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在场: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戏剧出版演进及影响
1
作者 刘艳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7,共5页
抗战时期,桂林戏剧出版激增,以戏行纸上的传播构建了戏剧运动的媒介场,与戏剧演出共同服务于抗战宣传,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并为战后抗战文化记忆的塑造与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文章运用文献调查法、史料释读法,溯源桂林戏剧... 抗战时期,桂林戏剧出版激增,以戏行纸上的传播构建了戏剧运动的媒介场,与戏剧演出共同服务于抗战宣传,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并为战后抗战文化记忆的塑造与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文章运用文献调查法、史料释读法,溯源桂林戏剧出版演进脉络,探究桂林版戏剧书刊的战时作用与当代价值,为桂林文化城研究、抗战文化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化记忆 桂林文化 戏剧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文化城成因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建平 《社会科学家》 1988年第3期84-93,共10页
桂林,在抗战前,是一座仅以“山水甲天下”闻名,而在其它方面均默默无闻的南方小城。是什么原因使它在战火纷飞、山河变色的岁月里竟成为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城”,为抗日救亡文艺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呢?笔者认为:抗日战争局势的发展变化... 桂林,在抗战前,是一座仅以“山水甲天下”闻名,而在其它方面均默默无闻的南方小城。是什么原因使它在战火纷飞、山河变色的岁月里竟成为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城”,为抗日救亡文艺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呢?笔者认为:抗日战争局势的发展变化是“文化城”形成的客观依据;蒋桂矛盾所造成的桂林的较民主空气是进步文化人生存发展、大显身手的特殊环境;良好的自然地理及社会人文条件为文化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战时桂林文化运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下面分别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文化 共产党 抗日战争 进步文化 特殊环境 抗战前 根本原因 成因初探 生存发展 文艺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诗歌漫论
3
作者 黄绍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1-52,共2页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诗歌漫论黄绍清抗战时期,中国的现实是严峻的,生活色调是多样的。诗人们从当时的中国现实生活中广泛取材,“反映这一伟大时代的全面生活。作为对我们这一代人的鼓舞的怒吼,对后一代人的享受而怀念不已的遗产。”...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诗歌漫论黄绍清抗战时期,中国的现实是严峻的,生活色调是多样的。诗人们从当时的中国现实生活中广泛取材,“反映这一伟大时代的全面生活。作为对我们这一代人的鼓舞的怒吼,对后一代人的享受而怀念不已的遗产。”(郭沫若等:《抗战以来的文艺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文化 抗战时期 诗歌 解放区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革命圣地 广西师范大学 伊甸园 苏金伞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扬桂林文化城的爱国主义精神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学 黎明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12,共5页
发扬桂林文化城的爱国主义精神张文学,黎明智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这场战争,既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 发扬桂林文化城的爱国主义精神张文学,黎明智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这场战争,既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战争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文化 爱国主义精神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救亡运动 知识分子 日本帝国主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战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步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国主义──桂林文化城团结抗战的旗帜 被引量:1
5
作者 韦文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3,共5页
爱国主义──桂林文化城团结抗战的旗帜韦文华抗日战争时期,在桂林文化城的上空,飘扬着一面鲜艳的爱国主义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共产党人和非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国内同胞... 爱国主义──桂林文化城团结抗战的旗帜韦文华抗日战争时期,在桂林文化城的上空,飘扬着一面鲜艳的爱国主义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共产党人和非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国内同胞和海外侨胞,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文化 团结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救亡日报》 抗日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 广西当局 抗日救亡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形成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华龄 《学术论坛》 198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一九三八年下半年到一九四四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桂林一度被誉为“文化城”,不仅在国民党统治区,就是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而桂林的文化活动之所以出现空前的活跃,是当时革命的、进步的文化力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一九三八年下半年到一九四四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桂林一度被誉为“文化城”,不仅在国民党统治区,就是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而桂林的文化活动之所以出现空前的活跃,是当时革命的、进步的文化力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内,集中在桂林的文化人,闻名全国的,也在百人以上。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文化 文化 文化工作 读书生活 出版社 重庆 胡愈之 香港 抗战时期 桂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桂林文化城的形成 被引量:2
7
作者 曹裕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82-87,81,共7页
桂林文化城是指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之后至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之前这一历史时期的事情。它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的,从上海、北平特别是广州、武汉陷落之后,许多的文人学者纷纷云集桂林,于是桂林便成了当时国统区的文化中心。... 桂林文化城是指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之后至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之前这一历史时期的事情。它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的,从上海、北平特别是广州、武汉陷落之后,许多的文人学者纷纷云集桂林,于是桂林便成了当时国统区的文化中心。皖南事变是一个转折,由于桂系参与皖南事变,一大批文人志士被迫离开桂林去香港或海外,桂林的抗日文化活动便转入了低落时期。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系 桂林文化 李济深 蒋介石 抗日文化运动 李宗仁 文人学者 广西地方 白崇禧 黄旭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供应社(上)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晓恩 《中国出版》 1985年第4期52-56,共5页
1983年11月,我应邀参加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桂林阳朔召开的出版研究年会,会后在桂林小住。桂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城。与会同志中,有不少是三联书店的老同志,在那敌骑纵横,烽火遍地,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的年代,曾先后在桂林从事革... 1983年11月,我应邀参加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桂林阳朔召开的出版研究年会,会后在桂林小住。桂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城。与会同志中,有不少是三联书店的老同志,在那敌骑纵横,烽火遍地,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的年代,曾先后在桂林从事革命出版工作。旧地重逢,倍觉亲切,缅怀往事,感慨万千。在一次“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陈列馆筹备处”的座谈会上,谈到桂林文化供应社的情况,不少事为外界所不了解,同志们希望我写个材料。其实,早在建国初期,文供社原社长陈劭先,应全国政协征集文史资料的要求,曾邀请邵荃麟、陈此生、宋云彬、傅彬然、杨承芳和我这些当事人聚会,委托宋云彬执笔,写成初稿传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 胡愈之 国民党 供应 书店 广西 蒋介石 李宗仁 建设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文化城的政治基础及其盛况 被引量:5
9
作者 周钢鸣 《学术论坛》 1981年第2期98-104,共7页
桂林在抗战前,只有几间学校,居民人口不超过五、六万,文化教育事业比较落后。从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到1944年湘桂大撤退之前,很多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分别从南京、上海、江苏、浙江、武汉、广州疏散,云集到桂林来,开展... 桂林在抗战前,只有几间学校,居民人口不超过五、六万,文化教育事业比较落后。从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到1944年湘桂大撤退之前,很多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分别从南京、上海、江苏、浙江、武汉、广州疏散,云集到桂林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桂林,逐渐成为抗战后方文化中心,有中国大西南“文化城”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工作者 大西南 干部学校 抗战期间 文化 文化 新四军 八路军 南京 桂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桂林文化城的几个片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迩冬 《学术论坛》 1981年第1期50-55,共6页
桂林文化城的由来,自有它的历史原因和产生条件。早在抗日战争之前,就有看一定的基础,抗战爆发后,全国的许多文化人先后到过挂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并且很快地普遍展开,从而使桂林成了著名的“文... 桂林文化城的由来,自有它的历史原因和产生条件。早在抗日战争之前,就有看一定的基础,抗战爆发后,全国的许多文化人先后到过挂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并且很快地普遍展开,从而使桂林成了著名的“文化城”。桂林,不仅是广西的文化“制高点”,而且也是南方文化较高的城市之一,自古以来是南方的名城。就中国的旧文化的标准来说,通常是将“科举”的“功名”作为衡量的尺度,就是说,一个地方有多少“举人”,多少“进士”,以至于有几位“状元”、“榜眼”、“探花”,来定其文化水准的高低。桂林从唐代开始,“功名”之士络绎不绝,就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周总理 领导 进步文化 桂林文化 八路军 主任 中国共产党 抗日救亡文化运动 办事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文化城大全·文学卷·小说分卷一》评介
11
作者 王昶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86-90,共5页
列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八五计划重点图书之一的大型系列丛书《桂林文化城大全》的第一辑-文学卷·小说分卷一(下称“卷一”),出版了。这是一部资料翔实、研究深入、印制精良的图书,为整理、研究、出版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光辉一页... 列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八五计划重点图书之一的大型系列丛书《桂林文化城大全》的第一辑-文学卷·小说分卷一(下称“卷一”),出版了。这是一部资料翔实、研究深入、印制精良的图书,为整理、研究、出版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光辉一页的“桂林文化城”史料做了一件大好事。 1938年10月至1944年秋,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作为战略后方,又加之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治环境,作为当时广西省会的桂林的地位一下变得突出起来,一时大批进步文化人云集桂林(据不完全的统计,这期间在桂林逗留和居住过的文化人有1000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文化 短篇小说集 代表作家 发表作品 文学 史料 论评 桂系 文化 系列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评五十多年来阿Q典型论的发展──从桂林文化城时期的研究谈起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泰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19,共6页
略评五十多年来阿Q典型论的发展──从桂林文化城时期的研究谈起刘泰隆桂林文化城研究阿Q典型的重要论著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杰作《阿Q正传》问世已经70多年了。它的主人公阿Q究竟是什么典型,一直为人们所热切关注,中国以至外国... 略评五十多年来阿Q典型论的发展──从桂林文化城时期的研究谈起刘泰隆桂林文化城研究阿Q典型的重要论著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杰作《阿Q正传》问世已经70多年了。它的主人公阿Q究竟是什么典型,一直为人们所热切关注,中国以至外国不少学人都作了苦心研究,抗战时期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 桂林文化 精神胜利法 典型论 典型问题 冯雪峰 典型人物 鲁迅研究 精神现象 阿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文化城”思忆 被引量:1
13
作者 华嘉 《学术论坛》 1981年第5期58-63,共6页
归来:又一是番新气象1941年2月28日,桂林《救亡日报》被迫停刊。3、4月间,党组织我们分批撤到了香港,一部分人留港创办《华商报》,一部分人转到敌后新四军去了。12月8日,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只打了十七天就举白旗投降了。过了半个月... 归来:又一是番新气象1941年2月28日,桂林《救亡日报》被迫停刊。3、4月间,党组织我们分批撤到了香港,一部分人留港创办《华商报》,一部分人转到敌后新四军去了。12月8日,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只打了十七天就举白旗投降了。过了半个月,党开始组织大家离开香港,大部分人由东江纵队接应到游击区,分批回大后方去。我根据通知先到澳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纵队 香港 新四军 八路军 新中国 文化 桂林文化 澳门 办事处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路军办事处与桂林文化城
14
作者 左超英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0-73,共4页
山水甲天下的古城桂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文化城”,成百累千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自四面八方云集桂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建立,加速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
关键词 桂林文化 八路军办事处 支部 中共中央南方局 抗日救亡文化运动 文艺工作者 文化 桂系 骆宾基 中共南方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城”的开放性及其对当今桂林文化建设的启示
15
作者 覃仕立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4期79-81,共3页
自秦汉始,桂林即处在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桂林文化的生成有其特殊性。历代的迁谪之吏、侨寓之士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不朽的文化创造。自古以来,桂林这座城市即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抗战时期,桂... 自秦汉始,桂林即处在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桂林文化的生成有其特殊性。历代的迁谪之吏、侨寓之士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不朽的文化创造。自古以来,桂林这座城市即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抗战时期,桂林作为一座蜚声中外的“文化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桂林文化 抗战时期 文化建设 文化发展 中华主流文化 外来文化 文化创造 文化活动 文化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桂林文化名城建设好
16
作者 李树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8-91,共4页
如何把桂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桂林的工农业生产、旅游发展和文化名城建设三者的地位、相互间的关系。工农业生产是基础,旅游发展是导向,文化名城建设是骨骼,这就... 如何把桂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桂林的工农业生产、旅游发展和文化名城建设三者的地位、相互间的关系。工农业生产是基础,旅游发展是导向,文化名城建设是骨骼,这就是三者所处不同地位。因为工农业生产决定旅游发展和文化名城建设的规模、速度,只有工农业发展了,才能有更多的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供给人民和旅游者需要,繁荣市场,稳定人心,才能有更大的财力支持旅游的发展和文化名城的建设。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注意加强工农业的投资,使我市工农业有较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文化 文化名城 名城建设 旅游发展 工农业生产 工农业发展 游览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 市民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开展桂林文化研究的通信
17
作者 林梓 《社会科学家》 1986年第2期156-156,共1页
××: 您好! 编辑部转来了您的信,看了以后,很钦佩您关心家乡文化建设的精神。您身在外地,仍不忘自己是桂林人,时刻关注着桂林的建设。作为我们身在桂林的同志来说,更是应该关心桂林的建设. 您在信中谈到了关于桂林的文化建设... ××: 您好! 编辑部转来了您的信,看了以后,很钦佩您关心家乡文化建设的精神。您身在外地,仍不忘自己是桂林人,时刻关注着桂林的建设。作为我们身在桂林的同志来说,更是应该关心桂林的建设. 您在信中谈到了关于桂林的文化建设问题,很是触动了我.以前,我也就这个问题和别人谈过.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股“文化热”。这场热潮在全国几个大城市都产生了很大反响.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都相继制定了文化发展战略.正象您所说的,这场“文化热”的兴起是有其必然性的,它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因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与它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显然,我们过去某些文化观念已经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文化 游览城市 通信 文化发展战略 文化观念 文化建设 文化热” 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城市 山水相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桂林文化城形成年代的一封信——从桂林近代两位文化名人说起
18
作者 丘振声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3期74-75,共2页
编辑同志:人们谈论桂林文化城时,往往只局限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这一段时间,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有点削足就履的味道。其实,上溯到19世纪末较为合适。我国近代史序幕刚拉开时,桂林便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所谓“文化城... 编辑同志:人们谈论桂林文化城时,往往只局限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这一段时间,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有点削足就履的味道。其实,上溯到19世纪末较为合适。我国近代史序幕刚拉开时,桂林便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所谓“文化城”,就是文化中心,就是文人荟萃,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文化 形成年代 唐景崧 文化名人 况周颐 时代潮流 词学主张 维新思潮 福建台湾 马君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文化城思忆
19
作者 华嘉 《学术论坛》 1981年第4期87-94,共8页
八年抗战,我至少有五年多的时间在广西工作,其中又以在桂林的时间最长,经历了桂林文化城前后各个时期,直至沦陷前夕才最后撤离广西。当时我在桂林《救亡日报》工作,以后又一直参加“桂林文协”活动,现在虽已相隔四十余年,不少往事记忆犹... 八年抗战,我至少有五年多的时间在广西工作,其中又以在桂林的时间最长,经历了桂林文化城前后各个时期,直至沦陷前夕才最后撤离广西。当时我在桂林《救亡日报》工作,以后又一直参加“桂林文协”活动,现在虽已相隔四十余年,不少往事记忆犹新,老战友的音容也难以忘却,而他们有不少已早逝了。广西为了搜集“桂林文化城”的史料,多次来人来函促写回忆文章,盛情难却,至今才写了一些断简零篇,都是个人经历而已,而且记忆不尽准确,必有不少记误,还请知者校正。桂林:一九三九年、一九四○年两年间我是1938年冬从江西的南浔前线下来,几经周折才辗转来到桂林的。这时候,小小的桂林突然臃肿起来,挤满了从武汉和广州来的各种各样的人,好象犯了消化不良的顽疾,市面一片战乱景象。广州《救亡日报》虽已撤来桂但仍未复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文化 胡愈之 八路军 文艺界 桂林文化 江西 文化工作 重庆 周恩来 办事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桂林文化城的鲁迅研究论著
20
作者 刘泰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37,共9页
略论桂林文化城的鲁迅研究论著刘泰隆从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到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之前,中外的大批文化人聚居桂林,掀起了蓬勃发展的抗日文化运动,桂林成为全国抗战文化中心城市之一,俗称“桂林文化城”。本时期... 略论桂林文化城的鲁迅研究论著刘泰隆从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到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之前,中外的大批文化人聚居桂林,掀起了蓬勃发展的抗日文化运动,桂林成为全国抗战文化中心城市之一,俗称“桂林文化城”。本时期中外作家在桂林撰写或发表出版的鲁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先生 桂林文化 鲁迅杂文 《野草》 鲁迅小说 现实主义 抗战时期 阿Q 鲁迅研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