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王振 王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30-33,共4页
在水稻生产中,为了寻求简单高效的栽培方式,选择不同栽插方式来探究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开展大田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共设置4种栽插方式,包括2种行距的栽插、钵苗摆栽以及水直播,探究这4种栽插方式对水... 在水稻生产中,为了寻求简单高效的栽培方式,选择不同栽插方式来探究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开展大田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共设置4种栽插方式,包括2种行距的栽插、钵苗摆栽以及水直播,探究这4种栽插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 cm行距栽插处理下水稻的灌浆速率提前达到最大,之后缓慢下降,而水直播处理下水稻抽穗晚导致灌浆速率延迟达到峰值;叶绿素含量在4种处理下总体呈随生育期推进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在灌浆初期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表现为25 cm行距处理下较强,在灌浆末期其余处理水稻的叶绿素含量略高于25 cm行距处理;水稻产量表现为25 cm行距>钵苗摆栽>30 cm行距>水直播,主要是25 cm行距处理下水稻的实粒数最高,有效穗和千粒重都较高,产量三要素协调最终得到高产;从品质方面来看,水稻在钵苗摆栽处理下出米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最高,其次是25 cm行距处理,且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25 cm行距处理下保持中等水平。综上所述,25 cm行距处理下水稻的灌浆速率提前达到最大,光合能力也在灌浆期较强,这些都有利于有机物的提前大量积累,该处理下水稻产量的三要素协调发展达到最佳组合,且稻米品质也维持在中等水平,所以该区域推荐机插秧的行距为25 cm,既简化了栽培措施又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插方式 水稻 灌浆速率 叶绿素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插方式对甘薯新品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郑太波 高瑞 +3 位作者 邓长芳 闫俊 李媛 宋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19-21,共3页
为提高延安地区甘薯产量,促进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究了直插法、深斜栽插法、水平栽插法、船底形栽插法4种不同栽插方式对甘薯新品系YG2015-4-01成苗数、薯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平栽插法种植甘薯新品系YG2015-4-01薯苗成活率高... 为提高延安地区甘薯产量,促进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究了直插法、深斜栽插法、水平栽插法、船底形栽插法4种不同栽插方式对甘薯新品系YG2015-4-01成苗数、薯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平栽插法种植甘薯新品系YG2015-4-01薯苗成活率高,薯形较好,结薯个数多,产量高,商品率高,为最佳栽插方式,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栽插方式 结薯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3
作者 袁雨晴 冉世前 +2 位作者 赵小敏 蔡叶 曾涛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5期110-112,共3页
为探索在水稻种植中,能够提高产量、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提高种植效益的最佳栽插方式,以野香优莉丝为试验材料,实施宽窄行(处理1)、宽行窄株(处理2)、厢式移栽(处理3)、丢秧(处理4)、抛秧(处理5)5种栽插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 为探索在水稻种植中,能够提高产量、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提高种植效益的最佳栽插方式,以野香优莉丝为试验材料,实施宽窄行(处理1)、宽行窄株(处理2)、厢式移栽(处理3)、丢秧(处理4)、抛秧(处理5)5种栽插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方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从高到低为: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5。人工成本:处理4和处理5相对较低,分别比处理1节约270元/667 m^(2)和280元/667 m^(2)。纯收益方面,处理4最高,为1458.68元/667 m^(2),处理5次之,为1219.36元/667 m^(2),分别比处理1增加424.68元/667 m^(2)和185.36元/667 m^(2)。因此,采用处理4即丢秧的栽插方式可以实现稳产、节本、增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效益 栽插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栽插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何艳 严田蓉 +8 位作者 郭长春 李娜 彭志芸 唐源 马鹏 余华清 孙永健 杨志远 马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114,共10页
通过明确不同秸秆还田与栽插方式下水稻根系及产量形成的差异,为不同栽插方式下秸秆还田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迟熟型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置秸秆不还田、覆盖还田和翻埋还田3种还田方式,副区为人工移栽... 通过明确不同秸秆还田与栽插方式下水稻根系及产量形成的差异,为不同栽插方式下秸秆还田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迟熟型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置秸秆不还田、覆盖还田和翻埋还田3种还田方式,副区为人工移栽和毯苗机插2种栽插方式,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栽插方式下水稻根干质量、根冠比、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对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前抑后促,抑制了分蘖盛期单茎和群体根系的生长,促进了拔节期至成熟期根系的生长,齐穗期翻埋还田水稻根系生长更好,成熟期则是覆盖还田根干质量、根数更高。各生育时期根系直径,分蘖盛期和成熟期的单茎、群体根系指标以及根干质量,拔节后15 d、齐穗后15 d和成熟期单茎伤流强度均表现为人工移栽>毯苗机插,但拔节期和齐穗期根系形态指标和群体根干质量小于毯苗机插。不同于翻埋还田对毯苗机插稻齐穗期根系生长有利,覆盖还田能有效促进人工移栽稻齐穗期根系生长,减缓花后根系衰老,维持单茎较大伤流强度。2)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平均使水稻增产3.50%,与人工移栽互作的增产率为2.03%~9.81%,与毯苗机插互作的增产不明显,其中又以秸秆覆盖还田与人工移栽互作增产效果最佳。3)分蘖盛期根干质量,成熟期根干质量、单茎根系指标和群体根系指标,分别与每穗粒数、总颖花量和产量显著正相关,分蘖单茎和群体根系形态指标与有效穗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秸秆还田后人工移栽均实现了增产,而毯苗机插多表现为减产,覆盖还田产量较翻埋还田高。覆盖还田与人工移栽互作下的水稻根系早生快发、衰老慢、单茎伤流强度大,产量最高,翻埋还田促进了毯苗机插中期的根系生长,但齐穗后根系衰老快,单茎伤流强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秸秆 生长 秸秆还田 水稻 栽插方式 根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插方式对米粉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合松 王学华 +3 位作者 吴卫国 唐启源 邓立平 蔺万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1-395,共5页
以米粉专用稻品种湘早籼33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栽插规格和基本苗数对米粉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宽窄行栽培,每穴栽植4~5苗,能优化米粉稻的群体结构,缓和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的矛盾,促进其干物质生产,米粉稻产... 以米粉专用稻品种湘早籼33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栽插规格和基本苗数对米粉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宽窄行栽培,每穴栽植4~5苗,能优化米粉稻的群体结构,缓和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的矛盾,促进其干物质生产,米粉稻产量提高2.33%,与米粉加工密切相关的出糙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提高0.61%和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稻 栽插方式 群体结构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插方式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武小平 郭耀东 +3 位作者 温日宇 张红梅 姜庆国 白宇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研究6种不同栽插方式对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产量的影响,为脱毒甘薯的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脱毒甘薯北京553为材料。6个处理分别为:A1不带根"┏┛"型栽插法(5节入土3节)、A2不带根倒"7&q... [目的]研究6种不同栽插方式对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产量的影响,为脱毒甘薯的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脱毒甘薯北京553为材料。6个处理分别为:A1不带根"┏┛"型栽插法(5节入土3节)、A2不带根倒"7"型栽插法(5节入土3节)、A3带根倒"7"栽插法(5节入土3节)、A4不带根"V"型栽插法(5节入土3节)、A5(CK)带根"V"型栽插法(5节入土3节,为目前山西地区甘薯生产上使用的栽插法)、A6不带根直插法(5节入土2节)。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4次重复。[结果]在6种栽插方式中,A1栽插方式产量最高,折合产量达到32 901.45 kg/hm2,比A5(CK)增产21.5%,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型栽插法(5节入土3节)操作简捷,入土深度适宜,能合理利用垄层空间,产量高,适合山西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甘薯 栽插方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早稻栽插方式对产量和米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勇 宋国清 +3 位作者 汪莲爱 居超明 张光明 廖贡献 《湖北农业科学》 1996年第6期19-22,共4页
杂交早稻采用4种栽插方式的稻谷产量、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存在差异。采用适当稀植、株行距大的10cm×233cm方式能协调植株个体与群体生长的关系,保持稻株适宜的营养面积和空间,促进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减少... 杂交早稻采用4种栽插方式的稻谷产量、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存在差异。采用适当稀植、株行距大的10cm×233cm方式能协调植株个体与群体生长的关系,保持稻株适宜的营养面积和空间,促进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减少垩白率和垩白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栽插方式 产量 米质性状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栽插方式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杜康 林赵淼 +3 位作者 张新城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8-131,共4页
以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和栽插方式(常规手栽和机插)两种处理,分析了栽插方式对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降低了水稻幼苗单株茎蘖数、株高、干物质积... 以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和栽插方式(常规手栽和机插)两种处理,分析了栽插方式对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降低了水稻幼苗单株茎蘖数、株高、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钾含量。栽后20 d,秸秆还田幼苗单株茎蘖数、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根系活力分别较秸秆不还田处理降低17.3%、29.4%、11.5%和14.0%。秸秆还田条件下,与常规手栽相比,机插水稻幼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单株茎蘖数、株高和地上部氮含量降低。栽后20 d,机插处理地下部干物质量和根系活力分别降低57.1%和26.1%。抑制根系生长、降低根系活力,可能是秸秆还田条件下机插稻僵苗发生较为普遍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栽插方式 根系活力 营养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褐飞虱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芳 江涛 +5 位作者 赵俊玲 张桥 秦吉祥 石细敏 包善微 傅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9-161,共3页
对江苏省仪征市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总体表现为手栽稻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天敌蜘... 对江苏省仪征市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总体表现为手栽稻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蜘蛛量表现为机插稻上最高,手栽稻次之,直播稻最低,黑肩绿盲蝽的数量手栽稻显著高于机插稻与直播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插方式 褐飞虱 天敌 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甘薯新品种徐紫薯8号栽植密度与栽插方式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蒲建刚 王德贤 +5 位作者 赵尚文 韩菊梅 王希恩 张光耀 韩瑜 苏凡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第19期11-13,共3页
通过引进徐紫薯8号秧苗,开展徐紫薯8号的栽培密度、秧苗栽插方式及不同海拔的生态区域示范,初步确定徐紫薯8号在天水市的适宜栽培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秧苗栽插方式以船形法为宜。
关键词 天水市 徐紫薯8号 栽植密度 栽插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旱育秧不同栽插方式对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辉 钟华义 +1 位作者 刘元士 蒋颖 《耕作与栽培》 2008年第6期20-20,15,共2页
研究通过水稻旱育秧不同栽插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抛秧在生产上表现为大田返青早、分蘖快、有效分蘖期长、增加了有效穗,提高了结实率,营养生长旺盛,有利于后期的物质运转和干物质的积累。撒抛比宽行窄距的方式每667m2增产53.9kg,劳动力... 研究通过水稻旱育秧不同栽插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抛秧在生产上表现为大田返青早、分蘖快、有效分蘖期长、增加了有效穗,提高了结实率,营养生长旺盛,有利于后期的物质运转和干物质的积累。撒抛比宽行窄距的方式每667m2增产53.9kg,劳动力生产成本减少40元,净产值增121.2元;点抛比宽行窄距的方式产量略高,每667m2增9.2kg,劳动力生产成本减少40元,净产值增49.8元;抛秧增产效果较明显,且能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因此,在水稻大面积生产上,有水源灌溉的区域,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抛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插方式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太湖地区前季稻栽插方式比较研究
12
作者 沈明星 乔中英 +2 位作者 冯瑞兴 孙华 姚月明 《作物研究》 2001年第4期16-18,34,共4页
研究了 5种不同栽插方式对前季稻产量和生育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前季稻实行机摆秧、机播秧、抛秧 3种简化栽插方式均能获得 75 0 0 kg/hm2 以上的产量 ,产量潜力可超过 85 0 0kg/hm2 (机摆秧 874 8.0 0 kg/hm2 ) ,比对照人工手插分... 研究了 5种不同栽插方式对前季稻产量和生育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前季稻实行机摆秧、机播秧、抛秧 3种简化栽插方式均能获得 75 0 0 kg/hm2 以上的产量 ,产量潜力可超过 85 0 0kg/hm2 (机摆秧 874 8.0 0 kg/hm2 ) ,比对照人工手插分别增产 2 7.5 8% ,13.98% ,11.5 0 %。机直播较对照增产 4 .2 9% ,播种量 12 0 kg/hm2 ,行距 2 5 cm的小区试验产量为 84 13.6 5 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栽插方式 太湖地区 双季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宜贵 周福才 +1 位作者 孙万庭 季松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475-5476,共2页
对江苏响水地区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秧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和常规育秧手插移栽田相比,在分蘖末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灰飞虱分别降低... 对江苏响水地区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秧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和常规育秧手插移栽田相比,在分蘖末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灰飞虱分别降低46.6%、44.7%和33.4%,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无大变化;在抽穗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褐飞虱分别降低10.6%、3.6%和25.7%,稻纵卷叶螟分别减轻了34.9%、46.2%和62.5%。说明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等轻型栽培方式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主要害虫发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插方式 飞虱 稻纵卷叶螟 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插方式和密度互作对鲜食甘薯产量和商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冰洁 王晓陆 +1 位作者 史春余 柳洪鹃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38,共5页
为构建鲜食甘薯优质高效群体及确定其最优农艺参数,本试验以鲜食型甘薯品种烟薯25为材料,设置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两因素裂区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块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斜插秧条件下,与其它密度相比... 为构建鲜食甘薯优质高效群体及确定其最优农艺参数,本试验以鲜食型甘薯品种烟薯25为材料,设置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两因素裂区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块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斜插秧条件下,与其它密度相比,栽插密度为66705株/hm^(2)处理(SD20)的块根整齐度、中型薯率和块根产量最高,单薯重变异系数降低8.58%~61.71%,中型薯率提高0.42%~29.44%,块根产量提高2.91%~20.82%;平插方式下,与其它密度相比,栽插密度78465株/hm^(2)处理(HD17)的块根整齐度、中型薯率和块根产量最高,单薯重变异系数降低2.95%~67.62%,中型薯率提高2.07%~56.75%,块根产量提高3.35%~13.36%。综上,斜插秧66705株/hm^(2)(SD20)或平插秧78465株/hm^(2)(HD17)能够获得较高产量和较优商品品质,斜插秧66705株/hm^(2)产量最高,平插秧78465株/hm^(2)薯块商品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甘薯 栽插方式 栽插密度 块根产量 商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文淑 曹英 +4 位作者 吴利森 龚吉和 唐新媛 吕泽林 王育蓉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9期49-52,共4页
为了研究杂交水稻进一步高产的栽插方式,我们采用对比试验,分析4种不同栽插方式对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形栽培、宽窄行错窝栽培和宽行条栽栽培,能够控制和提高栽插密度,进行合理的稻体空间配植,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优化... 为了研究杂交水稻进一步高产的栽插方式,我们采用对比试验,分析4种不同栽插方式对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形栽培、宽窄行错窝栽培和宽行条栽栽培,能够控制和提高栽插密度,进行合理的稻体空间配植,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优化群体结构,有利于"库、源、流"协调发展,有效增加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有效穗和实粒数,比生产上应用的宽行稀窝栽培增产14.75%以上,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插方式 产量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产量形成及结薯习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胡启国 储凤丽 +2 位作者 王文静 刘亚军 杨爱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763-766,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产量和结薯习性的影响,以全国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采用2个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进行了6个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以平栽高密度处理最高,对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 为了探讨不同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产量和结薯习性的影响,以全国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采用2个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进行了6个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以平栽高密度处理最高,对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栽插密度>栽插方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以平栽低密度处理最高,对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栽插方式>栽插密度。从试验看,平栽、栽插密度5.25万株/hm2组合有利于发挥商薯19的高产潜力;平栽、栽插密度3.75万株/hm2组合能让商品薯产量、商品薯率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插方式 栽插密度 产量 结薯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杂交水稻黔优107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伍玉春 吴薇 +3 位作者 牟锦武 陈惠查 游俊梅 阮仁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37-39,共3页
为探索早熟杂交稻黔优107的高产栽培技术,2007年在安顺高海拔区(1 410 m)中等肥力田,进行了一组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栽插处理平均产量632.6 kg/667m2,比宽行窄株栽插处理平均产量增产5.5%;最佳处理产量达646 kg/667... 为探索早熟杂交稻黔优107的高产栽培技术,2007年在安顺高海拔区(1 410 m)中等肥力田,进行了一组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栽插处理平均产量632.6 kg/667m2,比宽行窄株栽插处理平均产量增产5.5%;最佳处理产量达646 kg/667m2,其栽插规格为(33.3+16.65)cm×15.23 cm,密度为1.75万穴/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黔优107 早熟品种 栽插方式 密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薯套种模式中烟叶密度和甘薯栽插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勇跃 刘志坚 +1 位作者 秦素研 李建国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47-49,共3页
选取烟叶密度和甘薯栽插方式两个因素,研究它们对烟薯套种栽培中烟叶产量和甘薯产量的影响及其最终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烟薯套种栽培中只有在合理的烟叶密度(666.7 m2密度1 000株)和适宜的甘薯栽插方式下(两株烟间1穴2株甘薯)才能获... 选取烟叶密度和甘薯栽插方式两个因素,研究它们对烟薯套种栽培中烟叶产量和甘薯产量的影响及其最终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烟薯套种栽培中只有在合理的烟叶密度(666.7 m2密度1 000株)和适宜的甘薯栽插方式下(两株烟间1穴2株甘薯)才能获得最好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甘薯 套种模式 栽插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与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姚支农 付国林 李定超 《耕作与栽培》 2010年第2期40-40,61,共2页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与密度试验表明,在8004~15467窝/667m2密度范围内宽行窄株栽插与宽窄行栽插两种栽插方式的产量无明显差别;宽行窄株栽培较宽窄行栽培经济。
关键词 安龙 水稻 栽插方式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早稻不同栽插方式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虹夙 康维 +1 位作者 李万里 曾建胜 《作物研究》 2013年第4期307-309,共3页
通过对杂交早稻机插、抛秧、手插3种不同栽插方式的分蘖动态、生长发育进程、穗粒结构与产量、人工投入与物化成本等的对比分析,发现:早稻机插栽培时因秧苗的机械损伤使返青分蘖推迟,早期分蘖少,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较少,穗... 通过对杂交早稻机插、抛秧、手插3种不同栽插方式的分蘖动态、生长发育进程、穗粒结构与产量、人工投入与物化成本等的对比分析,发现:早稻机插栽培时因秧苗的机械损伤使返青分蘖推迟,早期分蘖少,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较少,穗形偏小,分别比抛秧与手插秧减产2.76%与5.58%,用工比手插秧节省36.6%,比抛秧多8.3%,每公顷纯收入比手插秧多415.5元,比抛秧少1 744.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栽培 栽插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