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佳 李言阔 +2 位作者 缪泸君 谢光勇 袁芳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74-1283,共10页
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被IUCN列入濒危物种,也是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种群仅分布于江西、浙江、安徽等狭窄的区域内,形成多个孤立种群,生境破碎和丧失被认为是限制梅花鹿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 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被IUCN列入濒危物种,也是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种群仅分布于江西、浙江、安徽等狭窄的区域内,形成多个孤立种群,生境破碎和丧失被认为是限制梅花鹿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栖息地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空间模拟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植被类型、坡度、坡向、海拔和人类干扰活动作为评价因子进行了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桃红岭地区以森林为主,各类林地面积约9 488.15 hm^2,占75.90%,植被类型分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草丛和芭茅丛,面积分别为1664.57、1638.63、3438.21、1247.15、87.85、1143.88、60.92 hm^2和206.94 hm^2。在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是2233.99 hm^2和2980.24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61%和24.83%;而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是1224.04 hm^2和2164.70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20%和18.04%。由于梅花鹿的生境受到居民点、主要道路、农田耕作、森林采伐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导致大量适宜和次适宜生境丧失、隔离,景观破碎度指数由0.4345增加到0.5898。以潜在可利用生境面积计算,保护区梅花鹿环境容纳量为(568±160)只,而以实际可利用生境面积计算,则只能容纳(368±105)只。适宜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可能是限制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恢复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调查提出了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生境适宜性评价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和野猪秋季生境选择差异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佳 李言阔 +2 位作者 缪泸君 谢光勇 袁芳凯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0-305,共6页
于2012年10—12月在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方法调查了梅花鹿和野猪的生境选择。结果表明:梅花鹿秋季频繁在高海拔(365.5 m±141.7 m)、坡度平缓(17.80°±12.68°)、阳坡、上坡位空间活动,选择高度为0.81 m&... 于2012年10—12月在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方法调查了梅花鹿和野猪的生境选择。结果表明:梅花鹿秋季频繁在高海拔(365.5 m±141.7 m)、坡度平缓(17.80°±12.68°)、阳坡、上坡位空间活动,选择高度为0.81 m±0.36 m的灌丛或草丛,灌木高度较高(4.70 m±1.68 m)、密度较小(7.56棵±4.55棵)的生境活动,对乔木直径、郁闭度和覆盖度3个生态因子表现为随机选择;野猪则选择灌林木生境,对其余的生态因子表现为随机选择。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坡度、海拔和灌木密度3个变量导致了梅花鹿与野猪之间的生境分离(Wilk'sλ=0.801,x2=24.89,df=3,P<0.001),判别函数方程:F=0.653×坡度-0.546×海拔+0.840×灌木密度+0.144,正确判别率达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野猪 生境选择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生态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莫锦华 李意德 +1 位作者 许涵 陈德祥 《热带林业》 2007年第4期22-24,16,共4页
以海南尖峰岭林区的坡垒等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青皮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和海南粗榧等2种珍稀濒危植物为对象,通过GPS定位调查、样地和样线调查等方法,研究了14个物种在尖峰岭保护区的分布、种群数量及其群落组成特征,并通... 以海南尖峰岭林区的坡垒等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青皮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和海南粗榧等2种珍稀濒危植物为对象,通过GPS定位调查、样地和样线调查等方法,研究了14个物种在尖峰岭保护区的分布、种群数量及其群落组成特征,并通过对各类干扰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珍稀濒危植物的相应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种群分布 种群数量 干扰 尖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三分区)森林资源调查初报 被引量:3
4
作者 方洪 罗文 陈焕强 《热带林业》 2004年第1期49-50,共2页
本文报导了对尖峰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的结果。该核心区保持原生植被状态 ,很少受人为干扰 ,调查到的重点保护植物共有12种 ,其中一级保护植物1种 ,二级保护8种 ,保存了大片的植物的原生青皮林。
关键词 尖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调查 青皮林 植物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豆根分布生境特征及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丽芝 刘西 +2 位作者 雷祖培 潘向东 权伟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28-33,共6页
2020年7月20—30日,调查了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 5个分布区域的生境特征及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山豆根主要沿溪谷分布,海拔为830~1 078 m,林分平均郁闭度约70.6%,平均土层厚度为14.34 cm,平均土壤pH为4.... 2020年7月20—30日,调查了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 5个分布区域的生境特征及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山豆根主要沿溪谷分布,海拔为830~1 078 m,林分平均郁闭度约70.6%,平均土层厚度为14.34 cm,平均土壤pH为4.49,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1.02 g·kg^(-1);伴生植物主要为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荚蒾Viburnum dilatatum、花葶薹草Carex scaposa.、尾叶挪藤Stauntonia obovatifoliola ssp urophylla等;山豆根合计分布面积为3 900 m^(2),其中大湖区域的分布面积最大,为2 000 m^(2),平均分布密度为2 372株·hm^(-2);山豆根平均地径为3.87 mm,平均株高为40.16 cm,平均单株叶片数量为3.51片;在5个分布区域,山豆根地径差异极显著(P<0.01),叶片数量差异显著(P<0.05),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受土壤pH、容重、含水量及土层厚度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山豆根就地保护及野外回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分布 生境 生长特性 浙江乌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机盎然的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
作者 朱建华 《野生动物》 2002年第6期2-4,共3页
伴随着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1981年底,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成为我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的一员。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 伴随着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1981年底,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成为我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的一员。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彭泽县境内,总面积为12500公顷。这里怪石嵯峨,峰峦叠翠,植物种类繁多,动物千姿百态,地理景观千差万别,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拥有众多自然资源的宝库。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该区生长的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植被,为梅花鹿提供优良的食源和安全可靠的栖息地。同时也为进一步保护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繁衍后代,广泛开展生物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极好的场所。 保护区土壤肥沃,地形复杂。区内大多是海拔400-500米的山峰,地处中亚热带边缘,属季风性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 梅花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与时空格局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君琼 刘其则 +5 位作者 陈忠荫 马文汉 陈奕武 杜宇 林炽贤 计翔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1-627,共7页
两栖动物因为其独特的习性和生活史,可作为评判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为了解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和时空格局,共设置11条涵盖小溪、河流和农田3种生境类型的观测样线,于2018年4、6和8月分别进行调查,共记录两栖... 两栖动物因为其独特的习性和生活史,可作为评判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为了解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和时空格局,共设置11条涵盖小溪、河流和农田3种生境类型的观测样线,于2018年4、6和8月分别进行调查,共记录两栖动物9种535只,隶属于1目5科7属,其中,记录到的海南特有种脆皮大头蛙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EN)等级,泽陆蛙为优势物种;各调查月份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但4月和6月两栖动物个体数量明显高于8月;不同生境类型物种多样性间存在显著差异,农田生境两栖动物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通过此次调查对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现状和分布格局有了一定了解,并结合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当地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时空格局 鹦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分布范围 被引量:10
8
作者 翁国杭 姜武 +5 位作者 包其敏 雷祖培 郑方东 刘西 林莉斯 潘向东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2-589,共8页
【目的】明确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当前的种群分布范围,为评估保护工作效果及制定保护计划提供帮助。【方法】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调查法对该保护区所有保护站黄腹角雉野外分布进行调... 【目的】明确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当前的种群分布范围,为评估保护工作效果及制定保护计划提供帮助。【方法】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调查法对该保护区所有保护站黄腹角雉野外分布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ArcGIS图像判读,综合分析分布点周边的森林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及地形地貌等相关因素,判定黄腹角雉分布范围。【结果】共发现黄腹角雉分布点69个,涉及双坑口、碑排、黄桥、垟溪等4个保护站,分布面积依次为24.9、15.2、10.7和4.5 km^(2);黄腹角雉分布点主要在针阔混交林与阔叶林内,其他植被类型则较少;分布海拔为670~1550 m,比之前报道的800~1400 m的海拔范围要广;相比核心区域,黄腹角雉在阔叶林边缘区域的分布较多,种群分布表现出边缘效应;在低海拔分布地带及垟溪分布区未发现黄腹角雉的依赖性植物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说明当前种群分布与交让木不具有完全的相关性;在4个分布区中,双坑口、碑排、黄桥3个分布区在地域上相连,其黄腹角雉种群有可能是乌岩岭原有种群繁衍与扩散的结果,而垟溪分布区与乌岩岭相距遥远,其种群则可以确定为独立存在的种群。【结论】经过长期保护,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环境已在很大空间尺度上得到了恢复,栖息地片段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种群分布范围得到了较大扩展,说明该保护区长期以来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已取得积极效果。而对于边缘效应等现象要进一步跟进研究,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腹角雉 栖息地 植被 浙江乌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穆文靖 周绍春 +1 位作者 梁卓 张明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549,共5页
2013~2014年在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监测和样线调查开展了兽类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1)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到照片4 060张,7科13种兽类,分别为猫科(Felidae)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2013~2014年在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监测和样线调查开展了兽类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1)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到照片4 060张,7科13种兽类,分别为猫科(Felidae)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鹿科(Cervidae)的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梅花鹿(Cervus nippon);猪科(Suidae)的野猪(Sus scrofa);松鼠科(Sciuridae)的松鼠(Sciurus vulgaris);鼬科(Mustelidae)狗獾(Meles meles)、青鼬(Martes flavigula);熊科(Ursidae)黑熊(Ursus thibetanus)、棕熊(Ursus arctos);兔科(Leporidae)雪兔(Lepus timidus)、东北兔(Lepus mandshuricus)。相对丰富度最高的是雪兔,其次为西伯利亚狍。2)样线调查共发现兽类足迹443条,根据足迹形状共鉴定兽类6科8种,分别为西伯利亚狍、梅花鹿、野猪、黄鼬(Mustela sibirica)、黑熊、雪兔,其中遇见率最高的为狍,其次为野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爷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冬季 样线调查 红外相机监测 兽类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左玉 董红先 +1 位作者 刘雷雷 雷祖培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1-897,共7页
【目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提供多功能的生态服务,对保护和改善泰顺县和温州市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调查,参照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评估规范》的方法,定... 【目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提供多功能的生态服务,对保护和改善泰顺县和温州市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调查,参照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评估规范》的方法,定量评估了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结果】2017年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的总价值量为100.24×108元·a^−1,单位面积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3.92×105元·hm^−2·a^−1。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保育土壤、涵养水源、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可见,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和积累营养物质是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三者比例之和高达91.92%,占有重要地位。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竹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混交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经济林。常绿阔叶林对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在50%以上,占据绝对地位。【结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远远高于其他林分,因此通过把针叶林改造成阔叶林等林相改造技术,提高林分质量,优化生态系统结构,进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产出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价值 评估 乌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尾藓属物种多样性研究
11
作者 陈星 师瑞萍 +2 位作者 雷祖培 韦玉梅 王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48,共8页
报道了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凤尾藓属(Fissidens)植物,其中内卷凤尾藓济州岛变种(F.involutus Wilson ex Mitt.var.jejuensis Y.-J.Yoon,B.C.Tan&B.-Y.Sun)为中国首次报道,该变种此前只分布在日本和韩国,其特征是背翅... 报道了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凤尾藓属(Fissidens)植物,其中内卷凤尾藓济州岛变种(F.involutus Wilson ex Mitt.var.jejuensis Y.-J.Yoon,B.C.Tan&B.-Y.Sun)为中国首次报道,该变种此前只分布在日本和韩国,其特征是背翅基部明显下延,鞘部细胞的每个角都有1个不明显的疣。异形凤尾藓(F.anomalus)和锐齿凤尾藓(F.serratus)为浙江省新记录。在该保护区,凤尾藓属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分布。与我国东南部地区其它保护区相比,乌岩岭的凤尾藓多样性仅次于广西的雅长自然保护区。而且,这一地区凤尾藓的多样性并没有表现出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加的趋势。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东南部地区凤尾藓的调查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浙江 乌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记录 凤尾藓属 植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桃红岭自然保护区夏季梅花鹿对生境的选择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付义强 贾小东 +4 位作者 胡锦矗 郭延蜀 朱欢兵 刘武华 王业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63-865,共3页
2005年6-8月在江西桃红岭自然保护区对夏季梅花鹿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梅花鹿选择灌丛和灌草丛、郁闭度较低、灌木盖度较小、食物丰富度高、阴坡、中上坡位、坡度平缓、水源距离在100-400m、人为干扰距离〉800m和海... 2005年6-8月在江西桃红岭自然保护区对夏季梅花鹿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梅花鹿选择灌丛和灌草丛、郁闭度较低、灌木盖度较小、食物丰富度高、阴坡、中上坡位、坡度平缓、水源距离在100-400m、人为干扰距离〉800m和海拔高度〉300m的环境;对郁闭度〉80%和水源距离≤100m的环境表现为随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生境选择 夏季 桃红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调查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13
作者 刘雷雷 章书声 +3 位作者 张加勇 董仁象 陶英坤 徐爱春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56-62,共7页
蝴蝶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气候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指示类群之一。2018年4—9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浙江省泰顺县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蝴蝶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对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 蝴蝶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气候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指示类群之一。2018年4—9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浙江省泰顺县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蝴蝶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对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共观测到蝴蝶160种,分属11科89属,其中优势科为凤蝶科Papilionidae(20种)、眼蝶科Satyridae(25种)、蛱蝶科Nymphalidae(46种)、弄蝶科Hesperiidae(36种),其中黑脉长标弄蝶Telicota besta Evans和栾川俳弄蝶Pedesta luanchuanensis Wang&Niu为浙江省蝶类新记录;在调查时间段内,该区域蝴蝶物种数量随着调查月份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7月时达到顶峰,4月时最少;该区域蝴蝶群落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在不同月份之间基本上维持在同一个水平,月份之间的波动很小,均以4月为最低,8月为最高。本次调查掌握该样区蝴蝶多样性现状,包括蝴蝶的种类、数量、分布的年度变化和面临的威胁因素,进一步证明了泰顺县优越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蝴蝶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乌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蝴蝶 多样性 调查 动态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保护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翁国杭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2期73-77,共5页
黄腹角雉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从乌岩岭保护区发现黄腹角雉以来,学者对黄腹角雉生态生物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长期努力,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保护工作已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腹角雉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从乌岩岭保护区发现黄腹角雉以来,学者对黄腹角雉生态生物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长期努力,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保护工作已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保护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黄腹角雉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乌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腹角雉 保护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已批准立项
15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1,共1页
近日,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建设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二期工程项目。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中部——中亚热带南北地带分界线上,南北植物汇集,珍稀、濒危、特有、孑遗物种丰富。保护区以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 近日,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建设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二期工程项目。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中部——中亚热带南北地带分界线上,南北植物汇集,珍稀、濒危、特有、孑遗物种丰富。保护区以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黄腹角雉和原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并且是我国距离东海最近的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岩 二期工程 珍稀濒危物种 森林生态系统 立项 中亚热带 国家林业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子午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鞘翅目不同采集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党蕊 徐世才 +3 位作者 柯莹莹 刘鹏冀 吴程浩 苑彩霞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65-69,共5页
单一的采集方式,不能反应一个地区的鞘翅目(甲虫)多样性,不同采集时间和方式都对其有影响。本文使用马氏网、飞行阻隔器和扫网法在6-8月对陕西省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灰沟样地鞘翅目昆虫进行采集。结果共采得甲虫15659头,其中马氏... 单一的采集方式,不能反应一个地区的鞘翅目(甲虫)多样性,不同采集时间和方式都对其有影响。本文使用马氏网、飞行阻隔器和扫网法在6-8月对陕西省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灰沟样地鞘翅目昆虫进行采集。结果共采得甲虫15659头,其中马氏网采集到20科1323头,飞行阻隔器采集到30科10330头,扫网法采集到24科4006头。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鞘翅目昆虫数量:飞行阻隔器>扫网法>马氏网。2、优势科的数量:马氏网>飞行阻隔器=扫网法。3、采集科级数量:飞行阻隔器>扫网法>马氏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马氏网法 飞行阻隔器 采集效果 陕西子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梅花鹿资源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涂晓斌 王叶生 《野生动物》 2000年第2期38-39,共2页
<正>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梅花鹿南方亚种(Cervus nippon kopschi)的自然保护区。它位于江西省彭泽县中部(29°42′~29°53′N,116°32′~116°43′E)。
关键词 江西 桃红 梅花鹿 自然保护区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分析及预防措施
18
作者 宋益学 《新疆林业》 2009年第3期40-41,共2页
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座落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东部,其前身是1983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疆巩留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土地面积3121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9... 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座落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东部,其前身是1983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疆巩留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土地面积3121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9000多公顷,灌木林地380公顷,森林覆盖率39%。丰富的原始森林及林中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天山 森林防火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预防 森林覆盖率 动植物资源 云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自然保护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志萍 《新疆林业》 2008年第5期43-43,共1页
被正式定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4月,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雪岭云杉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类型雪岭云杉,代表了天山山系中雪岭云杉的基本状况;仍保存着原始状态的近1000余种植物与2000余种昆虫和146种陆柄脊脊椎动物... 被正式定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4月,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雪岭云杉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类型雪岭云杉,代表了天山山系中雪岭云杉的基本状况;仍保存着原始状态的近1000余种植物与2000余种昆虫和146种陆柄脊脊椎动物,构成了天山山系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保护庆成立以来,受一些主、客观原因影响,制约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天山 森林自然保护区 云杉 天山山系 脊椎动物 动植物 基因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江西桃红岭梅花鹿潜在病原初步调查
20
作者 陈璐瑶 黄晓凤 +4 位作者 张壹萱 詹建文 刘武华 刘小洪 张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12,共9页
近些年,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正向演替明显,大量梅花鹿(Cervus nippon)开始向保护区外围扩散和聚集,调查桃红岭梅花鹿潜在病原携带情况,有利于掌握其种群健康状况,进而制定精确的保护管理对策,因此在该保护区不同区域(... 近些年,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正向演替明显,大量梅花鹿(Cervus nippon)开始向保护区外围扩散和聚集,调查桃红岭梅花鹿潜在病原携带情况,有利于掌握其种群健康状况,进而制定精确的保护管理对策,因此在该保护区不同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采集梅花鹿新鲜粪便样品,并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其病原携带情况。结果表明:桃红岭梅花鹿携带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共34属63种,其中包含大量人兽共患病病原;病原丰度最高的5个属分别是拟梭菌属(Clostridioides)、李斯特菌属(Lister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志贺氏菌属(Shigella)和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丰度最高的5个种分别是艰难拟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和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不同研究区域中,核心区梅花鹿携带病原数量显著低于缓冲区和实验区。以上结果表明,桃红岭梅花鹿携带有多种病原,存在一定疫病发生风险。建议在保护区核心区积极开展栖息地矮化工作,同时开展高危病原的持续性监测及预警,并加强对保护区外围扩散梅花鹿种群的保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江西桃红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宏基因组测序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