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作曲课笔记(五)
1
作者 王震亚 《音乐创作》 1994年第3期69-80,共12页
变奏曲作业:写一个主题,用二部曲式,带和声和伴奏,十六小节。二部曲式加半再现。如:(?)。主题要鲜明、有表情,精确。和声手法要简单而有趣,不能刻板公式化,要能表达音乐的构思。织体写法应遵守最大的经济的原则,以致于不要和声,如格拉... 变奏曲作业:写一个主题,用二部曲式,带和声和伴奏,十六小节。二部曲式加半再现。如:(?)。主题要鲜明、有表情,精确。和声手法要简单而有趣,不能刻板公式化,要能表达音乐的构思。织体写法应遵守最大的经济的原则,以致于不要和声,如格拉祖诺夫《#f 小调变奏曲》。也可以用简单的和声手法。变奏的数目是七至八个,不要更多,头三组用装饰变奏、像莫差特、贝多芬那样。用主题原调,其中有一组同名调,可用同名调结束,一组变奏用长音,一组变奏用摹仿或对比复调。另一变奏保留原曲调而用新的和声与织体。各变奏应有体裁特征,如舞曲、夜曲、赋格段等。作曲家在这方面要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在讲授变奏曲之前,个别课上已要求将柴可夫斯基《第三组曲》第四乐章《变奏曲》的主题改编为钢琴谱,并进行分析,使了解变奏曲主题的写法。并要求写几组有特征、容易记忆的主题。特别强调变奏曲的主题要像有特征的面孔一样,让人看上一眼就永难记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声手法 格拉祖诺夫 二部曲式 赋格 复调 钢琴谱 钢琴改编曲 四手联弹 拉赫玛尼诺夫 曼弗雷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