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光抚育强度对长白山“栽针保阔”林分凋落物截留和土壤蓄水动态的影响
1
作者 姬文慧 牟长城 +1 位作者 崔雅如 郝鑫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72,共12页
[目的]“栽针保阔”是恢复东北温带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的重要途径,透光抚育能够加速其演替进程,但对其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透光抚育强度对“栽针保阔”林分凋落物截留和土壤蓄水这两个关键水文生态过... [目的]“栽针保阔”是恢复东北温带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的重要途径,透光抚育能够加速其演替进程,但对其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透光抚育强度对“栽针保阔”林分凋落物截留和土壤蓄水这两个关键水文生态过程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野外连续取样与室内浸泡法,测定长白山不同透光抚育强度(对照、轻度、中度、强度和全透光抚育)中期“栽针保阔”林分(次生林内栽植红松42年,透光抚育26年)生长季各月凋落物现存量、组成、持水过程、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和土壤蓄水量,揭示透光抚育强度对其凋落物截留量和土壤蓄水量生长季月动态过程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1)透光抚育26年后,中度和全透光抚育使其生长季月均凋落物现存量(3.80~5.41 t/hm^(2))增幅达27.7%~42.4%(p<0.05)。仅全透光抚育改变了凋落物组成,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占比由对照组的3:2转变为1:1,且凋落物主体由阔叶(53.5%)转变为针叶(56.1%)。此外,中度和强度透光抚育显著削弱了凋落物现存量在生长季各月份之间的波动性。(2)全透光抚育显著提高了凋落物月均最大持水量(12.91~17.83 t/hm^(2))、最大拦蓄量(6.37~8.46 t/hm^(2))、有效拦蓄量(4.43~5.80 t/hm^(2))和土壤蓄水量,增幅分别为22.8%、22.8%、17.5%和17.9%;而轻度透光抚育仅显著提高了凋落物的有效拦蓄量(17.9%)。(3)各透光抚育强度虽未改变凋落物最大持水量生长季动态过程(以6月和10月为峰值的双峰型),但全透光抚育增强了其在雨季(7—8月)的最大持水量(37.3%~45.7%),而轻度和中度透光抚育使其在7-9月趋于恒定。各透光抚育强度均增加了凋落物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的一个5/6月春季峰值,并使两者生长季月动态过程由对照的单峰型转化为双峰型。此外,各透光抚育强度均改变了土壤蓄水量生长季动态过程的总体规律(双峰转化为三峰),并改变了峰值大小(全透光抚育增大7月峰值约1/3,轻度抚育强度增大10月峰值约1/4)。(4)生长季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主要受凋落物量促进;最大拦蓄量主要受凋落物量促进和自然含水率抑制;有效拦蓄量仅受自然含水率抑制;土壤蓄水量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促进。[结论]透光抚育26年后,全透光抚育提高了凋落物量,改变了凋落物组成,进而增强其凋落物截留(1/6~1/5)和土壤蓄水能力(约1/6),显著提升了对降水调节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作用。因此,全透光抚育是一种适宜的东北温带顶极植被恢复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针保阔”林分 凋落物现存量与组成 凋落物截留 土壤蓄水 透光抚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光抚育对长白山“栽针保阔”红松林植被碳储量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牟长城 庄宸 +4 位作者 韩阳瑞 张晓亮 佟静秋 程家友 曹万亮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9-536,共8页
运用采伐试验与相对生长方程法,设定5个处理,分别为:未透光(对照)、轻度择伐(25%)、中度择伐(50%)、强度择伐(75%)、全透光(100%)(抚育强度指蓄积量采伐比例)研究了透光抚育对长白山“栽针保阔”红松林的植被碳储量... 运用采伐试验与相对生长方程法,设定5个处理,分别为:未透光(对照)、轻度择伐(25%)、中度择伐(50%)、强度择伐(75%)、全透光(100%)(抚育强度指蓄积量采伐比例)研究了透光抚育对长白山“栽针保阔”红松林的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①透光抚育使其植被生物量(154.86±9.84~217.56±4.90t·hm-2)显著降低,轻、中、强度择伐降低幅度相对较大且相近(21.1%-28.8%),全透光降低幅度相对较小(12.5%);②透光抚育对其乔木层(404.53±1.28—479.64±7.22g·kg-1)、灌木层(454.87±9.82—474.52±5.82g·kg-1)、草本层(401.24±8.65-419.52±7.98g·kg。)和凋落物层(348.91±13.21~376.03±12.36g·kg。)碳含量的影响并不同,降低了红松、家榆、紫椴树干碳含量(2.3%~6.1%,P〈0.05)和蒙古栎、紫椴与家榆树枝与树叶碳含量(2.6%~12.7%,P〈0.05)及灌木层碳含量(3.5%-3.6%,P〈0.05),但提高了红松树枝与树叶碳含量(5.4%~7.7%,P〈0.05);③透光抚育使其植被碳储量(68.38±1.78~97.40±2.98t·C/hm-2)显著降低,轻、中、强度择伐降低幅度相对较大且相近(22.5%~29.8%),全透光降低幅度最小(16.1%)。因此,从维持其植被碳库考虑,对长白山“栽针保阔”红松林采取中低强度择伐或小范围上层全透光方式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栽针保阔”红松林 植被碳储量 透光抚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针保阔”红松林不同透光强度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蕊 牟长城 +1 位作者 李婉姝 吴云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33,共4页
以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林区近30a不同透光抚育强度"栽针保阔"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不同透光强度(郁闭度0.2、0.4、0.6)对东北林区"栽针保阔"红松林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 以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林区近30a不同透光抚育强度"栽针保阔"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不同透光强度(郁闭度0.2、0.4、0.6)对东北林区"栽针保阔"红松林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透光强度下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生产力、年均生长量、物种多样性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透光强度的增大,树种组成结构发生改变,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先锋树种的地位不断降低;群落小径材比例依次下降,中径材比例依次提高,并出现一定比例大径材;下层红松阔叶混交林蓄积生产力逐渐增加;群落建群种红松直径和树高年均生长量呈递增趋势;中等透光抚育强度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采取"栽针保阔"与不同透光抚育强度相结合方式恢复的次生林,均形成了红松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证实透光抚育是加速东北林区"栽针保阔"红松林恢复的有效途径,综合考虑采取中度以上透光抚育强度(郁闭度0.4以下)更有利于地带性顶级群落阔叶红松林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针保阔”红松林 透光强度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林改造中栽针保阔途径的工艺过程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洪志 张杰 +2 位作者 石丽艳 屈红军 任青山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共2页
根据栽针保阔经营途径多年的研究和标准地的复查资料 ,简要总结了工艺过程 ,分析了在次生林改造中的效果。林冠下红松生长良好 ,杂木林下红松生物量高于柞木林下红松生物量。同时 ,指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次生林改造 叶林 叶林 森林经营 栽针保阔经营 工艺过程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光抚育对长白山“栽针保阔”红松林土壤碳储量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晓亮 牟长城 +5 位作者 张小单 韩阳瑞 庄宸 曹万亮 程家友 郑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30,共9页
运用采伐试验方法,研究上层透光抚育(对照为栽针未采伐、轻度透光抚育(25%)、中度透光抚育(50%)、强度透光抚育(75%)、全透光(100%),透光抚育强度是指蓄积比例)对长白山中期(33年生)"栽针保阔"红松林土壤碳储量及凋落物碳储... 运用采伐试验方法,研究上层透光抚育(对照为栽针未采伐、轻度透光抚育(25%)、中度透光抚育(50%)、强度透光抚育(75%)、全透光(100%),透光抚育强度是指蓄积比例)对长白山中期(33年生)"栽针保阔"红松林土壤碳储量及凋落物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抚育对长白山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的土壤密度((0.83±0.02)^(1.15±0.03)g/cm3)与土壤碳含量((43.36±1.60)^(70.26±1.94)g/kg)具有影响。中度透光抚育显著降低了其土壤密度(8.4%,P<0.05),但显著提高了其土壤碳含量(14.9%,P<0.05);强度透光抚育与全透光显著提高了土壤密度(23.3%和27.1%,P<0.05),但也显著降低了土壤碳含量(23.7%和29.1%,P<0.05);而轻度透光抚育对土壤密度与土壤碳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透光抚育对长白山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的土壤碳储量((13.12±1.57)^(23.46±2.03)kg/m2)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中度透光抚育使其土壤碳储量显著提高了12.8%(P<0.05),强度透光抚育与全透光使其显著降低了29.9%和36.9%(P<0.05),而轻度透光抚育对其并无显著影响。透光抚育对于其凋落物碳储量((2.13±0.39)^(2.82±0.37)t/hm2)的影响相对较大;轻、中度透光抚育较对照提高了8.1%和19.5%,但仅有中度透光抚育提高显著(P<0.05),强度透光抚育与全透光样地较对照样地降低了3.8%和9.8%,仅有全透光降低显著(P<0.05)。因此,中度透光抚育能够提高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的土壤碳储量及凋落物碳储量,强度透光抚育与全透光则会降低其土壤碳储量(皆伐也会降低其凋落物碳储量),故从维持或提高"栽针保阔"红松林土壤碳储量考虑,采取中低度透光抚育方式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栽针保阔”红松林 土壤碳储量 透光抚育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对不同坡向“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于晓梅 屈红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2,共3页
以长白山区"栽针保阔"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网格调查和重要值研究法,研究了不同抚育方式对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透光抚育强度加大,不同坡向的"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中,红松优势地位提升... 以长白山区"栽针保阔"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网格调查和重要值研究法,研究了不同抚育方式对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透光抚育强度加大,不同坡向的"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中,红松优势地位提升,阴坡和半阳坡应保持较低郁闭度,阳坡应保持中等郁闭度;半阳坡红松重要值提升幅度(0.300~0.708)>阳坡(0.271~0.516)>阴坡(0.119~0.470),通过"栽针保阔"途径恢复阔叶红松林要充分考虑坡向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光抚育 红松林 群落结构 栽针保阔 坡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光抚育对“栽针保阔”红松林中红松生长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韩阳瑞 牟长城 +2 位作者 张晓亮 庄宸 张晓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365-2367,239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长白山地区不同透光抚育强度下“栽针保阔”阔叶红松林中红松的生长情况,揭示透光抚育对“栽针保阔”红松林中红松生长过程的影响规律,旨在为阔叶红松林的恢复、经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研究5种透光抚育(未采伐对... [目的]通过研究长白山地区不同透光抚育强度下“栽针保阔”阔叶红松林中红松的生长情况,揭示透光抚育对“栽针保阔”红松林中红松生长过程的影响规律,旨在为阔叶红松林的恢复、经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研究5种透光抚育(未采伐对照、低度择伐、中度择伐、强度择伐及上层皆伐)对红松生长的影响.[结果]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随着透光抚育强度的增大逐步得到提升,同时透光抚育能够显著提高“栽针保阔”红松林内红松优势木(63.4% ~ 146.5%、64.6%~158.6%)、平均木(57.9% ~ 271.1%、42.5%~261.7%)和被压木(56.5% ~ 182.6%、95.5% ~ 245.5%)的树高和胸径,且呈现出随透光抚育强度的增大而递增的规律性.[结论]透光抚育能显著提高红松树高和胸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光抚育 栽针保阔 红松 胸径 树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光抚育对长白山“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结构和凋落物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亮 牟琦 +3 位作者 牟长城 张小单 庄宸 韩阳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818-822,共5页
[目的]为加快阔叶红松林恢复,完善“栽针保阔”恢复理论体系,并为阔叶红松林恢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采伐试验方法,研究上层透光抚育(对照一栽针未采伐、轻度采伐-25%、中度采伐-50%、强度采伐-75%、皆伐-100%,采伐... [目的]为加快阔叶红松林恢复,完善“栽针保阔”恢复理论体系,并为阔叶红松林恢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采伐试验方法,研究上层透光抚育(对照一栽针未采伐、轻度采伐-25%、中度采伐-50%、强度采伐-75%、皆伐-100%,采伐强度是指蓄积比例)对长白山中期(33年)“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结构、群落蓄积量及凋落物的影响规律。[结果]①随着择伐强度增大,红松的重要值逐渐上升(0.364%~0.732%),红松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上升,而阔叶树种重要值却不断下降。②轻、中度择伐较对照凋落物量(6.11±0.42~7.45±0.79t/hm^2)显著提高了8.6%和13.7%(P〈0.05),强度择伐和皆伐降低1.2%和6.7%,但仅皆伐降低显著(P〈0.05);对于凋落物碳储量,中度择伐使其凋落物碳储量(2.13±0.39~2.82±0.37t/hm^2)较对照提高19.5%(P〈0.05),皆伐使其降低9.8%(P〈0.05)。⑧皆伐、强度择伐、中度择伐和轻度择伐蓄积量(221.2~260.6m^3/hm^2)较对照群落分别提高了26.9%、19.5%、15.9%和7.7%,且均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对于红松蓄积量(36.6~184.4m^3/hm^2),皆伐、强度择伐、中度择伐、轻度择伐依次较照样地提高了5.0、4.1、2.8、1.9倍,且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促进林分稳定性、维持凋落碳储量及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综合考虑,采伐强度应以中低度透光方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光抚育 栽针保阔”红松林 群落结构 凋落物 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光抚育强度对小兴安岭“栽针保阔”红松林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亚辉 牟长城 +2 位作者 杨智慧 刘珽 李轩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4-64,共11页
【目的】揭示透光抚育对“栽针保阔”红松林中长期碳汇的影响规律,为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测定法,同步测定小兴安岭不同透光抚育强度(对照(未采伐未栽针)、轻度透光抚育(伐除上... 【目的】揭示透光抚育对“栽针保阔”红松林中长期碳汇的影响规律,为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测定法,同步测定小兴安岭不同透光抚育强度(对照(未采伐未栽针)、轻度透光抚育(伐除上层蓄积1/7)、中度透光抚育(伐除上层蓄积1/5)、强度透光抚育(伐除上层蓄积1/4))下的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杨桦次生林冠下栽植红松35年,透光抚育30年)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与土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透光抚育强度对“栽针保阔”红松林中长期碳汇作用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1)透光抚育30年后,各透光抚育强度使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的植被碳储量((81.15±3.63)~(100.24±1.10)t/hm^(2))显著降低了14.7%~19.0%(P<0.05),但各透光抚育强度之间却无显著差异性(源于上层阔叶树碳储量随透光抚育强度呈递减趋势(21.1%~31.2%),冠下红松却呈递增趋势(39.0%~107.4%))。(2)各透光抚育强度均使其土壤碳储量((108.32±6.27)~(121.42±11.75)t/hm^(2))与对照相近(−8.4%~2.7%,P>0.05),但轻度、中度和强度透光抚育却改变了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水平分布上土壤表层碳储量随透光抚育强度增大而递减;垂直分布上轻度和中度透光抚育使其由对照的上>中≈下转化为上>中>下或上≈中>下)。(3)轻度透光抚育使其生态系统碳储量((189.47±5.16)~(218.44±10.65)t/hm^(2))已得到恢复(−5.3%,P>0.05),但中度和强度透光抚育仍使其较对照显著降低9.3%和13.3%(P<0.05),且3者均使其生态系统碳储量分配比例略有改变(植被碳储量占比降低3.06%~4.57%)。(4)轻度透光抚育使其植被年净初级生产力NPP((8.02±0.79)~(9.51±0.79)t/hm^(2))和年净固碳量VNCS((3.72±0.37)~(4.42±0.37)t/hm^(2))已得到恢复(−11.5%和−9.7%,P>0.05),而中度和强度透光抚育却使其仍显著低于对照15.4%~15.7%和14.0%~15.8%(P<0.05),但各透光抚育强度之间也无显著差异性(源于上层阔叶树种年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碳量随透光抚育强度呈递减趋势(20.8%~25.6%和19.3%~24.5%),冠下红松年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碳量却呈递增趋势(0.90~1.12 t/hm^(2)和0.43~0.52 t/hm^(2)))。【结论】轻度透光抚育30年后小兴安岭“栽针保阔”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年净固碳量已得到恢复,而中、强度透光抚育使两者显著降低9.1%~14.3%和14.3%~16.7%,故从维持森林碳汇角度考虑在次生林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经营实践中采取低强度透光抚育方式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光抚育强度 碳储量 栽针保阔”红松林 小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次生林生态经营思想——栽针保阔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杰 任晓旭 侯庚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2期52-54,共3页
由于天然次生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对天然次生林的合理改造和经营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栽针保阔"经营思想不仅在天然林的经营方面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理论依据,而且在利用森林自身潜力和发挥森林的生态效... 由于天然次生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对天然次生林的合理改造和经营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栽针保阔"经营思想不仅在天然林的经营方面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理论依据,而且在利用森林自身潜力和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方面做出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红松 栽针保阔 森林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强度对不同林型“栽针保阔”红松林碳源/汇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智慧 牟长城 +2 位作者 王亚辉 李轩男 刘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32,共14页
【目的】揭示透光抚育对不同林型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碳源/汇影响规律,为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及相对生长方程法,同步测定小兴安岭3种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白桦... 【目的】揭示透光抚育对不同林型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碳源/汇影响规律,为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及相对生长方程法,同步测定小兴安岭3种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白桦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冠下栽植红松25~35年及透光抚育25~30年)在不同透光抚育强度(对照、轻度透光抚育、强度透光抚育)下的土壤异养呼吸净碳排放量(CO_(2)和CH_(4))、植被年净固碳量及相关环境因子(温度、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全氮等),并依据生态系统净碳收支,确定林型和透光抚育强度对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碳源/汇的影响规律及其机制。【结果】(1)3种林型土壤CO_(2)年均通量(159.94~207.43 mg/(m^(2)·h))既受透光抚育强度影响(强度透光抚育使蒙古栎红松林显著提高18.9%),也受林型影响(对照林分白桦红松林显著大于蒙古栎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轻、强度透光抚育下3种林型相近);各透光抚育强度对3者的土壤CH4年均通量(-0.047~-0.028 mg/(m^(2)·h))无显著影响,但白桦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显著高于蒙古栎红松林;(2)轻、强度透光抚育对3种林型的植被年净固碳量(1.66~3.99 t/(hm^(2)·a))无显著影响,但在各透光抚育强度下白桦红松林显著高于蒙古栎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105.4%~124.1%和31.0%~32.6%),山杨红松林又显著高于蒙古栎红松林(55.7%~71.1%);(3)轻度透光抚育对蒙古栎红松林(-1.93~-1.12 t/(hm^(2)·a))、白桦红松林(-0.13~0.46 t/(hm^(2)·a))和山杨红松林(-1.03~-0.65 t/(hm^(2)·a))碳汇已无显著影响,而强度透光抚育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与林型密切相关(蒙古栎红松林源强显著提高72.3%,白桦红松林由碳汇转化为弱源,山杨红松林源强变大但差异性不显著)。【结论】因此,从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维持森林碳汇方面考虑,对恢复较快的白桦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可以采取强度透光抚育,而对恢复较慢的蒙古栎红松林则适宜采取轻度透光抚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小兴安岭 栽针保阔”红松林 碳源/汇 林型 透光抚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针保阔”与红松人工更新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进祥 姜冠一 付鹏 《林业勘查设计》 1996年第1期24-24,共1页
50年代初伊春林区,按传统方式营造的红松人工纯林,60年代后半期逐渐出现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分权率高的问题。为此,从60年代未期便模拟小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一阔叶红松林的演替模式,采取“栽针保阔”的造林方式,即在郁闭度0.5—0.8的天然... 50年代初伊春林区,按传统方式营造的红松人工纯林,60年代后半期逐渐出现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分权率高的问题。为此,从60年代未期便模拟小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一阔叶红松林的演替模式,采取“栽针保阔”的造林方式,即在郁闭度0.5—0.8的天然阔叶混交林冠下进行红松人工更新,大面积地开展恢复红松资源的育林工作。十几年的观测表明,“栽针保阔”不失为解决红松人工更新的有效方法。“栽针保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针保阔 叶红松林 人工更新 林冠下造林 伊春林区 红松纯林 人工纯林 目的树种 天然混交林 6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林栽针保阔效果及影响因子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林 李巍巍 +1 位作者 于添 邓长贺 《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6-10,共5页
通过红松净光合速率测定建立红松净光合速率回归复合模型,红松幼树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呈非线性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线性正相关;叶片温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与净光合速率呈非线性负相关。以该模型依据自然环境因子估... 通过红松净光合速率测定建立红松净光合速率回归复合模型,红松幼树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呈非线性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线性正相关;叶片温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与净光合速率呈非线性负相关。以该模型依据自然环境因子估算的红松幼树光补偿点的变动范围为0~108μ mol/m^(2)·s。次生林主林层的树种组成、树冠分布及郁闭度,影响林内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盖度和光辐射强度,光合有效辐射大于100.0μ mol/m^(2)·s适合红松幼树生长的地段仅占林地面积的14.0%~22.0%。造林5年后红松幼树仍未摆脱灌木和草本层的影响,缺乏后续透光抚育使红松幼林在造林13年后的保存率仅有8.0%~26.8%。同时,狍、鹿啃食红松嫩枝反复形成28.4%~38.1%的断头率,影响红松幼树的生长演替进程也是造成保存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栽针保阔 净光合速率 生境适生性 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恢复的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屈红军 牟长城 《森林工程》 2008年第3期17-20,共4页
东北林区现有林经营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阔叶红松林。栽针保阔是恢复阔叶红松林的科学理论,但还需时间的检验并不断完善。天保工程的实施为提高现有林生产力、恢复阔叶红松林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转变观念... 东北林区现有林经营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阔叶红松林。栽针保阔是恢复阔叶红松林的科学理论,但还需时间的检验并不断完善。天保工程的实施为提高现有林生产力、恢复阔叶红松林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适当发展红松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落叶松人工林可以通过人为诱导向阔叶红松林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封山育林不利于阔叶红松林的恢复,应由"封山"向"育林"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红松林 栽针保阔 工程 近自然森林经营 封山育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林下栽植红松经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丛健 《绿色科技》 2020年第9期44-45,共2页
基于红松生长影响因子、林分空间结构调整以及经营现状,分析了当前次生林下栽植红松经营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次生林下栽植红松经营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次生林下栽植红松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松 次生林 栽针保阔 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