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框架建构与实施进路 被引量:4
1
作者 黄诚胤 李沁遥 周刘波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0,101,共8页
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本质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提升教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改革教研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以实现教育生态与技术生态的协同发展。该文在阐明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内涵的基础上,认... 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本质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提升教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改革教研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以实现教育生态与技术生态的协同发展。该文在阐明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内涵的基础上,认为数字化发展受到政策支持、技术与需求驱动而具备实施价值,同时探讨了数字化在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价值,提出构建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应用框架。一是目标指向:从经验到循证的实证取向;二是内容体系:以育人为导向的知识构建;三是教研方法:数字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四是成效评估:精准测评的实施与应用。循此,进一步提出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实施进路:教研理念创新;教研队伍建设;教研路径优化;教研机制建设,为区域教研数字化发展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发展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研 数字化发展 框架建构 实施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会化视阈下青年数字素养的框架建构与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芳 吕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45,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青年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人翁”,青年的数字素养是其数字生存的基础,是实现美好数字生活的关键。从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青年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人翁”,青年的数字素养是其数字生存的基础,是实现美好数字生活的关键。从人的生存角度而言,学习并掌握数字知识、数字技能和数字规范是数字社会化的重要表现,也是生成数字素养的核心要素。文章基于数字社会化的视角,建构了知识维度、技能维度和规范维度的青年数字素养框架,并提出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提升青年数字素养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数字素养 框架建构 数字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从周园林营造的当代性:框架建构与内涵解析
3
作者 段建强 刘智超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0,共8页
【目的】传统园林在当代的保护、修复、营造实践,呈现基于多元价值的闭环体系,但对保护实践多样性进程的当代性思考,往往并未被充分深入探讨。【方法】基于对陈从周园林营造历史情境、实践环境、理论语境的丰富层系认识,分析其园林营造... 【目的】传统园林在当代的保护、修复、营造实践,呈现基于多元价值的闭环体系,但对保护实践多样性进程的当代性思考,往往并未被充分深入探讨。【方法】基于对陈从周园林营造历史情境、实践环境、理论语境的丰富层系认识,分析其园林营造的理论思考和个人实践与传统园林当代性问题乃至危机的相关性;从而揭示陈从周传统园林保护、修复、营造实践中蕴含的当代性问题,进而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以陈从周园林营造所建构的传统园林当代性问题及其实践为典型样本,建构了当代性的分析框架、解析出当代性的基本内涵。【结论】陈从周园林营造的当代性是一个开放性的理论框架,其基本思想内涵指向传统园林的当代性危机思考,在陈从周的园林营造实践中则表现为对当代性问题的多元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从周 园林 营造 当代性 框架建构 内涵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数学实验观念”的测量框架建构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朝仁 董林伟 朱桂凤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95,共6页
基于三节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分析,参照比格斯的SOLO分类标准,建构基于学情需要的初中数学实验观念测量框架。测量框架划分为意识水平、方法水平和能力水平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单式结构、复式结构、水平结构、立体结构四个层次。采取... 基于三节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分析,参照比格斯的SOLO分类标准,建构基于学情需要的初中数学实验观念测量框架。测量框架划分为意识水平、方法水平和能力水平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单式结构、复式结构、水平结构、立体结构四个层次。采取"显性变式"策略可促进意识水平维度层次的提升,反映子系统的独立性;"外源建构"策略可促进方法水平维度层次的提升,反映子系统的相容性;"内源突变"策略可促进能力水平维度层次的提升,反映子母系统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实验观念 测量框架建构 策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框架建构与支撑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钟凤英 杨滨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1,共5页
碳信息披露是经济决策制定、碳交易市场建立健全、企业碳管理与碳减排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转向低碳发展、履行环保责任的关键举措。通过对我国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与媒体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为的分析,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现状与趋向的阐释... 碳信息披露是经济决策制定、碳交易市场建立健全、企业碳管理与碳减排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转向低碳发展、履行环保责任的关键举措。通过对我国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与媒体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为的分析,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现状与趋向的阐释,构建了核算模块、报告模块、管理模块、审计模块与应用模块协同作用的企业碳信息披露框架,从立法保障、主体参与、标准制定、第三方审计等角度提出了碳信息披露框架的支撑机制,以提高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效果和碳管理绩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信息披露 框架建构 支撑机制 低碳 多元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面事件新闻报道的媒体框架建构——一个认知-情绪的事后解释模型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结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0-44,共5页
框架建构——将框架作为因变量——目前相关研究很少。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负面事件媒体框架建构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损失和责任两大类、七小类常见框架。之后提出一个认知-情绪的事后解释模型,将受众对负面事件... 框架建构——将框架作为因变量——目前相关研究很少。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负面事件媒体框架建构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损失和责任两大类、七小类常见框架。之后提出一个认知-情绪的事后解释模型,将受众对负面事件信息加工的过程分为个人初步框架形成、进一步信息收集、观点两极化和行为反应这四个过程。该模型表明中国的负面事件媒体框架和西方媒体框架运用极为相似,都是以受众为中心。文章的最后对该模型未来对新闻专业主义及媒体社会情绪引导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建构 负面事件 认知-情绪 新闻专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极地区法律治理的框架建构与中国参与 被引量:13
7
作者 章成 《国际展望》 CSSCI 2015年第6期80-97,共18页
自俄罗斯2007年"北冰洋底插旗行动"以来,北极各方的矛盾与争端迅速激化。在既有解决方案中,完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制定"北极条约"是法律制度构建最合理的方案,但又都存在不足。北极国家普遍希望北极地区的大... 自俄罗斯2007年"北冰洋底插旗行动"以来,北极各方的矛盾与争端迅速激化。在既有解决方案中,完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制定"北极条约"是法律制度构建最合理的方案,但又都存在不足。北极国家普遍希望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问题能长期局限于北极国家内部,通过构建一套闭锁性的北极区域法制架构并片面援引《公约》第76条中对己有利的划界规则来最大限度地瓜分北极,确保其在北极地区的绝对主导地位。非北极国家则希望北极问题国际化,力图通过修订《公约》、制订专门化的"北极条约"等方式,来限制北极国家庞大的利益诉求。为此,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北极地区法律制度构建,以充分融入北极地区,增强在北极事务上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区域 法律治理 框架建构 中国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任务分配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建构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宁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24-127,共4页
针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据量大、管理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将任务分配作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首先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将系统划分为教育培训、人事信息、合同管理、保险管理等层次;其次,实现人力资源... 针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据量大、管理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将任务分配作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首先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将系统划分为教育培训、人事信息、合同管理、保险管理等层次;其次,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各模块的设计,包括公司人才库、工资管理、人力资源、办公管理等模块;最后,实现该文所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具体使用表明,该文设计系统的界面使用效果良好,满足人性化的要求,并且也能够满足企业使用需求,汇总企业人员需求,对企业人员开展人性化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框架建构 任务分配 结构分析 模块设计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技能培训资格框架建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姜伯成 傅渝稀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73-174,共2页
职业技能培训是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载体,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现实状况看,我国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无法很好保证培训质量,文章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问题进... 职业技能培训是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载体,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现实状况看,我国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无法很好保证培训质量,文章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基于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格框架,并对其重要意义及具体构建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期望通过构建职业技能培训资格框架来解决现实问题,规范培训机构管理,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技能培训 资格框架建构 培训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安情报分析框架的建构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广仓 《现代情报》 CSSCI 2010年第1期3-7,共5页
情报分析是一种深层次情报研究,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建构出符合公安情报客体特征的"分析框架",就能全面覆盖分析对象,帮助主体找准"切入点",在宏观与微观结合上把握事物本质,实现情报的集成分析。
关键词 公安情报 分析框架 框架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与规制:人工智能伦理准则框架构建的国际经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殿兵 朱鑫灿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3,共12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变革性和颠覆性影响的同时必然引起学界和业界对其给人类社会所带来伦理挑战的大讨论。以“人工智能基本伦理准则是什么”为研究问题,运用质性研究中实物分析的方法对美国、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变革性和颠覆性影响的同时必然引起学界和业界对其给人类社会所带来伦理挑战的大讨论。以“人工智能基本伦理准则是什么”为研究问题,运用质性研究中实物分析的方法对美国、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有关人工智能的6份政府政策文件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人工智能伦理五大准则,并对准则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发现: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公平正义、透明公开和负责监督是人工智能伦理的五大准则。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在以人为本准则上,需要协调人机关系;在安全可靠准则上,需要关注数据隐私的安全;在公平正义准则上,需要尽力消除偏见歧视;在透明公开准则上,要加强算法、决策的可解释性;在负责监督准则上,要明晰责任归属以弱化社会矛盾。相关研究对中国当下人工智能伦理准则的研究反思与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伦理准则 框架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建构框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虹 秦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59,65,共6页
从全球国际舆论的新变局、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基于中华文化构建融通中外的新语境三个方面思考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构建的背景、缘由,厘清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演进,为认知升维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对现实情境的考量,升维对... 从全球国际舆论的新变局、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基于中华文化构建融通中外的新语境三个方面思考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构建的背景、缘由,厘清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演进,为认知升维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对现实情境的考量,升维对中国国际传播的认知——以战略传播理念为内涵、以中华文化为基石、以增强国际传播效能为旨归,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在此基础上亟需提升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的行动逻辑,创新涵盖多元主体、多种文化、多重语境的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协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特色 战略体系 建构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设计模式的建构框架 被引量:6
13
作者 董梅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27,共8页
教学设计的发展导致教学设计模式的层出不穷,但模式建构方法研究的不足导致模式建构较为随意,可信度不高。对2000年至今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揭示隐含的建构方法和思路,总结出模式建构的维度、范畴和过程类型,形成教学... 教学设计的发展导致教学设计模式的层出不穷,但模式建构方法研究的不足导致模式建构较为随意,可信度不高。对2000年至今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揭示隐含的建构方法和思路,总结出模式建构的维度、范畴和过程类型,形成教学设计模式的建构框架。这将对教学设计的发展和完善起到非常积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模式 建构框架 分类维度 过程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特殊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框架探究
14
作者 王辉 谢长法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9,共8页
特殊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中等特殊职业教育是残疾学生实现生涯发展的主要教育阶段和途径。基于逻辑原点、逻辑结构和逻辑路向对中等特殊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进行逻辑框架探析。以认知逻辑、技术逻辑和文化逻辑... 特殊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中等特殊职业教育是残疾学生实现生涯发展的主要教育阶段和途径。基于逻辑原点、逻辑结构和逻辑路向对中等特殊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进行逻辑框架探析。以认知逻辑、技术逻辑和文化逻辑作为逻辑原点,反映学习者技能习得的认知逻辑,课程本体的技术逻辑以及课程蕴含的文化逻辑。在逻辑结构上设计宏观架构、中观模块和微观项目,用以反映培养目标的一般价值。通过解析逻辑路向在国家层面指导形成教材文本、实施标准和政策支持,地方层面协调组织实施所需资源、探索残疾学生就业模式,学校层面形成基于校本的课程组织实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特殊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 逻辑框架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转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框架构建--基于“五行说”的视角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洪华 马学梅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0-14,共5页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中小学、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也不能照搬"985"、"211"高校经验,发展维度更多更复杂,需要系统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发展目标、发展方案、...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中小学、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也不能照搬"985"、"211"高校经验,发展维度更多更复杂,需要系统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发展目标、发展方案、制度设计、资源配置和发展过程等五项基本要素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与传统五行一一对应呈规律性相互制约关系,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了系统思考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 基本要素 框架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学习学情调研的框架与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毛文波 吴玉国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23-25,共3页
结构化学习学情调研的教育意义是以学为主,构建学前、学中、学后三个模块,七个要素,三个目标指向的调研框架。在具体课时学情调研实践中要落实三个策略:学前调研,找准认知冲突,有效设计学程;学中调研,适时调控关联活动,高级思维有效发展... 结构化学习学情调研的教育意义是以学为主,构建学前、学中、学后三个模块,七个要素,三个目标指向的调研框架。在具体课时学情调研实践中要落实三个策略:学前调研,找准认知冲突,有效设计学程;学中调研,适时调控关联活动,高级思维有效发展;学后调研,及时诊断评价学情,反思后续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学习 学情调研 框架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网络抗争动员的演化过程及其内在机理——基于近年来典型网络抗争性行动为例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倪明胜 钱彩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3,共6页
公民网络抗争动员在各方行动者、媒介互动和利益博弈互动中呈现出复杂的舆情扩散逻辑。全面把握和洞悉公民网络抗争动员的博弈演化过程,关键要遵循抗争行动本身的内在规律,探究和挖掘舆情扩散的关联因素和变量条件。契合近年来典型性网... 公民网络抗争动员在各方行动者、媒介互动和利益博弈互动中呈现出复杂的舆情扩散逻辑。全面把握和洞悉公民网络抗争动员的博弈演化过程,关键要遵循抗争行动本身的内在规律,探究和挖掘舆情扩散的关联因素和变量条件。契合近年来典型性网络抗争性行动案例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综合视角,遵循"诱发、扩展、深入、消弭"的舆情演化生命周期,从抗争政治机会结构生成与诱发性导火索、情感抗争共意动员与非利益关联者加盟、议题框架建构深化与多方力量互动博弈、多方积极关注应对与舆情热度转移等维度,全面系统解析公民网络抗争动员生成的演化机理与制约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网络抗争动员 博弈演化 政治机会结构 共意动员 框架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团体献血运作的过程与机制 以北京市T大学为个案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余成普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43,共28页
本文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血液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以T大学的一次"女生节"献血活动为关键案例,应用集体行动的有关理论,分析单位团体献血的运作过程和运作机制。本文认为自愿无偿献血的运作过程是一个意义框架建构和延伸的过程... 本文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血液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以T大学的一次"女生节"献血活动为关键案例,应用集体行动的有关理论,分析单位团体献血的运作过程和运作机制。本文认为自愿无偿献血的运作过程是一个意义框架建构和延伸的过程。无偿并非没有任何激励,只是淡化物质激励,更多地强调象征激励,即对符号、话语、意义、价值等的突出,这不仅表达了对献血者的尊重,也促进了献血框架的再生产。单位团体献血的有效运作有赖于单位内部的结构易得性,由于高校具有更强的结构易得性,自然成为团体献血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团体献血 框架建构 象征激励 结构易得性 集体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为视野下的网络走红现象探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江华 鄢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176,共5页
"走红现象"是网络社会蓬勃兴起的一个独特景观,是一种以红人、推手与哄客为主要行动者、基于网络社交媒体而兴起的、就某一话题或行为而展开的群体互动行为,其显著特征是非政治化、非直接利益关联、去组织化和无明确身份边界... "走红现象"是网络社会蓬勃兴起的一个独特景观,是一种以红人、推手与哄客为主要行动者、基于网络社交媒体而兴起的、就某一话题或行为而展开的群体互动行为,其显著特征是非政治化、非直接利益关联、去组织化和无明确身份边界,因此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网络集体行为。影响网络走红的框架建构及其舆论生成的主要机制是社交媒体牵制下的舆论生态结构和情绪渲染为主的网络扩散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走红 网络集体行为 框架建构 动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议性事件中的公众书写与新闻专业主义实践——以“邓玉娇事件”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世文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1,共5页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争议性事件中膨胀的公众书写和新闻专业主义实践及其相互关系,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将"邓玉娇事件"作为案例,运用框架建构和话语实践的理论视角研究发现:公众书写在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热衷于使...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争议性事件中膨胀的公众书写和新闻专业主义实践及其相互关系,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将"邓玉娇事件"作为案例,运用框架建构和话语实践的理论视角研究发现:公众书写在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热衷于使用道德评价框架,以提供观点为主,价值框架突出,道德话语实践倾向明显;报纸在事件爆发期和蔓延期,主要采取事实认定框架和事件解决框架,运用推演事实和进行社会改革的框架视角,追问事件发生的社会原因,呼吁进行社会改革,偏向"公众一方",而在事件解决期则偏向"政府一方",和政府有关部门保持一致。公众书写和专业媒体报道呼吁、重申和强调社会价值观,是达至社会共识和重新整合社会的重要过程。公众书写创造的"业余主义书写范式"存在促动和发展"专业主义书写范式"的可能,需要不断推动公众理性参与事件,促使专业媒体平衡报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议性事件 公众书写 邓玉娇事件 框架建构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