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用药规律研究
1
作者
张会择
祁建华
+6 位作者
张琦
文愈龙
朱蔓佳
文跃强
蒋萃
余宗明
赖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66-2970,共5页
目的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用药规律。方法将《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方剂上传至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软件,采用统计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全部方剂、独有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方剂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主要为甘味,...
目的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用药规律。方法将《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方剂上传至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软件,采用统计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全部方剂、独有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方剂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主要为甘味,归经以入脾经者最多,功效以补虚类最常见。用药模式及关联规则架构主要源于桂枝汤,并大多含甘草配伍。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药物组合。全部方剂用量配比以桂枝汤原方配比为核心,而独有方剂以甘草二两+白芍三两运用最多。单药剂量除石膏、地黄较重,波动较大外,其余药物剂量较轻,相对稳定。结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用药以顾护脾胃、扶助正气为核心理念,法度上体现对于复杂病机的补泻兼顾、寒热并用特色,苦寒清热药物的配伍应用常见,而范式上强调证-量相合、证-比相符。其成书时间可能在温病学说兴起之后,结构上采用伤寒杂病合论,体现了寒温一统之学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桂林古本
伤寒杂病论》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用药规律研究
1
作者
张会择
祁建华
张琦
文愈龙
朱蔓佳
文跃强
蒋萃
余宗明
赖宇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66-2970,共5页
基金
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项目(2020WH075)
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年“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学术骨干项目(XSGG2020001)
。
文摘
目的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用药规律。方法将《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方剂上传至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软件,采用统计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全部方剂、独有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方剂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主要为甘味,归经以入脾经者最多,功效以补虚类最常见。用药模式及关联规则架构主要源于桂枝汤,并大多含甘草配伍。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药物组合。全部方剂用量配比以桂枝汤原方配比为核心,而独有方剂以甘草二两+白芍三两运用最多。单药剂量除石膏、地黄较重,波动较大外,其余药物剂量较轻,相对稳定。结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用药以顾护脾胃、扶助正气为核心理念,法度上体现对于复杂病机的补泻兼顾、寒热并用特色,苦寒清热药物的配伍应用常见,而范式上强调证-量相合、证-比相符。其成书时间可能在温病学说兴起之后,结构上采用伤寒杂病合论,体现了寒温一统之学术特色。
关键词
《
桂林古本
伤寒杂病论》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用药规律研究
张会择
祁建华
张琦
文愈龙
朱蔓佳
文跃强
蒋萃
余宗明
赖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