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地理学的特性与基本问题
被引量:50
- 1
-
-
作者
宋长青
张国友
程昌秀
陈发虎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1,共6页
-
基金
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608)
中国科学院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专项(XDA23100303)资助。
-
文摘
学科通常都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学科问题、独特的学科特征以及独特的社会服务功能。本文从3个方面论述了地理学的属性,进而认识现代地理学的时代特征。①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向复杂的变化过程。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地理系统的复杂属性。②地理的要素、空间与时间相互融合构成了独特的学科问题体系,阐述了不同地理问题的本质区别,进而促进解决不同地理问题的技术与方法体系建设。③"还原论"与"整体论"并举的地理学哲学思维方兴未艾。地理学强调的综合研究在当今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新兴学科和新兴技术的支撑下,出现了地理要素和地理系统并行研究的新格局。本文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出发,总结了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探讨地理学驱动机制对地理规律的组合效应。理解地理学关键特征和时代价值,有助于探索地理学的社会发展契机。
-
关键词
地理学属性
地理学基本问题
格局-过程-机理
-
Keywords
nature of Geography
basic issues of Geography
pattern-processe-mechanism
-
分类号
K90-0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社会脆弱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8
- 2
-
-
作者
李花
赵雪雁
王伟军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处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115
41971268)。
-
文摘
在梳理社会脆弱性概念和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城市化、旅游发展、健康、环境污染及公共安全等扰动视角出发,对其影响下的社会脆弱性研究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未来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关键问题。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但社会脆弱性的概念和分析框架尚无统一定论;研究内容多关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扰动下的社会脆弱性分析,对城市化、旅游发展、健康、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等人文因素导致的社会脆弱性研究关注较少;研究主题聚焦于社会脆弱性测评、社会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探究等方面,对社会脆弱性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形成机制、社会脆弱性的适应策略及调控路径、社会脆弱性的动态监测及协同效应和尺度效应等主题涉猎不足。未来需重点开展社会脆弱性的时空格局-演变过程-形成机理、社会脆弱性的跨尺度研究、多重压力下的社会脆弱性过程和演化规律、社会脆弱性的情景模拟与调控路径以及社会脆弱性的动态监测与预警等问题的综合研究。
-
关键词
社会脆弱性
概念
分析框架
时空格局-演化过程-形成机理
-
Keywords
social vulnerability
concept
analytical framework
spatiotemporal patterns-evolution process-formation mechanis
-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X915.5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