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诗格律化尝试——论赵朴初的“自度散曲” 被引量:1
1
作者 钟扬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8-133,共6页
赵朴初于诗、词、曲皆精,其中尤以曲传神。他笔下之曲,非一般意义上的散曲,而是一种既规范又自由的“自度散曲”,既有传统散曲之韵味,又具新体诗之洒脱。可视之为一种新的格律诗。
关键词 赵朴初 自度散曲 新诗格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诗的自由与法度———论艾青中后期诗歌的格律化倾向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向红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8-72,共5页
百年新诗诗体建设成绩滞后。诗体危机是新诗自身的首要危机。音乐性薄弱是新诗诗体危机的主要环节 ,加强音乐性是新诗自强和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化 ,反对音乐性 ;中后期诗歌出现格律化倾向。加强音乐性 ,适当规范... 百年新诗诗体建设成绩滞后。诗体危机是新诗自身的首要危机。音乐性薄弱是新诗诗体危机的主要环节 ,加强音乐性是新诗自强和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化 ,反对音乐性 ;中后期诗歌出现格律化倾向。加强音乐性 ,适当规范自由诗 ,克服其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 ,促进新诗诗体成熟 ,是诗坛泰斗提供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艾青 诗歌 自由诗 诗体 音乐性 格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格律化的三条可行之路
3
作者 毛翰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3-232,共10页
关于新诗格律化,闻一多有倡导之功,惟其言说多属急就章,缺少学理的缜密。其后,新诗格律化继续探索前行,却是道阻且长,至今尚未走出困境。在中国新诗格局中,自由诗与格律诗各有所长,将会长期共存。人们期待中的现代格律诗的几种主导体裁... 关于新诗格律化,闻一多有倡导之功,惟其言说多属急就章,缺少学理的缜密。其后,新诗格律化继续探索前行,却是道阻且长,至今尚未走出困境。在中国新诗格局中,自由诗与格律诗各有所长,将会长期共存。人们期待中的现代格律诗的几种主导体裁,应该是:萧三、毛泽东倡导的所谓古典加民歌的三顿体,闻一多、何其芳倡导的突破古典和民歌的四顿体,以及鲁迅倡导的嘴唱的歌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格律化 三顿体 四顿体 歌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的“自由化”与“格律化”及其他─—论郭沫若闻一多诗美主张和创作表现的异同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乐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和闻一多因其个性特点,对诗之精神的理解和对诗歌创作的态度不同,而形成了二者美学追求上的显著差异。前者认为新诗创作应追求“自由化”,并强调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创作的真谛;后者则主张新诗创作必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和闻一多因其个性特点,对诗之精神的理解和对诗歌创作的态度不同,而形成了二者美学追求上的显著差异。前者认为新诗创作应追求“自由化”,并强调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创作的真谛;后者则主张新诗创作必须讲究“格律化”,并认为“相体裁衣”才是好诗产生的基础。这种差异也使他们在诗歌创作的风格上运然不同,前者倡导平民意识,后者强调高雅追求。同时,二者的诗歌创作,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创作方法乃至构思特点,又表现出某种一致性,并都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这种现象表明,无论在何种理论指导下进行艺术创作,也无论倡导何种艺术风格,只要炉火纯青到情思与意境的浑然一体,就能够创作出不朽的艺术作品。郭沫若与闻一多之间的论争与创作追求的异同,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自由 格律化 郭沫若 闻一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敢 林莹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4,共7页
现代格律诗与自由诗共同创造了百年现代汉诗的辉煌。现代格律诗诞生于草创期白话新诗过于散漫随意、放纵情感泛滥而彰显诗艺粗疏的20年代初期,它是自觉从诗的本体出发重新面对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要求的现代性追求和诗艺提升的探索。其产... 现代格律诗与自由诗共同创造了百年现代汉诗的辉煌。现代格律诗诞生于草创期白话新诗过于散漫随意、放纵情感泛滥而彰显诗艺粗疏的20年代初期,它是自觉从诗的本体出发重新面对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要求的现代性追求和诗艺提升的探索。其产生发展演变的漫长历程,伴随着几代诗人和诗论家的艰辛跋涉和拓殖,他们肩负着新诗艺术建设的责任,提出独到诗观并以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使现代格律诗在今天获得广泛认同并在新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格律 “新月诗派” 自由体 格律化 “三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派对诗歌格律形式的探索与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白春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8-211,216,共5页
京派是较为典型的学院派知识分子,在人生态度和审美取向上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继新月派之后,京派致力于诗歌格律形式问题的探索与建构。通过对中外诗歌的考察,京派充分肯定了格律形式的价值与作用,并在创作实践中... 京派是较为典型的学院派知识分子,在人生态度和审美取向上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继新月派之后,京派致力于诗歌格律形式问题的探索与建构。通过对中外诗歌的考察,京派充分肯定了格律形式的价值与作用,并在创作实践中进行积极尝试,对新诗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 格律化 现代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律与情境──中古辞赋诗化论 被引量:1
7
作者 许结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辞赋 律赋 格律化 赋的诗 汉大赋 赋家 南朝赋 建安文人 诗赋创作 魏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诗歌“戏剧化”言说中口语的诗化策略
8
作者 胡苏珍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13,共8页
口语是现代汉语诗歌语言资源的一部分,但芜杂、粗糙、通俗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具天然的诗意。整体考察现代诗歌"戏剧化"言说中口语入诗的风格或策略,可以得出三种诗化途径:一是新月诗人用他们的格律化追求对诗中戏剧化情境中的... 口语是现代汉语诗歌语言资源的一部分,但芜杂、粗糙、通俗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具天然的诗意。整体考察现代诗歌"戏剧化"言说中口语入诗的风格或策略,可以得出三种诗化途径:一是新月诗人用他们的格律化追求对诗中戏剧化情境中的口语铸以诗之"形"(包括节奏、声音等音乐性),音律确保了口语在诗中的韵味;二是卞之琳把口语置于隐含人生哲学态度、具有禅思"冥想"意味的虚化意境式戏剧化场景当中,对口语赋以诗之"味",提升口语的诗意;三是如翟永明、臧棣、孙文波等1990年代以来的优秀诗人那样创设特异的语境,挖掘口语的潜力,文本中的戏剧化场景使口语产生新的语义编码,赋予口语以诗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 戏剧 格律化 诗意 语义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散文化原因浅探
9
作者 张海明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6期153-157,共5页
对诗歌的散文化现象,近年来讨论文章很多,这里试就形成诗歌文化的诸因素作一些探讨。一首先是诗歌散文化一词的涵义。我个人理解,它是和诗歌的格律化相对的一个概念。诗歌的散文化,指的当是不囿于韵脚,不强求整齐,比较自由的形式。当然... 对诗歌的散文化现象,近年来讨论文章很多,这里试就形成诗歌文化的诸因素作一些探讨。一首先是诗歌散文化一词的涵义。我个人理解,它是和诗歌的格律化相对的一个概念。诗歌的散文化,指的当是不囿于韵脚,不强求整齐,比较自由的形式。当然,任何形式和内容都不是毫不相关的,但认为散文化的诗歌就一定缺乏形象、意境,则是不符合诗歌创作实际的。比如泰戈尔的汉译诗,非常散文化的句子,其中就有不少优美形象,深远意境的佳作;另一方面,象一些口诀,如中医的汤头歌一类,虽合乎韵律,却决无意境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性 散文 诗歌发展 韵脚 现象 旋律 原因 交响乐 格律化 表现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应向格律诗方向发展
10
作者 黄叶飞 《人文杂志》 1982年第3期75-76,共2页
自由诗和格律诗是诗歌形式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代表着诗歌形式发展的两条不同道路。当前,我们尤其应该着重于新的格律诗的发展。 格律诗是和非格律化的自由诗相对而言的,这两种形式在诗歌发展史上各有千秋,至今仍然并存着。... 自由诗和格律诗是诗歌形式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代表着诗歌形式发展的两条不同道路。当前,我们尤其应该着重于新的格律诗的发展。 格律诗是和非格律化的自由诗相对而言的,这两种形式在诗歌发展史上各有千秋,至今仍然并存着。《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开端,基本是一种自由体的诗。以后在诗歌发展过程中,从四言、五言到七言,逐步形成了较严密的章法、句法、音律要求等规则,随着诗歌形式的逐步成熟,后来才出现了格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 自由诗 诗歌形式 新诗 格律化 利用形式 艺术表现力 诗歌发展史 “破” “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格律诗选》
11
作者 余见 《当代文坛》 1986年第5期78-79,共2页
听说有些人还不知现代格律诗为何物。如仅止于“不知”,也还算好;遗憾的是,在诗界尚有人视之为异端,根本不承认它的存在,似乎它就是呆板僵化的化身,束缚诗神的镣铐。
关键词 中国现代格律 新诗创作 音乐性 还算好 诗神 “不知” 创作实绩 镣铐 新诗格律化 新诗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丁芒的新格律诗观
12
作者 周仲器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2期15-19,31,共6页
中国新格律诗,或称现代格律诗,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在《晨报诗刊》倡导以来,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不断探索的曲折历程,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现在的诗坛,写作自由诗者多,尝试新格律诗者少。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它使不... 中国新格律诗,或称现代格律诗,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在《晨报诗刊》倡导以来,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不断探索的曲折历程,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现在的诗坛,写作自由诗者多,尝试新格律诗者少。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它使不少坚持摸索格律新路的诗人感到旅途的寂寞。它还使不顾诗史实际的人,草率地断言新格律诗绝无前途。不久前,我看到有一位评论者对新诗将来的预测。他以现今诗坛的若干材料为依据进行推断,肯定将来最没有前途的是新格律诗。且不说这种推断是违反逻辑的:如果说现在写的人少即可推断将来写的人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 丁芒 自由诗 现代格律 格律 诗歌 新诗体 格律化 格律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诗客曲子词”的体式特征及其对词体演进的贡献
13
作者 周韬 邓乔彬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在词体滥觞的中晚唐时期,词所倚之"声"是俗乐"曲子"[1](P117)。其文体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必得与"曲子"相辅相成,且深受曲体结构的约束。最初的"诗客"作"曲子",并非要将歌词当作一种单... 在词体滥觞的中晚唐时期,词所倚之"声"是俗乐"曲子"[1](P117)。其文体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必得与"曲子"相辅相成,且深受曲体结构的约束。最初的"诗客"作"曲子",并非要将歌词当作一种单独的文体从曲子里剥离出来,相反却力求兼顾,以使文乐谐美。唐代文人既注重"倚声"谐唱以制词,又出于创作惯性引近体诗律为句,迈出了词体"律化"的第一步。"诗客曲子词"的出现,从文学和音乐两个方面提升了曲子辞的艺术成就,使文与乐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乐曲子 诗客曲子词 乐曲结构 早期词体 倚声作歌 格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闻一多前期新诗理论的贡献
14
作者 李乐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今,这一惨案已过去整整60年。为了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闻一多殉难6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本期文学版特... 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今,这一惨案已过去整整60年。为了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闻一多殉难6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本期文学版特从会议论文中组织了这一组笔谈。其中,闻黎明的《美国对李公朴、闻一多被刺事件的反应与对策》,回到历史现场,仔细分析了李闻惨案后美国的反应与对策,有助于透视当时国际主要政治力量的整合与变动。陈国恩的《书信中所呈现的闻一多人格》则从解读闻一多的书信入手,详尽分析了闻一多的集诗人、学者和斗士于一身的人格。李乐平的《闻一多前期新诗理论的贡献》认为,作为诗论家的闻一多在其前期提出的艺术观点都有针对性,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邓乔彬、赵晓岚的《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研究了闻一多的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重点强调了闻一多的学术史贡献。刘殿祥的《闻一多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则在中国现代学术史背景下观照闻一多的学术史价值,很有针对性。许祖华、孙红震的《闻一多大学教育理念的现代意蕴》研究了作为大学文学院院长与教授的闻一多对现代大学教育的新理念及其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理论 闻一多 前期 新诗创作 新诗格律化 诗的格律 地方色彩 诗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言律诗对偶形式的形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小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52-58,共7页
五言诗发展到南朝的齐、梁、陈与北朝的魏、齐、周六朝(以下简称“南北六朝”)时,已呈现出全面的格律化倾向。篇制五言八句式的兴起,声律“粘式”的逐步形成,都是这种格律化倾向的主要标志。与此同时,依据五言八句式为篇制基础,五言诗... 五言诗发展到南朝的齐、梁、陈与北朝的魏、齐、周六朝(以下简称“南北六朝”)时,已呈现出全面的格律化倾向。篇制五言八句式的兴起,声律“粘式”的逐步形成,都是这种格律化倾向的主要标志。与此同时,依据五言八句式为篇制基础,五言诗的对偶位置也表现出趋于稳定的倾向,并逐渐凝定为一定的模式。据丁福保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统计,南北六朝的五言八句式诗共有993首。我对这近千首诗的对偶位置逐一进行了考察,现将其对偶的联数及其所处的位置综合类比。列一简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形式 句式 选择使用 南北朝 对偶句 宫体诗 五言诗 五言律诗 六朝 格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卞之琳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勤国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2期76-82,46,共8页
“诗以人名,人尤以诗名”,极目古今中外的诗歌园地,莫不如此。作为一位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我国新诗格律化的现代诗人,一向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的卞之琳的诗作在海内外文坛上的声誉正日见其隆。诚然,文学时尚和欣赏习惯的演变常常会带来意... “诗以人名,人尤以诗名”,极目古今中外的诗歌园地,莫不如此。作为一位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我国新诗格律化的现代诗人,一向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的卞之琳的诗作在海内外文坛上的声誉正日见其隆。诚然,文学时尚和欣赏习惯的演变常常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契机,但在这里,艺术本身的素质仍然是成功的最主要同时也最重要的内在依据。 卞之琳是一位律己甚严的诗人。他独具一种艺术家的“洁癖”——“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从不厌弃精致,绝不容忍粗滥甚或瑕疵,面对着历史的考验,卞之琳从不以“创作丰富”自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诗歌创作 “顿” 新诗格律化 阴韵 格律 “非个人 音组 韵脚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心海诗歌世界描述——《情海集》《绿水集》综论
17
作者 李万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06-111,共6页
诗人牟心海于1983年、1988年两度访朝,随访随写,共得诗144首,分别题名为《情海集》、《绿水集》先后出版。这些诗以真挚淳朴的情感,记叙了中朝两国两党的伟大友谊,塑造了朝鲜民族的英雄性格,歌颂了朝鲜人民的建设业绩和三千里锦绣河山... 诗人牟心海于1983年、1988年两度访朝,随访随写,共得诗144首,分别题名为《情海集》、《绿水集》先后出版。这些诗以真挚淳朴的情感,记叙了中朝两国两党的伟大友谊,塑造了朝鲜民族的英雄性格,歌颂了朝鲜人民的建设业绩和三千里锦绣河山。这些诗不仅为颂扬传统中朝友谊的当代文学谱写了新曲,而且在诗美创造和喻象抒情及新诗的格律化三个维度上进行了颇具特色的掘进。这些访朝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民族 格律化 喻象 诗歌世界 抒情方式 朝鲜人 中朝两国 当代文学 具象 友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湜的诗学观
18
作者 张树霞 《河北学刊》 2000年第5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唐Shi 诗学观 融合 凝定 自由 格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体的演变与新诗体的出路--读《新诗体艺术论》
19
作者 陈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5期137-138,共2页
诗体的演变与新诗体的出路--读《新诗体艺术论》陈琦无可讳言,诗歌的生命历程,已步入她有史以来的最低谷,人们对诗歌的态度,冷漠得令人心颤。究其原因,自然可以列出种种,但诗歌要想再度复兴,则还在“自己救自己”。然而如何“... 诗体的演变与新诗体的出路--读《新诗体艺术论》陈琦无可讳言,诗歌的生命历程,已步入她有史以来的最低谷,人们对诗歌的态度,冷漠得令人心颤。究其原因,自然可以列出种种,但诗歌要想再度复兴,则还在“自己救自己”。然而如何“自救”?或者说新诗努力的方向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体 艺术论 格律化 诗体解放 格律 诗歌 自由 散文 原始歌谣 自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