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论腹满寒疝宿食与桂枝汤证病因病机的关系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广坤
吴昊天
张金超
张淼
钱会南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900-901,共2页
-
文摘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提及"虚寒、其人啬啬恶寒、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等桂枝汤证,且用到桂枝汤及与其方中药物进行治疗。桂枝汤本为调和营卫、发散风寒的方剂,而腹满寒疝宿食等病多为脾胃受损引起,经深入探究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症与桂枝汤证的病因病机关系。脾胃虚则易致体虚,引发桂枝汤证,桂枝汤证易传变为里证。两者病因病机均与脾胃有关,且可相互影响发病,故在治疗腹满疾病与桂枝汤证时应重视脾胃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
关键词
桂枝汤证
腹满
宿食
脾胃
治病求本
-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桂枝汤应用举隅
- 2
-
-
作者
薛祖武
薛山
姜敏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昆明市大板桥
-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18-919,共2页
-
-
关键词
桂枝汤
中药
临床应用
桂枝汤证
-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谈谈六经证治的常与变
- 3
-
-
作者
曹贵珠
-
机构
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
-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7-9,共3页
-
文摘
《伤寒论》是以研究辨证论治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辩证法思想,丰富具体,特别是常与变这一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贯串全书。本文试图从六经证治的常与变,来探讨它的辩证法思想。一、辨阴阳不拘发热有无六经首分阴阳,辨证第一要务是明察阴病阳病。辨别阴阳的原则,依据发热有无。“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太阳、阳明、少阳均有发热证状为三阳病证,太阴、少阴、厥阴皆不发热为三阴病证。但太阳伤寒会出现“未发热”而“恶寒”的证候,则不可暂时无热误认为阴证;少阴病亦有“反发热”之象。
-
关键词
少阴病
六经辨证
少阳病
桂枝汤证
六经病证
六经证治
柴胡证
恶寒
柴胡剂
太阴
厥阴病
太阳病
脉洪大
脉浮缓
张仲景
阳明病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伤寒论》太阳病篇若干问题评述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顾武军
-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
文摘
讨论《伤寒论》太阳病篇某些争议问题。太阳病篇并非都是太阳病 ,其中除太阳病外 ,尚有太阳病的兼证、变证、类似证 ,其变证既有属阳明、少阳病者 ,亦有属三阴病者。太阳病的病机当以外邪袭表、营卫不和为是 ,营卫不和非专属于太阳中风证。太阳中风证的病机当是风寒袭表、荣 (营 )弱卫强 ;其性质属表证 ,而有寒、热之分 ,非皆为寒证 ;其分类有中风、伤寒、温病。桂枝汤虽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代表方 ,但桂枝汤证并不就等于太阳中风证 ,桂枝汤还可广泛用于太阳中风证以外的多种病证。
-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篇
病机
性质
中风证
桂枝汤证
-
Keywords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Taiyang syndromes
Character
wind stroke syndrome
Guizhi Decoction syndrome
-
分类号
R22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