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玉米间作畦沟分灌作物根系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苗庆丰 温雅琴 +2 位作者 倪东宁 史海滨 李瑞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0,50,共5页
为探究小麦玉米间作与畦沟分灌灌水模式下作物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间作常规畦灌模式为对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沟灌玉米前期不灌溉,经历了水分亏缺的锻炼,在水势梯度作用下,刺激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下扎深度明... 为探究小麦玉米间作与畦沟分灌灌水模式下作物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间作常规畦灌模式为对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沟灌玉米前期不灌溉,经历了水分亏缺的锻炼,在水势梯度作用下,刺激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下扎深度明显大于畦灌玉米;常规畦灌小麦表层0~60 cm垂向根干质量密度要显著大于畦沟分灌,根系更为发达。同时期沟灌玉米根系量要显著大于畦灌玉米,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0~25 cm处平均值大22.76%和16.13%;常规畦灌小麦水平方向根干质量明显高于畦沟分灌小麦,且沟灌玉米灌水后随生育期延长,差异性减弱。受沟灌边行玉米的根系生长影响,常规畦灌小麦产量较畦沟分灌高9.92%;受根系生长补偿效应的刺激作用影响,沟灌玉米产量较常规畦灌高1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畦沟分灌 根系生长特征 产量 小麦 玉米 灌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盐碱水稻根系生长特征对土壤盐渍化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正虎 张涛 +6 位作者 张智 唐玙璠 张邦彦 白小龙 刘云鹏 武晋民 王彬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针对宁夏平原“种稻压碱”面临的用水短缺等问题,在平罗周城村中度盐碱地开展选育节水耐盐高产水稻新品种试验。以前期研究筛选出的5个耐盐碱水稻品种(系)(宁粳43、SD-22、96D10、宁粳48、21HJW14)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针对宁夏平原“种稻压碱”面临的用水短缺等问题,在平罗周城村中度盐碱地开展选育节水耐盐高产水稻新品种试验。以前期研究筛选出的5个耐盐碱水稻品种(系)(宁粳43、SD-22、96D10、宁粳48、21HJW14)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不同品种耐盐碱水稻根系生长特征对土壤盐渍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各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整体呈现出3次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电导率整体呈现出3次先下降再升高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2)各供试水稻品种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均在苗期至分蘖期变化最为显著,平均增量分别为2626.46 mm、9840.79 mm^(2)、10750.9 mm^(3)和4.87μg/(g·h);(3)土壤电导率与根冠比显著负相关,与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及根系吸收面积显著正相关,5个耐盐碱水稻品种(系)中,21HJW14、宁粳48、SD-22的生长表现及产量优于宁粳43、96D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平原 耐盐碱水稻 土壤水盐垂直运移 根系生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系生长特征及作物产量的红壤坡耕地合理耕层厚度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尚书 钟义军 +5 位作者 黄欠如 叶川 何绍浪 张昆 成艳红 吴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2-1638,共7页
为明确红壤坡耕地的合理耕层厚度。以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填充方式构建10、20、30、40、50 cm5个耕层厚度,模拟土壤理化性质等相同条件下不同耕层厚度对根系生长特征和花生单株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作物产量与耕层厚度的相关性,探讨增加耕... 为明确红壤坡耕地的合理耕层厚度。以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填充方式构建10、20、30、40、50 cm5个耕层厚度,模拟土壤理化性质等相同条件下不同耕层厚度对根系生长特征和花生单株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作物产量与耕层厚度的相关性,探讨增加耕层厚度下花生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不同耕层厚度对花生各生育期主根根长及开花下针期和成熟期根系生物量、根系活力影响显著(P<0.05);耕层厚度为30 cm可以保证花生根系生长和根系生物量形成所需的纵向空间,并维持根系活力在较高的水平。(2)不同耕层厚度对花生单株产量影响显著(P<0.05),花生单株产量随着耕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先增长后稳定的趋势。(3)整个生育期主根根长与花生单株产量相关性呈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开花下针期和成熟期花生根系活力、根系生物量与花生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耕层厚度可以通过影响花生根系发育进而影响产量的形成。(4)米氏方程符合花生单株产量与耕层厚度的关系(P<0.01,R^(2)=0.8097),30 cm的耕层厚度可以保证花生产量较高,进一步增加耕层厚花生的增产潜力较小(<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长特征 作物产量 红壤坡耕地 耕层厚度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粳型杂交稻根系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彦荣 华泽田 +2 位作者 代贵金 张忠旭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07-410,共4页
以粳型杂交稻及其亲本和常规品种为材料 ,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其根系生长和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粳型杂交稻根系粗壮、下扎深 ,发根力、根长、根体积、根重和根冠比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尤以生长前期表现更为明显。杂交稻的... 以粳型杂交稻及其亲本和常规品种为材料 ,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其根系生长和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粳型杂交稻根系粗壮、下扎深 ,发根力、根长、根体积、根重和根冠比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尤以生长前期表现更为明显。杂交稻的根系性状从抽穗期到乳熟期呈现大幅度下降 ,而乳熟期到黄熟期变化比较缓慢 ,这种趋势与常规品种正好相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杂交稻 根系生长特征 水稻 北方稻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根系生长对黄土母质生土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9
5
作者 杨珍平 郝教敏 +2 位作者 卜玉山 高志强 苗果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9-496,共8页
为明确苜蓿根系生长对黄土母质生土的改良效应,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栽培方法,研究了2~4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0~300cm土层根系生长特点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以及土壤营养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黄... 为明确苜蓿根系生长对黄土母质生土的改良效应,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栽培方法,研究了2~4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0~300cm土层根系生长特点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以及土壤营养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黄土母质生土0~300cm土层的苜蓿根重、根体积、根直径随土层的加深皆符合Y=A.e-BX锥形负指数递减模型;苜蓿根系对土壤的穿孔、切割、挤压作用有利于改善生土的结构;苜蓿发达的根系明显促进了生土根际微生物的繁衍、酶活性的提高及土壤氮素营养与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试验年限内,以4年生苜蓿根际效应更好。本研究结果为苜蓿应用于黄土母质生土地的改良沃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母质生土 苜蓿 根系生长特征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土壤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对旱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红豆草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曹书苗 王强民 +4 位作者 杨凡 杨建 张海涵 许刚刚 朱世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3,共9页
针对旱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退化问题,采用高效放线菌菌剂接种及原位盆栽试验,探究了放线菌对新疆黑山露天煤矿排土场红豆草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条件下,放线菌接种可显著促进红豆草根系形态发育及生长。与... 针对旱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退化问题,采用高效放线菌菌剂接种及原位盆栽试验,探究了放线菌对新疆黑山露天煤矿排土场红豆草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条件下,放线菌接种可显著促进红豆草根系形态发育及生长。与对照相比,接种放线菌红豆草总根长、平均根系直径、根表面积及根总体积较不接菌对照均显著增加(P<0.05);根鲜重、茎叶鲜重及总鲜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7.24%、130%及103.49%。(2)接种放线菌显著增强了红豆草的抗旱性。接菌根谷胱甘肽、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35.36%、229.23%和363.75%,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和根细胞质膜透性。(3)接种放线菌显著提高了红豆草根际土壤肥力。供试放线菌在红豆草根际土壤中定殖量为2.5×10^(5) cfu/g,接种后红豆草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总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13.7%和563.64%;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均达显著性增加(P<0.05);进而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土壤全氮增加量最大。(4)相关分析表明,红豆草根生物量与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证实了土壤接种放线菌通过增强植物的抗旱性,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肥力水平,显著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及生长,为旱区煤矿植被恢复及退化土壤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 露天煤矿 放线菌 红豆草 根系生长特征 土壤肥力 矿山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与本地近缘种林泽兰的竞争效应
7
作者 韩梦阳 陈璐云 +4 位作者 于尤昕 王佳敏 徐刚 孙盛楠 杨国庆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0-238,共9页
【目的】评价本地近缘种林泽兰对紫茎泽兰的竞争效应,为紫茎泽兰的替代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比较紫茎泽兰与本地近缘种林泽兰在单种和混种条件下植物的生物量、根系特征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分析紫茎泽兰与林泽兰的竞争效应。... 【目的】评价本地近缘种林泽兰对紫茎泽兰的竞争效应,为紫茎泽兰的替代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比较紫茎泽兰与本地近缘种林泽兰在单种和混种条件下植物的生物量、根系特征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分析紫茎泽兰与林泽兰的竞争效应。【结果】混种模式中的紫茎泽兰与林泽兰与单种模式相比,株高、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平均根直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均显著降低(P<0.05)。与单种相比,混种下的紫茎泽兰根长降低了66.0%,林泽兰根长降低了42.4%;紫茎泽兰平均根直径、根体积、根表面积分别降低了66.0%、38.7%、97%、96.0%;林泽兰平均根直径、根体积、根表面积分别降低了42.4%、7.6%、2.0%、52.2%。此外,混种模式下林泽兰根际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紫茎泽兰根际土壤全氮含量(P<0.05),非根际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紫茎泽兰单种模式下的非根际土壤(P<0.05)。竞争效应参数(RYT<1,RY A<1,RY E<1,CB A<0)表明紫茎泽兰与林泽兰之间具有较强的竞争效应,紫茎泽兰与林泽兰2个种群间的竞争强于紫茎泽兰种群内的竞争,林泽兰的竞争能力强于紫茎泽兰。【结论】林泽兰对紫茎泽兰有较强的竞争效应,内在机制与林泽兰对土壤碳氮资源富集度更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林泽兰 相对产量 根系生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