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唤式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且伴昏迷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钰 吕明明 马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87例重型颅脑损伤且伴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87例重型颅脑损伤且伴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呼唤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GCS评分为12~15分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分的构成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2%(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且伴昏迷的患者,可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其意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提升其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唤式护理 颅脑损伤 昏迷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护士实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单秀连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6-497,共2页
目的为了解护士对意识障碍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掌握的情况。方法护士在神经外科ICU对意识障碍病人进行200次Glasgow昏迷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组织护士学习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组织护士学习前GC... 目的为了解护士对意识障碍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掌握的情况。方法护士在神经外科ICU对意识障碍病人进行200次Glasgow昏迷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组织护士学习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组织护士学习前GCS评分的正确率为62%,学习后的正确率为96%。结论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对护士评分的正确性有很大帮助。建议ICU护士应不断加强学习,以期得出正确的结论,为病人的护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意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5
3
作者 陈慧敏 姚梦雅 +3 位作者 黄利民 冯志书 王蒙蒙 聂时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目前,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研究较少。文中旨在通过对STBI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联合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参数进行分析,以期探索STBI预后相关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 目的目前,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研究较少。文中旨在通过对STBI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联合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参数进行分析,以期探索STBI预后相关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急救医学科收治的139例STBI患者。以28 d死亡为结局事件,将其分为存活组(n=108)和死亡组(n=31)。收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及凝血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预后判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GCS、RDW、PDW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OR=4.577,95%CI:1.704~12.291)、PDW(OR=1.346,95%CI:1.093~1.657)、GCS(OR=0.469,95%CI:0.301~0.730)是STB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DW、PDW、GCS评分对应的AUC分别为0.735(0.640~0.840)、0.675(0.553~0.796)、0.737(0.638~0.837);三者联合对预后判断的AUC达到0.840(0.748~0.932),显著优于单项的预后诊断价值。结论采用RDW、PDW结合GCS对STBI患者的预后可有效评估,对于临床医师的诊疗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 预后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分布宽度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盐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休克对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脑灌注压等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8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高渗盐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患者对脑灌注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指标的影响。方法: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严重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林格氏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高渗盐液治... 目的:探讨高渗盐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患者对脑灌注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指标的影响。方法: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严重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林格氏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高渗盐液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疗效和临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及植物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颅内压及尿量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患者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少植物生存率、死亡率,且可显著改善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颅内压、尿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颅脑损伤 休克 高渗盐液治疗 脑灌注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指法在GCS昏迷评分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仁群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8期66-66,共1页
目的探讨六指法在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106名护生进行GCS昏迷评分时带教老师运用六指法,即将GCS昏迷评分由一手大拇指至小指、另一手大拇指进行分配。护生出科时进行试卷考核。结果护生运用六指法对GCS评分的... 目的探讨六指法在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106名护生进行GCS昏迷评分时带教老师运用六指法,即将GCS昏迷评分由一手大拇指至小指、另一手大拇指进行分配。护生出科时进行试卷考核。结果护生运用六指法对GCS评分的记忆保持率及运用正确率均达到96.23%。结论六指法操作简单、直观,护生较容易对其理解,因而记忆深刻,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临床实习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六指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asgow昏迷评分法 被引量:1
6
《中国社区医师》 2005年第2期35-35,共1页
从睁眼、语言和运动3个方面分别制定具体评分标准,以3者的积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比较.最高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为3分。睁眼反应:正常睁眼4分;呼唤睁眼3分;刺痛睁眼2分:无反应1分.言语反应:回答正确... 从睁眼、语言和运动3个方面分别制定具体评分标准,以3者的积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比较.最高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为3分。睁眼反应:正常睁眼4分;呼唤睁眼3分;刺痛睁眼2分:无反应1分.言语反应:回答正确5分;回答错误4分;含混不清3分;惟有声叹2分;无反应1分.运动反应:遵命动作6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sgow昏迷评分 评分标准 意识障碍 意识清楚 言语反应 运动反应 无反应 眼反应 回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昏迷评分量表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0
7
作者 高礼福 张霖 陶晓根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1期-,共4页
昏迷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十分常见的临床表现,昏迷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对患者病情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客观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方法主要使用昏迷评分量表,其作为对意识障碍程度定量评估的... 昏迷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十分常见的临床表现,昏迷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对患者病情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客观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方法主要使用昏迷评分量表,其作为对意识障碍程度定量评估的工具,具有可量化、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等优势[1].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昏迷评分量表,如Jouvet昏迷量表、Moscow评分、格拉斯哥-列日评分、意识综合水平评分及因斯布鲁克昏迷评分[2],但多数评分量表因临床可操作性差或应用范围狭窄已被弃用.目前临床常用的3种昏迷评分量表为机体反应水平评分、格拉斯哥评分及全面无反应量,本文对该3种昏迷评分量表的使用范围、优缺点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评分量表 机体反应水平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 全面无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MEWS评分与GCS评分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马美丽 王倩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7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1251例颅脑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MEWS评分,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0~3分,504例)、中度组(...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1251例颅脑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MEWS评分,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0~3分,504例)、中度组(4~6分,468例)和重度组(7~15分,279例),分析MEWS评分与GCS评分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GCS评分轻型组(12~15分,486例),中型组(9~12分,477例),重型组(3~8分,288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MEWS评分与GC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27,P<0.05)。随着MEWS评分等级升高,GCS评分等级随之降低。MEWS评分轻度组504例患者治疗后,475例患者治愈,占94.25%;468例中度组患者治疗后,363例患者治愈,占77.56%;279例重度组患者治疗后,166例患者治愈,占59.50%。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MEWS评分与临床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r=-0.333,P<0.05),MEWS评分等级越高,患者治愈率越低。结论颅脑损伤MEWS评分与GCS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MEWS评分与临床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二者有效结合进行评估病情,可以更全面观察病情变化,以早期预警与干预,可为临床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临床预后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昏迷程度的评定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德新 王育珊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昏迷程度 诊断 治疗 Glasgow昏迷评分 Glasgow-Pittsbergh昏迷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滤过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新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凌斌 孙洁 +5 位作者 白毅民 李冰沁 顾云帆 刘萍 陈晓雷 吴志群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725-728,共4页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的亚低温降温方法 ,为治疗急性脑卒中辟出新路。方法  7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组 (A组 ) 38例及常规亚低温治疗组 (B组 ) 38例 ,观察两组患者直肠温度降至 33℃的降温速率、降温时间、...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的亚低温降温方法 ,为治疗急性脑卒中辟出新路。方法  7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组 (A组 ) 38例及常规亚低温治疗组 (B组 ) 38例 ,观察两组患者直肠温度降至 33℃的降温速率、降温时间、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 (Glasgowcomascale,GCS)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 A组降温速率较B组高 (P <0 .0 0 1) ,降温时间较B组短 (P <0 .0 0 1) ,治疗 15天及治疗 30天A组明显改善GCS评分 (P <0 .0 5~ 0 .0 1)、明显减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P <0 .0 5~ 0 .0 0 1)。结论 血液滤过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可明显缩短降温时间 ,相对延长亚低温治疗时间窗 ,扩大亚低温脑保护的治疗范围 ,充分保护脑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过滤 脑血管意外 亚低温治疗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昏迷程度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承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昏迷程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57例随机分为电针组28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电针组入院后72 h给予电针刺激,1次/d,14天为1...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昏迷程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57例随机分为电针组28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电针组入院后72 h给予电针刺激,1次/d,14天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自身耐受能力连续接受4~6个疗程治疗。两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3、7、14天及随访3个月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3、7、14天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GCS评分逐渐升高(P均〈0.05),电针组治疗14天及随访3个月时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电针组治疗7、14天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电针刺激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的昏迷程度,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迁延性昏迷 电针刺激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疗法治疗重症脑损伤46例护理体会
12
作者 杨慧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亚低温疗 护理体会 治疗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外伤颅内血肿 脑损伤患者 昏迷状态 微量注射泵 效果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孟发财 郭宝瑞 李英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0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危险因素,以便早期诊断术后脑梗死、防范术后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35例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危险因素,以便早期诊断术后脑梗死、防范术后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35例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共有37例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27.41%。发生组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比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低于未发生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Caspase-1、IL-18、IL-37水平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风险较高,入院时GCS评分低及Caspase-1、IL-18、IL-37水平高可能会增加患者术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通过对患者GCS评分、Caspase-1、IL-18、IL-37进行监测,可早期诊断术后脑梗死,防范术后误诊误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脑梗死 危险因素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 半胱氨酸蛋白酶-1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m与GCSt在急诊创伤患者伤情评估中的信效度比较
14
作者 孙海洋 季学丽 +4 位作者 张阳春 张丽 黄夕华 曹恒畅 马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6-40,共5页
目的评价并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总分(GCSt)与其运动反应评分(GCSm)在急诊创伤患者伤情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择GCSt≤13分且GCSm≤5分的261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抢救护士和分诊护士分别独立对创伤患者伤情进行... 目的评价并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总分(GCSt)与其运动反应评分(GCSm)在急诊创伤患者伤情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择GCSt≤13分且GCSm≤5分的261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抢救护士和分诊护士分别独立对创伤患者伤情进行GCS评分,比较GCSm和GCSt的评定者间信度。效度分析通过比较GCSm和GCSt对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分、急诊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GCSm和GCSt的评定者间一致性分别为0.948、0.986。Bland-Altman分析显示,GSCm、GCSt评估值的95%的差值点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预测ISS≥16分时,GCSm与GCSt的灵敏度分别为75.56%、68.86%,特异度分别为71.30%、79.17%,AUC分别为0.763、0.773(均P>0.05);预测急诊死亡时,GCSm与GCSt的灵敏度分别为70.00%、70.00%,特异度分别为65.98%、74.27%,AUC分别为0.689、0.703(均P>0.05)。结论GCSm和GCSt在经过培训后急诊护士间表现出较好的评定者间一致性,GCSm与GCSt比较具有相似甚至更优的灵敏度;GCSm可成为GCSt在创伤患者伤情评估中的潜在替代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创伤 伤情评估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信度 效度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减压与常规减压对比观察 被引量:77
15
作者 甘宁 刘思思 +4 位作者 李英姿 任可 田宇慧 潘勤 董海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70-72,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减压与常规减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减压手术方案;观察组采用渐进减压... 目的对比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减压与常规减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减压手术方案;观察组采用渐进减压手术方案,即在硬膜下血肿大部分排出后,作颞部近骨窗处切口,行硬膜外引流。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 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BJM428型颅内压监护仪检测颅内压。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切口疝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外伤性癫痫及脑积水。术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评价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术后3、5 d GCS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5 d GCS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1、3、5 d颅内压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3、5 d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疝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良好、中度残疾、植物生存及死亡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可有效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控制颅内压,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优于常规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晶 黄昌保 +6 位作者 孙兆瑞 谢继 杨志洲 邵旦兵 徐洋 刘红梅 聂时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3-936,共4页
目的急性颅脑外伤后,患者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病情严重程度。文中旨在探讨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评估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科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 目的急性颅脑外伤后,患者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病情严重程度。文中旨在探讨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评估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科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4例基本资料。在患者人院时立即进行GCS评分,动脉血乳酸、血压、心率的测定,在入院6h后再次测定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将所有患者分别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值分为轻度组(13—15分)、中度组(9—12分)和重度组(3~8分),并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比较各组的动脉血乳酸值及乳酸清除率。结果轻、中、重度3组动脉血乳酸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9,P〈0.01),且6h乳酸清除率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6.21,P〈0.01)。死亡组的初始血乳酸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4.20±1.36)mmol/L vs(1.58±0.9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P〈0.01);死亡组的6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31.73±12.84)% vs (46.25±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P〈0.01)。结论在颅脑外伤的患者中,动脉血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可较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清除率 颅脑外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临床评估量表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7
作者 李迪 王文志 孙海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03-105,共3页
脑出血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之一,年发生率为10-30/10万人口,占全部脑卒中的10%-15%,是世界范围内的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北京、上海、长沙3个大型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群脑出血患者占脑卒中的26.7%-51.5%,比例高于西方... 脑出血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之一,年发生率为10-30/10万人口,占全部脑卒中的10%-15%,是世界范围内的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北京、上海、长沙3个大型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群脑出血患者占脑卒中的26.7%-51.5%,比例高于西方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糖 高血压 危险因素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性脑挫裂伤危险因素及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科 赵冬青 +5 位作者 张建军 李玉健 张海栋 沈张锋 胡兵 吴海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416,共7页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浙江萧山医院就诊的脑挫裂伤病例共132例,按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分为进展性脑挫裂伤组(70例)与非进展性脑挫裂伤组(62例),对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浙江萧山医院就诊的脑挫裂伤病例共132例,按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分为进展性脑挫裂伤组(70例)与非进展性脑挫裂伤组(62例),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的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首次颅脑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体积、中线移位、合并有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2型糖尿病及脑挫裂伤部位、血清D-二聚体水平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首次颅脑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预后更差(P〈0.01)。结论:意识障碍、脑挫裂伤范围大、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此类患者预后较差,应加强病情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颅脑损伤/死亡率 颅脑损伤/流行病学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糖尿病 2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后血清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松林 金涛 +3 位作者 李东波 杨涛 权天龙 宋锦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5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在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55例脑外伤患者(轻型组18例,中型组20例,重型组17例)入院后第1、3、7天的血...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在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55例脑外伤患者(轻型组18例,中型组20例,重型组17例)入院后第1、3、7天的血清MIP-1α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与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后第1、3天时,脑外伤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MIP-1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三组中重型组MIP-1α水平最高,中型组次之,轻型组最低(P〈0.01)。入院第7天时,各脑外伤患者组血清MIP-1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中型及重型组患者的血清MIP-1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轻型组患者的血清MIP-1α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3、7天,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的MIP-1α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呈负相关,受伤程度越重,MIP-1α水平越高(第1天:r=-0.703,P〈0.01;第3天:r=-0.785,P〈0.01;第7天:r=-0.518,P〈0.01)。结论脑外伤后MIP-1α在血清中可被检出,且在伤后第3天表达最高,动态监测MIP-1在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血清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剑峰 吴贵强 +8 位作者 曾令勇 张海 高阳 邓李 任林强 张波 刘藻滨 刘阳 曹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采用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采用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患者设为试验组(n=79),将采用经皮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10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1个月患侧肢体肌力分级级别、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GCS评分、术后1个月患侧肢体肌力分级及术后6个月ADL评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整体手术效果好,对患者正常组织的创伤及影响小,预后改善明显,值得在有条件开展的医院推广并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显微神经外科 侧裂入路 日常生活能力分级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