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SRC桁架转换层及钢加强层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沈朝勇 黄襄云 +4 位作者 周福霖 罗学海 任珉 陈建秋 温健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88,共6页
本文对一座设置钢骨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及两道钢桁架加强层的超高层建筑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Ⅶ度小震和中震阶段在下部转换层和中部加强层加速度突变较大,而上部加强层突变较小;在Ⅶ度大震阶段由于转换层及其附近楼层... 本文对一座设置钢骨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及两道钢桁架加强层的超高层建筑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Ⅶ度小震和中震阶段在下部转换层和中部加强层加速度突变较大,而上部加强层突变较小;在Ⅶ度大震阶段由于转换层及其附近楼层裂缝的出现,地震能量转嫁到中部加强层,致使中部加强层加速度突变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该层及附近楼层核心筒墙肢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采用SAP2000有限元程序对该结构模型进行了小震阶段三维分析,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从动力特性来看,前几阶周期比较吻合,高阶周期误差较大;从动力反应来看,侧移曲线、加速度包络图、地震作用包络图在整体上符合较好,但在中部加强层和转换层处突变幅度计算值偏小;从层间剪力包络图来看,试验值与有限元计算值都呈现近似直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混凝土桁架转换层 桁架加强 振动台试验 有限单元法 动力特性 动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桁架转换层设置在不同高度处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廖俊君 邹仁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3-185,共3页
以一个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原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将桁架转换层设置在第36、9、层不同的高度,对结构施加各种荷载工况,对比建筑结构层刚度比、最大层间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变化。结果表明,桁架... 以一个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原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将桁架转换层设置在第36、9、层不同的高度,对结构施加各种荷载工况,对比建筑结构层刚度比、最大层间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变化。结果表明,桁架转换结构比其他形式的转换结构更为合理。转换层设置在不同高度时结构层位移曲线、层间位移角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随着转换层高度的增加,刚度比增大,层间位移角突变增大,结构整体性越差;且转换层位置较高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急剧变化,这会引起结构内力的突变,易使转换层附近几层成为薄弱点首先破坏。此外,桁架转换层具有很大的刚度,不仅能很好的满足建筑上对空间及穿越管道设备的要求,还可以有效降低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转换层 位移 间位移角 转换设置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及水平地震作用下PSRC空腹桁架转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勇 简斌 龚春玉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2,共9页
在“强转换”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称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多道防线的划分和内力调整的具体方法:空腹桁架下弦梁和转换柱为最后一道防线;其次是转换层桁架中腹杆、上弦梁以及与其相连的上层框架柱;首道防线... 在“强转换”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称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多道防线的划分和内力调整的具体方法:空腹桁架下弦梁和转换柱为最后一道防线;其次是转换层桁架中腹杆、上弦梁以及与其相连的上层框架柱;首道防线是转换层其他上抬框架梁柱。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多榀有限元算例模型,进行水平与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其抗震性能以及竖向水平分量变化(V/H=0、0.65、1.2)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罕遇及极罕遇地震水准下(V/H=0.65),结构可以避免整体和局部破坏,结构形成以上抬框架梁为主的混合耗能机制,总体实现了多道防线设防的设计思想。随着地震动竖向分量的增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桁架下弦挠度显著增加,当竖向地震动较大时,其对上抬构件内力的附加影响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 空腹桁架转换层 竖向地震动 抗震性能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