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言律诗体格律形成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1
作者 杜晓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205,共9页
近年来,学界对七言诗律化问题虽然越来越关注,但在七律体格律形成过程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甚至错误的观念。如果要将七言诗的律化问题和七律体式形成过程的研究推向深入,并最终建构起一部七言律诗体格律形成史,既要注意七律... 近年来,学界对七言诗律化问题虽然越来越关注,但在七律体格律形成过程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甚至错误的观念。如果要将七言诗的律化问题和七律体式形成过程的研究推向深入,并最终建构起一部七言律诗体格律形成史,既要注意七律体式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又要充分考虑七言律诗体格律形成的历时性与阶段性,更要对七律体式风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比较七言律诗在形成和定型过程中与五言律诗、七言歌行等相关诗体的相互影响和表现功能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言律诗律化 格律 研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话诗的“新”逻辑--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及意义重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建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醒目存在,学界对其新格律诗理论的认知却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回到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闻一多对新诗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不少新的发现。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回应了新诗对于白话诗“新”质的发展要求,在诗形和诗...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醒目存在,学界对其新格律诗理论的认知却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回到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闻一多对新诗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不少新的发现。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回应了新诗对于白话诗“新”质的发展要求,在诗形和诗质两个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将民族性与时代性、诗形与诗质、听觉美学与视觉美学糅合在一起,奠定了现代诗歌接受由听觉美学向视觉美学转换的理论基础,拓宽了新诗的审美空间。他扎根民族土壤思考新诗发展的努力,开启了中国现代诗歌思考中国经验的阀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格律 诗形 诗质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抽词和格律的全宋词切分语料库建立 被引量:11
3
作者 苏劲松 周昌乐 李翼鸿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57,共6页
全宋词切分语料库的建立是计算机研究宋词的基础。本文对宋词中“词”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综合考虑统计抽词方法和基于诗词格律切分方法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全宋词切分语料库的新方法。我们首先通过统计抽词来抽取结合程... 全宋词切分语料库的建立是计算机研究宋词的基础。本文对宋词中“词”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综合考虑统计抽词方法和基于诗词格律切分方法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全宋词切分语料库的新方法。我们首先通过统计抽词来抽取结合程度较强的二字词,并结合相关资源建立词表;在此基础上,结合宋词的格律特点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对全宋词进行了切分。实验证明,本文中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宋词 语料库 统计抽词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律论和评价系统在语篇中的文体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戴凡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8,共8页
该文应用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及马丁和罗斯(Martin&Rose)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格律论(Periodicity)和评价系统(Appraisal),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一个语篇的文体特征,探讨了宏观主位、超主位、主位和宏观新信息... 该文应用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及马丁和罗斯(Martin&Rose)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格律论(Periodicity)和评价系统(Appraisal),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一个语篇的文体特征,探讨了宏观主位、超主位、主位和宏观新信息、超新信息、新信息这种开放性的等级层次对形成语篇信息脉冲的意义,分析了评价词汇集对语篇文体的作用,并讨论了格律论和评价系统分析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 文体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 格律 评价系统 文体学 主位等级 格律 词汇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格律诗汉译中“顿”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商瑞芹 刘莉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顿在译诗诗行内的节奏包括“字—顿”、“顿—诗行”两个层次。顿的划分应同时考虑到语音与语义,以顿数代替原诗行音步数,也应灵活变通,着眼于整体意义的传达。在译诗行内与顿内,译者应注意半音阶字在节奏上的调节作用,扩大可选择的字... 顿在译诗诗行内的节奏包括“字—顿”、“顿—诗行”两个层次。顿的划分应同时考虑到语音与语义,以顿数代替原诗行音步数,也应灵活变通,着眼于整体意义的传达。在译诗行内与顿内,译者应注意半音阶字在节奏上的调节作用,扩大可选择的字组范围,以提炼现代汉语的精髓,形成舒促交错的节奏感和言简义丰的诗行,使译诗在节奏、语域与意义上自我统一,并尽可能地接近原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格律 汉译 以顿代步 节奏 语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格律诗在东北现代文学发生期的嬗变——以《盛京时报》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瑞弘 冯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盛京时报》作为东北文学史的传媒见证,在东北现代文学发生阶段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文艺副刊《神皋杂俎》的"文苑"、"新诗"专栏刊登了大量的传统格律诗和新诗,并且在1923年引发了关于新诗的一系列争论,其中涉及... 《盛京时报》作为东北文学史的传媒见证,在东北现代文学发生阶段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文艺副刊《神皋杂俎》的"文苑"、"新诗"专栏刊登了大量的传统格律诗和新诗,并且在1923年引发了关于新诗的一系列争论,其中涉及了新诗押韵、对仗与否等传统格律诗范围内的问题,从中可以窥探出东北现代文学发生期传统格律诗的嬗变过程,同时还具有文艺理论探索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 嬗变 新诗 《盛京时报》 东北现代文学发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谈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方汉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7,共5页
自从朗费罗的名诗《人生颂》于一百四十多前破天荒最早译成汉诗以来 ,英语格律诗的汉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英语格律诗的典型之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早已译成多个译本 ,其中三种主要译本代表了我国译家不同的翻译思路和译术。... 自从朗费罗的名诗《人生颂》于一百四十多前破天荒最早译成汉诗以来 ,英语格律诗的汉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英语格律诗的典型之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早已译成多个译本 ,其中三种主要译本代表了我国译家不同的翻译思路和译术。“以顿代步”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完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格律 十四行诗 英诗汉译 以顿代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敢 林莹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4,共7页
现代格律诗与自由诗共同创造了百年现代汉诗的辉煌。现代格律诗诞生于草创期白话新诗过于散漫随意、放纵情感泛滥而彰显诗艺粗疏的20年代初期,它是自觉从诗的本体出发重新面对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要求的现代性追求和诗艺提升的探索。其产... 现代格律诗与自由诗共同创造了百年现代汉诗的辉煌。现代格律诗诞生于草创期白话新诗过于散漫随意、放纵情感泛滥而彰显诗艺粗疏的20年代初期,它是自觉从诗的本体出发重新面对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要求的现代性追求和诗艺提升的探索。其产生发展演变的漫长历程,伴随着几代诗人和诗论家的艰辛跋涉和拓殖,他们肩负着新诗艺术建设的责任,提出独到诗观并以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使现代格律诗在今天获得广泛认同并在新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格律 “新月诗派” 自由体 格律 “三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人文主义与中国现代格律诗派的缘起 被引量:6
9
作者 俞兆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1,共8页
中国现代格律诗派关于新诗形式理论的构建 ,缘起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隶属于新古典主义思潮 ,其间构成逻辑的因果关系。以闻一多、邓以蛰、梁实秋这一“三套马车”群体为主 ,在 192 6— 193 1年间掀起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思潮。只有把现... 中国现代格律诗派关于新诗形式理论的构建 ,缘起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隶属于新古典主义思潮 ,其间构成逻辑的因果关系。以闻一多、邓以蛰、梁实秋这一“三套马车”群体为主 ,在 192 6— 193 1年间掀起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思潮。只有把现代格律诗派的理论建构纳入这一思潮中考察 ,才能探明缘发的起因 ,才能符合新诗发展的历史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格律诗派 新人文主义 新月诗旅 学衡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回鹘语头韵诗及其格律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富学 叶凯歌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40,共9页
敦煌发现的回鹘语头韵作品数量很多,而且涉及内容也十分广泛,不仅回鹘民间文学、宗教诗歌采用头韵诗形式,而且出现于佛事文献中,诸如回鹘文题记、写经尾跋之中,更有甚者,回鹘人在翻译佛经时,也常常把原本为散文体的著作也改用头韵诗形... 敦煌发现的回鹘语头韵作品数量很多,而且涉及内容也十分广泛,不仅回鹘民间文学、宗教诗歌采用头韵诗形式,而且出现于佛事文献中,诸如回鹘文题记、写经尾跋之中,更有甚者,回鹘人在翻译佛经时,也常常把原本为散文体的著作也改用头韵诗形式表述,独具一格。所谓头韵,就是诗歌前一句和后一句的首个词语或音节全部押韵。究其源头,当来源于蒙古高原发现的突厥卢尼文碑铭,更加普及化、个性化,而且又影响到后世阿尔泰语系的多种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回鹘语 头韵诗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格律的回归与美国“新形式主义”诗歌 被引量:5
11
作者 脱剑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20-124,共5页
以格律的回归为标志的“新形式主义”诗歌是美国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本文拟对该诗派的主要理论进行介绍,对其对手所提出的所谓“新形式主义”诗歌是“右倾”的、“非美国”的观点进行批驳。
关键词 格律 美国 “新形式主义” 戴那·乔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提新诗的格律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桃洲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在汉语语境里 ,诗歌的格律问题有其特殊的地位。对于新诗格律的倡导者来说 ,新诗只有在具备了自己的形式之后 ,才能与古典诗歌彻底划清界限 ,因而发掘现代汉语的音乐性就成了新诗格律建设者的重要追求 ;与此同时 ,诗人们也尝试着从语言... 在汉语语境里 ,诗歌的格律问题有其特殊的地位。对于新诗格律的倡导者来说 ,新诗只有在具备了自己的形式之后 ,才能与古典诗歌彻底划清界限 ,因而发掘现代汉语的音乐性就成了新诗格律建设者的重要追求 ;与此同时 ,诗人们也尝试着从语言的视觉形象上(如“具象诗”和“意象”)来增加词语的吸引力。但事实上 ,相对于古典汉语而言 ,现代汉语无论在听觉上还是在视觉上的优势都不再明显 ,因而 ,单纯外在形式上的新诗格律势必难以形成定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格律 音韵 内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庚的新诗写作和新格律诗理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元忠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6,共6页
在中国现代诗坛,林庚是一个非常宁静也非常纯粹的诗人和诗歌理论探索者,他本无意于引领时尚或潮流,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语境却因他而引发了种种争论和冲突。争论和冲突的产生既与他立足于汉诗经验和汉语特点的本土立场有关,更与... 在中国现代诗坛,林庚是一个非常宁静也非常纯粹的诗人和诗歌理论探索者,他本无意于引领时尚或潮流,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语境却因他而引发了种种争论和冲突。争论和冲突的产生既与他立足于汉诗经验和汉语特点的本土立场有关,更与人们在西方背景影响下的失衡心理有关。整体而言,林庚的新诗写作和新格律诗理论虽有着明显的传统影响痕迹,但在本质上它们却是作者在现代性关照之中所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新诗 格律诗理论 西方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律与自由——从染缬艺术看中国民间图案之美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光洁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47,51,共3页
本体实而花萼振,看似简单而普通的民间艺术,却包含着非常讲究的图案形式与特殊的意义。文章从格律与自由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民间染缬图案所呈现的外观造型图式及其含义,从内外两方面结合来阐释民间图案美之所在。
关键词 民间艺术 染缬 格律 自由 民间图案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位理论的新发展——篇章格律探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大群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98,共6页
Martin & Rose基于Halliday的主位理论,提出了篇章格律论,认为语篇是按一定的规律波浪式推进的。主位理论与语篇的信息结构相关,为篇章格律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首先从信息波角度探讨了篇章格律的形成,接着在此基础上考查... Martin & Rose基于Halliday的主位理论,提出了篇章格律论,认为语篇是按一定的规律波浪式推进的。主位理论与语篇的信息结构相关,为篇章格律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首先从信息波角度探讨了篇章格律的形成,接着在此基础上考查了篇章格律与主位推进、述位推进之间的联系,指出篇章格律论不仅是对Halliday主位理论的补充和发展,而且是对Danes派生型主位推进模式和Crompton派生型述位推进模式的综合和完善。文章最后涉及了篇章格律在英语阅读及写作中的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格律 信息 主位推进 述位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杨朝英的散曲学观──兼说曲学史上格律派与文学派的第一次论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栋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5,共5页
杨朝英是元人选元曲之第一人。本文首将杨氏作为元人研元曲之曲学家予以观照 ,采用知人论世的实证方法 ,在考辨其里籍及其二选编刊时地的基础上 ,详剖其新型乐府观及渊源 ,并以周德清格律派与杨氏的争论为背景 ,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也唱... 杨朝英是元人选元曲之第一人。本文首将杨氏作为元人研元曲之曲学家予以观照 ,采用知人论世的实证方法 ,在考辨其里籍及其二选编刊时地的基础上 ,详剖其新型乐府观及渊源 ,并以周德清格律派与杨氏的争论为背景 ,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也唱得”之曲文本位论思想 ,以为杨、周之争是曲学史上格律派与文学派的首次交锋 ,属音乐文学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的反映 ,从而对杨氏的曲学理念予以准确的把握与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朝英 散曲学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中国格律诗中的社会情感挖掘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晖 张天垣 金纾羽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1-177,共7页
为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情感,提出一种基于整合胶囊网络的格律诗情感分析方法,利用字数规则整合依据不同格律训练的胶囊网络模型对格律诗进行情感判别,解决格律诗文本由于情感特征不明显、语义过于紧凑导致的情感分析困难问题,通过分析格... 为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情感,提出一种基于整合胶囊网络的格律诗情感分析方法,利用字数规则整合依据不同格律训练的胶囊网络模型对格律诗进行情感判别,解决格律诗文本由于情感特征不明显、语义过于紧凑导致的情感分析困难问题,通过分析格律诗情感对古代中国各个重要时期的社会整体情感状况进行挖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格律诗情感分类的准确率优于CNN与单一胶囊网络,分析结果能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社会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情感 情感分析 格律 计算社会学 胶囊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诗格律不可能实现的原因——兼论诗歌与口语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72,共10页
20世纪对新诗格律问题的探讨,大致有三种方式:一为坚持自由诗理论,即不要格律;一为试图通过对古典诗歌的研究,发现古今共同的规律,建立古今通用的理论;另外就是直接照搬西方诗歌的格律理论。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根本差别,即双音节与... 20世纪对新诗格律问题的探讨,大致有三种方式:一为坚持自由诗理论,即不要格律;一为试图通过对古典诗歌的研究,发现古今共同的规律,建立古今通用的理论;另外就是直接照搬西方诗歌的格律理论。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根本差别,即双音节与单音节的差别,最终促使现代汉语取代了古代汉语,新诗取代了古诗,使新诗固定的格律最终成为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格律 音节 节奏 建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话”特性与“格律”建设——论新月派格律探索中的语言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玮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9-154,共6页
新诗音韵美的建设是新诗发展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新月派的新诗格律化的探索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格律理论主张的提出,还是格律实践,无论是对于西文诗格律形式的借鉴,还是处理音韵和意蕴的关系,"白话"语言特性都起着决... 新诗音韵美的建设是新诗发展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新月派的新诗格律化的探索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格律理论主张的提出,还是格律实践,无论是对于西文诗格律形式的借鉴,还是处理音韵和意蕴的关系,"白话"语言特性都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可见新诗的格律建设必须建立在对于"白话"语言特性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上。这一结论的揭示对于认识新诗的发展规律和动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 新诗 格律 新月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律诗的节奏刍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安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一些《古代汉语》教材及有关专著认为,格律诗的节奏形式除二二一或二二二一外,还有一个二一二或二二一二的形式。从律诗平仄交替的原则、律诗平仄基本格式的排列法及拗救的规定、平仄交替单位的时值、意义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对应、划分... 一些《古代汉语》教材及有关专著认为,格律诗的节奏形式除二二一或二二二一外,还有一个二一二或二二一二的形式。从律诗平仄交替的原则、律诗平仄基本格式的排列法及拗救的规定、平仄交替单位的时值、意义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对应、划分节奏单位的标准等五个方面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律诗的节奏形式实际上只有一种,五言为二二一,七言为二二二一;二一二或二二一二式的节奏是不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 节奏 平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