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MR聚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多路径误差自适应格网划分建模方法
1
作者 王亚伟 伍百发 +4 位作者 黄磊 刘华光 吴志文 詹艳春 李海洋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6,共6页
针对固定间隔格网划分的多路径误差半天球格网点建模方法(MHGM)在多测站应用中计算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多路径误差效应的空间域先验分布信息,实现了半天球格网的自适应划分,减少了MHGM的待估参数;然后通过... 针对固定间隔格网划分的多路径误差半天球格网点建模方法(MHGM)在多测站应用中计算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多路径误差效应的空间域先验分布信息,实现了半天球格网的自适应划分,减少了MHGM的待估参数;然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以合并多路径误差变化平缓的区域,并合理加密多路径误差影响较大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自适应阈值参数k的增大,虽然北斗系统多路径误差改正效果略有下降,但仍优于作为先验信息的ESM模型。当k=0.9 cm时,相比固定分辨率模式,模型待估参数下降77.2%,参数估计的内存占用仅为固定划分模式的5.2%,显著降低了计算资源消耗。在保证北斗系统多路径误差改正效果的同时,拓展了该方法在大规模测站多路径误差整体建模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多路径误差 先验分布信息 AMR聚类 格网划分 MH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划分的海量地形数据三维可视化 被引量:22
2
作者 胡金星 马照亭 +1 位作者 吴焕萍 潘懋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64-1168,共5页
首先按照格网划分方式对研究区域进行分割 ,采用与视点相关的静态LOD模型 ,在格网块内以四叉树进行管理 ,根据误差以二元三角树方式进行LOD模型预处理 ,并采用三角形条带进行若干不同层次的LOD模型文件组织 ;然后按照格网块进行视景体... 首先按照格网划分方式对研究区域进行分割 ,采用与视点相关的静态LOD模型 ,在格网块内以四叉树进行管理 ,根据误差以二元三角树方式进行LOD模型预处理 ,并采用三角形条带进行若干不同层次的LOD模型文件组织 ;然后按照格网块进行视景体投影裁剪 ,结合动态内存调用、多线程管理的数据引擎方法以及视觉光滑处理 ,实现了海量地形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及漫游 实验结果表明 ,文中算法具有处理数据量无限制、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网划分 三维可视化 数字地形模型 细节层次模型 地形景观模型 虚拟现实 漫游 LO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划分的大数据集DEM三维可视化 被引量:36
3
作者 孙敏 薛勇 马蔼乃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6-570,共5页
提出基于格网划分的实时 L OD分层方法 ,该方法基于 DEM和影像数据固有的栅格特点 ,使用简单的几何算法即可实现 DEM数据的动态分层 ,计算量小 ,可实现对大数据集
关键词 格网划分 大数据集 DEM 三维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划分的海量DEM数据生成 被引量:20
4
作者 胡金星 吴焕萍 +1 位作者 潘懋 马照亭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在自适应格网划分的分割 -合并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格网线性内插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格网划分的海量DEM数据生成算法 该算法执行效率较高 ,对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较低 。
关键词 格网划分 数字高程模型 DELAUNAY三角剖分 海量DEM数据生成 线性内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网划分与四叉树相结合的海量建筑物数据组织与调度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恒飞 刘纪平 +1 位作者 王勇 王想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6,共3页
针对三维GIS中海量建筑物数据,提出基于经纬线格网划分与四叉树空间索引相结合的数据组织方式,采用基于视点相关LOD、数据缓存和多线程的建筑物数据动态调度策略进行了实践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高效的。
关键词 格网划分 四叉树 视点相关LOD 数据缓存 多线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差函数和格网划分的居民区特征描述与提取
6
作者 张恩兵 秦昆 +2 位作者 岳梦雪 张晔 曾诚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9-155,共7页
变差函数作为一种有效的结构特征描述方法,在高分遥感影像居民区提取中有较好的应用。然而,现有利用变差函数进行居民区提取的方法大多采用基于像元的移动窗口,当数据量较大时,计算效率较低,实用性较差,并且针对不同数据源描述纹理结构... 变差函数作为一种有效的结构特征描述方法,在高分遥感影像居民区提取中有较好的应用。然而,现有利用变差函数进行居民区提取的方法大多采用基于像元的移动窗口,当数据量较大时,计算效率较低,实用性较差,并且针对不同数据源描述纹理结构特征时选取参数的稳健性和有效性较差。为此,采用基于变差函数和格网划分的方法进行居民区的有效提取。首先,将原始影像规则划分为较小的格网单元,作为后续影像处理的基本单元;然后,依据选取的目标与背景样本计算纹理差值曲线,并基于该曲线选取最优纹理结构的特征描述参数;最后,利用计算得到的纹理特征从高分影像中提取居民区。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算法在对多种高分影像数据提取居民区时,具有更好的空间结构特征描述能力和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差函数 格网划分 居民区 稳健性 纹理差值曲线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划分的道路最近邻查询算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闫红松 George Almpanidis 凡高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5,M0004,共7页
针对现有道路最近邻查询算法均以数据点作为道路端点进行查询,并未考虑数据点在道路上的情况,使得在大数据量时查询效率不够理想的问题,利用格网划分算法进行解决。利用分治法的思想,将查询区域进行格网划分,缩小有效的查询区域,快速定... 针对现有道路最近邻查询算法均以数据点作为道路端点进行查询,并未考虑数据点在道路上的情况,使得在大数据量时查询效率不够理想的问题,利用格网划分算法进行解决。利用分治法的思想,将查询区域进行格网划分,缩小有效的查询区域,快速定位查询点所在道路,进而找到最近邻数据点。研究结果表明:当数据量足够大时,格网划分算法与增量网络扩张(INE)算法相比,查询时间明显降低,效率明显提升,格网划分查询的时间复杂度为O(1);当数据量较少时,格网划分算法与INE算法相比,查询时间减少并不明显,表明格网划分算法更适用于大数据量最近邻查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最近邻 空间查询 空间数据库 格网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堆积物体积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解先 侯东亚 段兵兵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56,共3页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煤堆、土堆、矿石堆等堆积物进行扫描,可以快速地获取大量表面点的三维坐标,从而可以精确地表示表面起伏,计算体积。本文简要介绍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堆积物测量的方法和测量数据的提取,详细介绍格网划分、格网面...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煤堆、土堆、矿石堆等堆积物进行扫描,可以快速地获取大量表面点的三维坐标,从而可以精确地表示表面起伏,计算体积。本文简要介绍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堆积物测量的方法和测量数据的提取,详细介绍格网划分、格网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对非整格格网的自动计算进行仔细描述。最后对实测数据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数据采集快、数学模型简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格网划分 面积计算 体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期点云直接计算变形方法及其在渠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海城 徐进军 郭鑫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11-218,共8页
两次扫描间扫描单点具有不能重叠和不可辨识的特点,目前同名变形点的获取一般会针对监测对象的点云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重心法、靶标拟合法和模型求差法等,具体应用时受到很多限制,或得到的同名变形点数太少或要求监测表面较连续光滑... 两次扫描间扫描单点具有不能重叠和不可辨识的特点,目前同名变形点的获取一般会针对监测对象的点云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重心法、靶标拟合法和模型求差法等,具体应用时受到很多限制,或得到的同名变形点数太少或要求监测表面较连续光滑。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两期点云直接计算变形的新方法,即通过对扫描点云进行特征分割、坐标变换与投影、格网划分、最短坐标距离计算与排序、中位值段取平均以及逆变换等一系列处理过程后,最终得到整个变形体高密度监测点的变形值。室内外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采用无接触测量,不需要对原始点云进行预处理,具有很强的抗噪声能力,能形成密集的同名变形监测点,适合于任意表面,在野外150 m范围可达到mm级变形监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分割 格网划分 最短距离 中位值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及区域多尺度生态环境数据库建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祁曼 郝建华 +2 位作者 冯仲科 焦有权 黄晓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4,共6页
生态环境数据库构建是掌握各类生态环境因子精确空间分布规律的关键。以多尺度陆地界域为研究区域,依1∶100 000、1∶10 000、1∶2 000地形图进行梯形网格、矩形网格划分,按照国际分幅编号规则分别形成10.3万幅、7.37万幅、1.69万幅覆... 生态环境数据库构建是掌握各类生态环境因子精确空间分布规律的关键。以多尺度陆地界域为研究区域,依1∶100 000、1∶10 000、1∶2 000地形图进行梯形网格、矩形网格划分,按照国际分幅编号规则分别形成10.3万幅、7.37万幅、1.69万幅覆盖全球/全国/北京的格网数据,提取并整合森林植被覆盖数据、地形地貌数据、气候气象数据、土地土壤数据、大气污染物等多种生态环境因子信息,建立属性数据库,进而建成全球及区域多尺度生态环境格网数据库,便于进行多类型数据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实现了现有多类型生态环境基础数据的科学有效管理及可视化表达。构建的多尺度生态环境数据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已应用于森林植被生境因子空间变异研究及北京市可吸入颗粒浓度分布研究,为科研、教学及生产实践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为今后进行多因子多维度空间分布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数据库 多尺度 格网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点的河道地形外包边界自动生成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亮 王伟 +1 位作者 原松 李圣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河道地形外包边界是生成河道地形DEM数据的重要约束参数,对基于地形法的水文泥沙分析计算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河道复杂地形边界的圈定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离散点的外包边界搜索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提取河道地形实测点数据,通过... 河道地形外包边界是生成河道地形DEM数据的重要约束参数,对基于地形法的水文泥沙分析计算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河道复杂地形边界的圈定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离散点的外包边界搜索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提取河道地形实测点数据,通过格网划分快速确定边界格子闭环,搜索并扫描相邻边界格子内的离散点,遍历生成河道地形外包边界。采用该方法,在GeoHydrology软件中实现了不同比例尺的长江河道地形外包边界的自动搜索,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河道地形的DEM生成、槽蓄量计算、冲淤厚度图绘制等工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复杂河道地形能够快速提供较为准确的边界约束,具有适应性强、生成速度快、贴合河道实际形态的优点,提高了长江水文泥沙信息管理和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地形 外包边界 格网划分 河道DEM 水文泥沙 长江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