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温式多重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和桃拉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谢芝勋 庞耀珊 +2 位作者 邓显文 唐小飞 刘加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5-597,共3页
对虾白斑综合征(WSS)和桃拉病(TS)是两种严重危害当前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病毒性疾病.目前对虾病毒病的诊断手段主要包括病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杂交方法及PCR方法等[1-4].其中PCR方法是这些方法中特异性最强、敏感最高的病... 对虾白斑综合征(WSS)和桃拉病(TS)是两种严重危害当前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病毒性疾病.目前对虾病毒病的诊断手段主要包括病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杂交方法及PCR方法等[1-4].其中PCR方法是这些方法中特异性最强、敏感最高的病原检测手段,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对虾病毒病的检测和诊断.多重PCR是一种特殊PCR形式,其最突出特点,即一次PCR反应,就可同时检测、鉴别出多种病原体,在临床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上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很高的实用价值[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病毒(t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T-PCR方法从进境南美白对虾亲虾中检出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信忠 龚艳清 +4 位作者 孔繁德 王景明 周斌华 郑征 黄元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3年第12期21-22,共2页
应用PCR和RT-PCR技术,对一批进境的南美白对虾亲虾进行了多种病毒性病原的检疫。结果检出桃拉综合征病毒。临床观察也表明,该批亲虾体表散布大量黑色病灶,为TSV感染引起的TS典型病变。
关键词 应用 RT—PCR方法 进口产品 南美白对虾 亲虾 综合征病毒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口岸入境泰国草虾中检出桃拉综合征病毒
3
作者 熊炜 邱璐 +3 位作者 李健 蒋静 王巧全 胡永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综合征病毒 上海口岸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检出 草虾 泰国 入境 virus 全球范围 二类疫病 病原体 养殖业 O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拉综合征病毒CP2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其结合肽的噬菌体肽库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新新 陆承平 +1 位作者 孔繁德 蔡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5-1160,共6页
目的:克隆表达出桃拉综合征病毒(TSV)主要衣壳蛋白CP2蛋白,并通过对噬菌体随机肽库的淘选,得到与CP2蛋白结合的相关多肽,以探讨CP2蛋白与配体作用的特异位点。方法:根据重组质粒pMD-CP2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扩增TSV ... 目的:克隆表达出桃拉综合征病毒(TSV)主要衣壳蛋白CP2蛋白,并通过对噬菌体随机肽库的淘选,得到与CP2蛋白结合的相关多肽,以探讨CP2蛋白与配体作用的特异位点。方法:根据重组质粒pMD-CP2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扩增TSV CP2基因高变区376~1 371 bp,扩增片段插入pET-32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pET-CP2。该重组载体在IPTG诱导下进行可溶性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的CP2蛋白。以纯化的CP2蛋白作为筛选分子,对噬菌体展示12肽库进行亲和淘选。结果:原核表达出56 kD大小的CP2蛋白,对噬菌体12肽库4轮"吸附-洗脱-扩增"淘洗后,所得的噬菌体回收率逐步提高,由6.4×10-5上升到2.8×10-2,显示淘选过程对随机肽库有很好的富集效果。随机挑选第4轮淘筛后的36个单克隆噬菌体,ELISA鉴定有24个单克隆(66.6%)为强阳性。将这24个阳性克隆扩增、测序,推导随机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有7个克隆(克隆号2、6、7、9、18、20、33)完全一致,序列为HTSFCSTHLCLI,其它的几个克隆如克隆3及28序列为HCSNLFCSLDLP;克隆5为HCSHTLCALHVM;克隆26为HCNSWLCPLITD也与该7个克隆有相似的序列,经比对核心序列为HCS及LCL。结论:首次用重组的TSV CP2蛋白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到特异结合的肽序列,其共有结构特征为明确CP2与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位点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病毒(tsv) CP2蛋白 克隆表达 噬菌体展示肽库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拉综合征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AMP-LFD)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伟哲 刘露 +1 位作者 李丽娜 肖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85,共7页
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 TSV)是威胁虾类养殖业的主要病毒之一。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TS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AMP-LFD)方法,并与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了对比。基于TSV的衣壳蛋白VP2核酸序列,设计3... 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 TSV)是威胁虾类养殖业的主要病毒之一。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TS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AMP-LFD)方法,并与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了对比。基于TSV的衣壳蛋白VP2核酸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外引物:FIP/BIP,内引物:F3/B3,环引物:LF/LB),进行LAMP反应体系的优化。其中引物LF以BIO标记,LB以FAM标记,用于横向流动试纸条(LFD)的检测。结果表明:LAMP最佳反应可在63℃恒温条件下40 min内完成。整个扩增反应到LFD结果判定可在45 min内完成。LAMP-LFD可特异性检出TSV特异性片段,未与其它病毒和细菌发生交叉反应,且其检测限为22.9 fg。与qPCR相比,本研究所建立的LAMP-LFD检测体系虽然检测限高于qPCR 10倍,但比qPCR检测时间缩短近1 h,且LAMP-LFD特异性强、操作简单,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可快捷、方便地检测出TSV,满足TSV基层快速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流动试纸条 环介导等温扩增 综合征病毒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拉综合征病毒VP1高变区蛋白抗体制备及初步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新新 袁辰刚 +4 位作者 宁雪 顾鸣 蔡强 刘锐 陆承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1-224,229,共5页
目的:制备高效价的桃拉综合征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1高变区蛋白抗体,分析其免疫特性,为研究免疫诊断试剂做参考。方法:将p ET-VP1重组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在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重组VP1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家兔,用琼脂扩散试验及EL... 目的:制备高效价的桃拉综合征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1高变区蛋白抗体,分析其免疫特性,为研究免疫诊断试剂做参考。方法:将p ET-VP1重组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在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重组VP1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家兔,用琼脂扩散试验及ELISA检测抗体效价,用与VP1纯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噬菌体做竞争抑制试验。结果:p ETVP1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呈可溶性高效表达。抗血清经琼扩试验鉴定效价达1∶26,ELISA效价达1∶217。与VP1蛋白特异结合的单克隆噬菌体能阻断部分抗血清与VP1蛋白的结合活性,但不影响最终检测阳性的判断。结论:制备的VP1高变区蛋白抗体效价高,VP1蛋白少数区域的位点变异并不影响多克隆抗体的结合活性,可用作免疫检测诊断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病毒 VP1蛋白 多克隆抗体 竞争抑制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地区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症病毒(TSV)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建平 余晓巍 +1 位作者 顾建明 吴雄飞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239-1242,共4页
桃拉综合症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是对虾养殖业危害较严重的病毒之一。应用RT-PCR技术,对2004~2008年在宁波地区收集的1201份南美白对虾样品进行TSV检测,旨在调查了解该地区TSV的流行情况,为科学防控该病的发生提供参考。结... 桃拉综合症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是对虾养殖业危害较严重的病毒之一。应用RT-PCR技术,对2004~2008年在宁波地区收集的1201份南美白对虾样品进行TSV检测,旨在调查了解该地区TSV的流行情况,为科学防控该病的发生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被检样品中,44份样品呈现阳性结果,总阳性率为3.66%,且2004~2008年南美白对虾TSV阳性检出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可见,宁波地区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症已得到有效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综合病毒(tsv) 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桃拉病毒(TSV)RT-PCR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徐丽美 吴成林 +3 位作者 邱名毅 王海贵 李丹萍 杨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4-267,共4页
对虾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最早于1992 年在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体内发现,此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较严重的病毒之一.将该病毒基因组的一段序列克隆至转录载体 pSP64(PolyA)上,经体外转录、磁珠法分离、纯化获得了... 对虾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最早于1992 年在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体内发现,此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较严重的病毒之一.将该病毒基因组的一段序列克隆至转录载体 pSP64(PolyA)上,经体外转录、磁珠法分离、纯化获得了人工的TSV RNA模板;用定量的TSV RNA阳性对照模板进行RT PCR条件优化,灵敏度检测以及样品制备方法等试验,结果表明:RT PCR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0.1 fg,相当于 100 个病毒粒子;所制备的样品对病毒 RNA的逆转录及扩增无抑制,适合于对虾桃拉病毒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病毒 tsv 凡纳对虾 P.vannamei RT-PCR 快速诊断技术 RNA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征病原的确认及其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龚艳清 陈信忠 黄印尧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18-23,共6页
应用RT PCR技术 ,对福建南部养殖南美白对虾 (Litopenaeusvannamei)自然暴发的急性传染病病原进行了检测。结果检出桃拉综合征病毒。对 2 31bp的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 ,并与Genbank桃拉综合征病毒相应序列进行比较 ,其同源性超过 97 0 %... 应用RT PCR技术 ,对福建南部养殖南美白对虾 (Litopenaeusvannamei)自然暴发的急性传染病病原进行了检测。结果检出桃拉综合征病毒。对 2 31bp的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 ,并与Genbank桃拉综合征病毒相应序列进行比较 ,其同源性超过 97 0 %。临床观察也表明 ,虾体表发红、有的虾体表散布有一些灰白色病灶 ,附肢及尾扇发红 ,还有一些病虾体表散布大量黑色不规则病灶 ,为桃拉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典型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 ,病虾体表、附肢、鳃等组织的表皮上皮有许多坏死病灶 ,结缔组织细胞与相邻横纹肌纤维基底部也有病变。病变细胞嗜酸性颗粒增多 ,细胞核固缩或破裂。部分病虾肝胰腺出现脂肪化和空泡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南美白对虾 综合征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湛江地区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征病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刘记 吴信忠 +1 位作者 徐海圣 孟庆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南美白对虾 病毒 湛江地区 广东 病原 分子生物学检测 造血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方成俊 陈俊玉 +4 位作者 王碧生 杨奇志 潘迎芬 陈晖 陈旭新 《福建畜牧兽医》 2013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定量、快速、特异、安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方法:从GeneBank下载所有Taura病毒的序列,用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在TSV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实...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定量、快速、特异、安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方法:从GeneBank下载所有Taura病毒的序列,用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在TSV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检测灵敏度达450个病毒拷贝,超过普通PCR100倍;检测特异性为100%,高于普通PCR;检测时间在60min内,约为普通PCR的1/4;有效解决PCR产物的气溶胶污染问题,安全性高。结论: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检测具有敏感、定量、快速、特异、安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桃拉综合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秀秀 胡超群 《海洋与渔业》 2015年第9期51-51,共1页
病原对虾桃拉综合征,俗称"红尾病",是由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对虾疾病。症状急性期以虾体变红、软壳,过渡期以角质上皮不规则黑化为特征。流行情况此病毒主要分布在美洲和东南亚地区,主要... 病原对虾桃拉综合征,俗称"红尾病",是由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对虾疾病。症状急性期以虾体变红、软壳,过渡期以角质上皮不规则黑化为特征。流行情况此病毒主要分布在美洲和东南亚地区,主要宿主为凡纳滨对虾和细角对虾。凡纳滨对虾从仔虾、幼虾到成虾各期均易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病毒 对虾疾病 凡纳滨对虾 VIRUS 东南亚地区 流行情况 细角对虾 传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动物疫病病种介绍之:桃拉综合征
13
作者 陈爱平 江育林 +4 位作者 钱冬 陈昌福 李安兴 黄捷 杨冰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64,共3页
桃拉综合征俗称红尾病,是由桃拉综合征病毒引起的对虾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急性期以虾体变红(虾红素增多)、软壳,过渡期以角质上皮不规则黑化为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疾病。
关键词 综合征病毒 传染性疾病 二类疫病 虾红素 OIE 对虾 俗称 软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
14
作者 敬进 《现代渔业信息》 2007年第11期31-31,共1页
凡纳滨对虾桃拉综合征(Taurasyndrome,TS)是由挑拉综合征病毒(Taurasyndromevirus,TSV)引起的对虾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之一,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必须申报的对虾急性传染病,桃拉综合征于1992年在厄瓜多尔桃拉河... 凡纳滨对虾桃拉综合征(Taurasyndrome,TS)是由挑拉综合征病毒(Taurasyndromevirus,TSV)引起的对虾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之一,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必须申报的对虾急性传染病,桃拉综合征于1992年在厄瓜多尔桃拉河附近的对虾养殖场首次发现的。桃拉综合征病毒在美洲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是影响两半球养殖虾业最重要、最有害的病原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病毒 凡纳滨对虾 急性传染病 国际兽疫局 厄瓜多尔 地理分布 养殖场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3种主要病毒和虾肝肠胞虫在辽宁地区的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王博雅 王力 +4 位作者 刘美如 叶仕根 黎睿君 李华 李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为解决近年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害频发的问题,于2015年8月从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6个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随机采集病虾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 为解决近年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害频发的问题,于2015年8月从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6个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随机采集病虾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并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cation,LAMP)技术检测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IHHNV和EHP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5.4%和34.6%,WSSV和TSV的检出率分别为19.2%和7.7%;EHP的检出率与对虾体型大小密切相关,在小虾样本中检出的阳性率高达100%,而大虾样本中均未检出;26份对虾样本中有7份样本同时携带EHP和IHHNV。研究表明,IHHNV和EHP是2015年8月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的主要流行病原,发病率可能与对虾生长缓慢、个体大小差异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白斑综合征病毒 综合征病毒 虾肝肠胞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地区凡纳滨对虾苗3种对虾病毒携带情况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施慧 谢建军 +2 位作者 许文军 余方平 郭闯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25-30,共6页
对虾养殖过程中病毒病的频发是导致对虾养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hite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 对虾养殖过程中病毒病的频发是导致对虾养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hite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对虾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每年给海水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对2009-2010年间浙江地区近22家对虾苗种生产场的对虾苗种携带WSSV、IHHNV和TSV病毒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采用携带病毒的苗种进行养殖的3个对虾养殖场进行后期跟踪调查。调查共采集凡纳滨对虾苗种样品118份,其中80%样本来自福建,10%来自海南,10%来自广东。检测方法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样品中32份呈现WSSV阳性结果,占27.1%;46份呈现IHHNV阳性,占38.98%;WSSV和IHHNV同时呈现阳性的有20份,占16.95%,而TSV均未分离到。后续跟踪调查发现采用携带WSSV病毒苗种进行养殖的对虾养殖塘均在8月上中旬陆续爆发对虾白斑病,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苗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 对虾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温式多重RT-PCR快速检测对虾TSV和IHHNV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庞耀珊 谢芝勋 +2 位作者 唐小飞 邓显文 刘加波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5,共3页
分别针对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基因、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基因,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TSV和IHHNV的二温式多重RT-PCR技术。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只对TSV RNA... 分别针对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基因、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基因,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TSV和IHHNV的二温式多重RT-PCR技术。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只对TSV RNA和IHHNV DNA进行扩增,分别得到1条231bp的TSV特异性cDNA扩增片段和1条356bp的IHHNV特异性DNA扩增片段,对其它对虾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该技术最低能同时检测到10pg的TSV RNA和IHHNV DNA,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临床应用试验证明,该技术可以用于对虾养殖业中TSV和IHHNV的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综合征病毒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一例凡纳滨对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洪 张吉鹏 +5 位作者 杨川 张利娟 朴元植 刘月芬 叶仕根 李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6-260,共5页
为对辽宁省盘锦地区2014年出现的大规模死亡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展开病原研究,对死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HNV)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分析鉴定,提... 为对辽宁省盘锦地区2014年出现的大规模死亡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展开病原研究,对死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HNV)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分析鉴定,提取病虾鳃组织DNA/RNA后,以特异性引物进行WSSV、TSV和IHHNV病毒检测,通过16S r DNA测序及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和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对分离菌株QD1进行分类鉴定,并对病虾的鳃、胃、肝胰腺和附肢进行了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对虾WSSV和TSV检测呈阳性;菌株QD1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能使健康凡纳滨对虾致病死亡;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虾鳃及胃组织出现大量WSSV特征性的病变核,肝胰腺上皮细胞出现严重萎缩,肝胰腺管腔变大,部分肝细胞坏死,肝胰腺管之间结缔组织中血细胞明显增多。研究表明,此次凡纳滨对虾大量死亡为WSSV和TSV两种病毒与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病毒 嗜水气单胞菌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虾四种病原微生物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洋 陈本龙 +6 位作者 吴冬雪 黄晨 王乃福 李丹丹 王绥家 卢先东 刘艳红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8,37,共7页
针对虾的白斑综合征病毒、桃拉综合征病毒、黄头病毒和十足目虹彩病毒1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LAMP引物,将引物包被于芯片反应槽中,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LAMP等温扩增技术相结合,建立针对这四种病毒的高效准确检测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病毒阳性... 针对虾的白斑综合征病毒、桃拉综合征病毒、黄头病毒和十足目虹彩病毒1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LAMP引物,将引物包被于芯片反应槽中,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LAMP等温扩增技术相结合,建立针对这四种病毒的高效准确检测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病毒阳性模板检测了建立的检测方法对4种虾病毒与另1种常见虾病毒的特异性,并对20份阳性和30份阴性虾组织样本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了临床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各病毒间无交叉反应,为同时快速检测虾的四种病毒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综合病毒 黄头病毒 十足目虹彩病毒1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不同红体病的区分与防治方法
20
作者 伍卓君 高庆才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3-83,共1页
实际生产中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病大致可归为三类:病毒性红体、细菌性红体、应激性红体。 一、病毒性红体病 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红体病又称桃拉综合征,由桃拉病毒(TSV)引起。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红体病 防治方法 病毒 病毒 细菌性 应激性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