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国新诗格律化尝试——论赵朴初的“自度散曲” |
钟扬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
2
|
自由诗的自由与法度———论艾青中后期诗歌的格律化倾向 |
谢向红
|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
3
|
新诗格律化的三条可行之路 |
毛翰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4
|
新诗的“自由化”与“格律化”及其他─—论郭沫若闻一多诗美主张和创作表现的异同 |
李乐平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3
|
|
|
5
|
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回顾与前瞻 |
陈敢
林莹秋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
6
|
京派对诗歌格律形式的探索与建构 |
白春超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
7
|
声律与情境──中古辞赋诗化论 |
许结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
8
|
现代诗歌“戏剧化”言说中口语的诗化策略 |
胡苏珍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9
|
诗歌散文化原因浅探 |
张海明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3 |
0 |
|
|
10
|
新诗应向格律诗方向发展 |
黄叶飞
|
《人文杂志》
|
1982 |
0 |
|
|
11
|
《中国现代格律诗选》 |
余见
|
《当代文坛》
|
1986 |
0 |
|
|
12
|
评丁芒的新格律诗观 |
周仲器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6 |
0 |
|
|
13
|
论唐代“诗客曲子词”的体式特征及其对词体演进的贡献 |
周韬
邓乔彬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14
|
闻一多前期新诗理论的贡献 |
李乐平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
15
|
论五言律诗对偶形式的形成 |
吴小平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2
|
|
|
16
|
论卞之琳的诗歌创作 |
蒋勤国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1 |
1
|
|
|
17
|
牟心海诗歌世界描述——《情海集》《绿水集》综论 |
李万庆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
18
|
唐湜的诗学观 |
张树霞
|
《河北学刊》
|
2000 |
0 |
|
|
19
|
诗体的演变与新诗体的出路--读《新诗体艺术论》 |
陈琦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