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柴胡根腐病发展过程中根系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规律研究
1
作者 李怀珠 韩其晟 +5 位作者 王平 赵琴 司玉芳 刘建超 姚娅婷 张心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1-260,共10页
为探究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感染根腐病后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健康、发病初期和发病末期北柴胡根周土、根际土及根内真菌与细菌群落结构、群落动态变化及主要差异群落的功能。结果表明:根腐病... 为探究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感染根腐病后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健康、发病初期和发病末期北柴胡根周土、根际土及根内真菌与细菌群落结构、群落动态变化及主要差异群落的功能。结果表明:根腐病主要影响根内微生物群落结构,随着病害发展,根内真菌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Chao1与ACE指数分别下降65.69%与65.75%。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由健康组的0.47%升至发病末期的9.63%,腐皮镰刀菌(F.solani)为发病末期差异类群中LDA值最高的菌种,推测其可能为北柴胡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相比之下,根内细菌多样性随病害发展呈上升趋势,Chao1与ACE指数分别增长90.18%与86.52%。其中根瘤菌属复合群(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为发病末期特有差异类群,相对丰度增长达106.22%,推测北柴胡可能会通过招募有益细菌增强其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根腐病 根系微生物 真菌多样性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大豆抗感品种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昕宇 张真 +3 位作者 张早立 宋圆圆 曾任森 卢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目的】探究盐胁迫下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耐盐大豆的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方法】以2种耐盐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科丰1(盐敏感)和南农1183-2(耐盐)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种植,盐胁迫(120 mmol·L^(-1)NaCl)处理,利用16S扩... 【目的】探究盐胁迫下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耐盐大豆的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方法】以2种耐盐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科丰1(盐敏感)和南农1183-2(耐盐)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种植,盐胁迫(120 mmol·L^(-1)NaCl)处理,利用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其根系微生物组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门一级水平上2种大豆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上不同大豆不同条件下的优势菌属各不相同。盐胁迫条件下,盐敏感品种根系微生物优势菌属组成无较大改变,耐盐品种根系中,根系促生菌(PGPB)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丰度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共现性网络分析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变形菌门为维持根系微生物多样性做出了最大贡献。对大豆根系微生物组的功能预测表明,耐盐大豆根际微生物在脂类以及氨基酸代谢途径等方面优于盐敏感大豆。【结论】盐胁迫下2种大豆根系微生物的多样性发生改变,假单胞菌属是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大豆根系微生物的优势菌属,大豆根际的假单胞菌属或可成为盐胁迫下大豆栽培及土壤改良的可利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盐胁迫 根系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假单胞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对土壤中镉的富集及根系微生物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6
3
作者 侯伶龙 黄荣 +2 位作者 周丽蓉 陈文清 刘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7-821,共5页
通过采集自然条件的鱼腥草和未受污染的土壤,在实验室条件下培育,以及利用镉的筛选,培养出土壤菌悬液,研究了鱼腥草Huttuynia cordata对土壤中镉的富集作用,以及经过根系微生物处理后放线菌对富集后转移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根部经过... 通过采集自然条件的鱼腥草和未受污染的土壤,在实验室条件下培育,以及利用镉的筛选,培养出土壤菌悬液,研究了鱼腥草Huttuynia cordata对土壤中镉的富集作用,以及经过根系微生物处理后放线菌对富集后转移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根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鱼腥草地上部(土壤含镉200 mg·kg-1)有最高的含镉浓度和最大的富集量,分别是是对照组的20倍和50倍。土壤含镉50 mg·kg-1时,鱼腥草地上部与地下部镉富集量的比例是2.5,高于对照组(1.5)。而当土壤含镉200 mg.kg-1时,经过处理的鱼腥草地上部与地下部镉含量之比是未经处理的2倍。所以,鱼腥草对土壤中的镉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且在根系微生物的促进下,地下部的镉能更有效地转移到地上部,大大加强植物的修复效率;且与其他的诸如添加化学螯合剂等方法相比,土壤根系微生物能更好地适应植物根系环境,更不会对土壤本身的微生态系统造成二次污染。所以研究根系环境中微生物、根系、土壤酶、金属离子等的相互影响关系,将是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的另一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鱼腥草 超富集植物 根系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病生防放线菌筛选及其对辣椒根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涂璇 薛泉宏 +1 位作者 张宁燕 牛晓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1-146,共6页
为了获得对辣椒疫病具有实际防效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在盆栽条件下检验了108株辣椒疫霉拮抗放线菌对辣椒疫病的防病和促生作用,并对拮抗菌接种后土壤和辣椒根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无菌土纸钵初筛和未灭菌自然土盆栽... 为了获得对辣椒疫病具有实际防效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在盆栽条件下检验了108株辣椒疫霉拮抗放线菌对辣椒疫病的防病和促生作用,并对拮抗菌接种后土壤和辣椒根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无菌土纸钵初筛和未灭菌自然土盆栽复筛试验,从108株辣椒疫霉拮抗放线菌中筛选出2株防效最佳的拮抗放线菌0108和0110。在盆栽条件下,接种0108和0110拮抗放线菌14 d后相对防效分别达到75%和81%,21 d后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5%和56%,且2株拮抗放线菌都能通过影响辣椒根系微生物数量控制辣椒疫霉菌的生长繁殖,降低辣椒疫霉对根系的侵染,并对辣椒根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辣椒疫霉 生物防治 根系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汪孝岚 曹文平 +2 位作者 汪银梅 张后虎 郭一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共4页
根系微生物是植物根系微区域内丰富的微生物宝库,研究和利用根系微生物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成为研究热点问题。首先阐述了根系微生物的概念、形成原因和生理生化特性,并在基础此上分析了根系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贡献、作用机理... 根系微生物是植物根系微区域内丰富的微生物宝库,研究和利用根系微生物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成为研究热点问题。首先阐述了根系微生物的概念、形成原因和生理生化特性,并在基础此上分析了根系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贡献、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最后分析了根系微生物在未来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微生物 环境污染治理 复合污染 脱氮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自交系玉米根系微生物组差异比较
6
作者 崔亚俊 翟志文 +5 位作者 王超 刘永鑫 陈园园 袁怀波 严建兵 白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693,共7页
陆生植物与多种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密切互作关系,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微生物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文章选取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材料昌7-2和B73,在山东和海南种植,对其根系微生物组... 陆生植物与多种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密切互作关系,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微生物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文章选取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材料昌7-2和B73,在山东和海南种植,对其根系微生物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随机森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微生物组对栽培环境变化的响应程度大于基因型,而不同基因型玉米根系微生物组对栽培环境变化的响应程度也不同,同时利用随机森林分析发现若干丰度显著受宿主基因型影响的细菌类群。该工作进一步深化了栽培环境和宿主基因型对玉米根系微生物组影响的认识,为研究玉米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基因型 随机森林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亚种与根系微生物组互作关系
7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第15期26-26,共1页
《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洋、储成才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水稻亚种间根系微生物组与其氮肥利用效率的关系,证明了NRT1.1B(水稻肽转运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在调控水稻根系微生物组的... 《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洋、储成才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水稻亚种间根系微生物组与其氮肥利用效率的关系,证明了NRT1.1B(水稻肽转运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在调控水稻根系微生物组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 水稻根系 互作关系 中国科学院 氮肥利用效率 微生物 生物学研究所 根系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花生轮作对产量及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基因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崔福洋 张乐 +6 位作者 张云 李强 陈晓露 侯献飞 苗昊翠 顾元国 贾东海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5-1466,共12页
以花生连作(HC)、棉花连作(MC)为对照,棉花-花生轮作(MR)和花生-棉花轮作(HR)为试验对象。对不同种植模式收获期产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综合分析在棉花-花生长期轮作后棉花、花生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变化。... 以花生连作(HC)、棉花连作(MC)为对照,棉花-花生轮作(MR)和花生-棉花轮作(HR)为试验对象。对不同种植模式收获期产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综合分析在棉花-花生长期轮作后棉花、花生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变化。结果表明,花生-棉花轮作可以增加棉花、花生的产量,其增产均在1100 kg/hm2以上;土壤根系微生物群落酸杆菌门、变形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丰富度最高,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根系微生物群落功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花生-棉花轮作模式下,膜运输微生物功能相对功能富集最强;棉花-花生轮作根系微生物中糖苷水解酶家族和糖基转化酶家族基因最为丰富;不同种植模式根系微生物菌群基因蛋白功能存在显著差异性,菌群蛋白功能基因主要以代谢功能类群、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运输为主;棉花-花生轮作后显著提高反硝化作用。棉花-花生轮作模式可提高根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活性、主要代谢通路的代谢活性,增加与N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土壤微生物 轮作 产量 基因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盐碱地花生根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康佳 梁夕金 +6 位作者 杨文龙 钟怀荣 宣宁 耿耘 孙秀芹 岳寿松 陈高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84,共8页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花生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接种AMF探究其对花生根外、根围、根表、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菌剂后花生根系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物种丰富度均提高...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花生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接种AMF探究其对花生根外、根围、根表、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菌剂后花生根系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物种丰富度均提高;细菌和真菌优势菌群中不同类别的比例发生了变化,比例增加最大的为放线菌门和子囊菌门。接种AMF菌剂能明显改变细菌和真菌群落显著差异物种,在细菌中差异较大的为芽单胞菌属和变形菌纲,在真菌中差异较大的为接合菌门和子囊菌门。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筛选优良菌根菌、制备优良复合生物菌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花生 盐碱地 根系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统中影响氮磷利用的一些关键协同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0
作者 孙波 廖红 +2 位作者 苏彦华 许卫锋 蒋瑀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根际是养分进入作物系统的门户,也是土壤-根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微域。根际界面过程决定了氮磷养分的供应强度和有效性,最终影响了氮磷养分的利用效率和作物生产力。近年来,国内外在揭示农田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统中不同界面的养分转化... 根际是养分进入作物系统的门户,也是土壤-根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微域。根际界面过程决定了氮磷养分的供应强度和有效性,最终影响了氮磷养分的利用效率和作物生产力。近年来,国内外在揭示农田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统中不同界面的养分转化、吸收和运输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分析了影响土壤氮磷转化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因子;研究了丛枝菌根系统形成的信号机制及其对氮磷吸收的基因调控机制;从信号网络、根系质子分泌和根构型的角度系统揭示了作物根系应对根际环境氮磷养分供应的形态和生理响应机制。未来针对根际氮磷高效利用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土壤-根系-微生物不同界面的协同机制和调控原理,在根际微域和土壤团聚体尺度开展微生物食物网及其关键功能微生物分布格局和演替规律的研究;揭示根构型对根系–微生物协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养分缺乏条件下根内质子分泌和关键转运蛋白对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调控机制;针对粮食作物,研究根系-微生物对话中已知信号物质(如独脚金内酯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和新的信号物质(小RNA)的网络作用机制及其对多养分协同代谢的影响;最后,针对不同气候、土壤、作物类型区,提出提高氮磷利用效率的根际生物调控途径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统 协同机制 氮磷养分 转化和代谢 信号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添加对土壤微生物–根系形态介导的番茄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怡 高伟 +3 位作者 诸海焘 蔡树美 徐四新 张德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3-371,共9页
【目的】研究了添加秸秆后土壤微生物(包括解磷微生物)丰度、磷有效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特征对作物磷吸收的影响。【方法】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添加秸秆和不添加秸秆对照两个处理... 【目的】研究了添加秸秆后土壤微生物(包括解磷微生物)丰度、磷有效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特征对作物磷吸收的影响。【方法】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添加秸秆和不添加秸秆对照两个处理,在番茄移栽后第15、30及45天,测定了番茄地上部生物量、磷含量和根系形态,同时测定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解磷微生物)、微生物生物量磷和速效磷含量,分析了微生物-根系–作物磷吸收的关系。【结果】添加秸秆提高了成熟期番茄的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了叶片和地上部的磷吸收量,地上部(叶+茎+果实)总磷吸收量较不加秸秆番茄增加21.8%。与无秸秆对照处理相比,添加秸秆处理提高了土壤细菌以及具pho D,pho C和pqq C功能基因的解磷微生物丰度,增加了微生物量磷。添加秸秆处理降低了移栽后15天番茄根系生物量和组织密度,增加了根系比根长,降低了移栽后15到30天的番茄根系生长。番茄移栽后第30天到45天,土壤细菌、真菌丰度下降,微生物量磷降低,丰富的解磷微生物以及微生物量磷降低介导的磷活化,驱动番茄根系生长加快,比根长增加,根系直径降低。根系生长与土壤有效磷(OlsenP)相关性显著。【结论】添加秸秆初期微生物增生导致番茄根系生长缓慢,后期微生物量磷的降低和解磷微生物对磷的活化促进细根的快速伸长。秸秆还田激发微生物量磷活化协同根系高效磷吸收特征,促进成熟期番茄地上部磷吸收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根系-微生物互作 微生物量磷 解磷微生物 蔬菜种植体系 作物磷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对微生物-根系介导的蔬菜作物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洪亮 诸海焘 +3 位作者 徐四新 蔡树美 付子轼 张德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57-1766,共10页
【目的】碳是微生物代谢活动的能量来源,解析碳驱动的微生物磷周转对根系/根际属性以及作物磷吸收的影响,对探索提高磷利用效率的根际调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绿叶蔬菜上海青(Brassica chinensis L.,Xiaqing 3)为供试作... 【目的】碳是微生物代谢活动的能量来源,解析碳驱动的微生物磷周转对根系/根际属性以及作物磷吸收的影响,对探索提高磷利用效率的根际调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绿叶蔬菜上海青(Brassica chinensis L.,Xiaqing 3)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供试碳源为葡萄糖。设置添加葡萄糖(+G)和不添加葡萄糖(−G,对照)两个处理,在添加葡萄糖后第7天和第21天,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磷与Olsen-P含量、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根系形态(生物量、根冠比、根长、根系直径、比根长和根系组织密度)与根际生理(酸性磷酸酶、柠檬酸和苹果酸)指标和作物磷吸收量。【结果】添加葡萄糖后第7天,土壤微生物量磷增加,Olsen-P含量降低;上海青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另外,与不加葡萄糖处理相比,添加葡萄糖导致上海青总根长降低33%,根系平均直径增加27%,比根长降低46%,根际柠檬酸含量增加106%。从第7天到第21天,添加葡萄糖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磷降低,Olsen-P含量增加,上海青根系生长速率显著提高。葡萄糖添加后第21天,添加葡萄糖处理土壤Olsen-P含量高于对照土壤;与不加葡萄糖的处理相比,根际酸性磷酸酶和柠檬酸的分泌降低,上海青根系总根长增加,其相对增加量为31%。添加葡萄糖对第7天和第21天上海青地上部磷吸收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添加葡萄糖提高了前期(添加葡萄糖后第7天)根际微生物量磷,降低了Olsen-P含量,促进根际柠檬酸的分泌满足作物生长对磷的需求。后期(添加葡萄糖后第21天),微生物量磷的降低促进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刺激根系快速伸长。微生物介导磷周转诱导作物调节根系形态和根际分泌物响应土壤磷环境的变化,维持地上部磷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微生物互作 微生物量磷周转 根系形态特征 根际过程 磷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大棚黄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雯 吴书格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9期54-57,共4页
黄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大棚种植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的主要模式。然而,大棚环境下的病虫害、土壤质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黄瓜的产量和质量。微生物菌剂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具有无毒、高效、可持续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 黄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大棚种植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的主要模式。然而,大棚环境下的病虫害、土壤质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黄瓜的产量和质量。微生物菌剂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具有无毒、高效、可持续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微生物菌剂对黄瓜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环境、黄瓜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其次通过详细的实验比较不同处理组的黄瓜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在适当的使用条件下,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大棚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最后提出了微生物菌剂在大棚黄瓜生产中的应用策略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大棚黄瓜 产量 根系微生物群落 土壤环境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结构变化对主要粮食作物根系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张静 《北方水稻》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研究探讨空气结构变化对主要粮食作物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气候处理组,研究使用培养基计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技术,测定了各处理组根系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结果显示,在CO_(2)升高组中,玉米根系微生物丰度为1.2... 研究探讨空气结构变化对主要粮食作物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气候处理组,研究使用培养基计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技术,测定了各处理组根系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结果显示,在CO_(2)升高组中,玉米根系微生物丰度为1.25×10^(6)CFU/g,菌群多样性指数为3.67;水稻丰度为1.05×10^(6)CFU/g;小麦丰度为1.15×10^(6)CFU/g。在温度升高组,根系微生物丰度分别记录为1.10×10^(6)、1.00×10^(6)和1.08×10^(6)CFU/g,菌群多样性指数为3.50、3.15和3.40。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结构变化提高了根系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增强了其氮固定和磷溶解功能,为理解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及粮食安全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微生物群落 气候变化 CO_(2)浓度升高 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几种灌木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15
作者 王利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7期81-81,共1页
林地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数量很多,性质也比较多,但是榆林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所以很多微生物资源没能够被发现并加以利用,为榆林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微生物形态鉴定等方... 林地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数量很多,性质也比较多,但是榆林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所以很多微生物资源没能够被发现并加以利用,为榆林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微生物形态鉴定等方法对榆林地区的三种乔木根区0~25cm、25~5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以及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榆林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的无林裸地突然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其细菌的数量最多,放线菌其次,真菌相对最少;在灌木根区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明显笔乔木林区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多;微生物的活性较强,对土壤物质的转化以及土壤肥力的增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提高榆林地区的生态环境时应该将大范围的种植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微生物区系 根系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干旱响应机制: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文香 赵丹 +1 位作者 刘蕊 马建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8,共8页
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和产量构成严重威胁,是作物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作物根系作为水分吸收与传递的核心,在干旱时通过改变结构提升耐旱性,在此过程中,根系分泌物、植物激素和根系微生物形成复杂的互作网络,共同抵御干旱。本文综述了... 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和产量构成严重威胁,是作物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作物根系作为水分吸收与传递的核心,在干旱时通过改变结构提升耐旱性,在此过程中,根系分泌物、植物激素和根系微生物形成复杂的互作网络,共同抵御干旱。本文综述了干旱胁迫下作物根系与根系微生物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抗旱性的影响。干旱条件下,作物的根系结构会进行优化,根长和根面积增加,同时根系分泌物(如氨基酸、有机酸等)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多种植物激素,包括ABA、IAA、GA、JA和ETH,在根系响应干旱中具有调控作用,尤其是ABA在根茎通信和气孔调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干旱胁迫还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显著变化,影响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同时,根系微生物在作物响应干旱胁迫中通过产生植物激素和代谢物帮助植物抵御干旱,改善根系结构和水分养分吸收。最后,本文提出了作物根系、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互作网络,为深入理解作物抗旱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研究根系-微生物互作机制以提高作物抗旱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干旱响应 根系结构 根系分泌物 根系微生物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基质种植下石斛根系内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柳芳洲 游胜方 +6 位作者 申知煦 龙丽 李小兰 王倩 何芋岐 秦琳 胡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6-1197,共12页
【目的】阐明不同基质种植下石斛根系内生菌菌群的差异性,为进一步研究内生菌组成差异对石斛药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优化种植条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仿野生贴石种植于丹霞石块和火山石块的2年生石斛根系,进行16S rRNA V4区域和IT... 【目的】阐明不同基质种植下石斛根系内生菌菌群的差异性,为进一步研究内生菌组成差异对石斛药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优化种植条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仿野生贴石种植于丹霞石块和火山石块的2年生石斛根系,进行16S rRNA V4区域和ITS 2区域的高通量测序,分析2种基质种植下石斛根系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群落组成结构、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和功能预测。【结果】火山石与丹霞石的石斛根系次生代谢产物中倍半萜糖苷类物质Dendromoniliside C or isomer(288-p)和Dendromoniliside D or isomer(123-n)差异显著(P<0.05,下同)。群落结构分析显示,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组成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均无明显差异,其中,内生细菌在门水平上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最为富集,在属水平上均以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最为富集;内生真菌在门水平上均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门,在属水平上均以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为优势菌群。主成分分析反映火山石与丹霞石样本组间差异明显,基于ANOSIM组间差异检验下的Unweighted UniFrac指数、Bray Curtis指数和Jaccard指数均进一步表明不同基质种植下石斛内生菌的组间差异远大于组内差异。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在2种基质下石斛根系中,内生菌真菌营养型以病理腐生营养型(Pathotroph-Saprotroph)和腐生营养型(Saprotroph)差异最显著,在主要功能通路中真菌寄生—植物病原—植物腐生菌功能群(Fungal Parasite-Plant PathogenPlant Saprotroph)和未定义腐生菌功能群(Undefined Saprotroph)差异显著,均为丹霞石显著高于火山石。【结论】2种基质种植环境显著影响石斛根系内生菌群的次级代谢产物、菌群相对丰度、优势菌群和群落功能。同时也提示,石斛根系内生真菌相较于内生细菌,对不同种植基质条件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基质 根系内生微生物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曝气对植物浮床处理支浜水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叶春 张保君 +1 位作者 李春华 曹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3-1179,共7页
为探索微纳米曝气技术对再力花植物浮床脱氮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微纳米曝气组、鼓风曝气组、无曝气浮床(对照组)〕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微纳米曝气组对TN和NH4+-N的去除率提高了13.35%和21.72%,而鼓风曝气组分别... 为探索微纳米曝气技术对再力花植物浮床脱氮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微纳米曝气组、鼓风曝气组、无曝气浮床(对照组)〕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微纳米曝气组对TN和NH4+-N的去除率提高了13.35%和21.72%,而鼓风曝气组分别提高了5.64%和10.61%.但微纳米曝气形成的富氧环境不利于NO3--N的去除,去除率低于鼓风曝气组和对照组浮床.微纳米曝气对植物的生长有显著改善,试验结束时植物生物量增加了65.38%,而鼓风曝气组、对照组分别只增加了21.05%及63.93%.植物吸收的TN也存在显著差异,微纳米曝气组最高,为90.60 mg,鼓风曝气组为54.84 mg,对照组为63.42mg.微纳米曝气比鼓风曝气具有更好的充氧效果,可显著改变植物根系微环境,有利于植物根系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的生长,但不利于反硝化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曝气 植物浮床 根系微生物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根际可培养细菌的分离及抑制瓜列当种子萌发研究
19
作者 王宁 包慧芳 +6 位作者 崔华星 侯敏 龙宣杞 詹发强 杨蓉 艾尼江·尔斯满 史应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7,117,共7页
从胡杨生存的干旱强光照逆境中获得新的细菌资源,从中筛选新的可抑制瓜列当种子萌发的生防菌。采用3种分离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对塔里木河流域3处胡杨根系样品进行可培养细菌分离,通过分析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其种属分类。采... 从胡杨生存的干旱强光照逆境中获得新的细菌资源,从中筛选新的可抑制瓜列当种子萌发的生防菌。采用3种分离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对塔里木河流域3处胡杨根系样品进行可培养细菌分离,通过分析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其种属分类。采用皿内培养法测定其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利用盆栽试验检测分离菌株M2-3对瓜列当寄生的防治效果。结果分离获得98株细菌,分属于28个属,马赛菌属Massilia、Pontibacter、玫瑰单胞菌属Roseomonas为优势菌属。其中,菌株M2-3与Pontibacter salisaro HMC5104^(T)的相似度最高,为97.92%,其菌体发酵液10倍稀释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抑制率为87.8%,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瓜列当防效可达36.9%,具备进一步开发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根系微生物 瓜列当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发酵菌液的离体防病效果及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申芬 蒋继志 +3 位作者 侯宁 李成斌 田荟遥 李岩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4,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Sy11、W-7、SR13-2、ST-1和HT-6这5株拮抗菌复合发酵得到的菌液(CFBF-Ⅱ)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潜力,本试验采用浸泡、浇灌等方法探讨了CFBF-Ⅱ对马铃薯种薯萌发、植株生长、离体叶片防病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CF... 为进一步明确Sy11、W-7、SR13-2、ST-1和HT-6这5株拮抗菌复合发酵得到的菌液(CFBF-Ⅱ)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潜力,本试验采用浸泡、浇灌等方法探讨了CFBF-Ⅱ对马铃薯种薯萌发、植株生长、离体叶片防病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CFBF-Ⅱ处理后种薯芽高、芽直径和萌发率均明显优于4株拮抗菌(Sy11、SR13-2、ST-1和HT-6)的复合发酵菌液(CFBF-Ⅰ)以及单一菌株HT-6菌液的处理;CFBF-Ⅱ在离体叶片上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也最好,达到94.6%,显著优于HT-6和甲霜灵锰锌处理;叶片中叶绿素尤其是叶绿素总含量以及叶绿素b的含量以CFBF-Ⅱ处理最高,与甲霜灵锰锌处理和LB对照之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植株生长至第55天,CFBF-Ⅱ处理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比LB对照分别增加了14.8%,26.5%,16.6%和32.9%,也明显优于HT-6的促生效果。此外,CFBF-Ⅱ处理后第50天,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与对照基本一致,但显著高于甲霜灵锰锌处理,真菌数量显著低于甲霜灵锰锌处理和对照,放线菌数量均与甲霜灵锰锌处理相近但均显著低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这5株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能更好地直接抑制致病疫霉生长、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并促进植株生长,还能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发酵 致病疫霉 离体防病 促生作用 根系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