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党参栽培生长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胡琼 郑钰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69-70,92,共3页
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明党参的栽培生长因子是研究热点。在此对明党参播种和组织培养2种繁殖方式及其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重点就种子产量、质量、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光照、土壤性质对种苗生长的影响... 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明党参的栽培生长因子是研究热点。在此对明党参播种和组织培养2种繁殖方式及其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重点就种子产量、质量、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光照、土壤性质对种苗生长的影响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保护和人工繁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党参 栽培生长 种繁 组织培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富士苹果树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6期54-54,58,共2页
阐述了红富士苹果树的生长特性,如生长旺盛、早果丰产、质优耐藏、异花授粉、抗逆性差,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红富士苹果树在当地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富士苹果 生长特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棱草属的引种及生长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萃蓉 刘先齐 张遂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8-322,共5页
对我国特有植物四棱草属(Schnabelia)的四棱草(S.oligophylla)和四齿四棱草(S.tetrodenta)进行引种栽培及生长发育的观察,首次发现2种植物的同一植株上,均有开花授粉型和闭花授粉型的二型... 对我国特有植物四棱草属(Schnabelia)的四棱草(S.oligophylla)和四齿四棱草(S.tetrodenta)进行引种栽培及生长发育的观察,首次发现2种植物的同一植株上,均有开花授粉型和闭花授粉型的二型花。还揭示该属植物的繁育方式;开花结实;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棱草属 唇形科 引种 栽培生长 发育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工厂化栽培适宜菌株筛选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金宇昌 冯占 +3 位作者 李峙净 杨永凯 李贺文 杨瑞恒 《食用菌》 2020年第5期19-21,共3页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灰树花菌株,比较分析了H1、H2、H5、庆6四个灰树花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长势、栽培周期、子实体单产、子实体品质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结果表明:①菌丝生长阶段:菌株H1、H5菌丝生长势最好且生长速度较快;②出菇期:...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灰树花菌株,比较分析了H1、H2、H5、庆6四个灰树花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长势、栽培周期、子实体单产、子实体品质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结果表明:①菌丝生长阶段:菌株H1、H5菌丝生长势最好且生长速度较快;②出菇期:菌株H1出现原基时间(5 d)、子实体成熟时间(13 d)、栽培周期(43 d)均短于其他菌株;③子实体单产:H1的平均单产最高,较其他菌株平均高约13~18 g,差异显著;④生物学转化率:H1(39.67%)>庆1(36.26%)>H5(35.97%)>H2(34.97%);⑤子实体品质:H1的子实体品质较好,其次是菌株H5。H1菌株更适合工厂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工厂化栽培品种比较生长速度 生长周期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栾景贵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年第5期19-19,共1页
本文介绍了薏苡的生长习性,从选地、整地、播种及田间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薏苡的栽培技术,对指导本地区的薏苡栽培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生长习性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早春松花菜与西瓜套作高效栽培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庆幈 沈少华 +2 位作者 彭春风 袁倩 车品高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206-206,209,共2页
利用大棚等设施栽培早春松花菜,在花菜生长后期套种早熟西瓜,采用吊蔓立体高效栽培方法,设施时空利用率高。该栽培模式总收益18.922 5万元·hm-2。
关键词 利用大棚等设施栽培早春松花菜 在花菜生长后期套种早熟西瓜 采用吊蔓立体高效栽培方法 设施时空利用率高.该栽培模式总收益18.922 5万元·h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light uniformity by lighting arrangement for standardized crop production
7
作者 Lee Hwa-Soo Kwon Sook-Youn Lim Jae-Hy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311-4319,共9页
In a commercialized, fully artificial plant factory, artificial luminaire is arranged in a unified way using a general illumination theory, an actual measurement, or an empirical methodology. However, with these metho... In a commercialized, fully artificial plant factory, artificial luminaire is arranged in a unified way using a general illumination theory, an actual measurement, or an empirical methodology. However, with these methods, lightings are implemented without considering specific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ing or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omponent that constructs a cultivation system, resulting in an amount of light that becomes irregular. The amount of lighting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growth and quality of crops, and the deviation between points where cultivated crops are located causes quality difference in the produced crops, thus impairing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a plant factory. In this regard, a simulation to figure out an optimum lighting layout was performed. Arrangements based on the spectrum distribution of light source and reflector materials were implemented to ascertain the distance between lighting and height of lighting and gather information in the pre-treatment process to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light in the plant cultivation system. Improvement of around 15% in light uniformity is achieve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system after the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his result would reduce the deviation in crop growth to make uniform quality crop production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quality crop light uniformity improvement optimal lighting layout fully artificial plant factory Relux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