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网尺度下典型旅游城市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和时空分异特征--以三亚为例 被引量:29
1
作者 马勇 凌旋 童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542-7554,共13页
以典型旅游城市三亚市为案例地,利用2006—2018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ArcGIS平台定量识别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在1km×1km格网尺度下估算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 以典型旅游城市三亚市为案例地,利用2006—2018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ArcGIS平台定量识别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在1km×1km格网尺度下估算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与旅游地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2006—2018年间,三亚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由6.73×10^(9)元降至5.76×10^(9)元,累计减少9.78×10^(8)元;(2)空间格局上,三亚市呈“南低北高”空间分异格局,2006—2018年增值区域连片分布于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南部区域,且呈逐年减少趋势,减值区域集聚于天涯区东北部、海棠区;(3)空间集聚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截面各年份均呈显著空间正相关且相关性先降后增。高高集聚区位于天涯区北部区域,低低集聚区分布于沿海、海湾地区;(4)旅游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关联性较强。三亚市天涯区北部林地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下降但绝对数值稳定,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来源;旅游发展较为迅速的三亚湾、崖州湾以及海棠湾,相对增值区域较多,但绝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显著,严重滞后于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分异特征 典型旅游城市 格网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网尺度对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研究——以河南封丘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汤庆新 张保华 +4 位作者 张金萍 刘子政 周长辉 刘子亭 杨菁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79-3679,3683,共2页
将GIS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设置不同的格网尺度,运用FRAGSTATS软件来获取相应的指数值,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格网尺度上的景观指数。结果表明,封丘县破碎缀块尺度大多在60-90m;随着格网尺度的不断增大,缀块的形状... 将GIS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设置不同的格网尺度,运用FRAGSTATS软件来获取相应的指数值,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格网尺度上的景观指数。结果表明,封丘县破碎缀块尺度大多在60-90m;随着格网尺度的不断增大,缀块的形状越来越规则;当格网过大时,占有较大比重的类型会合并相邻的其他类型的小缀块,造成数据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网尺度 景观格局 封丘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尺度的新城区可持续空间形态要素测度研究——以宁波鄞州新城区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肖惠 叶宇 +4 位作者 杨兰 王龙升 车茜 宋彦华 姚士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29-1939,共11页
基于城市形态学,提出良好的街道可达性、适宜的建设强度与建筑形态、足够的功能混合度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基础,以宁波市鄞州新城区为例,通过空间句法、空间矩阵、混合功能指标测度其城市空间形态要素,结果表明:1)鄞州新城... 基于城市形态学,提出良好的街道可达性、适宜的建设强度与建筑形态、足够的功能混合度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基础,以宁波市鄞州新城区为例,通过空间句法、空间矩阵、混合功能指标测度其城市空间形态要素,结果表明:1)鄞州新城区街道网络整体协同能力较强,建筑形态以中层板式及围合式、低层围合式、高层板式为主,单一功能用地占主导地位,完全混合用地仅占1.73%;2)鄞州新城区空间活力中值区占比最高,通过密度-形态关联性分析,其在多层高覆盖率的形态区间被屏蔽;3)功能混合、可达性、建筑强度及形态之间重合度较高,高容积率(>2.2)单元格中有64.54%聚集在可达性高值区,双功能、多功能混合单元有50.25%、85.71%聚集在可达性高值区,混合单元有公共设施用地时混合功能-可达性关联的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 城市空间形态 格网尺度 空间活力 鄞州新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尺度的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杨光宗 吕凯 李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130,共10页
研究目的:基于格网尺度,探究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及其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多样性指数、生态价值评估模型、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结果:(1)近10年南昌市建设用... 研究目的:基于格网尺度,探究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及其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多样性指数、生态价值评估模型、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结果:(1)近10年南昌市建设用地增加最多,耕地数量减少最大;建设用地呈“一江两岸双中心分布”;耕地主要集中在南昌市北部鄱阳湖平原以及境内河湖平原上;各种地类在快速城市化时期演变较为复杂。(2)在1km×1km格网尺度下,ESV总值先增加后减少,整体从353.91亿元降至351.79亿元,表明南昌市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潜力巨大;其中水资源供给占南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8.26%。(3)在空间上,各地类ESV表现为正相关性和聚集分布,ESV较低值区范围最广;总体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局部呈现高低、低高集聚,自然资源禀赋与人类活动是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在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中应当强调生态溢出价值的“集中连片式”保护模式,“组团式”生态治理模式,“廊道式”集约化开发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析 格网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都市圈格网尺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光朋 刘连友 胡子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6-193,共8页
气候变化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都市圈的洪涝灾害,准确的评估都市圈的风险等级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该文根据所选取的14个评价指标,以格网尺度(1 km×1 km)为评价单元,采用基于组合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京津冀都市... 气候变化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都市圈的洪涝灾害,准确的评估都市圈的风险等级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该文根据所选取的14个评价指标,以格网尺度(1 km×1 km)为评价单元,采用基于组合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京津冀都市圈的洪涝灾害进行了风险等级评价,并采用历史洪水和人员伤亡点位数据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大致以北京市为中心,呈"花瓣状"的空间分布格局;此外,量化了京津冀都市圈152个区县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与IPCC AR5方法相比,模糊综合评价法可降低风险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能够获得客观的风险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 格网尺度 组合权重 京津冀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尺度空间分异——格局、过程与驱动力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月 刘静兰 +2 位作者 白晓永 冯霞 邱林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62-3078,共17页
生态系统服务分级管理对探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的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差异变化成因有着极大的诉求,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尺度变化过程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贵州马尾河流域为研究对... 生态系统服务分级管理对探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的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差异变化成因有着极大的诉求,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尺度变化过程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贵州马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500 m×500 m、1000 m×1000 m、1500 m×1500 m和2000 m×2000 m四种格网尺度单元,综合运用ESV当量系数法、敏感性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技术手段,明晰不同格网尺度下流域ESV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多元驱动因素对ESV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500—2000 m格网尺度中,流域ESV的空间分布特征兼具一致性与差异性,整体表现为西、东部较高,南、北部相对较低,沿水域形成一条ESV高值带,且ESV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随着格网尺度增大,流域ESV整体特征更为突出,但精细度有所降低,其空间相关性和聚集效应逐渐减弱。(2)流域ESV空间异质性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双重影响,其中,人为影响指数在不同格网尺度下始终是影响流域ESV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且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q值均超过50%,相较于单一因子效应,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ESV空间分异的贡献更为突出。在500 m格网尺度中,人为影响指数与土地利用类型的交互作用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解释力,达到78.7%,而在较大尺度中,其与高程的交互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各驱动因素对ESV的影响具有尺度差异,较小尺度下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在不同格网尺度下,人为影响指数对ESV均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部分驱动因素对ESV所呈现的显著性和作用方向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旨在为调控各类驱动因素以制定马尾河流域生态系统多级管理决策,乃至推动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精准治理和多层次人地耦合协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格网尺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格网的耕地信息无损提取与表达——以山西省芮城县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鹏 毕如田 +1 位作者 徐振 高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6-713,共8页
为满足多尺度的耕地资源精细化管理需求,解决面积占优格网化方法(Rule of Max Area,RMA)精度依赖于最佳尺度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尺度格网的耕地信息无损提取与表达方法。基于山西省芮城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创建32m×32m、64m... 为满足多尺度的耕地资源精细化管理需求,解决面积占优格网化方法(Rule of Max Area,RMA)精度依赖于最佳尺度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尺度格网的耕地信息无损提取与表达方法。基于山西省芮城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创建32m×32m、64m×64m、128m×128m、256m×256m、512m×512m 5个不同尺度的格网数据,并以32m×32m为基础格网数据集进行耕地信息无损格网化,通过Arc Engine二次开发实现了多尺度格网的耕地信息的快速提取,提出了基于格网耕地纯度指数表达耕地空间分布的方法并制作了专题图。采用耕地面积误差分析方法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多尺度耕地格网数据中的耕地面积误差均小于0.1m^2,实现了无损格网表达;多尺度耕地格网数据的平均中心相差小于1m,分布方向角平均小于0.1°,表明耕地信息无损提取方法能精确提取耕地的数量信息和分布情况。对比RMA方法格网化结果,基于耕地纯度指数表达方法能定量化表征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多尺度耕地资源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格网 无损格网 耕地纯度 信息提取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的南昌市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36
8
作者 王贝贝 丁明军 +1 位作者 管琪卉 艾嘉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460-5472,共13页
科学评价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公里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以快速城市化区域典型代表南昌市为研究区,通过SRP概念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17个评价指标,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全局Mo... 科学评价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公里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以快速城市化区域典型代表南昌市为研究区,通过SRP概念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17个评价指标,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全局Moran′s I指数以及LISA聚类图,量化分析了2000—2015年南昌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南昌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由轻度脆弱向中度脆弱演变的趋势;(2)2000—2015年南昌市各县(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差异明显,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脆弱性程度最高,其他县(区)脆弱性增幅较大;(3)2000和2015年南昌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为正相关,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极度脆弱区,低低聚集区与微度和轻度脆弱区相关;(4)研究时段内,南昌市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驱动力为人口密度、人均GDP、人均耕地、坡度、地形起伏度、年均气温、极端最高温、极端最低温、年均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格网尺度 驱动力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尺度下土壤养分的最佳采样尺度确定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冲冲 毕如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合理的采样尺度,尤其是在大尺度区域,对实时掌控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精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为例,以368 843个土壤养分采样点数据为原始数据,选择11个格网尺度(0.5km×0.5km、1km×1km、1.5km×1.... 合理的采样尺度,尤其是在大尺度区域,对实时掌控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精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为例,以368 843个土壤养分采样点数据为原始数据,选择11个格网尺度(0.5km×0.5km、1km×1km、1.5km×1.5km、2km×2km、2.5km×2.5km、3km×3km、3.5km×3.5km、4km×4km、4.5km×4.5km、5km×5km、5.5km×5.5km)对土壤养分点进行样点选择,比较分析不同尺度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基本统计信息、半方差变异函数和普通克里金插值精度,以确定山西省土壤养分的最佳采样尺度。研究表明:在不同尺度下,这4种土壤养分均处于中等变异强度,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变化不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大尺度下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变大,速效钾则变化不明显,速效磷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较差,对该指标进行了剔除。分析不同尺度下插值精度指标,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的最佳预测尺度分别为4.5km、3.5km、2.5km尺度。综合各分析结果,最后确定2.5km为山西省土壤养分最佳的采样尺度。对不同地貌原始密度样点和2.5km尺度下样点空间制图,分析不同地貌下土壤养分含量各等级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差异,发现两种密度分布状况在不同地貌、不同等级的差异甚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格网尺度 半变异函数 普通克里金插值 最佳采样尺度 省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琳娜 赵牡丹 +2 位作者 李云绯 樊艺 王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两者时空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西安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00、2010和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在2 km×2 km... 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两者时空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西安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00、2010和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在2 km×2 km格网尺度下构建ESV评估模型、ESV流向损益模型、人类活动强度(human activity intensity,HAI)指数评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ESV与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18年间,西安都市圈ESV在时间尺度上呈持续下降趋势,近30年间共降低12.8亿元;在空间尺度上呈现以西安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递增的分布格局;(2)ESV增益主要源于耕地转为林地、水域和草地;ESV亏损主要源于耕地、建设用地的转入以及水域的转出;(3)人类活动强度整体呈现以西安主城区为中心向南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影响区集中分布在西安主城区及其周边地区,低影响区分布于研究区南北两端;(4)ESV与人类活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两者聚类关系以低-高和高-低聚集方式为主,低-高和高-低聚集区域显著性水平高。期望通过对ESV与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关系分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人类活动强度 格网尺度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性 西安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研究
11
作者 方朂锡 向丽 +4 位作者 蒲婕 张奇 陈虎 涂怡 孙毅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9期86-91,共6页
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科学评估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对制定生态保护政策以及确保生态安全格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的ESV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土... 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科学评估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对制定生态保护政策以及确保生态安全格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的ESV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土地利用和ESV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格网尺度下的ESV和ESV变化量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0-2020年,林地是主要地类,平均占比80%以上,耕地面积增加量最多(255.84hm^(2)),林地面积减少量最大(-318.52hm^(2)),建设用地增加速度最快,动态度为9.32%;20年间ESV总量保持相对稳定态势,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ESV表现为林地>耕地>水体>草地>建设用地;ESV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局部分散”格局,减少量为0~100万元的格网面积最多,变化最剧烈的区域是恩施市城区和巴东县北部;各时期全局Moran′s I结果说明ESV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正向自相关性,并在时间上保持较高程度一致性,ESV高值、低值聚集特征明显;20年间ESV变化量“冷点区”和“热点区”均增加,2010-2015年ESV变化最显著,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来凤县、巴东县北部和利川市西部等区域,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恩施市中部、咸丰县西部以及各县市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时空格局 土地利用 空间自相关 格网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口分布空间模拟 被引量:24
12
作者 高倩 阿里木江.卡斯木 《西北人口》 CSSCI 2017年第3期113-120,共8页
针对城市群中小尺度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对空间型人口分布数据的需求,以DMSP/OLS夜间灯光卫星数据为依据,借助土地利用/覆盖矢量数据集提取居住用地信息,采用GIS与SPS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夜间灯光像元DN值与人口统计数据的相关性,构建天山... 针对城市群中小尺度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对空间型人口分布数据的需求,以DMSP/OLS夜间灯光卫星数据为依据,借助土地利用/覆盖矢量数据集提取居住用地信息,采用GIS与SPS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夜间灯光像元DN值与人口统计数据的相关性,构建天山北坡城市群2002和2012年份人口分布的空间化模型,并制作1km格网尺度的人口密度专题图。采用重心模型和偏移-分享模型识别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内部差异。结果表明:1.基于DMSP/OLS最佳阈值分割法提取的居住区用地,与同期NLCD数据匹配精度达93.94%、94.90%,匹配度较高;2.灯光像元DN值与人口数量存在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根据该模型得到的人口空间化数据,经校验能较贴合反映实际分布情况;3.2002~2012年,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口分布重心呈向乌鲁木齐市靠近的变动态势,迁移直线距离约8.15km,乌鲁木齐人口增长相对快速、呈集聚趋势,其他9市/县人口增长缓慢、呈扩散趋势。分析认为,空间化模拟的人口密度能够较为贴切地反映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口分布现状,可为今后区域人地关系研究和社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人口空间化 格网尺度 天山北坡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R模型的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祁兰兰 王敏 +5 位作者 王卿 吴建强 张小乐 卢蒙 徐锐 黄晶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527-9538,共12页
抚仙湖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储备区,生态安全地位重要。本研究以该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隐患-响应”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基于格网尺度分析其1987—2020年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空间差... 抚仙湖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储备区,生态安全地位重要。本研究以该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隐患-响应”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基于格网尺度分析其1987—2020年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空间差异性明显,生态安全状况以中度安全(Ⅳ级)与高安全(Ⅴ级)状态为主,主要分布于流域四周,生态不安全(Ⅰ级)、较不安全(Ⅱ级)、临界安全(Ⅲ级)成片地集中于流域南北岸及东岸中部的人口农业密集区。(2)研究区生态安全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较高,且逐期上升,集聚效应增强,并以高高(HH),低低(LL)集聚为主,HH区域集中于流域西北,东南,西岸中部片区,LL区域分布于流域北岸人口密集区及南岸的农业地带。(3)研究区生态安全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度、人口密度上空间分异规律明显,生态不安全(Ⅰ级)在建设用地分布居多,生态较不安全(Ⅱ级)和生态临界安全(Ⅲ级)以耕地分布为主,生态中度安全(Ⅳ)和高安全(Ⅴ级)主要分布在林地。生态安全分别与坡度、人口密度存在明显的分异特征,坡度增加,生态安全水平高,人口密度变大,生态安全质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格网尺度 SDR模型 抚仙湖流域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流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51
14
作者 刘海龙 王炜桥 +2 位作者 王跃飞 丁娅楠 田庆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52-3964,共13页
基于格网尺度,在定量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生物多样性敏感性的基础上,对汾河流域综合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圈层分析方法,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研究区重度、极度敏感区面... 基于格网尺度,在定量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生物多样性敏感性的基础上,对汾河流域综合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圈层分析方法,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研究区重度、极度敏感区面积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与流域地形分布具有一致性;生态敏感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在空间上呈连片连带式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特征,随着高高、低低聚集网格数量的减少,生态敏感性空间结构逐渐趋于离散化;结合圈层分布,可将西南象限9—13圈层的吕梁山区与东南象限9—13圈层的太岳山区识别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此类区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体现了地形因素对流域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区生态敏感性变化是生态本底与人类胁迫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格网尺度 时空演变 空间分析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15
作者 肖东升 杨松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9,共10页
人口空间分布信息是地理学科、资源学科和社会学科等研究中的基础信息,在城市规划和应急救援等实际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多种辅助数据,可以很好地模拟人口分布情况。夜间灯光数据综合反映着人口分布活动... 人口空间分布信息是地理学科、资源学科和社会学科等研究中的基础信息,在城市规划和应急救援等实际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多种辅助数据,可以很好地模拟人口分布情况。夜间灯光数据综合反映着人口分布活动情况,与传统遥感数据相比,具有数据获取方便、数据量小、覆盖范围广和数据更新快等优点。随着美国军事气象卫星计划搭载的线性扫描业务系统(defense meteorolgical satellite program-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DMSP-OLS)、美国国家极地轨道卫星搭载的新一代可见光及近红外辐射仪(national polar orbiting partnership-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NPP-VIIRS)及其他平台的发展,连续获取夜间灯光数据成为可能,基于这类数据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受到学者的重视,在区域尺度的人口估算和格网尺度的人口分布模拟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其中也存在着数据、尺度、模型方法及精度验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详细阐述了夜间灯光数据特征及获取平台的基础上,对已有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方法及模型进行了对比总结,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现有解决方法,并对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人口分布 数据校正 格网尺度 精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特征——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珂伶 杨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6-414,共9页
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研究集中于区域尺度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优化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探究尺度关联问题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分必要。基于统计数据和格网数据,在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基... 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研究集中于区域尺度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优化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探究尺度关联问题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分必要。基于统计数据和格网数据,在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基础上,结合生态学科的能值理论,分别在城市和格网两个尺度探求北京市2005—2018年水资源开发利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2005—2018年,北京市生态赤字明显。水资源能值生态足迹(WEEF)年均值为0.35 hm^(2)/人,水资源能值生态承载力(WEEC)年均值为0.05 hm^(2)/人;(2)北京市多年处于水资源生态不安全状态,水资源生态压力(WEFI)年均值为7.37,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性(WEECI)年均值仅为1.13,水资源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3)水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分布不均匀,中心城区水资源生态赤字严重,水资源生态压力(WEFI)达到30以上。周边城区生态压力减缓,平谷区是北京唯一生态安全区。北京市水资源生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限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节约用水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效率是必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能值分析 北京市 格网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的淮南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会慧 赵艳玲 李素萃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以淮南市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修正的当量因子表,分析2010—2018年淮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以期探究淮南市煤炭开采对ESV的影响,为淮南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2010—2... 以淮南市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修正的当量因子表,分析2010—2018年淮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以期探究淮南市煤炭开采对ESV的影响,为淮南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2010—2018年,淮南市的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小;淮南市ESV呈增长趋势,由2010年的98.37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119.64亿元;基于1 km×1 km的格网尺度对淮南市ESV进行分析发现:淮南市ESV低值区面积减少,较低、中等、较高、高等级的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淮南市ESV与累计原煤产量有较高的相关性,两者相关系数R2为0.8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歌地球引擎(GEE)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格网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保杰 褚帅 顾和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以2001年、2011年和2021年3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格网GIS技术、价值当量因子法和空间统计模型,研究淮海经济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21年,耕地面积呈持续减少的变化趋势,减少了739035.40 hm^(2),变化率为... 以2001年、2011年和2021年3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格网GIS技术、价值当量因子法和空间统计模型,研究淮海经济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21年,耕地面积呈持续减少的变化趋势,减少了739035.40 hm^(2),变化率为-9.53%;而建成区面积增加了794144.78 hm^(2),变化率为64.23%,其他地类的面积变化不大。(2)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减少,20年间共减少了367.22亿元,主要是由于耕地减少和建成区的面积增加,就11项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而言,6项呈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3)研究区格网单元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Moran’s I从0.771降至0.703,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趋同性有所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低集聚区的面积占比由18.36%降至13.96%,高-高集聚区的面积占比为5.53%,2011年增加到5.67%,2021年减至4.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格网尺度 淮海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影像纹理分维变化的灾害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鹏天昊 吴立新 +2 位作者 沈永林 许志华 王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3,F0002,共6页
目前遥感变化检测主要是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不能满足灾害自动识别尤其是卫星在轨变化检测自动化的新要求,亟须研究遥感影像变化自动检测算法,以实现灾害遥感自动识别。该文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多尺度格网分割与纹理分维变化比较... 目前遥感变化检测主要是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不能满足灾害自动识别尤其是卫星在轨变化检测自动化的新要求,亟须研究遥感影像变化自动检测算法,以实现灾害遥感自动识别。该文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多尺度格网分割与纹理分维变化比较相结合,提出基于高分影像纹理分维单调变化(Texture Fractal MonotonousChange,TFMC)的灾害自动识别方法。通过计算和对比不同格网分割尺度下前后两期高分影像的纹理分维变化及其空间分布,并基于纹理分维变化单调性准则,可自动检测并识别灾区范围。以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灾区的Worldview 0.5m全色影像为例,进行实验研究,表明MTFC方法无需人工干预即可根据纹理分形单调下降(当前减先前)可靠地识别出海水淹没区和密集房屋损毁区。经进一步优化,MTFC方法可望发展为高分遥感卫星在轨变化检测及灾害链聚焦监测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遥感 高分影像 纹理分维 单调性 尺度格网 变化检测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激光扫描的靶标叶面积计算方法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秋洁 袁鹏成 +1 位作者 邓贤 茹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198,共7页
针对疏枝果园的变量对靶施药问题,提出基于移动激光扫描(Mobile laser scanning,MLS)技术的靶标叶面积计算方法,为变量施药实时提供基础数据。为消除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探测距离和施药车辆行驶速度对点云密度... 针对疏枝果园的变量对靶施药问题,提出基于移动激光扫描(Mobile laser scanning,MLS)技术的靶标叶面积计算方法,为变量施药实时提供基础数据。为消除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探测距离和施药车辆行驶速度对点云密度的影响,在车辆行驶方向和激光雷达扫描方向上计算每个测量点的分辨率,为MLS点云数据建立变尺度格网,以格网面积作为被激光束覆盖的叶面积,建立靶标总体格网面积(Total grid area,TGA)与真实总体叶面积(Total leaf area,TLA)的线性回归模型。采用仿真树模拟疏枝果树靶标,搭建移动激光扫描测量系统,采集靶标点云数据,改变探测距离及移动速度,获取了4种不同疏枝程度靶标的108个样本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探测距离的增加和移动速度的降低,靶标点云数显著减少,变异系数最小为0.9209,靶标格网面积能稳定提取,变异系数最大为0.0537,TGA与TLA的拟合优度为0.9090,叶面积测量相对误差均值为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对靶施药 冠层总体叶面积 二维激光雷达 移动激光扫描 尺度格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