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地当归根际稀有细菌的群落组装和功能分析
1
作者 杨成 张玲 +4 位作者 章高森 郭增祥 陈娟 巩晓芳 王治业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18-130,共13页
【目的】解析道地产区不同生态型(野生型、半野生型和栽培型)当归根际细菌的多样性特征,阐明丰富与稀有细菌类群的群落组装机制及功能分化规律。【方法】基于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当归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结合PICRUSt和B... 【目的】解析道地产区不同生态型(野生型、半野生型和栽培型)当归根际细菌的多样性特征,阐明丰富与稀有细菌类群的群落组装机制及功能分化规律。【方法】基于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当归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结合PICRUSt和BugBase软件预测功能及表型,采用零模型(Null model)量化确定性/随机性过程对稀有细菌和丰富细菌组装的贡献度。【结果】当归根际细菌群落由极低丰度的丰富类群(0.067%)与高丰度的稀有类群(49.73%)组成。稀有细菌的Shannon指数与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丰富细菌,且其群落结构与组装过程更为复杂。物种组成显示,稀有细菌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黏细菌门(Myxococcot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蛭弧菌门(Bdellovibrionota)、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组成,丰富细菌则由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组成。差异物种分析表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是栽培型当归(Z)的显著差异物种;Haliangium、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小月菌属(Microlunatu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是野生型当归(Y)的显著差异物种;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Aquicella是半野生型当归(YZ)的显著差异物种。群落组装机制揭示,漂变(40.74%~62.00%)为主、扩散限制(14.00%~30.00%)为辅的随机过程驱动当归根际稀有细菌的群落组装,而扩散限制(72.00%~88.00%)为主、漂变(10.00%~13.58%)为辅的随机过程驱动丰富细菌的群落组装。功能预测显示,丰富细菌与稀有细菌存在功能主导、表型互补效应;丰富细菌KEGG level 1的功能丰度随驯化梯度增加,而稀有细菌呈下降趋势;且丰富细菌的功能丰度是稀有细菌的25~76倍。【结论】当归根际细菌群落由少量丰富类群与大量稀有类群组成,二者均受随机过程驱动,但在组成结构、组装机制及功能贡献上呈现显著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根际稀有细菌 群落组装 随机过程 扩增子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