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再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9-217,共9页
作者从岩溶水文地球化学为一开放的三相系统出发,重点对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大气和土壤空气中的CO_2及水的pH值、暂时硬度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室内分析;同时将水化学变化规律与土壤CO_2的变化联系起来,对岩溶发育机理作了新的探索。此... 作者从岩溶水文地球化学为一开放的三相系统出发,重点对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大气和土壤空气中的CO_2及水的pH值、暂时硬度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室内分析;同时将水化学变化规律与土壤CO_2的变化联系起来,对岩溶发育机理作了新的探索。此外,作者还通过岩溶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对试验场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其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水文地质 地球化学 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岩溶区土壤微生物生态作用的初步研究——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为 余龙江 +3 位作者 周蓬蓬 杨娟 章程 袁道先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2-114,132,共4页
对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不同岩溶地貌的土壤微生物生理群的分布特征及土壤生物活性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生物活性强度的变化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时讨论了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P的相... 对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不同岩溶地貌的土壤微生物生理群的分布特征及土壤生物活性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生物活性强度的变化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时讨论了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P的相关性及微生物生理群在该场区氮循环中的生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 土壤微生物 生态作用 桂林 丫吉村 岩溶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岩溶试验场钻孔水化学暴雨动态和垂向变化解译 被引量:38
3
作者 刘再华 李强 +3 位作者 汪进良 吴孔运 孙海龙 梁永平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9-176,共8页
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桂林岩溶试验场的CF1钻孔(代表裂隙含水介质)和CF5钻孔(代表管道含水介质)水化学进行了暴雨动态和垂向变化的监测,通过数据的分析及对比,发现:暴雨时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在控制着水化学的动态变化,一是雨水的稀释... 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桂林岩溶试验场的CF1钻孔(代表裂隙含水介质)和CF5钻孔(代表管道含水介质)水化学进行了暴雨动态和垂向变化的监测,通过数据的分析及对比,发现:暴雨时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在控制着水化学的动态变化,一是雨水的稀释作用,另一个是碳酸盐岩-水-CO2气相互作用.然而,这两个作用在管道含水介质和裂隙含水介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对于裂隙含水介质,碳酸盐岩-水-CO2气相互作用占主导,而对于管道含水介质,雨水的稀释作用则成为主控因素.因此,鉴于岩溶水化学是在碳酸盐岩-水-CO2气三相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中形成的,所以水化学的研究不能仅考虑水-岩相互作用,而必须重视CO2时空变化对水化学的控制,只有从三相系统全面考虑,才能正确把握岩溶水化学的时空演变规律.此外,试验场相距不到5m的CF1和CF5钻孔水化学时空变化的显著差异,进一步证明了岩溶含水介质的非均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自动记录仪 钻孔水化学 暴雨动态 桂林岩溶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岩溶试验场植物多样性恢复及其水、气效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强 孙海龙 +3 位作者 何师意 姜光辉 吴孔运 汪劲良 《热带地理》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岩溶区生态恢复是当前我国重视的焦点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桂林岩溶试验场 3个代表性样点的种属组成、区系地理成分、植物生活型谱,结果发现,经过近 20年的生态恢复,试验场植物多样性迅速增加,生境获得改善。试验场 1号洼地土壤... 岩溶区生态恢复是当前我国重视的焦点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桂林岩溶试验场 3个代表性样点的种属组成、区系地理成分、植物生活型谱,结果发现,经过近 20年的生态恢复,试验场植物多样性迅速增加,生境获得改善。试验场 1号洼地土壤CO2 浓度年季变化以及S31号泉的水化学指标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桂林岩溶试验场 石漠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WMM模型模拟岩溶峰丛洼地系统降雨径流过程——以桂林丫吉试验场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章程 蒋勇军 +4 位作者 Lian Yan—qing 袁道先 裴建国 姜光辉 汪进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4,共5页
文章以桂林丫吉试验场为例,验证是否可以利用SWMM模型模拟以管道为主的岩溶峰丛洼地系统降雨径流过程。以洼地为单元,把研究区概化为由管道相连的6个次级汇水流域,选择Green-Amp入渗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包气带裂隙水对管道的补给,运行SWM... 文章以桂林丫吉试验场为例,验证是否可以利用SWMM模型模拟以管道为主的岩溶峰丛洼地系统降雨径流过程。以洼地为单元,把研究区概化为由管道相连的6个次级汇水流域,选择Green-Amp入渗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包气带裂隙水对管道的补给,运行SWMM模型计算出研究区管道总出口S31泉的流量曲线。结果显示:模拟流量变化过程与实测流量变化过程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岩溶峰丛洼地地区降雨径流过程。经验证,模拟时段内S31泉总量相对误差为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岩溶峰丛洼地 裂隙-管道介质 降雨径流过程 桂林丫吉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水文地质与岩溶碳循环监测”国际培训班在桂林举行
6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84-384,共1页
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10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岩溶水文地质与岩溶碳循环监测"国际培训班在桂林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多个国家的学员参加了培训。
关键词 岩溶水文地质 培训班 碳循环 国际 桂林 监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主要离子和溶解无机碳来源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一 邹胜章 +3 位作者 申豪勇 蓝芙宁 谢浩 李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1713,共13页
【研究目的】为查明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主要离子和溶解无机碳(DIC)的来源及控制因素。【研究方法】于会仙岩溶湿地采集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分析了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参数特征。【研究结果】会仙岩溶湿地大部分的地下... 【研究目的】为查明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主要离子和溶解无机碳(DIC)的来源及控制因素。【研究方法】于会仙岩溶湿地采集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分析了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参数特征。【研究结果】会仙岩溶湿地大部分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为Ca−HCO_(3)。湿地水体Ca^(2+)、Mg^(2+)与HCO_(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溶蚀;NO_(3)^(−)主要来源为农业化肥和土壤有机氮的硝化;K^(+)、Na^(+)和Cl^(−)主要来源为化肥、粪肥和污水等;SO_(4)^(2−)主要来源为酸雨和硫铁矿的氧化。湿地地下水中DIC主要来源于土壤CO_(2)和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据同位素质量平衡,计算结果显示约46%来自于土壤CO_(2),约54%来源于矿物本身的贡献。会仙岩溶湿地不完全是CO_(2)参与下碳酸盐岩风化的结果,含硫矿物、酸雨和人类活动来源的H_(2)SO_(4)作为侵蚀介质也参与碳酸盐岩的风化,此外,农业输入还原态氮肥的硝化作用不容忽视。湿地地表水中DIC主要来源于地下水,湿地地表水中δ^(13)CDIC值受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CO_(2)脱气的影响,组成较地下水相对富集偏正。【结论】水化学和δ^(13)CDIC可以帮助理解岩溶湿地的风化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同时还应结合湿地水文地质和人为活动等条件才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湿地 水化学 溶解无机碳同位素 来源 控制因素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桂林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介质非均质性对钻孔水物化指标垂向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绍华 汤庆佳 +2 位作者 杨利超 章程 苗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7-585,共9页
岩溶介质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地表及地下的岩溶结构形态多样。通过对钻孔结构描述、钻孔水物化性质分析,不仅能够掌握区域上岩溶含水层的结构特征,而且对于岩溶地下水演化过程的揭示亦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西南... 岩溶介质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地表及地下的岩溶结构形态多样。通过对钻孔结构描述、钻孔水物化性质分析,不仅能够掌握区域上岩溶含水层的结构特征,而且对于岩溶地下水演化过程的揭示亦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西南部峰丛山区与峰林平原交界处的钻孔为例,通过野外便携式多参数仪原位测试钻孔垂向水物化指标(pH值、水温T、电导率EC),探索浅部(地面以下约50m内)地下岩溶较为发育条件下钻孔水物化指标的垂向变化特征,揭示岩溶介质非均质性对钻孔垂向水物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小范围内不同钻孔间的水物化性质有所差异,且岩溶发育相似的钻孔(如ZK4/ZK5、ZK7/ZK8),其水物化指标垂向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同指标(T、pH、EC)的变化幅度存在差异;钻孔水物化性质受到试验场区岩溶介质结构非均质性的控制,即岩溶介质结构影响了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力联系而导致水物化性质的差异;在对岩溶地区地下水物化性质进行研究时应充分考虑岩溶介质的非均质性特征,根据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钻孔含水段进行取样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介质 非均质性 钻孔水物化指标垂向变化 水力联系 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