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局与过程耦合”思想及其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视角与教学启示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雪丹 王向东 梁秀华 《地理教学》 2021年第12期34-37,64,共5页
“格局与过程耦合”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地理教学中的学科大概念。本文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归纳出“格局与过程耦合”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三个主要考查视角,并由此得出相应的教学启示:一是在通过过程预测格局时,要掌握... “格局与过程耦合”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地理教学中的学科大概念。本文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归纳出“格局与过程耦合”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三个主要考查视角,并由此得出相应的教学启示:一是在通过过程预测格局时,要掌握地理过程的驱动力及机制;二是在通过格局反演过程时,要把握过程与格局的时空耦合关系;三是在通过格局与过程耦合推演整体动态时,要注意分析地理过程的综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局与过程耦合 高考试题 地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局与过程耦合思想的教学设计——以“土壤”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陆翠月 《地理教学》 2022年第21期57-60,共4页
在学科素养的课程观念下,文章将地理学科特有的格局与过程耦合研究思想引入到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1》“土壤”的课堂教学中。基于格局与过程耦合思想的内涵,设计教学目标、情境材料与情境活动,经教学实践后达到了预设成效。
关键词 格局与过程耦合 问题式教学 情境活动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地理试题对“格局与过程耦合”的考查及启示——以2023年全国甲卷37题为例
3
作者 周代许 《地理教学》 2023年第24期41-45,共5页
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是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载体。“格局与过程耦合”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路径与方法,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高考试题承担着立德树人、选拔人才、引导教学的功能,需要进行深入的价值挖掘。本文以2023年全国甲卷... 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是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载体。“格局与过程耦合”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路径与方法,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高考试题承担着立德树人、选拔人才、引导教学的功能,需要进行深入的价值挖掘。本文以2023年全国甲卷地理37题为例,分析“格局与过程耦合”思想的考查方式,并从概念理解到逻辑梳理、试题分析与策略提出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一线地理教学提供引导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局与过程 耦合 高考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局与过程耦合思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以人教版必修一“喀斯特地貌”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雪丹 王向东 《地理教学》 2022年第23期13-16,共4页
格局与过程耦合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于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和意义。文章以必修《地理1》(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喀斯特地貌”为例,首先剖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高中地理教材中所蕴含的格局与过程耦合思... 格局与过程耦合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于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和意义。文章以必修《地理1》(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喀斯特地貌”为例,首先剖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高中地理教材中所蕴含的格局与过程耦合思想,然后基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选取“喀斯特地貌”的教学片段,进一步探讨格局与过程耦合思想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巧用地理实验,认识过程对格局的塑造;借助地图叠加,分析格局对过程的控制;活用教具,理解格局与过程的时空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局与过程耦合思想 高中地理教学 喀斯特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城市热环境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构建
5
作者 陈立 张福庆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1-392,共12页
在全球热环境日趋恶化的背景下,揭示城市热环境格局与产生机理对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与分级,分析热环境空间演变特征;其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获得7种... 在全球热环境日趋恶化的背景下,揭示城市热环境格局与产生机理对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与分级,分析热环境空间演变特征;其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获得7种景观类型,从中提取连通性高、面积大、热贡献度显著的核心区斑块为中心“源”“汇”;最后,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源源”、“汇汇”、“源汇”廊道,从“格局过程”的动态视角构建能体现“补给传导作用”过程的多层级景观网络。研究结果表明,2009—2022年南昌市高温区面积从369.53 km^(2)增长至705.15 km^(2),低温区面积从1015.66 km^(2)减少至936.57 km^(2)。空间尺度上,热环境质心集中于青山湖区内,分布自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温降格局。提取Ⅰ、Ⅱ类中心“源”26个,占研究区面积11.0%;中心“汇”28个,占研究区面积66.5%。构建“源源”廊道24条,“汇汇”廊道24条,“源汇”廊道51条,其中,一级补给廊道39条,二级传导廊道52条,三级作用廊道47条,识别热传递战略点共7个。研究揭示了南昌市热环境恶化的趋势,提出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有效改善了热量传导机制,对热岛效应具有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格局与过程 “源汇”景观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连通性及其对生态水文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方佳佳 王烜 +3 位作者 孙涛 李春晖 蔡宴朋 李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19-26,共8页
为研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和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梳理了河流连通性的内涵、分类及评价方法,并着重探讨了河流的纵向连通性,从水质、水量和生物3个方面剖析人工构筑物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认为河流连通性是一个具有4维尺... 为研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和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梳理了河流连通性的内涵、分类及评价方法,并着重探讨了河流的纵向连通性,从水质、水量和生物3个方面剖析人工构筑物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认为河流连通性是一个具有4维尺度的概念,即1个时间维度、3个空间维度,影响生态水文过程及群落结构的抵抗力与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对其评价应该考虑时空变异性。指出后续的研究方向为:从指示物种层面进一步明晰河流连通性程度与生态水文过程的交互影响机理;统一河流连通性程度定量化评价方法和标准,增加不同河流、同一河流不同时期之间的可比性,为面向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河流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连通 生态水文格局与过程 流域水资源承载力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格局视角下空气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志丰 邱月 +2 位作者 任引 蒋梧州 杨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89-2500,共12页
城市化进程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改造为以不透水面为主的人工景观,这种变化影响了空气微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及其时空异质性。空气微生物受城市化的影响程度与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关系密切,微生物群落特征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生态环... 城市化进程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改造为以不透水面为主的人工景观,这种变化影响了空气微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及其时空异质性。空气微生物受城市化的影响程度与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关系密切,微生物群落特征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并给人群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城市化进程和空气微生物群落动态分属两个时空尺度差异巨大的生态过程,二者的联合分析已成为目前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空气微生物的来源及其组成特征、空气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空气微生物的生态环境效应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了近年来探索城市化和空气微生物群落动态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宏观视角探讨了当前空气微生物研究的不足,并引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与过程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城市化对空气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旨在明确城市景观格局作用下的空气微生物群落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威胁程度,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微生物群落特征 环境健康 格局与过程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转换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过程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白晓航 赵文武 尹彩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054-6065,共12页
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是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必然途径。生态系统在平衡与非平衡之间复杂的转化模式使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备受阻力,如何科学地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内在调控机制是实现从自然资源利用到生态系统功能优化的关... 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是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必然途径。生态系统在平衡与非平衡之间复杂的转化模式使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备受阻力,如何科学地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内在调控机制是实现从自然资源利用到生态系统功能优化的关键。从论述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驱动机制入手,阐明扰动发生后稳态转换的路径、生态系统功能对扰动的响应模式;基于稳态转换视角深入诠释生态系统服务内涵及变化过程,以“结构-过程-功能-服务-人类福祉-可持续性”为核心架构来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框架,并从生态系统敏感性和恢复力等内在属性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对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响应情况;解析当土地利用变化超过生态系统阈值时,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互馈作用。基于稳态转换视角评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过程与作用机制,以期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转换 格局与过程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 互馈机制 敏感性和恢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样条分区的绿色空间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邢忠 余俏 +2 位作者 顾媛媛 周茜 叶林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40,共17页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涵盖建设区绿化用地与非建设区水体、农林用地。土地利用系统属性差异与大相径庭的二元规划管控方法,人为拆解绿色空间内在空间、功能与过程上的系统整体性,滋生种种低效保护与利用症结。本文通过文献与规划实践研究...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涵盖建设区绿化用地与非建设区水体、农林用地。土地利用系统属性差异与大相径庭的二元规划管控方法,人为拆解绿色空间内在空间、功能与过程上的系统整体性,滋生种种低效保护与利用症结。本文通过文献与规划实践研究,融合“城乡样条空间断面”与流域规划方法,形成基于城乡空间转化样条的绿色空间规划管控方法:分析并叠加城乡梯度转化样条分区与流域自然生态功能分区,形成规划区全覆盖样条分区;依据各样条分区绿色空间的自然属性与相应分区城乡建设功能诉求,确定分区绿色空间规划导向及用地空间布局;按照分区保护与利用管控导向,制定样条分区管控措施及设计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区 绿色空间 城乡空间样条分区 自然格局与过程 规划管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解城市热环境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构建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程蓉 陈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68-3078,共11页
以天津市六区和新四区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获得7种景观类型,从中提取稳定性较好、面积较大、连通性较高、热贡献度显著的核心区斑块为中心“源”“汇”;其次使用6个空间数据指标构建热环境格局评价模型,根据2009—201... 以天津市六区和新四区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获得7种景观类型,从中提取稳定性较好、面积较大、连通性较高、热贡献度显著的核心区斑块为中心“源”“汇”;其次使用6个空间数据指标构建热环境格局评价模型,根据2009—2013、2013—2018年热环境格局的变化情况提出4类修正系数对基本阻力面进行修正;最后利用“源-源”、“汇-汇”、“源-汇”廊道构建能体现“补偿-输送-作用”过程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结果表明:(1)提取的Ⅰ、Ⅱ类中心“源”共27个,总面积为22773 hm^(2);中心“汇”共23个,总面积为50732 hm^(2)。中心“源”的整体抗干扰能力较小,容易受到种植类型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2)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总长度约为1445 km,新四区的廊道占总廊道的70%。廊道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津南区分布稀疏,北辰区和市六区分布密集。(3)能量从中心“源”逐渐向中心“汇”流动的过程,可揭示网络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各级廊道对热环境气候的调控作用。以生态格局与过程的角度构建缓解城市热环境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体系,对合理规划廊道建设、高效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格局与过程 多层级 “源-汇”景观 网络廊道 空间主成分分析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