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了解护士对意识障碍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掌握的情况。方法护士在神经外科ICU对意识障碍病人进行200次Glasgow昏迷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组织护士学习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组织护士学习前GC...目的为了解护士对意识障碍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掌握的情况。方法护士在神经外科ICU对意识障碍病人进行200次Glasgow昏迷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组织护士学习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组织护士学习前GCS评分的正确率为62%,学习后的正确率为96%。结论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对护士评分的正确性有很大帮助。建议ICU护士应不断加强学习,以期得出正确的结论,为病人的护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展开更多
昏迷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十分常见的临床表现,昏迷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对患者病情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客观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方法主要使用昏迷评分量表,其作为对意识障碍程度定量评估的...昏迷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十分常见的临床表现,昏迷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对患者病情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客观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方法主要使用昏迷评分量表,其作为对意识障碍程度定量评估的工具,具有可量化、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等优势[1].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昏迷评分量表,如Jouvet昏迷量表、Moscow评分、格拉斯哥-列日评分、意识综合水平评分及因斯布鲁克昏迷评分[2],但多数评分量表因临床可操作性差或应用范围狭窄已被弃用.目前临床常用的3种昏迷评分量表为机体反应水平评分、格拉斯哥评分及全面无反应量,本文对该3种昏迷评分量表的使用范围、优缺点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减压与常规减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减压手术方案;观察组采用渐进减压...目的对比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减压与常规减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减压手术方案;观察组采用渐进减压手术方案,即在硬膜下血肿大部分排出后,作颞部近骨窗处切口,行硬膜外引流。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 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BJM428型颅内压监护仪检测颅内压。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切口疝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外伤性癫痫及脑积水。术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评价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术后3、5 d GCS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5 d GCS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1、3、5 d颅内压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3、5 d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疝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良好、中度残疾、植物生存及死亡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可有效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控制颅内压,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优于常规减压。展开更多
目的急性颅脑外伤后,患者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病情严重程度。文中旨在探讨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评估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科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目的急性颅脑外伤后,患者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病情严重程度。文中旨在探讨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评估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科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4例基本资料。在患者人院时立即进行GCS评分,动脉血乳酸、血压、心率的测定,在入院6h后再次测定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将所有患者分别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值分为轻度组(13—15分)、中度组(9—12分)和重度组(3~8分),并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比较各组的动脉血乳酸值及乳酸清除率。结果轻、中、重度3组动脉血乳酸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9,P〈0.01),且6h乳酸清除率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6.21,P〈0.01)。死亡组的初始血乳酸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4.20±1.36)mmol/L vs(1.58±0.9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P〈0.01);死亡组的6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31.73±12.84)% vs (46.25±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P〈0.01)。结论在颅脑外伤的患者中,动脉血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可较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为了解护士对意识障碍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掌握的情况。方法护士在神经外科ICU对意识障碍病人进行200次Glasgow昏迷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组织护士学习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组织护士学习前GCS评分的正确率为62%,学习后的正确率为96%。结论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对护士评分的正确性有很大帮助。建议ICU护士应不断加强学习,以期得出正确的结论,为病人的护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文摘昏迷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十分常见的临床表现,昏迷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对患者病情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客观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方法主要使用昏迷评分量表,其作为对意识障碍程度定量评估的工具,具有可量化、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等优势[1].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昏迷评分量表,如Jouvet昏迷量表、Moscow评分、格拉斯哥-列日评分、意识综合水平评分及因斯布鲁克昏迷评分[2],但多数评分量表因临床可操作性差或应用范围狭窄已被弃用.目前临床常用的3种昏迷评分量表为机体反应水平评分、格拉斯哥评分及全面无反应量,本文对该3种昏迷评分量表的使用范围、优缺点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文摘目的对比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减压与常规减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减压手术方案;观察组采用渐进减压手术方案,即在硬膜下血肿大部分排出后,作颞部近骨窗处切口,行硬膜外引流。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 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BJM428型颅内压监护仪检测颅内压。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切口疝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外伤性癫痫及脑积水。术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评价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术后3、5 d GCS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5 d GCS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1、3、5 d颅内压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3、5 d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疝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良好、中度残疾、植物生存及死亡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可有效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控制颅内压,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优于常规减压。
文摘目的急性颅脑外伤后,患者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病情严重程度。文中旨在探讨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评估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科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4例基本资料。在患者人院时立即进行GCS评分,动脉血乳酸、血压、心率的测定,在入院6h后再次测定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将所有患者分别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值分为轻度组(13—15分)、中度组(9—12分)和重度组(3~8分),并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比较各组的动脉血乳酸值及乳酸清除率。结果轻、中、重度3组动脉血乳酸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9,P〈0.01),且6h乳酸清除率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6.21,P〈0.01)。死亡组的初始血乳酸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4.20±1.36)mmol/L vs(1.58±0.9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P〈0.01);死亡组的6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31.73±12.84)% vs (46.25±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P〈0.01)。结论在颅脑外伤的患者中,动脉血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可较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