三个实例的计算,得出依据插值要素的空间变异性和相关性,通过建立精度评估系统进行有效性评估,可以确定最优空间插值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 框架约束 空间插值法 有效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约束框架的棱柱网格生成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岩 邓小刚 +2 位作者 王光学 毛枚良 张玉伦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9-324,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框架的棱柱网格生成方法,即利用物面网格节点与背景结构框架网格之间的单一映射关系线性插值生成棱柱网格。背景结构框架网格基于TFI方法生成。物面网格节点与背景框架网格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一种线性投影方法建立。... 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框架的棱柱网格生成方法,即利用物面网格节点与背景结构框架网格之间的单一映射关系线性插值生成棱柱网格。背景结构框架网格基于TFI方法生成。物面网格节点与背景框架网格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一种线性投影方法建立。然后通过V型槽、圆球、M6机翼和F6翼身组合体四种不同外形对该棱柱网格生成方法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避免棱柱网格生成中的网格交叉现象,保证棱柱网格的成功生成。该方法在棱柱网格质量控制、棱柱网格局部修改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率和优势,但背景框架网格的生成依然是该方法的一个瓶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框架 TFI 背景结构网格 棱柱网格生成 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遇地震荷载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弹塑性位移的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胡宝琳 姚文娟 李国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针对罕遇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从附加有效阻尼比的角度出发,系统的分析了罕遇地震时,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弹塑性位移的简化求解方法,并将此简化求解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十条地震波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平均值进行对... 针对罕遇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从附加有效阻尼比的角度出发,系统的分析了罕遇地震时,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弹塑性位移的简化求解方法,并将此简化求解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十条地震波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简化算法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 罕遇地震 层间位移 简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抗震参数 被引量:3
6
作者 冯玉龙 吴京 +1 位作者 孟少平 付康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4-549,共6页
为了给屈曲约束支撑框架设计提供参考,对单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抗震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构侧移分析,推导出表征该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特性的3个关键参数:支撑-框架刚度比、支撑-框架屈服强度比和梁-柱线刚度比.以特定地震动下结构最... 为了给屈曲约束支撑框架设计提供参考,对单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抗震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构侧移分析,推导出表征该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特性的3个关键参数:支撑-框架刚度比、支撑-框架屈服强度比和梁-柱线刚度比.以特定地震动下结构最大位移和残余位移作为评价指标,对结构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支撑-框架刚度比和梁-柱线刚度比较小时,增大刚度比可以明显减小结构位移;支撑-框架屈服强度比主要对结构的屈服位移和机制影响较大;支撑-框架刚度比、支撑-框架屈服强度比和梁-柱线刚度比的合理值分别为2,0.7和0.45~5.00.据此设计了2个单层算例,并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中,形成了支撑-梁-柱屈服机制;当支撑屈服后,框架承担的剪力比逐渐增大;支撑布置方式对结构顶点位移响应基本无影响,对相邻柱的轴力影响则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 抗震参数 合理参数值 布置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约束统计框架的DT-MRI脑白质纤维追踪成像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锡 周激流 +1 位作者 谢明元 罗代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86-1791,共6页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MRI)的脑白质纤维追踪成像利用脑白质水分子弥散构成的弥散张量信息追踪脑白质纤维束并无创重建其3维结构图像。针对现有追踪方法一般以局部体素的弥散张量为主要追踪依据,缺乏对纤维结构、弥散度等人体解剖结构...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MRI)的脑白质纤维追踪成像利用脑白质水分子弥散构成的弥散张量信息追踪脑白质纤维束并无创重建其3维结构图像。针对现有追踪方法一般以局部体素的弥散张量为主要追踪依据,缺乏对纤维结构、弥散度等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的综合考量的缺陷,该文基于贝叶斯理论框架综合分析追踪路径与各体素弥散张量方向和纤维束几何结构相关性,并使用弥散度和追踪纤维角度对两者进行约束,获得各步追踪方向的概率密度分布,通过Markov Chain Monte Carlo采样确定其追踪方向进行追踪成像,通过多次追踪获得具有统计意义的3维结果。最后利用文中方法在合成弥散张量数据上进行了成像仿真,在真实脑部DT-MRI数据上进行了成像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预期的脑白质纤维追踪成像,比现有追踪成像方法结果更可靠,可重复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纤维追踪成像 贝叶斯约束统计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国伟 陈鹏 +1 位作者 陈博珊 张品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6-93,共8页
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和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了一幢10层钢结构框架,并对结构进行简化。采用Perform-3d非线性分析软件进行建模,基于等能量和等效阻尼比原则,在原基本结构中加入合适尺寸的屈曲约束支撑(BRB)组合... 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和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了一幢10层钢结构框架,并对结构进行简化。采用Perform-3d非线性分析软件进行建模,基于等能量和等效阻尼比原则,在原基本结构中加入合适尺寸的屈曲约束支撑(BRB)组合成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对原结构和BRB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推覆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结构的地震响应,对比原结构与BRB结构的屈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设计时加入屈曲约束支撑可以有效减少结构层间位移响应,大幅减少框架结构所承担的楼层剪力和框架结构构件的塑性耗能比例,充分发挥了屈曲约束支撑作为建筑结构消能构件的耗能作用,大幅提高了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PERFORM-3D 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 非线性推覆分析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遇地震下的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永贵 牛海成 谢晓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8-541,共14页
为分析支撑布置方式、刚度比、结构总层数等因素在罕遇地震下对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分别对6层、12层、18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详细研究了多高层结构体系... 为分析支撑布置方式、刚度比、结构总层数等因素在罕遇地震下对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分别对6层、12层、18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详细研究了多高层结构体系的层间位移角、底层剪力、支撑内力等随支撑布置方式、刚度比、结构总层数等因素变化的规律。分析表明,倒V较单斜布置更能有效降低底层剪力、增大支撑轴力、降低层间位移角,从而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更有利于结构消能减震;随着结构总层数的增大,支撑的屈服层数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刚度比七为2—4时,能使较多层数的屈曲约束支撑参与到消能减震的过程之中,较好地实现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 布置方式 刚度比 层间位移角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可靠度理论确定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的设计原则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小康 李国强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95,共5页
根据同济大学采用国产低碳钢Q195、Q235与宝钢新开发的低屈服点钢BLY160、BLY225研制的两种型号屈曲约束支撑(TJ-I型与TJ-II型)的大量试验结果,应用统计分析与可靠度理论,确定了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的设计原则。给出了具有明确概率意义的... 根据同济大学采用国产低碳钢Q195、Q235与宝钢新开发的低屈服点钢BLY160、BLY225研制的两种型号屈曲约束支撑(TJ-I型与TJ-II型)的大量试验结果,应用统计分析与可靠度理论,确定了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的设计原则。给出了具有明确概率意义的,在使屈曲约束支撑达到其极限承载力的外荷载下,框架柱、梁的内力与其设计承载力的比例极限。可保证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能充分发挥其抗震耗能作用,同时框架柱、梁的可靠度指标β分别不低于3.2与2.7,为国产屈曲约束支撑在抗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 国产屈曲约束支撑 可靠度理论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约束平面框架结构冲击响应分析(Ⅰ)——公式推导
11
作者 陈镕 郑海涛 +1 位作者 薛松涛 唐和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14-1322,共9页
运用广义Fourier级数方法推导了无约束平面框架结构受运动刚体冲击时的瞬态动力响应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得到冲击系统动力响应解析解.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得出结构系统中弹性响应的动量之和为零的结论.从公式推导可以看出,模态分析法同样可... 运用广义Fourier级数方法推导了无约束平面框架结构受运动刚体冲击时的瞬态动力响应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得到冲击系统动力响应解析解.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得出结构系统中弹性响应的动量之和为零的结论.从公式推导可以看出,模态分析法同样可以用来解决此类冲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平面框架结构 冲击响应 刚性响应 弹性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约束平面框架结构冲击响应分析(Ⅱ)——数值算例分析
12
作者 陈镕 郑海涛 +1 位作者 薛松涛 唐和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23-1327,共5页
利用第(Ⅰ)部分推得的公式,对一无约束平面框架结构受运动刚体冲击时的瞬态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计算了结构与运动刚体之间的冲击力时程曲线、梁中的剪力及弯矩分布、轴力杆件中的轴力分布.分析了杆中的纵波、Timoshenko梁中弯曲波... 利用第(Ⅰ)部分推得的公式,对一无约束平面框架结构受运动刚体冲击时的瞬态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计算了结构与运动刚体之间的冲击力时程曲线、梁中的剪力及弯矩分布、轴力杆件中的轴力分布.分析了杆中的纵波、Timoshenko梁中弯曲波及剪切波的传播现象.数值分析表明:冲击力的延续时间主要是由挠曲波及纵波控制的;在结构的冲击响应分析中,梁的剪切效应不容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平面框架结构 冲击响应 冲击力 波的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关联分析的蕴涵-约束框架及其挖掘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目权 王丽珍 +1 位作者 姚华传 芦俊丽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03-515,共13页
本文将所有基于事务和非基于事务的关联分析称为广义的关联分析。基于事务的关联分析主要依托支持度-置信度框架进行数据挖掘,而非基于事务的关联分析常采用参与度-条件概率框架。首先,在讨论强关联规则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趣性的基础... 本文将所有基于事务和非基于事务的关联分析称为广义的关联分析。基于事务的关联分析主要依托支持度-置信度框架进行数据挖掘,而非基于事务的关联分析常采用参与度-条件概率框架。首先,在讨论强关联规则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趣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蕴涵-约束框架。其次,提出并论证了最小支持度_和最小置信度_的合理取值范围,从而将最小置信度由支持度-置信度框架下的(0,1]缩小为蕴涵-约束框架下的(0.5,1],最小支持度由(0,1]缩小为(0,_]。第三,提出随机顶点极大团划分法,它能将非基于事务的关联分析转化为基于事务的关联分析,从而使广义关联分析问题整合成为基于事务的关联分析问题。第四,基于映射的概念,将约束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约束,从而形式化地解决了约束的应用及方法。第五,利用稠密维和稀疏维,提出了一种multi-knowledge tree的树形存储结构,能在无论频繁项集是否满足向下闭合性质时都有效降低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同时,在数据增加、删除、修改后能快速获取新的强关联规则。最后,大量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理论和算法的效果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关联分析 蕴涵-约束框架 约束的映射 合理阈值 multi-knowledget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屈服后屈曲约束支撑框架损伤集中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玉龙 吴京 +1 位作者 种迅 孟少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4,共10页
屈曲约束支撑(BRB)屈服后刚度较低,某一层或几层BRB率先屈服会造成屈曲约束支撑框架(BRBF)进入弹塑性阶段后不同楼层间刚度的突变,框架弯矩会重分布,进而影响框架的损伤机制。为此,提出框架基于柱端弯矩比的强柱弱梁计算公式,公式表明:... 屈曲约束支撑(BRB)屈服后刚度较低,某一层或几层BRB率先屈服会造成屈曲约束支撑框架(BRBF)进入弹塑性阶段后不同楼层间刚度的突变,框架弯矩会重分布,进而影响框架的损伤机制。为此,提出框架基于柱端弯矩比的强柱弱梁计算公式,公式表明:当框架节点下部与上部柱端弯矩同号相等时,柱梁承载力比需求最小为1;当弯矩反向相等时,需求则为无穷大;通过分析楼层间BRB刚度比对两层BRBF弯矩分布的影响,说明BRBF中某层支撑屈服会导致该层节点下部与上部柱端弯矩比发生较大的改变,节点上部柱端弯矩甚至反向增大;综上,支撑屈服后BRBF易出现层间柱铰机制。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提出的强柱弱梁计算公式和BRBF弯矩分布规律,同时表明:当BRB-框架刚度比较大或者框架柱梁承载力比较小时,BRBF损伤集中效应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 强柱弱梁 损伤集中效应 柱端弯矩比 柱梁承载能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刚接与螺栓连接的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虞爱平 刘祥泰 +2 位作者 毛飞腾 王翠红 邓雪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13853-13859,共7页
为研究刚接和螺栓连接两种不同梁柱节点连接方式的屈曲约束支撑框架(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d frame,BRBF)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设计了水平分担率分别为20%、30%、40%的8层梁柱节点刚接的BRBF结构(TM模型)为基本的研究模型,然后通过... 为研究刚接和螺栓连接两种不同梁柱节点连接方式的屈曲约束支撑框架(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d frame,BRBF)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设计了水平分担率分别为20%、30%、40%的8层梁柱节点刚接的BRBF结构(TM模型)为基本的研究模型,然后通过对梁柱节点转换得到相对应的3个8层梁柱节点螺栓连接的BRBF结构(SM模型),运用CLAP软件对模型进行静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梁柱节点从刚性连接改为螺栓连接后,结构首层和顶层失效时的最大破坏层剪力降低了1/2,两种模型均表现出中下部楼层变形突出的特征;在地震波作用下,SM模型的层间位移均明显大于TM模型,但两组模型的层间位移均控制在1/50(失效点)以内,且几乎都大于弹性层间位移角1/250,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TM模型与SM模型的BRB吸收塑性变形能量基本相差不大,且都出现往中下部楼层集中的现象;两组模型滞回曲线饱满,但SM模型的滞回曲线面积大于TM模型,因此地震需求耗能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BRBF)结构 节点刚接 节点螺栓连接 弹塑性时静力分析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混合约束框架的改进差分进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旗平 叶贞成 +2 位作者 王志鹏 赵亮 袁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6-253,共8页
针对动态随机选择多个体差分进化(DSS-MDE)在处理复杂约束问题时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动态混合约束框架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DHCF-IDE)。首先,通过跟踪种群可行解比例,动态地执行可行解搜索和全局搜索,并分别使用动态随机排... 针对动态随机选择多个体差分进化(DSS-MDE)在处理复杂约束问题时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动态混合约束框架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DHCF-IDE)。首先,通过跟踪种群可行解比例,动态地执行可行解搜索和全局搜索,并分别使用动态随机排序和可行性规则作为两模型的约束处理方法。其次,分别采用多个体差分进化和基于幂律分布父代选择的改进差分进化作为两模型的算法实现。选取CEC2006中6个测试函数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仅采用DSSMDE或DyHF相比,DHCF-IDE能保持更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催化重整芳烃产率优化的工业案例也表明该改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混合约束框架 动态随机排序 可行性规则 差分进化 幂律分布 父代选择 催化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曲约束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折减系数研究
17
作者 沈榕 吴京 谢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01-106,共6页
提出了一种运用静力推覆和FEMA440等效线性法求解结构体系地震反应折减系数的直接方法,运用此方法分析了按同一剪重比设计的3层、6层、9层的屈曲约束支撑混凝土框架地震反应折减系数,并用时程分析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求... 提出了一种运用静力推覆和FEMA440等效线性法求解结构体系地震反应折减系数的直接方法,运用此方法分析了按同一剪重比设计的3层、6层、9层的屈曲约束支撑混凝土框架地震反应折减系数,并用时程分析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求解R值能够避免了繁琐的试算过程,具有足够的精度和保证率,屈曲约束支撑混凝土框架R值相比普通混凝土框架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折减系数 等效线性法 屈曲约束支撑混凝土框架 PUSHOVE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非负约束框架的海洋传感网协同定位
18
作者 程帅 吴华锋 梅骁峻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29-136,共8页
针对海洋传感网(Ocean Sensor Networks,OSNs)中采用非协同算法单一循环地对多个水面目标节点依次定位导致的定位效率低、定位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效集的再优化协同定位(Active Set Method based Re-Estimation Cooperative Loc... 针对海洋传感网(Ocean Sensor Networks,OSNs)中采用非协同算法单一循环地对多个水面目标节点依次定位导致的定位效率低、定位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效集的再优化协同定位(Active Set Method based Re-Estimation Cooperative Localization,ASM-RECL)算法。研究将原定位的非凸非线性问题转化为基于交替非负约束最小二乘(Alternative Nonnegative Constrained Least Squares,ANCLS)的优化问题,利用有效集法(Active Set Method,ASM)通过内外循环寻求优化问题的可行解。但ASM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为进一步提升解的质量,改进定位精度,基于ASM得出的可行解,应用一阶泰勒级数线性展开再次构造优化方程,最小化定位误差。此外,研究还推导得到基于协同定位的克劳美罗下界(Cooperative Localization-based Cramer-Rao Low Bound,CRLB-CL),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评估提出的定位算法的有效性。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同的条件下,ASM-RECL的定位精度较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传感网(OSNs) 协同定位 交替非负约束最小二乘框架 最小二乘法 克拉美罗下界(CRL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渡槽在折线温差分布下的横向温度应力计算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苏航 季日臣 柏文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124,共4页
为分析渡槽在折线温差分布下的横向温度应力,运用公路桥梁规范中折线温差分布函数,推导了渡槽在折线温差分布下横向温度自约束应力和框架约束应力计算公式,计算了渡槽在冬季骤然降温作用下的温度应力。计算表明,渡槽外表面总应力是壁厚... 为分析渡槽在折线温差分布下的横向温度应力,运用公路桥梁规范中折线温差分布函数,推导了渡槽在折线温差分布下横向温度自约束应力和框架约束应力计算公式,计算了渡槽在冬季骤然降温作用下的温度应力。计算表明,渡槽外表面总应力是壁厚和温差的函数,当壁厚不变,温差减小50%时,其温度应力也相应减小50%,当温差不变,壁厚减小50%时,其温度应力减小21%;与指数温差分布函数计算的温度应力值相比,该方法计算值较小,在设计时若按此考虑渡槽温度荷载,则能显著提高渡槽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 折线温差分布 约束应力 框架约束应力 横向温度应力 安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制导小灵巧炸弹三维导引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一鸣 刘晓利 刘怡昕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0,共4页
小灵巧炸弹是一种采用倾斜转弯(BTT)控制方式的小型面对称电视制导航空弹药,在实际飞行中必须确保其导引头框架角不超出可用范围。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时变偏置比例导引的思想,在三维空间中设计视线角速率偏置项,通过姿态角时变修正实现... 小灵巧炸弹是一种采用倾斜转弯(BTT)控制方式的小型面对称电视制导航空弹药,在实际飞行中必须确保其导引头框架角不超出可用范围。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时变偏置比例导引的思想,在三维空间中设计视线角速率偏置项,通过姿态角时变修正实现框架角约束,提出了一种带导引头框架角约束的三维纯比例导引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小灵巧炸弹战技指标要求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框架角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灵巧炸弹 电视制导 倾斜转弯 三维纯比例导引 框架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