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增产提质关键技术探析——以桂南沿海地区抛秧田为例
1
作者 林贝琳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6期13-15,共3页
本文聚焦桂南沿海地区抛秧田水稻增产提质的关键技术瓶颈,系统提出并实践了综合性解决方案。研究强调,优选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抗倒伏、耐盐碱且生育期适配的高产优质品种是前提;规范浸种催芽,精准控温育苗,强化秧田水肥管理与... 本文聚焦桂南沿海地区抛秧田水稻增产提质的关键技术瓶颈,系统提出并实践了综合性解决方案。研究强调,优选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抗倒伏、耐盐碱且生育期适配的高产优质品种是前提;规范浸种催芽,精准控温育苗,强化秧田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以培育适龄壮秧是基础;把握3~4叶龄窗口期适时抛栽,施足有机底肥,并合理密植(1.8~2.2万蔸/亩)是关键环节;实施分期精准施肥(分蘖期早施氮肥、倒4叶期追施钾为主的穗肥、齐穗期补施粒肥),配合分蘖浅灌、适时晒田、孕穗深水的动态水层科学调控是核心措施;重点防控南方黑条矮缩病、稻飞虱等病虫害,推行预防性“送嫁药”策略是重要保障。集成应用上述技术可显著提升该地区抛秧水稻的产量与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增产提质 抛秧技术 桂南沿海地区 肥水调控 病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级别指数法在水质评价和预警方面的应用——以桂南沿海地区地表水评价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邓建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4,共7页
科学客观的评价水质,是做好水资源管控的前提。当前应用的水质评价方法存在定性与定量结合不好、评价结果与法定标准不一致、计算过程复杂、评价结果不直观形象等问题,有必要研究更加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参考了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 科学客观的评价水质,是做好水资源管控的前提。当前应用的水质评价方法存在定性与定量结合不好、评价结果与法定标准不一致、计算过程复杂、评价结果不直观形象等问题,有必要研究更加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参考了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和标识指数法等广泛使用的评价方法的优点,并对水质指标浓度实行了去量纲的标准化处理,改进设计出一种水质级别指数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水质定量和连续化分析,可以有效地开展水质指标间对比分析、时间上变化趋势分析和空间上变异情况分析,在桂南沿海地区水质评价、预警和水质月(专)报编报过程中得到了较好应用。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水质级别指数 单因子评价法 水污染指数 河长制 桂南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更新方式巨尾桉人工林的水土流失规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承标 杨瑶青 +2 位作者 温远光 杨健基 梁宏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6,52,共5页
在桂南沿海地区选择巨尾桉植苗林及其萌芽林以及采伐迹地灌草坡3种植被类型,分别建立径流小区进行连续6年水土流失量的观测,探讨不同更新方式桉树人工林的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年均地表径流量为植苗林(65.17mm)〈萌芽林... 在桂南沿海地区选择巨尾桉植苗林及其萌芽林以及采伐迹地灌草坡3种植被类型,分别建立径流小区进行连续6年水土流失量的观测,探讨不同更新方式桉树人工林的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年均地表径流量为植苗林(65.17mm)〈萌芽林(73.67mm)〈灌草坡(85.26mm);年均土壤侵蚀量为萌芽林(2.79kg/hm2)〈植苗林(2.90kg/hm2)〈灌草坡(3.89kg/hm2);3种植被类型的年均养分(N、P、K)流失量为3.72~3.76kg/hm2。(2)各植被类型的水土流失量均随着植被恢复年龄的增加以40.4%~98.5%递减率下降;当植被恢复至6年时,其水土流失量仅占造林开始2年的6.8%~8.8%。(3)水土流失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78.9%)〉春季(11.5%)〉秋季(9.6%)〉冬季(O),与降雨量的季节分配相吻合;一次产流过程的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呈多项式模型,因此,可以根据当地降雨量来预测地表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更新方式 水土流失 桂南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