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OBGP协议的光网络域间路由的新型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磊 张汉一 +1 位作者 郑小平 李艳和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8-722,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光边界网关协议 (OBGP)实现WDM光格状网的域间路由的新型机制 ;该机制基于最小跳选择策略建立最优化路径的思想 ,同时引进“迂回路由”策略和“并行信令”方式 ,实现了动态、分布式的光通道确立过程 .在OPNet平台上针...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光边界网关协议 (OBGP)实现WDM光格状网的域间路由的新型机制 ;该机制基于最小跳选择策略建立最优化路径的思想 ,同时引进“迂回路由”策略和“并行信令”方式 ,实现了动态、分布式的光通道确立过程 .在OPNet平台上针对两种网络拓扑进行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 :该机制能够在网络繁忙时期降低阻塞率 ,提高网络性能 ;同时发现 :网络规模、单信道波长数以及网络负载等网络参数对于网络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边界关协议 光通道确立 域间路由 格状网 波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sh的新一代光传送网生存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樊自甫 万晓榆 李秉钧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6,共4页
随着mesh拓扑在新一代光传送网中的应用,基于mesh的光传送网生存性将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光层生存入手,首先分析了mesh生存性的主要特征;接着对mesh网的保护与恢复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介绍了不同保护机制的应用特点;最后对m... 随着mesh拓扑在新一代光传送网中的应用,基于mesh的光传送网生存性将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光层生存入手,首先分析了mesh生存性的主要特征;接着对mesh网的保护与恢复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介绍了不同保护机制的应用特点;最后对mesh网中多层联合保护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状网 生存性 保护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ASON恢复容量优化算法
3
作者 徐俊 常会友 衣杨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8-229,234,共3页
针对ASON网络恢复容量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的恢复容量优化算法。与线性规划寻优方法相比,该算法的可行解搜索空间及计算量大大降低,为算法在工程上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该算法可处理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多种... 针对ASON网络恢复容量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的恢复容量优化算法。与线性规划寻优方法相比,该算法的可行解搜索空间及计算量大大降低,为算法在工程上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该算法可处理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多种最佳恢复路由的选取问题,能有效地解决链路波长信道恢复容量的"碎片"问题。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ON 格状网 络生存性 恢复容量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中银铁路典型路段防沙体系及其防护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有海 刘文晓 +1 位作者 刘辉 刘永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0,共8页
针对太中银铁路受风沙危害日益严重的情况,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等原则,以其中沙害最严重的定银线上K1 563+500—K1 566+850区段为试验段,在该区段内开展先设立复式阻沙栅栏、草方格及尼龙格状固沙网等工程治沙措施,后种植树(草)... 针对太中银铁路受风沙危害日益严重的情况,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等原则,以其中沙害最严重的定银线上K1 563+500—K1 566+850区段为试验段,在该区段内开展先设立复式阻沙栅栏、草方格及尼龙格状固沙网等工程治沙措施,后种植树(草)的防沙体系及其防护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阻沙栅栏的阻沙率随风速的增大而降低,平均阻沙率为81.1%;采取阻沙栅栏与尼龙格状固沙网相结合的综合阻沙固沙措施,不但能进一步提高阻沙率(平均为92.8%),还能扩大积沙沉积的范围,且延长阻沙栅栏的使用寿命;采用草方格沙障措施可使地表粗糙度增加109倍,近地表风速降低45%~60%,流动沙面被固定;在工程治沙措施的保护下,区段内植被覆盖度提高了10~15倍,形成植物防沙体系,有效治理了铁路沙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沙害 防沙体系 阻沙栅栏 草方格沙障 尼龙格状固沙 防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ON发展策略
5
作者 李秉钧 《中兴通讯技术》 2003年第B10期48-50,共3页
文章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入手,针对网络的建设与运营、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探讨了以ASON为目标的光网络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ASON 发展策略 自动交换光 多业务传输平台 格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utomatic grid generation approach over free-form surfac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被引量:11
6
作者 苏亮 祝顺来 +1 位作者 肖南 高博青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444-2453,共10页
An essential step for the realizatio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s is to create an efficient structural gird that satisfies not only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but also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Employing the ma... An essential step for the realizatio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s is to create an efficient structural gird that satisfies not only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but also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Employing the main stress trajectories 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force flows on a free-form surface,an automatic grid genera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The algorithm automatically plots the main stress trajectories on a 3D free-form surface,and adopts a modified advancing front meshing technique to generate the structural grid.Based 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an automatic grid generator named "St-Surmesh" is developed for the pract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The surface geometry of one of the Sun Valleys in Expo Axis for the Expo Shanghai 2010 is selected as a numerical example for validat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Comparative studies are performed to demonstrate how different structural grids affect the design of a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d generation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geometry stress trajectory advancing front meshing techni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