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人文主义与中国现代格律诗派的缘起 被引量:6
1
作者 俞兆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1,共8页
中国现代格律诗派关于新诗形式理论的构建 ,缘起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隶属于新古典主义思潮 ,其间构成逻辑的因果关系。以闻一多、邓以蛰、梁实秋这一“三套马车”群体为主 ,在 192 6— 193 1年间掀起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思潮。只有把现... 中国现代格律诗派关于新诗形式理论的构建 ,缘起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隶属于新古典主义思潮 ,其间构成逻辑的因果关系。以闻一多、邓以蛰、梁实秋这一“三套马车”群体为主 ,在 192 6— 193 1年间掀起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思潮。只有把现代格律诗派的理论建构纳入这一思潮中考察 ,才能探明缘发的起因 ,才能符合新诗发展的历史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格律诗派 新人文主义 新月 学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论的超越性
2
作者 文学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现代派诗歌理论是中国新诗理论史上的一次高峰。以梁宗岱、戴望舒、施蛰存、金克木等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批评家在新诗理论建构上有着明确和自觉的追求,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主张不仅表达出强烈的审美现代性特征,还在对...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现代派诗歌理论是中国新诗理论史上的一次高峰。以梁宗岱、戴望舒、施蛰存、金克木等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批评家在新诗理论建构上有着明确和自觉的追求,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主张不仅表达出强烈的审美现代性特征,还在对中国早期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理论的一次次否定、超越中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转身。凭借这种革命性思维方式,中国新诗的理论建设才第一次真正指向了诗本身,获得了从未有过的现代品格,进入到一个较为成熟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自由 格律诗派 象征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音节诗学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泽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102,共6页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现代诗歌音节诗学具有三种形态,即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然音节论、郭沫若的情绪节奏论和新格律诗派的音节调和论。自然音节论与情绪节奏论分别从外在律与内在律的不同侧重点上探讨早期白话新诗的音节问题,形成了相辅相成...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现代诗歌音节诗学具有三种形态,即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然音节论、郭沫若的情绪节奏论和新格律诗派的音节调和论。自然音节论与情绪节奏论分别从外在律与内在律的不同侧重点上探讨早期白话新诗的音节问题,形成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现代诗学观,奠定了新诗文体诗学的理论基石,对后来音节论诗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格律诗派在理论的探讨上则更加全面、系统、深入,涉及包括格式、音韵、节奏、声调、平仄、双声、叠韵等诸多因素在内的音节论诗学范畴,又较具体地讨论了新诗音节与传统汉语诗律的关系以及与英语诗律的部分关系。20年代的音节论诗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诗歌新旧体式的衔接与转换,直接影响了30年代包括诗歌音乐性问题在内的纯诗理论的广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胡适 郭沫若 格律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水下面没有爆发的火山——试论闻一多爱情诗的特色
4
作者 吴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Z1期109-114,28,共7页
朱自清先生在《新诗杂话》中曾这样说过:'(新诗)咏男女自然和旧诗不同,可是大家都泛泛着笔,也就成了套子。……格律诗派的爱情诗,不是纪实的而是理想的爱情诗,至少在中国诗里是新的,……徐志摩、闻一多两位先生是代表。'这很有... 朱自清先生在《新诗杂话》中曾这样说过:'(新诗)咏男女自然和旧诗不同,可是大家都泛泛着笔,也就成了套子。……格律诗派的爱情诗,不是纪实的而是理想的爱情诗,至少在中国诗里是新的,……徐志摩、闻一多两位先生是代表。'这很有见地。过去评论家们往往给予徐志摩的情诗以较高的评价,对闻一多的认识多停留在'唯一的爱国诗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格律诗派 徐志摩 杂话 朱自清先生 《红豆》 春莺曲 沙扬娜拉 青年 翡冷翠的一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