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昏迷评分量表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0
1
作者 高礼福 张霖 陶晓根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1期-,共4页
昏迷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十分常见的临床表现,昏迷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对患者病情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客观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方法主要使用昏迷评分量表,其作为对意识障碍程度定量评估的... 昏迷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十分常见的临床表现,昏迷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对患者病情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客观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方法主要使用昏迷评分量表,其作为对意识障碍程度定量评估的工具,具有可量化、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等优势[1].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昏迷评分量表,如Jouvet昏迷量表、Moscow评分、格拉斯哥-列日评分、意识综合水平评分及因斯布鲁克昏迷评分[2],但多数评分量表因临床可操作性差或应用范围狭窄已被弃用.目前临床常用的3种昏迷评分量表为机体反应水平评分、格拉斯哥评分及全面无反应量,本文对该3种昏迷评分量表的使用范围、优缺点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分量 机体反应水平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 全面无反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昏迷评分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岩 周艳 +1 位作者 陈亚飞 刘文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32-34,共3页
目的研制中文版儿童昏迷评分量表,为更好地评估昏迷儿童神经系统提供测评工具。方法引进简化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通过翻译、回译,结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及我国儿童生理特征进行修订、文化调适,形成儿童昏迷评分量表,抽取119... 目的研制中文版儿童昏迷评分量表,为更好地评估昏迷儿童神经系统提供测评工具。方法引进简化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通过翻译、回译,结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及我国儿童生理特征进行修订、文化调适,形成儿童昏迷评分量表,抽取119例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进行测评,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及可行性评价。结果方差贡献率为78.031%,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05;内容效度指数(CVI)为1.00,量表各维度间相关系数为0.641~0.819。结论儿童昏迷评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一定的可行性,可初步用于PICU患儿神经系统状况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昏迷分量 信度 效度 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联合维生素B1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昏迷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姜伟 张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56-158,164,共4页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维生素B1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盐酸纳洛酮治疗,研究组予以纳洛酮联合维生素B1治疗...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维生素B1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盐酸纳洛酮治疗,研究组予以纳洛酮联合维生素B1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评分,检测血浆氧自由基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清醒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血浆氧自由基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氧自由基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对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维生素B1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浆氧自由基水平,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利于利于保护机体功能;同时可显著缩短清醒时间,促进患者意识状态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醇中毒 昏迷 纳洛酮 维生素B1 临床疗效 清醒时间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 血浆氧自由基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燕宁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1期247-248,共2页
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 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乙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躁动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的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接受护理后,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中安静合作的患者占比、其GCS的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均更高,其中出现躁动、非常躁动及危险躁动的患者占比均更低,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躁动的症状,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颅脑损伤 躁动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