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土壤水分、容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石绍河
肖佳雷
+5 位作者
刘宝海
符强
薛英会
刘立超
王贵江
李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1-785,共5页
以不同栽培技术为切入点,用大豆半矮秆品种绥农22为试材,于2010年开展了不同栽培技术组合对大豆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0~10 cm的土壤含水量,覆膜+垄沟深松、大垄密植+垄沟深松、平播密植、平播密植+化控+深松栽培技术分别较对...
以不同栽培技术为切入点,用大豆半矮秆品种绥农22为试材,于2010年开展了不同栽培技术组合对大豆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0~10 cm的土壤含水量,覆膜+垄沟深松、大垄密植+垄沟深松、平播密植、平播密植+化控+深松栽培技术分别较对照("垄三"栽培)增加10.57%、3.17%、4.41%和2.62%;分枝期0~50 cm土壤含水量,覆膜+垄沟深松、"垄三"+化学调控、大垄密植+垄沟深松、平播密植栽培分别较对照增加8.13%、3.06%、4.73%和1.48%。大豆行间覆膜+垄沟深松与大垄密植+垄沟深松的耗水量少、土壤容重低,水分利用率高,并分别较对照极显著增产20.83%和11.96%。因此以上2项技术对大豆抗旱节水及增产效果明显,可以在黑龙江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栽培技术组合
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土壤水分、容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石绍河
肖佳雷
刘宝海
符强
薛英会
刘立超
王贵江
李炜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1-785,共5页
基金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资助项目(200903007-09)
文摘
以不同栽培技术为切入点,用大豆半矮秆品种绥农22为试材,于2010年开展了不同栽培技术组合对大豆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0~10 cm的土壤含水量,覆膜+垄沟深松、大垄密植+垄沟深松、平播密植、平播密植+化控+深松栽培技术分别较对照("垄三"栽培)增加10.57%、3.17%、4.41%和2.62%;分枝期0~50 cm土壤含水量,覆膜+垄沟深松、"垄三"+化学调控、大垄密植+垄沟深松、平播密植栽培分别较对照增加8.13%、3.06%、4.73%和1.48%。大豆行间覆膜+垄沟深松与大垄密植+垄沟深松的耗水量少、土壤容重低,水分利用率高,并分别较对照极显著增产20.83%和11.96%。因此以上2项技术对大豆抗旱节水及增产效果明显,可以在黑龙江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大豆
栽培技术组合
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
产量
Keywords
Soybean
Soil moisture
Soil bulk density
Yield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土壤水分、容重及产量的影响
石绍河
肖佳雷
刘宝海
符强
薛英会
刘立超
王贵江
李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