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贾飞勇 梁东 傅文永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晓红 王丽娟 +3 位作者 郑芷萍 詹国华 袁彦伯 王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1019-1020,共2页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固定电泳分别对 2 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并与 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格林巴利综合征组脑脊液...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固定电泳分别对 2 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并与 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格林巴利综合征组脑脊液的免疫球蛋白、2 4hIgG合成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固定电泳检测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组 5 5 %出现IgG型的寡克隆带 ,对照组只有 5 % ,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病情迁延及肌力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显著增高。结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有免疫球蛋白的自身合成 ,存在着体液免疫的异常。通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对于判断病程和预后以及疗效的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脑脊液 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 免疫固定电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急性感染期患者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红 梁璐 +1 位作者 于学忠 郭树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艾滋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 首发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传导功能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润英 肖吉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传导功能 格林巴利综合征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多器官栓塞、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孙黎飞 黄懿 +4 位作者 杜延会 贾秀华 张薇 王莹 王小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3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并发多器官栓塞、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 syn-drome,GBS)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24h特别护理,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观察血象,注...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并发多器官栓塞、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 syn-drome,GBS)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24h特别护理,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观察血象,注意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保持各种管路的通畅,严格气管切开护理,防治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结果经药物治疗1周后,患者血小板降至正常,第14天脱离呼吸机,无坠积性肺炎和压疮发生;治疗38d后颅神经损伤恢复,四肢肌力大部分恢复;至发病第60天,患者四肢肌力完全恢复。结论ET并发多器官栓塞、多组颅神经受损及因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停止的重症GBS患者病情复杂、危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吸痰,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血气分析资料及时调节呼吸机的潮气量和压力,及时翻身、叩背和吸痰,加强营养,能有效预防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的发生,被动肢体活动和按摩能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多发性脏器栓塞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切开时机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敏 刘建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3-944,共2页
目的:研究人工气道方式的选择以及气管切开的时机对并发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转入中心ICU需机械通气的确诊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比较仅行气管插管组和气管切... 目的:研究人工气道方式的选择以及气管切开的时机对并发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转入中心ICU需机械通气的确诊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比较仅行气管插管组和气管切开组在初始状况、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的不同。并将气管切开组分为早期(<2周)和延迟(>2周)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剔除死亡病例后,仅行气管插管组的APACH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低于气管切开组(均P<0.05)。而早期气管切开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延迟气管切开组(P=0.04、0.03),APACHⅡ评分及ICU停留时间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首选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发病急性期行气管插管。若自主呼吸及咳痰能力短期内不能恢复,建议早期行气管切开,时机可考虑2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哮喘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擂 刘淑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12-3512,共1页
例1:患者男,64岁,因“反复喘息18年,加重3d”入院。诊断支气管哮喘18年,入院查体:体温37.1℃、心率94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5/52mmHg(1mmHg=0.133kPa)。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重症哮喘 并发 入院查体 支气管哮喘 反复喘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57例舒适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振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04-604,共1页
关键词 舒适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兔血清抗空肠弯曲菌脂多糖抗体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强 王虹蛟 +5 位作者 张海 寇玲 林世和 李春岩 郭力 侯志宏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 :探讨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兔模型血清中抗空肠弯曲菌脂多糖 (LPS) Ig G抗体的改变。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注射 LPS后发病兔 3只 ,未发病兔 2 3只及对照组兔 1 0只血清中抗 LPS Ig G抗体滴度。结果 :... 目的 :探讨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兔模型血清中抗空肠弯曲菌脂多糖 (LPS) Ig G抗体的改变。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注射 LPS后发病兔 3只 ,未发病兔 2 3只及对照组兔 1 0只血清中抗 LPS Ig G抗体滴度。结果 :发病兔血清中抗 LPS Ig G滴度最高 ,A值明显高于未发病兔组及对照组 ,P<0 .0 1。未发病兔组血清中抗 LPS Ig G抗体滴度也有升高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注射 LPS后可使兔体内产生抗 LPS Ig G抗体 ,而且产生抗 LPS Ig G抗体滴度越高者患轴索型 GBS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脂多糖 格林巴利综合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晓娜 张培利 崔越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3期188-188,190,共2页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奇金病椎管内转移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11
作者 邓伟哲 杨志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518-518,共1页
关键词 霍奇金病 椎管内转移瘤 格林巴利综合征 X线诊断 治疗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1例治疗体会
12
作者 刘惠萍 陈攸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慢性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
13
作者 袁义波 冯树芹 +1 位作者 王维生 马友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32-732,共1页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穿刺点 硬膜外神经阻滞 偶发 2%利多卡因 单纯性阑尾炎 右下腹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出现类似格林巴利综合征伴呼吸肌麻痹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靖波王 峪刘 懿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28-129,共2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学治疗过程中常出现末梢神经损伤,甚至体位性低血压,但呼吸肌麻痹极为罕见。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诊治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学治疗后出现类似格林巴利综合征伴呼吸肌麻痹患者。现将诊疗过程整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 呼吸肌麻痹 白血病患者 化学治疗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末梢神经损伤 体位性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松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5-55,共1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本病进行治疗,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诊断标准。其中失音者...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本病进行治疗,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诊断标准。其中失音者10例,余者语音低怯;呼吸费力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格林巴利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96例抢救护理体会
16
作者 刘俊 丁楠 郑慧敏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347-348,共2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96例抢救护理体会刘俊,丁楠,郑慧敏(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校医院郑州450052)1987年10月至1990年10月共收治呼吸麻痹型格林-巴利综合征96例,全部... 格林-巴利综合征96例抢救护理体会刘俊,丁楠,郑慧敏(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校医院郑州450052)1987年10月至1990年10月共收治呼吸麻痹型格林-巴利综合征96例,全部行气管切开术,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护理 人工呼吸器 呼吸肌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疗法辅助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建福 刘建浩 +2 位作者 王波 王天磊 徐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6-702,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辅助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三亚市中医院2019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69例GB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6例),其中西药对照组50例,西药观察组50例,中药对照组33例,...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辅助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三亚市中医院2019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69例GB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6例),其中西药对照组50例,西药观察组50例,中药对照组33例,中药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或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针刺辅助治疗,疗程4周。比较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四肢肌力、神经功能[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水平及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西药、中药观察组四肢肌力明显升高(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西药、中药观察组正中神经、胫神经MCV、SCV明显升高(P<0.05),优于对照组(P<0.05);西药、中药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低于对照组(P<0.05);西药、中药观察组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西药、中药观察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并高于对照组(P<0.05),IL-18明显降低(P<0.01),并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针刺辅助疗法能够明显提高西药、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肌力、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恢复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针刺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P2蛋白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红 乔健 吕传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6-297,共2页
目的 评价P2蛋白抗体在辅助吉兰 巴雷综合征 (GB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ABC -ELISA方法检测 64例血清和CSF配对的GBS病人样品中IgG和IgM型P2抗体水平。结果 GBS患者CSF中IgM型P2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组和正常对照... 目的 评价P2蛋白抗体在辅助吉兰 巴雷综合征 (GB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ABC -ELISA方法检测 64例血清和CSF配对的GBS病人样品中IgG和IgM型P2抗体水平。结果 GBS患者CSF中IgM型P2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 <0 0 1 ) ,且重症型GBS病人高于轻症型病人 (P =0 0 0 1 9) ,血清与CSF间P2抗体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GBS病人CSF中存在P2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P2蛋白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寨卡病毒感染 被引量:3
19
作者 孟秀娟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288,共6页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偶然在乌干达维多利亚湖畔寨卡丛林的恒河猴身上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1]。2014年2月份开始,美洲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确...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偶然在乌干达维多利亚湖畔寨卡丛林的恒河猴身上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1]。2014年2月份开始,美洲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确认存在寨卡病毒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感染 伊蚊 格林巴利综合征 小头畸形 流行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寨卡病毒感染及其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丹 彭永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02-1904,共3页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最早于1947年从乌干达寨卡森林的一只恒河猴身上分离出来[1-2],1952年在乌干达、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案例[3]。之后在一些非洲国家及亚洲部分国家,均出现了人类感染寨卡病毒的案例[4]。寨...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最早于1947年从乌干达寨卡森林的一只恒河猴身上分离出来[1-2],1952年在乌干达、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案例[3]。之后在一些非洲国家及亚洲部分国家,均出现了人类感染寨卡病毒的案例[4]。寨卡病毒自20世纪50年代一直在赤道附近非洲和亚洲的狭长地带小范围传播,直到2007年在雅浦岛发生爆发流行[1]。2014年开始寨卡病毒向东传播,2015年到达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地区,目前正处于爆发流行时期。巴西是这次寨卡病毒流行的重灾区,同时巴西境内出现大量小头畸形胎儿[5],根据流行病学调查[6-9]显示,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流行地区正是寨卡病毒传播媒介伊蚊分布的地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口流动性极大,加速了寨卡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我国已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2016年8月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且巴西8月份的气候适合伊蚊的生长繁殖,这将更不利于寨卡病毒疫情的防控。目前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上市,寨卡病毒感染的确诊主要依赖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实验室诊断 寨卡 格林巴利综合征 传播媒介 流行病学调查 非洲国家 爆发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