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倒茬与秸秆覆盖对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李金钰 谢奎忠 +2 位作者 胡新元 董博 陈松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7,159,共11页
为了研究玉米倒茬和秸秆覆盖对长期连作马铃薯土壤的影响,试验在连续种植马铃薯8 a的土地上进行了4种不同的处理:对照组(CK),未进行任何处理;采用玉米秸秆覆盖(T_(1));先进行玉米倒茬,然后覆盖玉米秸秆(T_(2));仅进行玉米倒茬处理(T_(3)... 为了研究玉米倒茬和秸秆覆盖对长期连作马铃薯土壤的影响,试验在连续种植马铃薯8 a的土地上进行了4种不同的处理:对照组(CK),未进行任何处理;采用玉米秸秆覆盖(T_(1));先进行玉米倒茬,然后覆盖玉米秸秆(T_(2));仅进行玉米倒茬处理(T_(3))。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玉米倒茬与秸秆覆盖对马铃薯现蕾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后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均增长,T_(1)、T_(2)分别增长了3.72%和5.18%,但单独采用玉米倒茬降低了4.91%,并且玉米倒茬和秸秆覆盖会明显提高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T_(1)、T_(2)、T_(3)较CK分别提高7.03%、8.03%、3.4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将不同处理马铃薯土壤样品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进行聚类分析,按细菌相似度可将处理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含CK和T_(1)处理组,第二类包含T_(2)和T_(3)处理组。玉米倒茬与秸秆覆盖下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种群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黏球菌门(Myxococcota)为主。其中T_(1)处理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较CK增长10.89%,T_(2)和T_(3)处理较CK分别降低4.83%和8.78%。与CK相比,3组处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均增长,T_(2)增幅最高(33.44%)。各处理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较CK均降低,T_(2)较CK降低最多,为77.41%。T_(1)处理的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较CK增长29.09%,T_(2)和T_(3)处理较CK分别显著增长41.03%和34.45%(P<0.05)。各处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相对丰度较CK均有所增长,T_(1)、T_(2)、T_(3)分别增长58.86%、27.69%、35.27%。环境因子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含量、土壤脱氢酶活性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玉米倒茬和秸秆覆盖改善了土壤微环境,显著降低了有害菌属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数量,尤其是T_(2)处理其数量显著降低了70.28%,有效缓解了马铃薯病害的传播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障碍 玉米倒茬 秸秆覆盖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基部腐烂病对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海生 唐超文 +2 位作者 刘守平 陈伟强 侯金祥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94-1202,共9页
【目的】探明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生机制,为构建该病害的绿色防控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处于南北薯区交接带、南北甘薯病害发生区的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西部山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研究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病... 【目的】探明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生机制,为构建该病害的绿色防控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处于南北薯区交接带、南北甘薯病害发生区的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西部山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研究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病甘薯植株与健康甘薯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根际土壤酶包括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甘薯茎基部腐烂病显著降低了植株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在门分类水平上,该病害显著降低了其植株根际土壤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绿湾菌门和Candidate-division-wps-2菌群的相对丰度。在属分类水平上,该病害显著提高了植株根际土壤细菌GP_(1)、未分类的厚壁菌属和芽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未分类的链霉菌属、链嗜酸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等菌群的相对丰度。【结论】甘薯茎基部腐烂病降低了其植株根际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改变了甘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根系细菌群落组装的影响
3
作者 刁风伟 吴文静 +1 位作者 许晶 闫六英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1-210,共10页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依然面临化肥过量施用的问题,研发绿色生态型肥料势在必行。丛枝菌根(AM)真菌是一类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共生真菌,能提高植物耐逆性、促进生长,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鲜有研究AM真菌对设施番茄根系...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依然面临化肥过量施用的问题,研发绿色生态型肥料势在必行。丛枝菌根(AM)真菌是一类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共生真菌,能提高植物耐逆性、促进生长,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鲜有研究AM真菌对设施番茄根系细菌组装的影响。选用番茄为供试植物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分别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M)和根内根孢囊霉(RI)对番茄根际和根内细菌组装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接种AM真菌(对照)相比,FM和RI均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Sobs和Ace指数;FM降低了根内生细菌群落的Ace指数,RI降低了Sobs指数。RI增加了根际和根内细菌群落的Simpson指数,降低了其多样性。FM和RI比对照均显著增加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RI处理显著增加了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的相对丰度。网络结构分析显示,两种AM真菌均增加了细菌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FM处理中根内生细菌的关键物种,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RI处理中根内生细菌的关键物种。结果表明,两种AM真菌均能影响设施番茄根系对细菌群落的组装,并且倾向于富集参与硝化作用或协同作用的细菌,为AM真菌应用于设施番茄栽培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真菌 番茄 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 内生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节胺和硝普钠对棉花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建飞 刘茜 +3 位作者 李璇 温天旺 杨文亭 汤飞宇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3-364,共12页
【目的】研究棉花幼苗施用缩节胺(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和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变化,探讨与棉花幼苗生长相关的根际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陆地棉品系A201... 【目的】研究棉花幼苗施用缩节胺(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和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变化,探讨与棉花幼苗生长相关的根际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陆地棉品系A201进行穴盘育苗试验。于棉花1叶1心期分别在叶片均匀涂抹50 mg·L^(-1)DPC、500μmol·L^(-1)SNP,以涂抹去离子水为对照。于3叶1心期取根际土壤分析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根际细菌多样性。【结果】DPC和SNP处理显著促进棉花根系生长,显著提高茎粗和植株干物质质量。DPC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SNP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但显著降低脲酶的活性,但是DPC和SNP处理均未显著影响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DPC处理显著提高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和土壤细菌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显著降低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以及土壤细菌群落的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 Wiener’s diversity index)。冗余分析显示,DPC处理组的酵母菌科(Saccharimonadaceae)、TM7a属细菌的相对丰度比SNP处理组和对照组高;SNP处理组的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naceae)细菌相对丰度高于DPC处理组和对照组;DPC和SNP处理组的根瘤菌科(Rhizobiaceae)细菌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硝化螺旋菌科(Nitrospiraceae)和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细菌的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脲酶活性与酵母菌科、TM7a属细菌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DPC和SNP能够促进棉花幼苗根系及植株生长,并影响棉苗根际的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缩节胺 硝普钠 土壤 细菌群落 丰度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