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国套娃式结构——论《墙上的斑点》中的框架叙事(英文)
1
作者 曹建锋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89-93,共5页
《墙上的斑点》是典型的意识流作品,它由凌乱无序的意象拼贴而成,从而阻碍了读者对该作品的解读。但是,如果从"视角"的角度分析该文本,那么《墙上的斑点》即成框架叙事的典范。"叙述自我"的话语生产叙事框架,"... 《墙上的斑点》是典型的意识流作品,它由凌乱无序的意象拼贴而成,从而阻碍了读者对该作品的解读。但是,如果从"视角"的角度分析该文本,那么《墙上的斑点》即成框架叙事的典范。"叙述自我"的话语生产叙事框架,"经验自我"的话语形成嵌入叙事镶嵌在宏观叙事框架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叙事 嵌入叙事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魔法圣婴》框架叙事分析
2
作者 高尔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7期122-124,共3页
电影叙事与戏剧叙事两个叙事层次所构成的叙事框架,是《魔法圣婴》最大的叙事特色。通过电影叙事的两种代码,导演实现了双层叙事框架的构建与叙事层次间隙的弥合。看似背道而驰的两个过程,在事实上却是并行不悖的:一组镜头同时承担... 电影叙事与戏剧叙事两个叙事层次所构成的叙事框架,是《魔法圣婴》最大的叙事特色。通过电影叙事的两种代码,导演实现了双层叙事框架的构建与叙事层次间隙的弥合。看似背道而驰的两个过程,在事实上却是并行不悖的:一组镜头同时承担了两种功能,一个片段也是多种叙述符码的聚合。电影——推而广之到一切文本——是一个有机整体,对叙事元素的多义性与元素结构方式的调和性有相当的要求。因此,对叙事结构和叙事符码的或单向或孤立的解读方式,都无法真正挖掘其叙事价值;同时,诸多元素也只有在协调地统摄于一部作品时,才能实现自身与整个文本意义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法圣婴》 叙事分析 电影叙事 叙事元素 叙事框架 叙事层次 文本意义 叙事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叙事逻辑、叙事框架与传播策略探析
3
作者 李静芳 郭卫东 《广播电视网络》 2024年第S2期98-104,共7页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借助深度媒介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来理解向...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借助深度媒介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来理解向国际受众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所必需的叙事逻辑、叙事框架和传播策略,通过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及其对塑造新文明叙事的影响,致力于构建一个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并与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相一致的叙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叙事逻辑 叙事框架 传播策略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叙事的彝族文化元素丝巾设计方法研究
4
作者 沈华 李翎菡 +1 位作者 杨雨瑶 蒋小贞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图像叙事作为将视觉符号与故事传递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当代丝巾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彝族文化元素作为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借助文化符号性、内涵隐喻性以及叙事情感性原则,设计师能够对彝族文化元素进行提炼与再现,从而创作... 图像叙事作为将视觉符号与故事传递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当代丝巾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彝族文化元素作为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借助文化符号性、内涵隐喻性以及叙事情感性原则,设计师能够对彝族文化元素进行提炼与再现,从而创作出具有叙事性与象征性的丝巾作品。基于此,文章概述了图像叙事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图像叙事在彝族文化元素丝巾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以“祭山灵韵”主题为例,探究了基于图像叙事的彝族文化元素丝巾设计方法,以期深度挖掘与展现彝族文化的精神世界,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彝族文化 丝巾设计 叙事框架 视觉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叙事性创意设计研究
5
作者 戴菲 赵成成 庄怡宁 《天工》 2025年第8期50-52,共3页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应用于设计的数字媒体叙事框架内。基于数字媒体叙事理论,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内容剖析等多种方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开辟新路径。提炼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前沿策略,核...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应用于设计的数字媒体叙事框架内。基于数字媒体叙事理论,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内容剖析等多种方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开辟新路径。提炼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前沿策略,核心是提炼文化符号、展现文化特质、传达文化理念。构建融合数字媒体叙事架构的创意设计应用体系,提出优化思路,体现技术与艺术融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最终实现数字媒体叙事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实践的融合创新,为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提供有效方法论,增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叙事设计 文化创意 叙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传播企业文化的叙事框架——基于H公司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群 彭澜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1-46,共6页
本文以叙述理论为基础得出构建和传播企业文化的叙事框架,并以国内某电力集团的一个区域分公司为样本,验证叙事框架的有效性。叙事框架认为,企业如果要成功地通过叙事传播企业文化,首先需要为有待传播的企业文化从主题到内容上构建社会... 本文以叙述理论为基础得出构建和传播企业文化的叙事框架,并以国内某电力集团的一个区域分公司为样本,验证叙事框架的有效性。叙事框架认为,企业如果要成功地通过叙事传播企业文化,首先需要为有待传播的企业文化从主题到内容上构建社会认可的"好"的企业故事,然后采用合理的叙事结构,对企业故事进行有效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企业文化 叙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俄罗斯文学的叙事框架
7
作者 张建英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76-78,共3页
用实例介绍了属于新俄罗斯文学开放性叙事框架的两种模式———弥散型和有因无果型及其特点。说明了这种叙事框架产生的背景,认为其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文学作品的肌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 新俄罗斯文学 叙事框架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父亲母亲》的叙事框架与风格简论
8
作者 韩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98-99,共2页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的代表作品之一,张艺谋用一种诗意的、浪漫的、单纯的电影创作理念去表现了一段置于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故事,虽然被很多影评人诟病说是形式大于内容,但在这种叙事框架与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下的《我的父亲母亲...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的代表作品之一,张艺谋用一种诗意的、浪漫的、单纯的电影创作理念去表现了一段置于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故事,虽然被很多影评人诟病说是形式大于内容,但在这种叙事框架与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下的《我的父亲母亲》却被大多数观众所接受和感动,由此,我们也开始看到张艺谋对于电影画面、细节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的尽善尽美的追求。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叙事框架却包含了张艺谋的缜密的繁复的叙事策略,本文就此对张艺谋的电影叙事艺术风格做一简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张艺谋 叙事框架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叙事框架下的设计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弗朗西斯科.左罗 卡比日奥.考特拉 +1 位作者 辛向阳 孙志祥 《创意与设计》 2016年第1期4-12,共9页
1.引言20多年前,人们一直认为设计的影响范围及其典型的干预对象首先是工业产品。然而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种实践,它的影响范围和典型的干预对象都已扩张。近年来,由于与有组织的生产系统和社会文化消费市... 1.引言20多年前,人们一直认为设计的影响范围及其典型的干预对象首先是工业产品。然而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种实践,它的影响范围和典型的干预对象都已扩张。近年来,由于与有组织的生产系统和社会文化消费市场动力演变相关的原因,设计的核心已经渐渐地从有形物体——设计在此负责产品的技术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框架 设计过程 干预对象 技术面 工业产品 停止规则 企业竞争 市场动力 叙事过程 飞利浦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叙事学框架角度赏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10
作者 夏胜武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Z期69-70,共2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中篇小说,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将现代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作为全篇小说的背景,借助卡拉韦的叙述展开故事。本文在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相关内容在简要概述的基础上,从叙事学框架角...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中篇小说,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将现代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作为全篇小说的背景,借助卡拉韦的叙述展开故事。本文在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相关内容在简要概述的基础上,从叙事学框架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框架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如何推销主流价值观——对电视名人访谈节目的叙事框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南南 马镝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
作为引用框架理论重要的研究者,恩特曼提出的四种框架功能对像《艺术人生》这样的电视名人访谈节目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通过对《艺术人生》等电影名人访谈节目的叙事结构进行框架分析,可以洞见该类栏目如何通过问题的定义、原因的诊断、... 作为引用框架理论重要的研究者,恩特曼提出的四种框架功能对像《艺术人生》这样的电视名人访谈节目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通过对《艺术人生》等电影名人访谈节目的叙事结构进行框架分析,可以洞见该类栏目如何通过问题的定义、原因的诊断、道德的判断以及推荐解决问题的方案来推广主流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名人访谈节目 《艺术人生》 主流价值观 叙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叙事分析框架下《新目标英语》的意义建构研究
12
作者 曾文星 郭鸿雁 《海外英语》 2021年第8期93-94,共2页
该文采用Painter,Martin和Unsworth提出的视觉叙事分析框架,对《新目标英语》教材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探究了教材中人际意义、概念意义和组篇意义的建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以提升教材的多模态意义潜势。该文验证了视觉叙事... 该文采用Painter,Martin和Unsworth提出的视觉叙事分析框架,对《新目标英语》教材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探究了教材中人际意义、概念意义和组篇意义的建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以提升教材的多模态意义潜势。该文验证了视觉叙事分析框架用于中国英语教材分析的可行性,为编者改进教材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叙事分析框架 《新目标英语》 语篇意义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监管政策实施过程的叙事式框架分析
13
作者 余基洋 陈长 《艺术科技》 2020年第7期75-80,共6页
媒体乃是公共政策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携带着一定话语号召力,因此早已被归入公共政策领域的基本干预项内。本文试图把握媒体话语对执行、修订公共政策起到的具体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因此选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监管政策这一立足点,依... 媒体乃是公共政策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携带着一定话语号召力,因此早已被归入公共政策领域的基本干预项内。本文试图把握媒体话语对执行、修订公共政策起到的具体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因此选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监管政策这一立足点,依托媒体叙述视角加以详细解读,采用描述性统计办法,解析有关媒体话语的政策干预效果,借助叙事手段概述相应理论观点。经分析,笔者观察到:媒体话语可透过宏观、中观、微观维度,向公共政策施加一定的干预效力。本文致力于仔细辨认其各层影响间的联结状态,力求达成整合效力,为媒体发挥其谏言效能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话语 政策实施过程 叙事式政策分析框架 垃圾分类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广岛之恋》解读意识流电影的叙事技巧 被引量:3
14
作者 廖宇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26-127,共2页
意识流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注重探索人的精神领域,采用创新的叙事手法和技巧,具有强烈的文学风格和现代主义特征.由杜拉斯编剧、阿伦·雷乃导演的《广岛之恋》是意识流电影的一部典范之作.它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框架,采用... 意识流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注重探索人的精神领域,采用创新的叙事手法和技巧,具有强烈的文学风格和现代主义特征.由杜拉斯编剧、阿伦·雷乃导演的《广岛之恋》是意识流电影的一部典范之作.它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框架,采用了跳跃多变的时空布局,并通过内心独白营造出一个丰富隐秘的内心世界.本文就这部划时代的影片从三方面解读意识流电影的叙事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电影 《广岛之恋》 叙事框架 时空布局 内心独白 叙事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叙事挑战与对策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晓波 武啸剑 陈钻钻 《外语与翻译》 2019年第2期73-79,共7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叙事的定义及其当下影响之后,综述了有关叙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对比了国内外叙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研究领域,总结了两者的差异,也指出了叙事当下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当下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叙... 本文在简要介绍叙事的定义及其当下影响之后,综述了有关叙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对比了国内外叙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研究领域,总结了两者的差异,也指出了叙事当下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当下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叙事领域:重大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核心价值观念、民族文化、经典文学作品、流行文化创新、危机公关、国家政治文明、国防和军队建设、国家外交活动等。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从宏大叙事、微小叙事、情感叙事、经典故事框架、认知因素与手段、传统文化故事与元素、爱国主义、红色文化、跨文化视野、创新叙事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叙事框架 认知 国家安全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当代影视作品中的中国叙事研究——《案发现场》50年涉华电视系列剧分析
16
作者 周海霞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98-110,113,114,共15页
罪案剧《案发现场》在德国具有高度的影响力,有“文化风尚剧”之称。其在50年左右的时间里制作播映的涉华电视系列剧可谓德国社会关于中国和华人的代表性集体记忆,反映、参与并影响德国公众关于中国和华人的集体认知与行为模式。对于涉... 罪案剧《案发现场》在德国具有高度的影响力,有“文化风尚剧”之称。其在50年左右的时间里制作播映的涉华电视系列剧可谓德国社会关于中国和华人的代表性集体记忆,反映、参与并影响德国公众关于中国和华人的集体认知与行为模式。对于涉华电视系列剧时间分布、涉华元素和议题、涉华叙事逻辑及叙事发展的分析显示,《案发现场》的涉华电视系列剧中存在稳定的、突出的中国叙事框架,即“罪与恶”的中国经济叙事框架、关于华人社群的“平行社会”叙事框架、关于中国文化传播的异域特质叙事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发现场》 涉华电视系列剧 中国叙事框架 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幻境与真实——电影叙事学视角下的《宇宙探索编辑部》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圣雄 刘胡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08-112,共5页
电影叙事学不仅深究叙述者如何通过叙事技巧影响观众的认知和情感,而且还关注电影如何利用其叙事结构、视角转换和时间序列等手段来加强主题表达。本文以《宇宙探索编辑部》为例,采用电影叙事学理论视角,特别关注电影的叙事框架、冲突... 电影叙事学不仅深究叙述者如何通过叙事技巧影响观众的认知和情感,而且还关注电影如何利用其叙事结构、视角转换和时间序列等手段来加强主题表达。本文以《宇宙探索编辑部》为例,采用电影叙事学理论视角,特别关注电影的叙事框架、冲突构建和悬念营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塑造观众的观影体验,深入探讨电影中人物塑造、视角运用,及其与电影主题和情感的相互作用。此外,本文还将分析电影中象征和隐喻如何与叙事结构融合,共同构成一部富有层次的艺术作品。通过多维度的分析,本文不仅对《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叙事特性和风格有一个深入解读,而且旨在揭示该电影如何通过其独特的叙事策略表达丰富的主题和深刻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电影主题 宇宙探索 叙事技巧 时间序列 叙事框架 主题表达 叙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官文化对《左传》叙事架构的影响
18
作者 田林 王劭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4-86,共3页
《左传》是作为史官文化的载体而存在,它的文学形态的形成也受到了史官文化的深刻影响。文章以其叙事架构为视点,从事件因果关系、人物性格和预言模式三方面探讨史官文化对《左传》叙事架构的影响。
关键词 左传 史官文化 叙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视域下未成年人犯罪新闻报道的呈现与反思——以《法治日报》《检察日报》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丹荣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年第4期27-39,共13页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身心健康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新闻报道的研究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法治日报》和《检察日报》未成年人犯罪新闻报道为样本,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新闻来源、报道...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身心健康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新闻报道的研究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法治日报》和《检察日报》未成年人犯罪新闻报道为样本,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新闻来源、报道内容以及犯罪类型进行了量化统计;对未成年人犯罪新闻报道的叙事者、叙事视角和叙事模式进行了文本的深度解读。研究表明,《法治日报》和《检察日报》对未成年人犯罪新闻报道采取多元化叙事者、多角度叙事视角、多样化叙事模式的报道策略。这些报道策略可以使媒体准确行使新闻话语权和舆论引导权,引导受众思考并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问题,实现媒体的新闻价值;可以将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帮扶教育放在首位,实现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的社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叙事 叙事框架 叙事策略 未成年人犯罪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叙事、整体性写作与美学张力——以郑欣《百川东到海》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嘉达 沈思涵 《长江文艺评论》 2021年第6期17-23,共7页
一、成长叙事框架下的“道路叙事”如果将郑欣的《百川东到海》(贵州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进行归类,那么,该长篇小说可以打上什么样的标签?作者在“创作谈”中是这样夫子自道的:“我在这部《百川东到海》里,用一个北洋军阀大家族的覆灭... 一、成长叙事框架下的“道路叙事”如果将郑欣的《百川东到海》(贵州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进行归类,那么,该长篇小说可以打上什么样的标签?作者在“创作谈”中是这样夫子自道的:“我在这部《百川东到海》里,用一个北洋军阀大家族的覆灭为背景,描写了第一批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与研究的年轻人,记述了他们面对时代变革经历的人生选择和爱恨情仇。”[1]如果我们就此将《百川东道海》(以下简称《百川》)归结到“家族小说”类别当中,似乎并不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叙事 爱恨情仇 家族小说 美学张力 人生选择 翻译与研究 叙事框架 创作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