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自发气调对桃吉尔霉抑制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莎莎 张玉笑 +4 位作者 王亮 员丽苹 陈勇 张新华 郭衍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6-192,共7页
为了降低霉菌在果蔬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危害,本实验以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为材料,研究了主动自发气调对桃吉尔霉生长的调控作用。实验分别设置80%(体积分数,下同)O2+20%CO2、90%O2+10%CO2、100%O2和自然空气(CK)4个处理组,... 为了降低霉菌在果蔬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危害,本实验以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为材料,研究了主动自发气调对桃吉尔霉生长的调控作用。实验分别设置80%(体积分数,下同)O2+20%CO2、90%O2+10%CO2、100%O2和自然空气(CK)4个处理组,将桃吉尔霉分别置于含上述比例气体的密封袋内,室温(20.0±0.5)℃培养,研究主动自发气调对菌体孢子量、电导率、孢子DNA释放量、活性氧防御酶及细胞壁降解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O2/CO2主动自发气调在O2、CO2协同作用下,对桃吉尔霉的生长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且随着CO2体积分数的增大,对菌体的伤害增大,80%O2+20%CO2处理对桃吉尔霉细胞产生较大损伤,抑制了孢子的生长。同时,主动自发气调处理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以及细胞壁降解酶活力,增大了孢子DNA的释放和孢子细胞膜渗透性。实验结果为降低果蔬贮藏期间霉菌致病性、自发气调抑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自发气调 桃吉尔霉 致病性 果蔬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火龙果果腐病病菌桃吉尔霉的植物精油筛选(简报)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婧 李敏 +5 位作者 高兆银 弓德强 张绍刚 洪小雨 花静静 胡美姣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1期72-74,共3页
为了明确引起火龙果贮藏期间果腐病病原菌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对植物精油的敏感性,笔者测定了12种植物精油对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12种植物精油对该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效果前5位精油为牛至精油、香茅精油、肉桂... 为了明确引起火龙果贮藏期间果腐病病原菌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对植物精油的敏感性,笔者测定了12种植物精油对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12种植物精油对该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效果前5位精油为牛至精油、香茅精油、肉桂精油、芥末精油和丁香精油,其EC50值依次为94.1、122.9、174.0、254.3、261.1μg·mL^(-1);使用抑菌效果前5位的精油(1000μL·L^(-1))浸果处理,发现芥末精油对该病害的控制率达到100%,且果面未见损伤;牛至精油对该病害的控制率虽然达到91.96%,但使果实出现严重药害,不适合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果腐病 桃吉尔霉 植物精油 浸果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苯丙氨酸解氨酶(HuPA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对桃吉尔霉侵染的响应
3
作者 王宇 王恩权 +2 位作者 方晓彤 张雪 王荔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86-96,共11页
【目的】探明火龙果苯丙氨酸解氨酶(HuPAL)基因家族成员信息,解析其进化特征、序列性质、启动子元件、表达模式及对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侵染的响应,为火龙果抗病育种及采后病害防控提供分子依据。【方法】基于火龙果全基... 【目的】探明火龙果苯丙氨酸解氨酶(HuPAL)基因家族成员信息,解析其进化特征、序列性质、启动子元件、表达模式及对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侵染的响应,为火龙果抗病育种及采后病害防控提供分子依据。【方法】基于火龙果全基因组数据,以Pfam结构域PF00221为参考,结合HMM扫描和BLAST比对从火龙果基因组中鉴定HuPALs成员;利用MAFFT、MEGA和Ortho Finder进行系统发育与直系同源分析;借助ProtParam、MEME、Batch-CD-Search和PlantCARE评估理化性质、保守基序、结构域及顺式作用元件;整合12个时期的转录组数据,利用针刺法接种G.persicaria,通过RT-qPCR验证基因表达,测定PAL酶活及关联反应。【结果】在红肉火龙果全基因组中共鉴定2个HuPALs基因(HuPAL1、HuPAL2),分别定位于Chr06与Chr09,序列长度714~725个氨基酸,分子量77.65~78.86 kDa。蛋白均呈酸性、亲水性且结构稳定;HuPALs与燕窝果同源PALs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区富含激素、胁迫和组织特异元件,HuPAL1独有的Zeatin元件暗示其在细胞分裂分化、器官形成以及应对环境胁迫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发挥调控作用。转录组显示,HuPAL1在花与果实发育阶段高表达,HuPAL2表达较低;病原侵染后HuPAL1出现“快速诱导-持续高表达”,驱动PAL酶活性由抑制转为恢复并减缓病斑扩展。【结论】HuPALs序列高度保守,但在调控层面呈现功能分化:HuPAL1兼具“发育-防御”双重作用,为火龙果抵御桃吉尔霉的核心基因;HuPAL2作为辅助型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苯丙氨酸解氨酶 全基因组 基因家族分析 表达分析 桃吉尔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果实心腐病病原鉴定及初始侵染点研究
4
作者 王信入 黄玉晴 +3 位作者 范雪婷 秦永华 孙清明 张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260,共8页
为了有效防控火龙果心腐病,以田间果实心腐病分离菌株为材料,采用ITS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室内、田间活体接种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确定初始侵染点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火龙果心腐病在田间导致部分幼果黄化脱落或幼果果皮提前... 为了有效防控火龙果心腐病,以田间果实心腐病分离菌株为材料,采用ITS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室内、田间活体接种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确定初始侵染点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火龙果心腐病在田间导致部分幼果黄化脱落或幼果果皮提前转红,果实内部褐变腐烂。经分离、鉴定明确所获得的致病菌株为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病原菌的初始侵染点为雌花的柱头,孢囊孢子可直接或通过花粉带菌定殖在雌花柱头上,随着授粉授精、果实发育造成心腐。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5,光照不利于产孢。以上结果表明,桃吉尔霉可通过侵染柱头引起火龙果心腐病。建议在授粉后及时割除花瓣或进行药剂防治,减少初侵染源量从而减轻桃吉尔霉对火龙果果实的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心腐病 桃吉尔霉 侵染点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火龙果采后果腐病研究(英文) 被引量:18
5
作者 郭力维 吴毅歆 +3 位作者 何汉兴 毛自朝 何鹏博 何月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4,F0003,共5页
【目的】探明火龙果(Hylocereuscostaricensis)果腐病中的一种新的病原菌。【方法】以云南省元江水果市场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为供试材料,应用分离培养、柯赫氏法则、形态学观察、寄主范围研究和ITS序列测定,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 【目的】探明火龙果(Hylocereuscostaricensis)果腐病中的一种新的病原菌。【方法】以云南省元江水果市场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为供试材料,应用分离培养、柯赫氏法则、形态学观察、寄主范围研究和ITS序列测定,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该病由霜霉目白秀科桃吉尔霉(Gilbertellapersicaria)引起,病原菌侵入火龙果2—3d后最初呈现淡褐色、水渍状小病斑;随即接种点病斑不断扩大,6d后至使整个果实腐烂,病果表面长出大量浅白色菌丝体和淡褐色孢子囊。该病原菌致病力受宿主种类和品种影响,接种3d后的红肉火龙果发病程度较白肉火龙果重,且能引起带伤口桃、梨果实腐烂。桃吉尔霉在30℃、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结论】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火龙果采后果腐病由桃吉尔霉引起,以30℃、黑暗为最适生长条件,宿主范围广,致病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桃吉尔霉 采后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火龙果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樊 徐刚 +3 位作者 仇芳 郑妃庆 郑丽 谢昌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142,共6页
红皮深红肉火龙果软腐病主要发生在花瓣、鳞片和果实。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琼脂平板稀释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病原鉴定为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15~37℃范围... 红皮深红肉火龙果软腐病主要发生在花瓣、鳞片和果实。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琼脂平板稀释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病原鉴定为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15~37℃范围内均能生长,低于10℃不能生长,最适温度32℃;最适pH 5.0~6.0;连续光照更有利于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深红肉火龙果 软腐病 病原鉴定 桃吉尔霉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